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亲戚就是:大事到场,小事不来往”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许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状况吧。现在我们的生活相对独立,亲戚间的往来,并不是那么必要。


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表现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都会不断地颠覆已有的精神文明,即:伦理道德。

伦理的存在要一定的条件,当这些条件消失了,原有的伦理体系自然就崩解了。如果将来人类生育也成为可人工控制的过程,那么很有可能父母亲子这种关系也会消失的,因为没用了。


  • 封建王朝,颠覆了种族隔离的伦理观。异族可以相互通婚,私人可以永久占有财富,但是在氏族社会,追求敌对部落的异族女子,会被祭司派人抓起来活活烧死的。
  •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再次颠覆封建社会的伦理底线。 年青人不再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自由恋爱。
  • 家族之间相互支持的经济模式逐渐不再必要,三口之家一样可以在资本社会生存延续下去。于是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族亲戚之间开始疏远,大事到场,小事无往来。因为没有必要。 有时联系太多反而还会增加其他的烦恼。

家族降为家庭,亲戚的的存在不再十分必要

  1. 在不那么发达的地区,亲戚间不仅仅是血缘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一种联系不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当发生大型冲突,如果没有亲戚撑腰,很容易败落。而平时,在当地有几个很有影响力的亲戚,出门做事也会有底气。这种情况,虽然亲戚间不联系,但是关系在。
  2. 现在这个社会,更多的情况是。即使没有亲戚,你的生活也并不会像氏族社会一样变成孤苦无依,遇到事情孤立无援。还会有社会中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支持你。这一点越来越明显。

  3. 支持个体生存的同伴已经不限于血缘,而是整个经济区域、整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各个角落的陌生人。 旧有的家族正在加速降解为家庭,资本信托正在取代血缘关系成为可靠的经济来源。
  4. 亲戚也并不总是友好的,一旦有利益之争,血缘关系脆弱得一触就断。可能他们的行为比陌生人更让人心寒,这样亲戚,还是保持基础的距离更好。

亲戚文化,是贫穷时代的产物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的抵御灾害变故的能力很弱,为求生存只能抱团,而血缘之亲自然是抱团的首选。

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向前的,物质条件越充裕,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越明晰,距离越远。 与亲戚的联系就更疏远,关键时候在已经是很好。


喵悄可爱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的有道理啊,现在大家天南海北的闯荡,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都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所以能在亲戚有事时做到“大事到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小事不来往”也是自然而然的无奈之举。

不像八九十年代那会,一个姓氏的人聚族而居,村里一半的人都是自家亲戚,鸡犬之声相闻,有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自家都不用去招呼,亲友们就自然的聚在一起帮忙,供一顿饭就好了,人情味热烈而又醇厚。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杀了一只鸡,称了一斤肉都会请亲戚来家里吃。

如果哪家要盖房子,从打地基到房屋封顶都不用花钱去请装修队,都是亲戚们帮忙盖起来,不住一个村的亲戚直接就住家里帮忙,十天半个月都不回自家去。

谁家要有什么难处,跳出来的也是亲戚,家族血缘的关系被看得很重。

但是现在,我觉得我儿子除了认识一些血缘很近的直系亲属,对其他的旁系亲属基本上就没什么概念了,回老家过年,除了爷爷奶奶,其他人都不认识,那些对亲戚们的称谓都很陌生了。

我们自己也缺少了那个年代的热心肠,自己的事情有时候都懒得去做,拖延症严重,更不要说去帮助亲戚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所以我很赞同“小事不来往”这样的自觉。

当然,在一些人生的关键阶段,还是需要亲人间的参与的,比如说结婚这种幸福时刻,有亲戚们的祝福和见证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如果能够到场的话,就是最好的祝福了。

所以,亲戚之间“大事到场,小事不来往”挺好的。


胖雪人lq


“大事到场,小事不来往”

大事会聚在一起,就像过年、节日、婚丧嫁娶,小事的话也就各忙各的了,毕竟人们平时都很忙。

与此同时,亲戚也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当我们遇到困难、遇到“大事”的时候,他们会最先赶来帮忙,不怕拖累,不怕麻烦。

当然也有例外,这几天听闻这样一件事情:家里老宅拆迁,父母分得了十五万的拆迁费。恰巧儿子家里急用钱,打算问父母借来救急,可是母亲不答应。

母亲转手把钱借给了自己的侄子十五万,也没敢让儿子知道。谁能料到侄子说是去创业,可再也见不到人影,一张欠条也成了废纸一张。

母亲当初的想法是借给侄子容易要回来,借给自己的儿子不好意思往回要……现在侄子不见了,钱也被卷跑了,欲哭无泪。闹大之后儿子得知这件事,也和母亲有了隔阂,真是悔不当初。

按道理来说,儿子终究是你的至亲啊,待你年迈之后,还不是得儿子来养活你,实在不是很能理解她的想法。

相较于亲戚,有时候靠得住的朋友更能解燃眉之急。

就拿高晓松和朴树来说,当初高晓松捉襟见肘,找朴树借钱,朴树只淡定回复一句“账号”。

等到朴树也难以独善其身,只说了“还钱”二字,高晓松就立马汇钱过去。

高晓松和朴树,完美诠释借钱的最好境界:你为我雪中送炭,我定不辜负你的真心相待。

这样的关系,这样的直来直去,也很让人羡慕啊。


茶卡一一


三年前父亲脑出血去世。叔叔家跟姑姑家都来齐来送别,姥姥家大人来了,表弟基本都没回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a9f66c4b6514ac7a36f7033c52a7cce\

捌零青年


这句话很精辟的总结了现实中亲戚之间的行为。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只是平时微信联系一下。只有家族中婚丧嫁娶的大事才会聚在一起。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松原老闻头


说得对,亲戚之间就是大事到场,小事不到场。小家和国家是一样的。关键的时刻一致对外。抱成一团,就是平时亲戚之间有矛盾,关键时刻也是抱成团,这就叫血浓于水。是灰比土热。



翘楚xj


回答了:这个问题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我认同。这是每个家庭面临的实际情况。大事无不过是:婚,丧,喜事,结婚生子,建房,购房,祝寿,春节走仿。能在这些大事里保持来往夠给力了。小事么,有困难自家克服,子女进入高校,或创业开业了,自家祝福不必声势闹大。如果大小事亲戚间都来往问事,那就要有足够的资金来对付。明星有钱也不会象普通家庭亲戚大事交往人情情意深!所以各家庭里小事上只得自我控制经济,压溢感情,并非不往来,人么,多一些理解善解人意。


我他想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近几年在农村,亲戚之间是越来越疏远了,曾经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亲情,如今也是越来越不亲近了,特别是随着年关的将近。在外打工的人们也是不远万里纷纷回到自己的老家,但是许久未见面的亲戚却没有以前那种亲切感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d9a495837e64c2a8c206b6c48562106\

郭耀中华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得分跟亲戚平常是如何走动的,亲戚之间走动频繁的大事小事正常情况下都会到场,若上一辈关系不好不会管你死活经常给你出绊子你过得不好他就开心,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


琴意浓晨


小事不来往,大事到场,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会一样去做。毕竟龙生九子,九子有九样的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f10001746a4ff94c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