中低端型的产业链被越南、泰国和东南亚小国抢去了不少份额,我们该如何正视?

一立言


就害怕作“三明治”,中国正在向产业链上游迅速前移,但尚远未立稳脚跟,如果高端制造没作成,传统制造全部转移出国外,将是一个重大不利情报,当然这与中国人口红利完全消亡有关,所谓未富先老,常达几十年的“计生”政策对人口的打击是致命的,弊病在近几年突发显现,更可怕的是尝到甜头的囯内人群“多子多福”观念得到了颠覆性的积极变化!所以说人口第一大囯皇冠将在不久失去,这在人心理影响上也是巨大的,当然人资源多若利用不好也是枉然,大清国也三四亿但人教育不够也还是处处挨揍割地赔款!中国部分人鄙视所谓韩国“捧子”,台湾省“茶叶蛋”,新加坡“李氏王朝”!其实这三地成功经济转型经验是值得深思和学习的!,当然了我们必须得有原创的“大陆经验大陆模式大陆奇迹”!必竟国情不同吗!比如越南学中国就没学好,大陆可以轻松作到的越南却难以作到,原因是工业基础等于零,经济腹地无,人口只相当于中国1/14!中国经济增长率跌落为个位数大家麻木了,产业不断大规模持续南移大家也都麻木了,多年以后大家都会后悔的,其实传统产应以优惠政策力度转移至陕西新疆四川的或者河南的!在中囯大陆上形成三级“雁阵”,恰巧对应大陆的东中西部!🐱🐶🐯🦁🙈🐣🐥🐺


丰泽38056892


体制的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从福耀玻璃曹德望的访谈中就可以看到,我们除了人工便宜以外,其他的东西全部都比美国贵的多,土地,能源,融资,税负,物流……成本均大幅高于美国,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破除垄断,权力实现制约,改革教育体制等等,但现在我们连影子也没有看到。如果照目前这个现状,拖个十年八年的话,最后一定是一地鸡毛,生活倒退到80年代也不是没有可能。产业升级等等,不是说说,吹吹牛就能实现的,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体制,法制都得要改。


用户146159993


生产链总是从高往低转移的,我们不要去当美国人,明明收入很高了还天天去叫什么“制造业回流”,富士康听信了美国人的话,跑到美国建厂,到现在工人都找不齐。

越南人其实并不想做什么低端工作。


你知道越南人怎么看的么?我给你看一下:


翻译:在和美国的贸易战中,越南可能成为中国的倾销地

随着中国价值链的崛起,旧的低质量的技术和机械及其生产的产品会流向何方?


今天早些的时候,一家大型中国瓷砖制造公司的高管来到胡志明市和我们会面,并提议将整个工厂从中国佛山搬到越南。

该公司的计划是在越南生产商品并出口到美国,以避免特朗普总统对其征收关税。

但是在花了半天时间来计算,比较美国对其产品的关税以及在越南生产成本后,这位高管改变了主意。

他表示关税仅为10-15%,而工厂迁往越南则会使得成本增加25-30%,与佛山想必,胡志明市以及周边省份的租金相当高,而考虑到生产力后,劳动力成本更高,材料和物流成本也过高。

此外,该公司在佛山经营九条生产线,只能一个接着一个运到越南,这将增加成本。


第二天,该高管最终决定回去,该公司不会投资越南,而是专注于消减在中国的成本。

这也是我不相信许多中国企业希望在越南投资,以避免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产品问题的根本愿意之一。

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我上个月去了中国,参观了广东的建筑材料制造商,我对看到的东西感到震惊:他们都采用了最新的技术。

在佛山的瓷砖制造工厂,基于机器人和AI的设备已经不再罕见,几年前,与之新城鲜明对比的是,工人在灰尘中工作。

中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都发生了变化,中国企业正在国际压力下彻底改变,包括来自于美国,因为西方希望中国及其企业通过符合技术标准来在全球游戏中发挥作用。

这让我觉得吃惊:由于特朗普贸易战的影响,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加快更换和淘汰旧技术的步伐。


对于制造业来说,升级和淘汰旧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多年来一直这么做,但是现在,改革和生存之间陷入困境,商人们已经发动一波改革,因此对于世界工厂来说,淘汰旧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走出他们的工厂,我想到一个问题:随着中国在价值链中崛起,他们旧的低质量技术和机械以及生产的产品在哪里呢?

这让我想到一个现象。在过去两年里,胡志明市及其周边省份如平阳,同奈,龙安和巴里--头顿的工业园区的土地租金大幅度上涨,中国内地企业需求量很大,他们愿意为工业园的好位置支付很高的价格,当然,机器和设备,甚至人力资源都来自于他们的国家。

广东一家大型建筑材料哦制造商的老板最近告诉我,越南是继美国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建筑材料市场,我很惊讶像越南的小市场占了我们邻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

我很好奇,近20年前,中国禁止摩托车,其廉价生产线迁至越南,这又发生了吗?


