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一生何求


何为实火、何为虚火,这个问题非常的有意思,为啥?一是上火的人太多了,二是太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实火什么是虚火。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很多人有慢性咽炎,咽部红肿,是上火吧?确实是上火,但是为啥喝了那么多凉茶都没用?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是虚火还是实火。

要搞清楚什么是实火和虚火,先来弄清楚什么是火:

中医将火分为内火和外火两种,外火是指人体外界的火,比如中暑,就是典型的外火。内火是指人体内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产生的火,我们常说的上火一般是内火。而内火通常又分为实火和虚火,这是由于不同的机理导致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不管是什么火,都有火的特性: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这是共性。

了解了什么是火,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虚火和实火:

我们知道,人体的环境是阴阳平衡的,如果阴气没有变化,而阳气因为各种原因增多了,那么就会出现阳气过剩,从而出现火的表现,这就是实火。实火的最根本原因是阴气正常但阳气过剩。

虚火和实火不同,虚火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阴虚。阴虚了,即便阳气没有增加,但是相对相对减少了的阴气来说,还是多了,也会出现火的表现,但是这个火就是虚火。虚火的根本原因是阴气虚而阳气正常。

看完这些,就很好理解什么是虚火、什么是实火了。实火和虚火的根本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各有区别,实火需用清热去火的治疗方法,虚火则用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人上火以后和的凉茶的基本都是清热去火,这些凉茶对实火有用,但是对虚火的病人来说,则是火上浇油,清热去火的药物耗伤阳气,非常容易导致阴阳俱虚,加重病情。


陈德文医生


 便秘、咽喉干痛、口干、燥热,这个时候我们都知道自己上火了,但是上火也有分类,它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不同的上火类型要用不同的降火方法,那么,我们怎么区分实火和虚火呢?

  一、上火的症状鉴别:

  1、实火

  实火是指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最为多见。常见高热,头痛,目赤,口唇干裂、口干口苦、口舌糜烂、咽喉肿痛、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拒按,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鼻腔出血等。在治疗上宜采用苦寒泄火、清热解毒的原则和方法。

  2、虚火

  中医认为,虚火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阴虚而导致火旺的现象;二是指气虚和阳虚出现的气虚发热、“真寒假热”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亏损等不同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地偏亢,而非阳气绝对过剩,所以虽然常见火旺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阴虚造成阳盛的假象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象,如生活中容易见到的口燥咽干、咽喉干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失眠、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等。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二、祛火的应对措施:

  1、实火

  对于感受实火者,可适当喝些清热解毒的凉茶,泡些菊花茶喝也能起到清热的作用。但洪敏提醒,岭南的气候比较特殊,湿气很重,实火中常常夹湿,症状通常比单纯的实火要复杂,因此祛火前最好让医生帮忙辨体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即使是感受实火者,喝凉茶也不要过多、过频,一般连续饮用不要超过3天。凉茶的配料中含有性味偏寒凉的中草药,喝多了易损伤人的阳气和津液。另外,入睡前、空腹时不要喝凉茶。

  有实火者往往会喜欢吃瓜果,特别是冰镇瓜果吃了觉得很舒服。寒凉的瓜果不要一下子吃太多,这种寒凉既指温度,也指性味,如西瓜就是较寒凉的瓜果,吃多了会损伤脾胃之阳。

  2、虚火

  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宜喝凉茶。有时喝了后,症状会有暂时性的好转,但经常喝凉茶则可能从“阴虚”转为“阳虚”,得不偿失。洪敏建议,阴虚火旺者平时可喝西洋参煲瘦肉汤,或选择石斛搭配不同的食材烹调,对改善症状都有帮助。另外,要注意不要吃或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油炸食品,樱桃、荔枝等温性水果也要少吃。

  三、怎么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四、冬季上火多和体质有关:

  虽然说冬季大家都容易上火,但无论虚火实火,还是比较偏爱阴虚体质、气郁体质和湿热体质的人。您若属于这三种体质,那么冬季就更要谨防上火。

  阴虚体质的人,平时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性情急躁,舌质偏红,苔少。这一类型人平时体内津液不足,冬天气候干燥,更易伤津液,津伤而火旺。

  气郁体质的人,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这一类型人冬天更易忧虑抑郁,郁而化火。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易潮湿,这一类型人冬天进食牛羊肉过多更容易助湿生热,导致上火。


吾爱重瓣红玫瑰


“实火”有哪些表现?

