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的字势,怎样才能让字有势?

当代尚书院


水能从高处往低处流,是因为其势能,这一点我们在初中都学过。中间一旦有物体阻挡其行进路线,水的流动就会受到阻碍。



书法中的势,道理与此相通,它是指字与字之间的行气。行气流畅,就会给人血脉贯注、笔势奔放的艺术感受。而这需要字与字之间左顾右盼,首尾相应,上下相接,随势俯仰。

取势的方法很多,试举几例。

1、折搭取势法

字的最后一笔收笔时,用折法转换锋向,使其与下一字第一笔露锋逆入的笔锋相呼应,这种方法在行书中较多见。


如图,“之心”二字,之字末转向,心字发笔搭上,这样字与字之间形成左顾右盼相互呼应的关系,行气流畅。

2、顺笔取势法

按笔顺的自然趋向来行气,其持点是数字一笔写成。书写时锋要长,在一气运转中运笔不要太快,也不可迟疑不决,在环转中将点画与牵丝区分开。

书写时,点画处用笔可重一些,非点画处和转肩过渡处略轻。

3、左右跳跃法

以行气的轴线为中心,字朝左右跳动,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十分明显的顾盼或呼应,有时甚至违背正常的运行轨迹,这种取势方法大胆泼辣,往往给人新奇感。

宋代黄庭坚善用此法。

4、俯仰取势法

道过字形结构横势的上下变化而取势,主要体现在横画的变化或体势上下欹侧的变化上。王铎善用此法,体势奇宕,字势生动,深得“势若奇而反正”之妙。



取势的方法很多,只举以上几例吧。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谈几点自已的浅悟,一管之见,请书友们批评指正。书法中的字势,有的如待弦之弓,是势能;有的如离弦之箭,是速度;有的如击石之锤,是钝感;有的如天女散花,是辐散;有的如收渔之网,是聚合。总而言之,就是力感,字要有劲。

抱庸将字势分为四类:①势能位差。②向心力。③辐散力。④牵贯力。势能位差就是打破平直均匀,求险求绝。结构的处理要有层次参差、疏密相间,点画的诠释要应情随景适度夸张错落。向心力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千变万化、千头万绪,但要始终围绕聚焦于字的重心。辐散力与向心力正好相对,就是要大开大阖,拉开筋骨,左奔右突、上窜下跳而始终有有逃逸的力量。牵贯力就是点画与邻字之间的前后呼应、粘连映带,始终气脉相通、藕断丝连。有此四力,大势可成。

上述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要在临摹和创作中充分体现出字势,还要把这些理性认知贯穿到书法实践之中。最好的办法是分别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碑帖来临习。比如,二王的行书,就是牵贯力极佳的范本;米芾的行书势能位差十分突出;黄庭坚长戟大枪适合习悟辐散力;文征明的行草方圆变化、向心聚焦很有代表性。

当然,也可以直接把这“四力”直接融入到个人的书法实践中,边写边悟,加深理性认识和技巧驾驭能力。书法中的字势,是核心技法技巧的组成部分,属于书法习练后期比较高端的问题。众多的书法人喜欢弃妍寻拙,字势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因。纸上得来终觉浅,关键还得动手去写去练。

抱庸妄谈。


抱庸詩書


书法的字势是指书法作品中一个字的笔画走向,使得这个字有倾斜、下拉、扁平之类形态,这种形态就是字势。

简单说,有以下几个办法能让字有势:

①写出来的笔画要倾斜,避免过于平正。

②注重点画之间的呼应。

③加快书写速度,让点画之间有连接的意态。

④增加线条的曲度。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


欢橙墨客书院


势,即神采。对整幅作品而言,是字与字,行与行(haOg)的气贯通自如。不断气,不憋气,不塞气,通畅,流畅,或自然,或奔放,或柔和,等等。

对单个字而言,是笔画与笔画的联系。或轻重,或繁简,或竒侧,或斜正,或长短,或虚实。或停继。

例如,毛泽东的字给人以奔放毫迈的感觉,朱德的字给人以庄重大气的感觉,周恩来的字给人以神秘空灵的感觉,刘少奇的字给人以霸道厚实的感觉,叶剑英的字给人以秀美端正的感觉。这些,都是通过势体味出来的美感。

我以为,书法的本质是个人感情的表现和性格的显露。柳体的坚硬钢健,欧体的秀丽隽永,颜体的端庄厚重,赵体的柔美随和无不说明这一点。

所以,尽管古人先贤给我们提供了八法五势九用等近百个取势的方法,但最终要写好书法,还是要靠提高或修正自身的素质和感情。


徐太林


这个势字基本都熟悉,但要让其运用到书法当中,确实有些难度。

经常写字的人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日久天长,习惯成了自然,一个久经书写战阵的老手,让其改变其传统的写法是很难的,因为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或者说个性,这个不难理解,谁都有一种习惯,习惯慢慢也就成了自然,所谓水到渠成,自然天成。

