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內功”抗病毒


此次新冠病毒的肆虐,讓我們知道了一個新的名字——自限性疾病。

什麼是自限性疾病呢?

自限性疾病,是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並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的疾病,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自限性疾病可以自動痊癒,關鍵在於身體自身免疫力非常好,那些身體差的人,可能就會中招。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是人生一筆巨大的財富。


用“內功”抗病毒

湖北大冶目蓮寺


外因和內因

健康與疾病總是相對的。疾病的產生有一定的因素,總體上有二,外因和內因。

外因包括疾病的因子,例如病毒形成和細菌感染等,以及環境的變化,比如空氣質量、水土汙染等。

內因則有個人的身心狀況和生活方方面面所作所為,在這些所作所為當中,形成的潛在引業和作用,俗稱業力。而業力又分為前世今生種種的善惡差別相,在這些善惡差別相當中,所形成的一種關聯作用。

以新型冠狀病毒為例,被稱為新型,與以前的冠狀病毒就有不一樣。病毒發生變異,可能還是由於環境的變化,導致自然界、生物界的變化,這是外因的作用。

佛教來看,與人也有關係,“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由人心的鉅變與惡業感召之所引起,這是內因。這些,總結起來,就是當前社會的共業。

除此以外,還有不共業,也就是別業的影響。個人習慣的作用,就如溫水煮青蛙,平時不覺得,時間一長,各種不舒服,甚至疾病就來了。比如看手機,不僅傷眼睛,頸椎也會帶來問題;熬夜,吃宵夜,通宵不眠不僅給身體帶來巨大的負擔,還消耗元氣。元氣損傷後,免疫系統自然就會受到摧毀和破壞,各種疾病也就會接著而來。


用“內功”抗病毒

湖北大冶目蓮寺


認識自我,改變自我

一旦生病,一般的方法都是尋找醫療。慢慢的我們就會習慣於去依賴藥物,正所謂是藥三分毒。長期的服藥,又會變成一種醫源體的變化和感染等。

總而言之,生病是多元因緣造就,絕對不是單一的形成。倘若一邊身體不舒服服藥,一邊還不改習慣,終會有一天,服藥也不能解決問題。

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雖然治病離不開醫療,但醫療並不總能解決問題。在對症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注意情緒疏導和個人習慣。對於病痛,不可一概而論一刀切,有時候身體的病痛,是身體自身調節和自我免疫的修復過程。

因此我們要去學會關注自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和改變自我。病痛怎麼來的,如何去調整,而不是一有問題就把藥和醫生作為救命稻草。內裡壞了,再怎麼修也是勉強支撐。特別地,業力帶來的病痛,更是需要以懺悔和精進來對治。

用“內功”抗病毒

湖北大冶目蓮寺


修好內功,圓滿智孝

佛陀教我們要內觀,向內開發人生的寶藏。對於健康的身體也是如此,應調動人體自身本有的修復和強化機能,修好“內功”,圓滿智孝。智孝的人生要怎麼去踐行呢?

就社會而言,倡導生命共同體與綠色生態和諧的發展方式,人類與人類的友好交往、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這就是“智”。

弘揚好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致使達到社會友好和善,共同去維護好社會的文明形式,踐行文明有序的發展,這也是“智”。

人人都能夠做到自尊,自愛和自重,促使人人都來做目連,讓長幼有序,互敬互愛,敢於奉獻,彼此關愛成為我們的日行模式,家家出孝子,那麼就能夠做到人人是目蓮菩薩的世現,這就是“孝”,這就是人間的淨土,世間的佛國。

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首先就必須去強化自身素質。覺知自己身心狀態,調整好飲食、睡眠、身體、呼吸和心五個方面,就是“智”,達到身心和諧,進一步發揮自身價值,讓父母無憂,讓社會無憂,就是“孝”。

在日常生活當中,廣利他人,在行為處事當中,做好典範,以身示教,造福國家,這也就是“孝”,就是目連菩薩的神通變化,就是菩薩的第一神通。

清代李惺《老學究語》說“一身之元氣足,則外邪不侵;一國之元氣足,則外侮不凌。”

固本培元,離不開正見、正解、正行,其實,不僅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做任何一行都離不開這三正。


希望經過這次疫情,人們能更多地來關注自己的身心,在德行,修養,良好習慣上多下功夫,發揮好色身的價值,讓生活變得自在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