①心火: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等。

②肝火:肝开窍于目,如眼干涩、眼痒、眼屎多、易发脾气、胸肋有刺痛感。

③胃火:表现在口唇和牙,如口臭、牙痛、牙龈红肿、口腔溃疡及便秘等。

④脾有火: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等

有时候会上火,是实火还是虚火常常分不清。

虚火与实火均可出现牙痛、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大便干燥等火热之症。


区分虚实主要靠以下几方面:

1.实火多发病较急,病程短;虚火多起病较缓,病程长或反复发作。

2.实火多伴有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虚火多伴有手脚心发热或心中烦热、失眠、盗汗、舌瘦苔少或无苔。

3.实火多痛而红肿,虚火多痛而不红肿,如牙痛并伴有牙龈红肿、口苦、口臭者为实火,否则多为虚火。咽喉疼痛而红肿者为实火,不红肿者多为虚火,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也是属虚火者多。


养生零距离


实火,其实质就是实热,是由于热邪炽盛或者热灼津伤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

实火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壮热烦渴、喜冷饮、头痛、目赤、牙龈肿肿、疔疮痈肿、口舌生疮、神昏谵语、腹胀、腹满、腹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苔黄,舌红,脉洪,甚者可能有吐血、衄血。

根据“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实火应以解毒泻火为治则,黄连、知母、黄柏等中药具有解毒泻火的作用,中成药方面可以选用牛黄解毒片。

虚火是由于阴血不足、阴不制阳所引起的阳亢的症候。临床上常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头痛、失眠、多梦、眩晕、耳鸣、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对于虚火,根据“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宜以滋阴为主,以经典要六味地黄丸为代表药。对于火胜者,在滋阴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泻火,可以选择黄连阿胶汤随证加减。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健康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夏天要到了,温度升高、空气干燥,很容易让上火,口腔出现溃疡、小便发黄、脸上冒痘痘,觉得气血上涌,说不出来的浑身难受……亲,你“火”了。

很多人感觉上火了就自行买药“灭火”,但是请问,你分清是实火还是虚火了吗?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辨认一下,什么是实火,什么是虚火?

实火,中医病证名,指邪热炽盛引起的实热证,多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中毒、缺少睡眠等亦可引起。

实火患者表现为高热,头痛,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尿血便血、甚或吐血、舌红苔黄、可有芒刺、脉实滑数。

中医临证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为“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称作“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称作“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煽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物质之不足或有余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这些火还可统分为“虚实”两大类。

什么是虚火?

“虚火”是相对于“实火”而言的,凡属于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引起的机能低下,而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故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

1.阴虚之火

可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干燥,咽痛齿衄,眩晕耳鸣,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性梦交、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心、肺、肾、胃等脏腑。

(1)心阴虚可致心火偏旺,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糜烂;

(2)肝阴虚可致肝火上亢,出现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苦;

(3)胃阴虚可致胃火上升,出现口臭,牙龈肿痛,甚或牙龈出血;

(4)肺阴虚可致肺火上浮,出现干咳少痰,低热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

(5)肾阴虚可致头晕目眩、腰酸足软、五心烦热、遗精早泄、失眠多梦等症。

2.阳虚之火

常表现为真寒假热,症状错杂而见。如发热或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舌淡,苔白等。临床又有轻重之分。

(1)轻者为真气上浮,是格阳于上,又称“虚阳上越”,“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等症为主;

(2)重者为真气外浮,是格阳于外,又称“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

如何鉴别实火和虚火?

