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啟明星138717721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的家長其實都是有答案的,但關鍵的就是在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其他的生活習慣,既然是習慣,就是一個長期堅持積累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和堅持往往是最難做到的。

拿我自己舉例子,自己身為老師,對於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相對來說要比其他工作的家長更加的豐富和專業一些,但就是這麼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因為自己的實踐操作的沒有形成習慣,導致孩子的學習習慣並沒有達到理想的要求。

孩子的學習習慣,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時間習慣,包括早睡早起,按時上課下課,按時寫作業等等。

聽說習慣,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尤為重要,要讓他們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專注。

閱讀習慣,這對於孩子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影響以後孩子人生格局的重要因素。交際習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對她以後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些習慣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能說的頭頭是道,有的甚至沒說的更加豐富完善,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的家長感嘆不知道如何去做的,其實就是大人的功利心在作祟罷了。

說白了就是不想付出,但又想得到回報,同時也總是想著那些急功近利的辦法,希望今天付出,明天就能看到成果,但這顯然不可能,所以,還有很多的家長不死心,繼續憧憬著速成的辦法。

我想對於孩子喜歡的養成,關鍵就是在於堅持,給孩子制定一套學習方法,然後一直努力的執行下去,這就是學習習慣養成的唯一途徑。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3177652365365177"} --}

萌卉媽


陶行知先生說:"最好的教育,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行為一旦變成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省時省事的自然力。習慣養的好,終身受益;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累。

要使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不是現在擁有多少知識,而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俗話說的:"金山銀山,不如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先舉幾點:

(1)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

(2)注意聽講,按時作業的習慣;

(3)敢於質疑,不懂就問的習慣;

(4)按時作息,不磨磨蹭蹭的習慣。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鼓勵是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的靈丹妙藥。

一是,從小就講一些一些名人,最好是身邊成功人士的故事;

二是在孩子學習上小有收穫的時候,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在一次次的激勵中,產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一旦有了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去學習。

(2)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是,在家裡,要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㘯所,家長可以陪在一邊,儘量不要出聲。

二是,孩子在好的群體的影響下,也會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形成好的習慣與強大的自律性,並受用終生。

(3)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的模仿性很強,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就就應該率先垂範,不能一邊看電視或一邊打牌,一邊呼三喝四的要孩子認真完成作業。

(4)循序漸進,耐心陪伴。一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育孩子,耐心是最重要的。父母老師一定不能操之過急。切記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5)要幫助孩子儘早形成伴隨孩子終身的朋友圈。告訴孩子健康擇友的標準。"孟母三遷"、"太子伴讀"都是千百年來總結的黃金鐵律。

總之請記住:教育是一種以尊貴的"生命"為對象的藝術。絕對不能依靠墨守成規的"知識",而是需要一種通過認真關懷與愛護孩子而產生的活生生的"智慧"。





李彬文


作為家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真正“學霸”。

但真正的“學霸”是如何產生的?是強加強壓?瘋狂刷題?瘋狂補課補習?還是這些孩子本來就有天賦?

其實,真正的學霸和普通的孩子一樣,只不過這些孩子都是特別自律,學習特別自主,學習習慣特別好,學習能力和效率特別高的孩子。

盯成績,不如盯習慣;抓成績,不如抓習慣。成績是果實,而習慣是種子!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方法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家長能不能做到?

要想真正培養起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做到:陪伴、幫助、指導、監督、評價、激勵,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一、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是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品質。家長必須引導孩子每天完成作業後,都要做好第二天新課的預習。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比較排斥,一天的作業本身就已經很多了,還要加上預習第二天的新課,他肯定不願意接受,但家長要引導和開導孩子,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讓孩子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開始指導孩子預習時,先做一些簡單的程序性預習步驟:自學教材、研讀課後習題,通過讀書,圈劃重要知識點,標註出難點和疑惑點,批註出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嘗試做一下練習題,查閱相關的資料,加深對自學內容的理解。慢慢的孩子形成預習習慣後,他就能結合自己的學習需求來進行預習,這樣的預習效果會更好。一旦這種習慣形成和固定下來,會極大的促進孩子的學習,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二、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對待作業的態度,就是對待學習的態度。但凡學習成績較好的孩子,都有良好的作業習慣。家長在陪伴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和強調三個關鍵詞:“速度、準確、規範”。要告訴孩子,把每次作業都要當成一次考試,必須快速高效的完成,不允許拖拉。除了要保證速度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證準確率和規範度。