但是我们发现,书法的好坏与否,与其掌握的理论知识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所谓的江湖书法,也有个中高手可以碾压所谓的正统书法家,这个不奇怪,也可以看成是百花齐放的一种可喜状态,应该为之击节喝彩。

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意即不可一成不变,也切忌泥古不化,形成一种顽固的套路,那就必败无疑。故此,一成不变是为兵家大忌,也不得不说:也是书法高手的大忌。势,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引领,和其方向感、未来走势趋同或合流,形成一种发展的趋势或方向。

还有一种解释是:势,是一种已然形成的态势格局,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爆发力,就像曹刿论战所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以形成一种已然贯通的、引领结局走向的所谓气势。

回到书法,我们经常看到在行书、草书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牵丝和勾带,只要不是始终保持一个方向、一个架势,甚至一种笔触,那就基本可以保证其书作的可看性,表现出来的灵动也就可以看成是一种美的流动和释放,这就是"势"的外化表现形式。我们经常说兰亭序写得活灵活现、跌宕生姿,是因为笔法的不断变化,三十几个"之"字,都可以从细微处看到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呈现方式,这就给人以灵动的趣味性。

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一些牵拉勾带是强势所为,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强制性,结果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影响了整幅作品的品味和格局,终处下风。

这么说并不是楷书就可以不讲势,其实势对于每一幅书法作品都很重要,楷书亦然。我本人最欣赏欧体那种立于悬崖而岿然不动、挽狂澜于既倒的状态,让人欣羡不已。在当下,依然有很多书者成为欧体的拥趸,以写欧体为名为乐,这是一种好现象,应该大力提倡,这样才能保证书法后继有人,来日昌盛繁荣。但我坚决反对一成不变的临摹书写,像某某名家,单看个体,每个字都中规中矩,间架结构也搭配合理,但就是缺少了欧体真正的气势,看起来木呆呆、傻愣愣,和欧体的大格局大气派相去甚远,终至沦为一个书匠,实在可惜可叹。

扯远了,回到势,个人的一点不成熟体会是:写一幅书法作品,不能走马观花、走走停停,磨磨唧唧的像在绣花,或者心有旁骛,去拈花惹草的玩点花活,而是要一气贯通,贵在一口气的恒久持续,才能在整个书法作品中看到一种连贯的气势,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力作精品。

以上是为答。


龙吟148119260


汉代书家蔡邕在九势中说: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势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去向。

所谓书势,简单说,就是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动态关系。

古人形容:高峰坠石、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等词语,都是对势的生动形容。

字要有势,没有势的字,就是古人所说“状若算子”,呆板机械,了无生趣。


如何才能使字有势?

简单说,有以下几个办法:一,让字倾斜,避免平正,二、加强点画的呼应,三、加快书写速度(点画飞动),四、增加线条的曲度。有此四点,势自然生矣。

从书体看,草书、行书的势能最强,小篆是静态的书体,势能最弱。楷书也是静态书体,但是楷书却可以写的飞动有势,并不呆板。

看图:


楷书一般人觉得难以写的飞动有势,但褚遂良不这样想。请看这个“道”字,行笔迅速,线条具有弹性,点画呼应紧密,极为生动、活泼,把楷书写出了行书的味道。


颜真卿的楷书从不呆板,主要是他善于将平正转化为奇崛。

请看这个“颜”字,采用了倾斜,弧线,速度,顾盼四种手法,使本来平正的字,变得生动而有气势。颜真卿善用弧线造势,这是颜体楷书的一大看点。


灵飞经的笔势呼应特别紧密,从“奉”字的横画呼应就可以看出来。行笔速度很快,发笔最为明显,笔画之间的承接连贯,行气畅达。

不仅灵飞经,晋唐写经都有这个特点,这与当时流行的单钩笔法有关。


王羲之孔侍中帖

王羲之为了让“书”字有动感,把横画都变得倾斜,而且角度越来越大,增强了倾斜的动能,让人感到一种高峰坠石般的势态。

同样是“书”字,赵孟頫写的就很端正,虽然漂亮,但少了动感。


王羲之兰亭序“春”

这里的“春”字,明显向左倾斜,横画也顺势向右上,整个字是斜的。

这个斜,就是取势,比平正的写法要险峻,更有气势,对于下面字的连带,具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孔侍中帖