1.虚火

上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

2.实火

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

如何辨证“灭火”?

虚火

1.阴虚之火

证候: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心烦,少寐,颧红,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则:总的治则为滋阴降火(“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王冰注)。

心阴虚,治宜滋阴养心清热;肺阴虚,治宜滋养肺阴清热;脾阴虚,治宜滋阴健脾生津;肝阴虚,治宜养阴清热柔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降火。

(1)心阴虚 主方:天王补心丹。方药:生地、人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桔梗。

(2)肺阴虚 主方:沙参麦冬汤。方药: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甘草。

(3)脾阴虚 主方:四君子汤。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山药,扁豆等。

(4)肝阴虚 主方:一贯煎。方药: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川楝子);

(5)肾阴虚 主方:六味地黄丸。方药: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丹皮、茯苓。

2.阳虚之火

证候:发热,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或下肢发冷,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舌生疮。舌质胖润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而弱,或浮大无力。治则:总的治疗原则为补阳益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王冰注),轻者治宜温补肾阳;重者治宜引火归元。

(1)轻者 主方:金匮肾气丸。方药:山药、山茱萸、干地黄、泽泻、丹皮、茯苓、附子、桂枝。或右归饮。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

(2)重者 主方:通脉四逆汤。方药:附子、干姜、炙甘草。或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

实火

实火治疗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和牛黄解毒丸。若邪已伤阴则兼以滋阴降火,常用药知母、黄柏、牡丹皮。

治疗要注意调理全身以治本,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




百科名医


何为实火?何为虚火?

祖国医学认为:火为热极,其性炎上;火为邪气,消灼津液;火热邪气,易迫血妄行。其发病原因是:外火是直接感受温热邪气所致,即为六淫之一;也可由风寒暑湿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成;内火是脏腑机能失调和情志过激而生,如肝火,胆火,心火等等。常见火证简答于下:

1.实火:其证多起病急,病程短,而人体正气尚盛。主要症状是:面红目赤,心烦,发热恶热,口渴喜冷飲,大便秘结或泻下粘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实有力;甚则神昏谵语,躁扰不安。或见疮疡红肿热痛;或见吐血,衂血,尿血,便血以及发斑等出血症。治则是清热,凉血。

2.虚火: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虚火之产生主要由于人体的正气虚衰,其中常见的是阴虚火旺证,主要症候是: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红无苔,脉细数等。治则是养阴。

以上简单概括回答,供参考。



桂花芳香77105282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也很有必要认真准确回答。实火与虚火都是火,火的特性是热,但有热的程度高低,治疗方法也不同。

1.人感受外邪,首先当解表,表解邪去则病去。表邪未解,时间久了便入里化热,伤寒邪入阳明胃俯,胃阴被伤,燥热无比,此时病人壮热高热,脸红口渴,想喝水,而且是想喝的是冷水,皮肤身体发烫,这时的火就是实火,必须用清热生津之品,生地黄,生石膏、知母、黄芩、黄柏此时非用不可,清理热生津,救燥热津伤,人才能活命,实火必须用苦寒之品清掉。

2.除了外感病中的邪入阳明属于真的壮热实火,必须用苦寒之品外,内伤杂病中见到的热相,万不可全用苦寒清热。内伤杂病根源在于肾水寒冷,脾土阳衰湿旺,肺胃当降不降,肝脾当升不升,中气衰弱,升降倒置,种种杂病,油然而生。足少阳胆经相火随胃土右降而温暖肾水,则水火交济,上不热而下不冷,胆木根深蒂固,肾水温暖蛰藏,则精神安稳,不会失眠。一旦阳衰土湿,相火逆升,刑于肺金则肺上火咳嗽肺热,炎于面部则面部上火,痘痘也就来了;炎于咽喉则咽喉肿热疼痛;炎于眼睛则眼睛发红热痛;胆火飘摇,扰乱心神,则,心烦意乱,失眠不寐,彻夜难眠;夜晚阴旺阳若,胆火逆升严重,白天阳复来则病潮热;胃土不降,浊音拥塞于上,则头晕耳鸣,,,,种种怪相很多,这时的火就是虚火。虚火当清,然而只可用少量的苦寒药,于温热药中稍加少量苦寒药。治疗方法当是暖水燥土,降肺胃,胃降则胆火有降路,将于深水之中,则上火的火相自然而除。倘若不知虚火之根本,妄用苦寒,则寒中加寒,上部越来越热,而下部越来越冷。六味地黄丸治疗所谓的阴虚火旺,万万不可取!很多年轻朋友治疗痘痘老是不好,就是由于只看到表面的火,而没有看到湿寒的本,用苦寒的黄芩、金银花、黄连、黄柏治疗痘痘,治好的没几个,越来越严重的倒是很多!!!