三、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複習鞏固習慣。

每天老師都會留有固定的作業任務,認真完成作業實際上也是練習,複習和鞏固,但真正的學霸,僅靠作業進行復習鞏固是遠遠不夠。

家長要引導孩子提高作業速度和效率,預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的複習和鞏固。把每天學習過的知識進行一個梳理和整理,力爭做到當天任務當天消化,不留欠賬。



四、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我反思和矯正習慣。

真正的學霸,都是那些能夠自我矯正和不斷改進的孩子。要對自己每天學習中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每一次考試結束後,都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得失成敗,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

除了這些以外,還要經常性的反省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意志品質。要始終保持端正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念,如果每天都能做到這些,那孩子離真正的學霸就不遠了。



總而言之,看似簡單的事做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一件事能不能做成,關鍵要看能不能夠堅持。

要想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開始的陪伴、關注、支持、信任、鼓勵、指導一定要跟上,且要堅持不懈。等孩子慢慢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後,就可以慢慢的放手。




教育探微


我們孩子現在也是在上小學,從她小學一年級起,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上就儘量逐步放手,讓她自我管理,在學習上主要是一種獎懲教育。

說到自主管理,主要是兩點,第一,我們每週給她20元的零花錢,這20元完全可以由她自己支配,一開始的時候20塊錢一兩天內很快就花完,後面就沒錢買喜歡的東西,現在逐步過度到每週都會有剩餘,有的時候還可能一分錢不花,存幾周能買個不錯的用品。第二,學習用具用品自己收拾,剛開始的東西,她寫完的作業,鉛筆盒都是我們幫著收拾,她一點沒有條理,從一年級下學期,她的東西完全由她自己打理,寫完的作業經常找不到,那就只能重寫,用品找不到,只能借別人的,有過十來次以後,就大有改善,現在每天作業,書包收拾的很整齊。


說到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實行的是獎懲方法。每天回家先休息半小時,吃完飯以後她自己去寫作業,如果效率高,完成質量好,我們檢查合格以後,會帶她下樓去玩,回來時我們掏錢給她買一個幾塊錢的小禮物;

如果因為自己磨蹭,或者粗心作業不過關,那就是三遍的重寫,玩的時間也沒了,小禮物也沒了,這筆賬她算得很清楚,怎麼樣對她最合適,現在學習效率很高。

說到字跡工整,這真的很必要,不提考試卷面工整的重要性,有一句話總說字如其人,有一筆好字提升整個人的修養水平。我們從一年級開始,給她報了書法班,學習軟筆硬筆書法,這使孩子終身受益!



小橋人家617


作為一名正宗的教師子女,放假回家這段時間我親眼目睹了正跟著我媽上小學一年級的妹妹的學習日常。我覺得她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就特別好。所以有這方面困惑的家長可以借鑑下:

先說一下她的學習日常:

在學校的時侯自不必說,從放學開始。第一件事就是認真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保質保量,還附帶檢查!吃完飯,跟我媽一起回家。在路上的時間也不會浪費:拿出頭天晚上我媽提前準備好的卡片,背上面的唐詩。我媽負責解釋詩歌大意,並捎帶檢查背誦情況。回到家裡,我媽會用手機打開“寶貝英語”這個軟件,讓小姑娘一邊聽一邊跟讀。大概是軟件做的也良心,小姑娘每次讀的都特別認真,從來不會分心。晚上八點半準時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

這就是我妹妹一天的學習日常。玩耍、學習兩不耽誤。期末考試,她全班第二,語文97.5,數學95。沒拿雙百,她不是很開心,但我覺得這就很好了。一年級的孩子,不必要施加壓力太多,每天都進步一點點,這就足夠了不是嗎?