这个作者是越南的一个商人,所叙述的观点为他个人经历。

我想通过这个已经说明了,越南人其实并不想从事低技术的行业,只不过迫于现实,他们不得不从事低技术的工作。


李建秋的世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了产业升级,但是中国中西部却错过了历史机遇,没有积极去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反而为了税收,也稀里糊涂跟随沿海的节奏,大幅提高土地成本,提高投资成本,积极发展房地产,导致产业没有往中西部转移,基本上去了东南亚,尤其是越南,还有一些去了非洲比如埃塞俄比亚,这是10年来成为最大的败笔,中小板产业空心化。

本来中国疆域广,完全可以形成沿海和中西部梯度发展,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留住沿海先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大力搞创新搞研发,中西部继续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住,当然老百姓工资还是要提高 但是地价啊,低价,房地产啊,还有其他一些成本要素,完全可以降低,甚至减税,在保持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留着庞大的产业。现在肥了越南,这是痛心疾首。


Ric芮克


不要自欺欺人了 失去低端制造业是中国的重大损失 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根本不冲突.

我们之所以失去低端加工是因为人工成本增加而效率却没能提高.

人工成本增加确实无解 毕竟中国也不可能世代为他国打工 工资与国际接轨是趋势. 但生产效率是可以提高的.

我是企业家我也走 这都是用脚投票的结果. 他国人力便宜是一点 政府还很愿意让利给企业家. 再反观中国 一个房地产让多少中小企业无心干活 升级生产线还不如炒房来钱快. 而剩下那些踏实干活的企业家又被各种税压得无法翻身 地方政府负债过重也没有能力大量减税让利给企业. 那么失去低端制造业是必然的

随着资本持续外流 中国经济必然长期下行. 加上全世界各国多少有自己的债务问题 无心消费 经济活力下降. 需求降低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必然跟着熄火.

低端的想要却留不住 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转型高端玩家 跟发达国家抢蛋糕减轻经济下行压力 已经迫在眉睫.



宁凡1943


正如提问者所述,一些中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持续从中国向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外迁的势头。不能只认为东南亚国家抢订单、抢份额,而是由多重原因决定的。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积极应对,化为危机。

主要外迁的中低端制造业情况

当前,出现一些外迁苗头,而且未来还会形成持续趋势的主要包括三个行业:信息和通讯技术行业,成衣服装等行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英国《经济学人》报告预测,我们的低端信息和通讯产品制造行业将从中国迁往马来西亚、越南,服装行业从中国会迁往孟加拉国、越南、印度,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从中国迁往泰国和马来西亚。这意味着,一些中国昔日擅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一定的外迁趋势,其中以跨国公司代工企业和在华外企为主。

出现上述情况是多重原因决定的,不能简单归咎于东南亚的“抢”:

第一,全球经贸格局变迁和产业链调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间产品贸易流动逐渐取代最终产品贸易流动成为主流,是全球价值链发展区别于传统国际分工的最重要特点。各个国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融入全球分工和生产体系之内,商品供给边界和需求边界愈发模糊。全球形成以美国(北美)、中国(亚洲)、德国(欧洲)为中心的产业链布局,中国是加工制造业的核心。

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加速崛起,发达国家相对衰落,东升西降格局显现。中国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制造进发,打破了既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2017年全球产业链发展报告》指出,经济进步和发展,让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获益上升,向“笑脸曲线”上端移动,而中低端制造业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例如,在中高端信息和通讯技术产品中,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有能力提供ITC中间产品和服务。而东南亚国家承接相关产业,也带动了本国经济增长。这一大格局基本形成,而且会加速发展。

第二,中美经济合作的不确定性。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是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中间环节的加工贸易占据了主要。例如,美国将关键零部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加工组装后再销回国内。中国被获得贸易顺差,美国获得大量企业利润。如图所示,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中间产品的制造业环节,占产品加征关税总量的50.6%。这导致不仅美国企业,也包括韩日等企业对中美经济合作不确定性的担忧,一些可以选择的中低端制造业外企,纷纷调整产业布局,规避不确定风险,将一些加工环节迁往东南亚。

第三,东南亚国家有意识抓住机遇。 这其中最有敏锐嗅觉的是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他们纷纷出台鼓励外商投资政策,大力振兴国内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尤其是,在ITC行业,戴尔、索尼、松下都已在马来西亚建厂,三星和英特也在越南布局。这两国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工业生产体系尚可,营商环境也稳定,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汽车行业,泰国和马来西亚早已是重要的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完全具备进一步提升产能、甚至组装整车的能力;在成衣制造行业,孟加拉已经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服装出口国,H&M、GAP、LEVIS和ZARA已经在孟加拉设有重要的生产基地。越南紧随其后,是全球第三大服装出口国,印度因人力成本优势,也具有服装生产的比较优势。因此,这些行业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迁徙,既有这些国家主观“抢”的意愿,也是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客观实力和基础。

第四,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这点不必多举例,中国已经到了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提升生产效率,进行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要最终崛起靠的不是低端加工,而是高端制造;靠得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聪明设计;我们需要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稳步增长,就业形势向好的情况下,“腾笼换鸟”、外迁一些企业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这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海外。