这一行的处理,王羲之采用了字形倾斜和轴线摇摆的手法,每个字的轴线不是一条直线,摇摆幅度较大,字的倾角也由大变小,反映了字势由动荡转为平静。

王羲之特别善于制造变化,无论是字的倾斜,宽窄,粗细等,在丰富的变化中,最后回归到统一和谐,这是王羲之伟大之处。


董其昌是造势高手

请看他的方法,将每个字向右倾斜,形成左低右高之势,每个字倾角基本相同,这就是所谓的“一顺边”形态。这样的好处是连接流畅,气势畅达。但字势单一,变化不丰富是其主要问题。

除了董其昌,苏东坡、吴昌硕也都喜欢用此法。



王铎在造势方面堪称大师

请看他的办法:王铎很喜欢左右扭动,制造摇摆之势,产生强烈的动荡感。请看图中“王铎”二字,还有“亭寇惊”三字,字形摆动幅度之大,用东倒西歪形容毫不夸张。

在字与字上下连接上,王铎不采用单一一顺边手法,而是采用了更复杂的多种手法组合,既有一顺边连接,也有左右摆动连接,还有字形宽窄、长短、粗细等各种变化,极大丰富了字势的形态和变化。



当代尚书院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生焉。就是说书法来自于大自然,既然这样,就必然有阴阳,有了阴阳就产生了形势。一笔分阴阳,一字也分阴阳,一句有阴阳,一行有阴阳。笔有笔的形势,字有字的形势,所谓势是事物发展的趋向。笔画的趋向是趋向于粗细,方向,方圆,长短,速度。字的趋势有内宫外宫,上下左右的布置,既要计黑也要计白。如何让字有势?只有临帖。


沙书沙海书道


势,简而言之,是一种物理之态,是一种由高低、偏正、大小以及快慢等产生的节奏和动感。书法,如果在书写过程中,产生不了势,那么,单个字就显得僵直,上下字,行与行乃至整幅字,就会显得平庸与呆板。书法缺少势,不会生动,字就不会活起来。因此,书法时,笔画忌横平竖直,字与字、行与行忌整齐划一,必须注意布白和大小合理安排,错落有致,唯如此,才能让字动起来,活起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态之美!





雪筠居主


字的“势”,说来又玄!在于,从来好书者都依据传统认识讲字的“骨力”与“势”。但,从来没有人说得清。即简单直白而了然。字的“骨力”,可以通过用笔在笔划和结构,力度和速度表现出来,是外在的。而“势”,却是内在的。大有可领会而又不可言传之秘。若又摘彔传统理论论势的语句而阐述,画出的瓢还是“葫芦”。我想,如果不是古人故做神秘,那一定是认识还不到位!

从我的认识来看,字,是一个个符号,与人譬喻,就像副副面孔,若要惹人专注,必然在一频一笑一招一式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么一点个性化的东西。也类喻,势即气质!一种独有的不可言传的却可昭然显示的力和方向性的感染力。谁都知道东施效颦的典故吧!为什么同样的动作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一个深层的认识。爱好书法的人,往往会在某一时为某一个字的体势达到某种“不可越愈”的效果而狂喜好一阵子,这种效果的显示,是不经意中对平时功夫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经营!但如果重复,决对是又不如意!从这一点来说,刻意做作的字,是不会有“势”的。但,一个字,再怎么好,也就是一个字,就单写一个福字寿字也还是好的。但从整从书法作品的整体性来讲,“势”的效果的表达,就在于字与字之间力的传递和方向性的协调了,这除了惯常的书写行为习惯外,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心境使然了吧!

简单说来,“势”是整篇作品中一种内在的暗含的力和方向性的对观慕人的流露和感染,也可以说,其感染力和领悟力也会因人而异有所差异。但,并不能遏止它那力的扩张性,它毕竟是对视觉有其当然的冲击力的。

人的美,是气质衬托出来的;字的美,是势表达出来的;人的字要有势,除了笔,那还要在人的内在修养中下功夫。


欣悦86398898


书法说到势,我们先参考卫恒的《四体书势》和《九势》等理论。康有为说过:古人论书,以势为先。这个「势」的回答也是很难全面的,我下面就说下自己的看法。

「势」在书法里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力」和「形」,「节奏」,但势和它们有区别的。「形」是「势」衍生。「形」是静的,「势」是动的。

那什么是字势,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笔力结合字形的变化加上笔画之间的呼应,书写的节奏来表现字势。

我来打个比喻:猫在伸懒腰时,腰部成弧状是「形」,用力向上是「势」。

如何让字有势,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字形变化和呼应来表现,但这样不好,不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