介紹這麼多,我想告訴各位家長一些學習習慣的培養經驗:

第一,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興趣的引導,切忌用威嚴去逼迫

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我媽做的特別好:精心準備的小卡片、讓英語活起來的教學軟件,使學習完全脫離了無聊的色彩,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第二,如果孩子表現出對知識強烈的熱情,一定要鼓勵支持他

前段時間我們一家參加百萬英雄的問答遊戲。每到這時候小姑娘總會特別的積極,認認真真的聽每一道題。遇到自己會的,就特別開心。不會的問題也會把正確答案牢牢記住。偷偷告訴你,小孩子記憶力真的很強。

第三,習慣的培養在於堅持,堅持的碩果也從不會讓你失望

我妹妹是從幼兒園中班開始跟著我媽的。這個學習習慣也已經堅持了兩年多了,從未間斷過。或許短時間你發現不了她的變化,但事實證明,她的進步真的會讓你感到驚訝!


最後,送各位家長一句話: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惰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祝大家的孩子都可以變成愛學習的乖寶寶。順便,新年快樂哦!


琳琅星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很認真的看完你的內容,很是佩服你的教育方法。我們家書房到處都是關於學習方法的字條,可是孩子做到的卻很少,這跟從小培養有關。因為孩子成績一直都不錯,所以我就沒有去留意他的學習習慣,孩子長大後,問題百出,所以我就在自我身上找原因,學習親子教育課程,然後和孩子溝通引導,咱們一起結合學習下。

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孩子真的做到了,要獎勵,這樣可以吸引孩子學習興趣,也許下次他還能超速完成。三年級之前我家孩子都做的很好,四年級有點慢,五年級我直接放老師寫完作業才回,一是家裡沒辦法提供安靜的環境,二是孩子作業我根本輔導不了。

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寫作業:我不贊成這個習慣。工作了一天,老闆晚上讓你繼續加班,你會有什麼感覺?放學後,第一件事,和孩子交流或者一個擁抱,知道孩子上學辛苦,然後吃點水果或者休息半個小時左右,然後開始寫作業。寫作業一定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太吵會影響孩子。我也是聽課學的,感覺很好,所以放學都是先給孩子休息小會。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著做:寶媽的第二條非常好。但是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也要多幫父母分擔家務,比如收拾衣服,或者洗個碗之類。孩子以後早晚都要自己生活,早點學會做家務對孩子自己更好。

睡前親子閱讀:這個好習慣要給寶媽大讚,我家5歲的二寶也一直有這個習慣,聽完故事孩子更好睡覺。講故事之前,我會先教他認字,或者成語處說多幾次,講給他聽是什麼意思,講故事時要多提問,引導孩子學會思考。

週末的安排:我們週末一般爬山或者打球,都是全家活動,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做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放鬆心情。寒暑假都會安排旅行,記得第一次去香港,孩子主動寫了近500字的感想,而且寫的相當不錯。

上課專心聽講的好習慣:我經常告訴孩子,父母工作很辛苦,掙錢很不容易,交那麼多錢去學校,一定要認真聽講,這是對父母辛苦工作最基本的尊重。老師上課站著講一節課,學生坐著,一定要認真聽,這是對老師最基本的尊重,當你們尊重老師和父母,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好習慣:我家大寶從三年級開始,每天都晨練15分鐘左右,這是他寶爸要求的,說孩子身體健康很重要,每天都要練習。現在倒立近一分半鐘,很能幹。我早上建議孩子早讀15分鐘左右,或者邊運動邊聽英語。晚上睡覺前習慣和孩子一起做總結,對當天的生活做個總結回顧。

按照上面的計劃,孩子肯定完美的很,現實卻不是這樣的,他偶爾還會有各樣的問題,比如會玩手機,還會和弟弟爭吵,想要培養好孩子,一定重視家庭教育,多學習,做好榜樣。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頻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培養興趣著手。


我高中的語文老師,是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有一次我饒有興致得問他:“譚老師,您最大的理想是什麼?”他的回答頗讓我意外:“我最大的理想是開一家書店,可以天天看書!”

