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慈禧要砍一棵树,懦弱的光绪却大动肝火:想砍树先砍了我的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紫禁城养心殿中,被一片惶恐不安的紧张气氛所笼罩。年仅19岁同治皇帝,忽然身染重病,一命呜呼。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与慈禧所生的爱子,他的死让慈禧悲痛欲绝。然而伤心归伤心,一件更为重要的事已经摆在慈禧面前,成为事关大清朝兴亡的紧迫问题。下一任皇帝由谁来做?

听说慈禧要砍一棵树,懦弱的光绪却大动肝火:想砍树先砍了我的头

由于同治皇帝生前没有子嗣,这个问题委实不好解决。按照惯例,上一任皇帝如果无子,则只能从皇室宗亲中另行挑选一个子弟过继过来,承当大任。在清朝众多的铁帽子王和宗亲中,如何确定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让精明强干的慈禧也大伤脑筋。

听说慈禧要砍一棵树,懦弱的光绪却大动肝火:想砍树先砍了我的头

经过一番踌躇考虑,慈禧最终拿定了主意。她一手拍板,确定让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当大清朝皇帝,是为日后的光绪皇帝。载湉当时还是个四岁的孩子,清朝皇室中比他年长的合适人选有的是,为何慈禧偏偏选中了载湉?原来慈禧自有她的如意算盘。

首先,载湉之父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也是同治皇帝的亲叔叔,属于与皇帝支脉最近的直系亲属。其次,醇亲王奕譞是慈禧太后的铁杆心腹,从咸丰皇帝在位后期开始,慈禧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开始对醇亲王奕譞加以提拔笼络,不断升职。醇亲王奕譞也投桃报李,在辛酉之变中赤膊上阵,亲手组织擒拿慈禧的死对头辅政大臣肃顺,让险些旁落的皇权重归慈禧掌控,是对慈禧言听计从的自己人。因此慈禧才会把皇帝之位交由奕譞之子载湉。

听说慈禧要砍一棵树,懦弱的光绪却大动肝火:想砍树先砍了我的头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不容忽视。载湉当时年方四岁,完全是个稚气未脱的蒙昧孩童。让年幼无知的载湉继位,慈禧就可以名正言顺垂帘听政,继续牢牢把控皇权,满足她自己无冕之王的野心。

亲王之子载湉变成了光绪,成为大清皇帝,日子却过得很不舒心。慈禧完全把他当成个傀儡,对他严防死守,把皇权死死攥在自己手心,可怜的光绪空有皇帝之名,毫无皇帝之实,到了慈禧面前好比老鼠见了猫一样,畏畏缩缩,低眉顺眼,发自内心感到畏惧。

听说慈禧要砍一棵树,懦弱的光绪却大动肝火:想砍树先砍了我的头

但有时候也会有特殊情况。清末学者王照的《方家园杂咏纪事》中记载了一件事。醇亲王奕譞死后,被安葬在京郊北安河西北的妙高峰上。有个叫英年的大臣,看到慈禧对光绪处处排挤防范,为了讨好慈禧,就向慈禧说:“醇亲王墓前长了一颗大树,高十余丈,树阴数亩,形如翠盖,属于帝王之气象”。英年此说纯属毫无根据的迷信之谈,现代人听了都会嗤之以鼻,但在自然科学水平落后的清朝,却颇有市场。

慈禧听了心中一动,在她心目中只有她才是大清国掌门人,皇帝的人选只能由她说了算。光绪皇帝和她关系紧张,她对光绪也并无任何好感,因此她不希望光绪父亲的墓前出现什么“帝王气象”,平白给光绪增加威望。于是她立即下旨,让内务府派人把这棵树伐倒。

光绪皇帝听说此事后大动肝火,一改平时的懦弱脾气,坚决反对把大树砍倒。在他看来,自己好歹也是个皇帝,如果连父亲醇亲王墓前一棵树都保不住,简直是大不孝。于是他对内务府撂下狠话:“尔等谁敢伐此树,请先砍我头”。

听说慈禧要砍一棵树,懦弱的光绪却大动肝火:想砍树先砍了我的头

一向胆小的光绪此番如此坚决,不惜与老佛爷翻脸,让所有人大出意料之外。内务府官吏不知虚实,左右为难,不知到底该听谁的。最后还是慈禧有招,她在一天早上不声不响带领内务府的人直奔醇亲王奕譞墓地砍树。光绪听说后,怒不可遏,立即前往阻止。结果他得知消息太晚,到了墓前发现树已经被砍倒,他只能“步行环绕墓三周,顿足拭泪而归”,在这一回合交锋中再度落败。

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在日记中记下了此事:“园寝有银杏一株,金元时物,似前月廿三事,懿旨锯去”。印证了此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慈禧对权力的极度痴迷和攫取欲望,从这件小事中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