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推薦抗病毒藥物後,看大家都搶購什麼了

1.目前僅有體外試驗的數據


2月4日,根據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公佈了最新研究成果,認為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消息已經刷屏。

阿比多爾是一個主要用於抗流感病毒的藥物,而達蘆那韋是一個抗艾滋病的藥物,都屬於處方藥。

甚至還有報道說,李院士還會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以下簡稱《診療方案》)。

但是,從所報道的內容來看,目前的數據只是體外實驗的數據,而李院士也只提到兩個數字:

(1)阿比多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並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

(2)達蘆那韋在300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280倍。


這兩個活性數據具體是什麼概念呢?可以說是毫無實際意義。

院士推薦抗病毒藥物後,看大家都搶購什麼了


對於體外活性來說,最重要的指標是“半抑制濃度”。不需要抑制60倍,也不需要抑制280倍,只需要抑制50%,也就是一半,就可以判斷這個活性是不是很好,以及藥物在體內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有效濃度。

極高濃度時的抑制活性,相當於活性的“天花板”。高度聽上去很高,但是無法用來衡量實用性。

70多歲高齡的李院士,一直積極出現抗疫的第一線,這是值得欽佩的。1月23日,在一個科普活動中,李院士對吃瓜群眾的一個誤解進行了解答:“75%的酒精可以滅新型冠狀病毒,是用於消毒器件,並不是勸大家喝酒,這是兩回事,大量喝酒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院士推薦抗病毒藥物後,看大家都搶購什麼了


從理論上來說,75%的酒精可以抑制1000倍甚至更高的病毒,為什麼不能用來作為藥物治療感染呢?因為如果靠喝酒抗病毒,體內尚未達到有效抑制病毒的酒精濃度,人就已經中毒了。

酒精的事李院士明白,半抑制濃度也肯定會知道。李院士為什麼不說這個藥物的半抑制濃度?其中必有原因,也許是沒到說的時候,也許是面對的是吃瓜群眾,如果只說抑制一半的病毒,聽眾可能不理解有啥用。

2.是否有帶貨的嫌疑?


在李院士發佈成果之後,網上有貼子說,這個成果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的研究成果,該公司是李院士兒子的公司,李院士在此公司中也有職位。發佈所謂的研究成果,李院士有帶貨之嫌。

但是,這應該就是一種過度的猜測。首先,李院士在新聞中已經明確指出這是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不管是她兒子的公司還是她自己的實驗團隊,都可以看作是與李院士有關聯,不存在有隱瞞實情的問題。

其次,從經營範圍來看,杭州華卓信息科技並不是一家制藥企業,目前也沒有生產這兩款藥物,李院士也無貨可帶。

李院士的研究團隊,會不會因為這個研究成果而產生知識產權,從中獲益呢?

有一點必須明確:如果一個研究真的給人類帶來福利,那正當的知識產權必須受到尊重。如今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並未完全解決,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知識產權雖然之前是中國的大問題,但不得不說,中國一直在為尊重知識產權做出努力。
所以,通過研究獲得知識產權,沒有什麼不光榮的。

那咱們來分析一下,從這兩個藥物來看,李院士的團隊能拿到什麼樣的知識產權呢?

這兩個藥都是老藥,對於分子結構的知識產權,或者是屬於別人,或者是專利過期,李院士的團隊無法限制別人進行生產。

能不能通過“用途專利”,不讓別人將這兩個藥用於新冠狀病毒治療呢?也不行!李院士的團隊可以申請一個用途專利,但是在中國,專利法是不允許任何人擁有一個治療方案的專利的,所以李院士也不可能壟斷對新冠狀病毒的治療。

目前市面上的阿比多爾、達蘆那韋,都來自其他公司。如果《診療方案》收入這兩個藥,看不到李院士如何能給自己謀利。

3.消息出來後,誰在搶購?


前幾天,中科院推薦雙黃連治療新冠狀病毒,導致全民搶購雙黃連。一夜之間,雙黃連斷貨。

雙黃連也只有體外實驗的結果,而且沒有報道任何數據,連天花板在哪都不知道。

李院士畢竟還給了一個天花板,雖然都是體外細胞實驗,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但由於阿比多爾、達蘆那韋都是處方藥,吃瓜群眾無法任性搶購。

當然,並不是說就沒有東西可以搶購。

根據國家藥監局的數據,目前有6家藥企可以生產阿比多爾:石藥集團、石四藥、江蘇吳中、海南先聲、江蘇漣水、石家莊中碩;達蘆那韋的生產企業有西安楊森(藥品名:普澤力)。

在香港交易的石藥集團(01093.HK)和石四藥(02005.HK),在2月4日開市都出現跳漲。

院士推薦抗病毒藥物後,看大家都搶購什麼了

院士推薦抗病毒藥物後,看大家都搶購什麼了

而在上交所交易的江蘇吳中,則是漲停!

院士推薦抗病毒藥物後,看大家都搶購什麼了

很顯然,有人在搶購這些股票。

不過,與搶購雙黃連不同,搶購股票在網上就可以操作,不需要到藥店擠購,不會有從人群中傳染病毒的風險。但是,股票的風險在於,如果藥物的療效不能在臨床中坐實,就可能“炒股炒成股東”。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肺炎,不只是生病的患者遇到了災難,全國人民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中國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

春節期間股市休市,在長假過後,股市週一開盤,但是滬指開盤下跌8.7%,深指下跌9%,凸顯了病毒的殺傷力。

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到底能不能治療病毒感染者?現在無法確定,但是,“滬市漲”抗病毒,股民都知道!


4.只憑體外活性實驗,就讓阿比多爾、達蘆那韋進入診療方案,是否欠妥?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認為李院士在這個時間點發布她團隊的研究成果,只是為了給大家打氣,提升公眾的抗病毒鬥志。

畢竟,在疫情之下,民眾膽戰心驚的生活、股市的哀鴻遍野,都是不利於抵抗病毒的。

李院士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與民眾交流,科普抗病毒的知識。民眾的焦慮和渴望,李院士也應該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作為院士,民眾也對她寄予厚望。誰處於那個位置,都打心眼裡希望給民眾帶來一個治病藥方。

但是,是否真如媒體所報道的,李院士根據一個體外實驗的數據,就把這兩個藥物推薦進入《診療方案》?

確實目前是一個非常時期,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藥,很多方案都值得探索。但是,如果進入診療方案的依據只是一個尚未經過同行評估的體外實驗,大家可能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這個《診療方案》到底靠不靠譜?

目前的重點,應該是治病救人,有關部門可能已經因此忙得焦頭爛額。但是,在疫情過去之後,是否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有關方面能出來解釋一下,到底收入《診療方案》是一個什麼樣的程序?

在疫情來臨時,直接面對風險的是公眾。公眾也應該有知情權,瞭解制定《診療方案》是如何決策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鳳凰網約稿,同時發表於鳳凰網大風號,CC週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領域:癌症的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僅提供科普知識,具體診斷和治療方案,請相信正規三甲專科醫院的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