总结:外感壮热实火必须用苦寒生津之品,清壮热生津润燥;内伤虚热必须以暖水燥土,降肺胃胆火为主,稍加少量清热之品,标本兼治!虚火多见于内伤杂病,外感壮热实火则常见于各自感冒发烧,流行传染病。内伤杂病治疗法总以温燥水土胃根本,观其寒热虚实气滞血瘀适当加碱,人参归脾丸、系列地黄丸切不可妄用!


灵灵医


  实火,就是实热,其症状常见的是舌质红、苔厚腻、黄厚苔,咽喉肿痛、牙痛、粉刺、眼涩、口干生疮、口臭、口渴喜冷饮;胸闷不适、呼吸气粗、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多梦、烦躁、盗汗、五心烦热、手心出汗;小便炽黄,气味重;腹胀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一清火就降下,乃是实火。


  而虚火是阴虚之火。这种火表现出来的除上述热象外,还有小便颜色清淡,舌苔白薄、白厚苔、腰以下寒凉,月经不调,痛经,色暗有块,疲倦乏力,大便稀软或腹泻便秘交错,其典型症状是:火在上,寒在下。也就是上焦热,下焦寒。这样的火,清火后,还是反复发作。那就不要清火了,因为清火只会让火更旺。今天清好了,明天又复发了欢迎关注wucuixia70



女性之友wucuixia70


来个最简单易懂的解释吧!人体所有的脏器都是阴阳平衡的,阴阳用水火来表示!任何的脏腑都分阴阳,正常阴阳是平衡的,而当脏器的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引起所谓的上火(阳气重于阴气)!


比如,如果我们的阴气是正常的,而阳气由于外来或者内在的原因增加了,引起阴阳失调,这时候就是阳气比阴气重,这种情况称之为实火!

另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体内的阳气正常,而阴气由于内外的原因减少了,这个时候阳气即使正常,也相对的比阴气多,形成了阴阳平衡失调,就叫虚火(阴虚火旺)!


通俗讲就这么简单!

个人拙见!欢迎关注收藏评论留言!!!


白衣石匠


  老百姓经常会说上火这个词,从中医角度讲,上火有“实火”、“虚火”之分。何为实火,何为虚火呢?

  “实火”是身体基础比较好,只是由于外界环境及饮食不当引起暂时的阴阳平衡失调,导致“阳亢”,引发身体某些器官的功能障碍。例如火热之邪内侵,最近喜好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会引起实火。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咽喉肿痛、鼻衄出血、耳鸣、尿少便秘等。可以使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情绪管理等。

  “虚火”是由于本身是阴虚体质,出现阴阳失衡,导致表面现象“阳亢”,虚火实际上是本身阴虚造成的,多因内伤劳损所致。虚火进一步可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证型。阴虚火旺多表现为全身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状,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为原则,临床常用药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气虚火旺者相对少见,常见症状有全身低热、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治疗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可以使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调理。

  “实火”的人经过短时间的调理会自然好转,并不属于疾病状态。但是对于气血虚弱引起的“虚火”,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调理,首先应该调养气血,提高身体素质,待气血好转后,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改善,阴阳平衡自然会调节,才能达到痊愈目的。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