那時候上學很苦、很累。但有一件事讓我很興奮,就是躲在被窩裡看書。

我們學校是寄讀制,晚上10點準時熄燈。忙了一天的功課,終於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除了寢室的臥談會,就數窩在被子裡看書最有樂趣了!

側臥在床上,用被子把全身一罩,一手拿書一手拿手電筒。這樣不會被查寢老師發現,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自由暢讀。

就在被窩裡,我讀完了《愛迪生傳》、《愛因斯坦傳》,甚至是《張學友傳》…還半懂不懂得讀了《莊子》、《菜根譚》等古籍經典。無形之中增加了語文功底。

孔子佝僂著背,在茶几旁翻著竹簡。


楊普樸好奇得問:“孔老師,您在做什麼呢?”


孔子回過頭來徐徐道:“系竹簡的牛皮繩被我翻爛啦,我得修修。”


楊普樸笑著說:“我們現在都用手機看電子書啦,不用您這麼費事兒!”


孔子也笑了:“你哪裡懂得讀書的真正樂趣啊!”

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呢?


若是本身就有點興趣,最好不過了,繼續發掘其中的樂趣。興致來的時候,就學上一段,覺得累了、膩了就馬上放下。


注意,一定要抓住興致來的那個時間點,過了效果就不好了!


若是還不太感興趣,可以根據相關科目,去發掘其中的樂趣。比如你認為數學很枯燥,那麼就可以去看下數學家的故事,看下數學有關的電影,比如《模仿遊戲》、《美麗心靈》之類。


還有可以和那些熱愛學習的人做朋友,受他們感染,從而熱愛學習。注意是熱愛,而不一定是水平高、習慣好的人。


當你的學習興趣培養出來後,後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啦!就好比我大學時候喜歡網絡遊戲,我會天天想著它、琢磨它。有學習興趣也會有這種狀態。


在此基礎上,再摸索出自己的學習套路。比如你晚上精神好,就晚上坐床上看書。若是喜歡幾本書一起研究,就拿幾本書一起讀。可以靈活處理,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慢慢得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


不要去制定什麼學習計劃,或者強迫自己怎樣,那樣容易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


內心的求知慾屬陽,學習本身屬陰。只有內在的熱愛才能有效的推動這件事情,達到陰陽平衡!


祝學習進步,共勉!


滋楊養生


一、本人觀點

(一)學生成才,80%取決於非智因素,即取決於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不講規矩的家庭,必定是混亂的家庭;不教規矩的父母,必定不是好的父母。家庭生活中教品行、教習慣、教規矩。

(三)不教習慣的學校,必定是混亂的學校;不教習慣的課堂,必定是混亂的課堂;不教習慣的老師,必定不是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品行、教習慣、教規矩。

(四)培養了小孩的良好學習習慣,小孩才能做到:生活就能自理、學習就能自主、紀律就能自覺、行為就能自動。

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就是

1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2學生成才成功的基石。

三、葉聖陶先生說: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四、培養那些良好學習習慣:

(一)先預習後上課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獲取信息的

83%來自視覺;

11%來自聽覺,

3.5%來自嗅覺;

1.5%來自觸覺;

1%來自味覺。

(二)先複習後作業習慣

如:遺忘規律

間隔 保持 遺忘

20分鐘 58% 42%

1小時 44% 56%

8小時 36% 64%

1天 34% 66%

2天 28% 72%

6天 25% 75%

31天 21% 79%

調查報告:

77.2%的優秀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複習;

59.5%的中等生能做到有時間就複習;

15.2%的學生在臨近考試才進行復習。

1使孩子把新學習內容條理化;

2使孩子把新學習內容系統化;

3可以加深理解,牢固記憶;

4可以使作業做得又快又好;

5針對遺忘規律,提高記憶能力。

(三)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研究證明:

課外閱讀量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

實踐證明:

巴金把《古文觀止》讀100遍。

茅盾把《紅樓夢》讀了100遍。

蘇步青把《三國》讀了100遍。

把一本書讀100遍的中國人都成大器.

如:

竇桂梅堪為典範:她所帶的班一年級至六年級畢業,學生積累了:

(1)100多個寓言;

(2)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

(3)300多首古今詩辭;

(4)1000多條成語。

因而

她的學生:

(1)文筆流暢;

(2)出口成章。

(四)學思結合良好習慣

如: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如:

子曰:

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開而弗達

道而弗牽則和

強而弗抑則易

開而弗達則思

和易以思

可謂善喻矣

(五)文記理練習慣

因為文科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知識重在積累,

所以要記。

因為理科

知識到技能重在於練習,

所以要練。

技術

1)練習就是成績;

2)成績在於練習;

3)練習不能少做;

4)練習不能多做;

5)練習不能亂做。

五、 習慣養成的三個階段: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

1)1~7天左右,特徵:刻意,不自然;

2)7~21天左右,特徵:刻意,自然;

3)21~90天左右,特徵:不經意,自然。


廣東中和位育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言傳身教最重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這樣才能去要求孩子。



我就深有感觸,我的女兒十歲,小學四年級。我過去喜歡寫字,有時間的時候就去寫字,寫硬筆書法,也寫毛筆字,我的女兒看到了也去模仿,也去寫,孩子對寫字就很感興趣。現在孩子每週都去書法班跟隨書法老師去學習書法,她寫的字非常漂亮,有了一定的功底,有了良好的基礎。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多傳遞給孩子正能量。父母有愛心,將來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有愛心。我喜歡看書,只要有時間我就去看各種書籍,孩子也喜歡看書。平時有時間的時候,我經常帶著孩子去新華書店看書,孩子也特別願意去,還有就是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看書,有她喜歡的書就借回家去慢慢看。我女兒特別愛看電視,看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影響了學習,也耽誤了很多時間。


我和我對象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不看電視了,孩子也不看電視了。如果只是要求孩子,自己不去做,效果就不好。我總結一下,想要給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做家長的就要養成好習慣,從我們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樣。


詩詞中的陽光雨露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父母會認為,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其實,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件事情從小就可以開始做了。因為孩子的行為不是一夜之間就會發生轉變,孩子也不會說,哦,現在我上學了,我要知道,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實早在孩子上學之前,學齡前,2-6歲,就可以開始培養一些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不是說,馬上要求孩子去做到什麼事情,比方說,玩好玩具一定要收拾。這樣的要求對2-6歲的孩子來說,太高。2-6歲的孩子,可以先培養他們的勝任感。也就是說,在生活當中,如果孩子願意自己幹一點事情,比方說,我自己拿水杯,我自己吃飯,這樣的事情,允許孩子自己做,或者是,她願意自己做,但是又做不好的情況下,父母不是阻止,而是不動聲色地小小幫一下。這樣,孩子覺得自己能幹一些事情,她常常會產生,我能行,我做得到這樣的勝任感。有了這樣的勝任感,他們就願意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父母可以慢慢引導,比方說,把整理箱給孩子準備好,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放在整理箱裡,慢慢過度到孩子自己放。慢慢過度到,孩子自己把書,鉛筆盒放到自己的書包裡,這都是需要一個逐步的過程。為了防止孩子忘記,也可以做一個清單,貼在牆上,孩子可以一邊對著清單一邊收拾文具,收拾得多了,就養成習慣了,就不忘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