我们既要正视,也要“有为”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民粹主义上升,美国全球挥舞大棒,到处敲竹杠的高风险时期,我们稳增长、保就业仍是首位。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风险,需要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减缓调整中低端制造业的步伐,保就业、促民生。在内需强劲、经济后劲十足、外部风险减轻的情况下,再加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这需要相机抉择,不能一概而论。凭借中国经济的规模和潜力,不怕谁抢订单,主动权在我,只需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


经韬


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全球最全产业链,现在已经开始从低端产业开始松动,逐渐向中端蔓延,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全球产业链每十年就发生一次大转移

全球低端产业链每十年就发生一次大转移,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日本转移;60-7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日本开始向韩国、我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转移,亚洲四小龙崛起;8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90年代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低端产业不停的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流动,那是不是低端产业就毫无价值呢?

中端产业的发展需要低端产业来孕育

我们为什么能有全球最全的产业链?因为我们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因为我们发展不平衡,所以给了低端产业生存的空间,门类齐全的众多低端产业给中端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人力升级和廉价的工业初级产品。

所以产业链从初级向中级,由中级向高端逐渐发展。

当年日本为何主动戳破房地产泡沫

日本在主动戳破房地产泡沫的第一年1991年,直接以下跌65%作为开跌,这种跌法直接导致无数千万富翁变成千万负翁,家庭债务急剧恶性化导致日本经济长期沉沦。当年日本政府直接戳破泡沫的做法至今仍然在争议中。

日本为何不耐心等待居民收入增长覆盖房地产泡沫呢?因为他们知道全球产业链一直在流动,产业资本不会耐心等待,你要求产业资本慢慢等待无异于刻舟求剑。

总结语

我们本来有最全产业链,可以把全球全产业链牢牢捆绑在一起,但是因为房价过高,现在低端产业链已经被挤出,中端产业链也开始流出,而我们的民粹主义抬头使得一些高端制造业也在逃离。

一个人犯了错,就要勇敢承受后果,放任房价处于高位,时间长了,产业流失就会更加严重,就会变成一个新的错误。


天下会会天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今天中国的所谓中低端型的产业链来自哪儿?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升级的亚洲四小龙国家地区的中低端产业开始不断向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转移。在当时看来,中国几乎无限大的人口红利和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者素质,都成了国际投资者趋之若鹜的选择。所以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就几乎完全承接了来自于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的整个中低端型产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的工资也在不断上升,中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各种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这就造成很多中低端型产业在中国已经丧失了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多也不再符合中国的环保法规。

不过,越南、柬埔寨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就像二十年前的中国一样,有着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对环保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对劳动力价格敏感的中低端型产业开始向这些国家转移,正如三十年前从亚洲四小龙向中国转移一样。这样一种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无可厚非。今天的中国就像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当年的日本一样,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产业升级转型,中低端的产业将逐渐被高端产业所取代,这同样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照理说事


主要问题是房地产泡沫引起的。房地产业就是在温室里吹大的。如果把温室里吹大的东西供应到市场,那破坏多少温室外的产业链,这个温宝是不知道的吧。这和58年粮食上天一样的后果。那时候是吹亩产万斤,但现在是确确实实把1分钱的东西1元钱卖,还在吹嘘我们的中产阶级遍天下,结果一看吹大的,那破房子就是个扣在中产阶级头上随时要破的泡泡。实实在在的实体工业不搞,就搞得些祸国殃民的东西。华为为什么要搬迁,因为房地产,华为都承受不起,世界上能几个企业承受的起,何况老败性吧。书生误国,本本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桑村赵


我所在的行业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我是从事外贸行业的,近些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严格、关税等原因,让很多客户把份额移到了东南亚地区。

我们在美国分公司的销售告诉我们,现在美国的展会上,越来越多的东南亚供应商参展了。

那就说说我们公司是如何正视此问题的吧


1. 摆正心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

我也和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打过交道,说实话他们的工作效率真的不如中国人。他们没有中国人那么敬业,就算客户货要的再急,他们也不会加班,甚至还常常罢工。大多数人都比较懒散,邮件也不及时回复。说的好听点,他们都奉行及时行乐的价值观。

另外,他们的机器也达不到中国这样规模化、量化的生产。

并且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客户,例如德国日本,还是会考虑中国企业。因为这些大型企业需要验厂,而验厂是东南亚企业的劣势。

所以不管是从产量上,还是从服务意识上来说,他们都还达不到制造大国的水准。

2.在东南亚设置分厂


前面我们讲到,既然东南亚工作效率并不高,那为什么还要在那设置分厂呢?

因为关税!

就拿我之前合作的一家加拿大客户来举例吧。他从中国进口需要支付加拿大海关16%的关税,而从柬埔寨进口的关税为零。要知道做生意,价格才是王道。

我们公司前几年就在柬埔寨设里了分厂,虽然说配合上跟中国没法比,但是它有最大的关税优势啊。

所以我们公司,派了部分中方管理人员过去,专门管理柬埔寨工厂。

那我们中国企业只需要做好自己即可,如果你的 价格、品质、服务都具有优势,我相信中国企业还是不缺订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