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文体人才多?

左岸110445961


独特的生存环境吧。

东北那片土地质量其实很不错,就是气候确实挺恶劣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豁达一些,一年四季可以看到春芽夏日秋叶冬雪,内心的活动就会更浪漫一些,文艺细胞就会多一些。加上气候和土地原因,种什么长什么,只是一年只有一茬,而且冬季长,十月飞雪三月开化,半年的时间是不适应耕种的。秋收之后,天然的保鲜库可以储存粮食,所以东北不会像南方一样有什么腊肉熏肉。储存好食物过冬,不需要下地干活了,也没什么活可干,进山打打猎,户外滑滑雪溜溜冰,屋里大家围坐火炉聊天扯淡喝酒,体格子和嘴皮子都练出来了。千百年下来,豁达文艺幽默强健就成了东北人的特性,加上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当然东北人更多的出现在文体行业了。


蒙奇211191502


这个要分开来谈,因为原因是不一样的。

先看体育人才。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东北体育人才比较突出。第1个原因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雄厚经济实力基础。现在很多人都不会把东北作为发达地区。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的经济在中国各大板块里边实际上是实力最强的。在那个年代,沈阳的地位大体上就相当于现在广州在中国的地位。辽宁省的工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号称辽老大。这就导致了东北有很雄厚的财政力量扶持体育发展。重工业的高强度发展,导致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城市化水准最高的地区。城市化高也就导致东北的教育普及程度,也要高于其他地区。辽宁省的高等教育人口比率,直到现在在全国各省份当中依然排名第一。吉林省长期排名第二,最近才被江苏赶上。而广东的情况则不容乐观,虽然已经连续数十年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但在这个指标上面,广东有失水准。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高普及率的教育前提下,才可能发掘更多的优质体育人才。东北虽然近年经济滑坡,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打下雄厚根基的老底还在支撑了东北体育人才的发展。只是这些年,很多东北本地的人才以市场的方式流失到了其他省份。

第二是先天的身体优势。现在的东北人口当中的90%都是清代晚期闯关东的后裔。闯关东的主体是山东与河北两省。这两个省份从历史上看,居民普遍身材较高,山东大汉和燕赵侠士,确实名不虚传。闯关东时候条件艰苦,事实上又进行了一次自然筛选。能够活下来的,在身体素质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这就导致东北人普遍身体条件比较出色。在这种人口基础上选拔运动员,成才率相对较高。从东北的体育人才分布来看,力量型速度型项目上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大体上也反映了东北人的身体特色。

至于文化领域,主要集中在演员这个方面。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东北的农闲时间长,孕育了发达的乡土文化演出市场。在农业时代,冬季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农闲时间的长短。由南往北农闲时间越来越长。东北的农闲时间最长可达半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面,农民无事可做,因此就通过观看乡土文化演出的方式娱乐。所以东北的二人转文化非常发达。除了二人转以外,评书也很受欢迎。所以评书名家有很多都是东北人。二人转本来是戏曲但是兼具有曲艺特色。在换场的时候为了不冷场,往往会有丑角上台,表演一些插科打诨的笑话取悦观众。这本来是二人转表演当中的调剂品,但后来却因为市场发展的需要,逐步转型成了二人转的主体,我们现在普通人对于二人转的认知,往往是从这些二人转小品中得来的。这些长期在田间地头演出的普通二人转演员由此积累下来非常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喜剧表演经验。所以他们成为了中国现在喜剧行业的主体。

第二,春晚舞台对于东北笑星的发掘,使得东北二人转文化走向全国。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一批东北二人转演员,凭借着春晚舞台,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喜剧演员。使得东北笑星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前后推动,至今不绝。

第三,东北人的身体优势契合了目前对于青年演员的选拔条件。现在很多知名的青年男演员都是东北人,一般来说都具有身高上面的优势。而东北籍青年女演员相对而言影响力较弱一些。主要原因在于现在对于男演员的身高要求是越来越苛刻了。以前可能175公分就能够达到要求,现在180公分都觉得偏矮了一些。有不少男演员的身高已经在185公分以上。作为中国平均身高最高的地区,东北的青年男演员显然具有了身高方面的显著优势。但对于女性身高,就没有男性的要求这么苛刻,所以就很明显的体现出了阳盛阴衰的局势。

当然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东北毕竟是包含了三个省,再加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个非常宽泛的地理概念。但由于历史上面是移民社会,所以相互之间没有很显著的文化差异,因此,才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跨地域认同现象。我个人认为,由于是以三个省的体量对比其他地区,所以也容易形成一种认知上的错觉。单独划分到各省的话,其实吉林跟黑龙江不是特别出色,但辽宁确实是比较出色的。这和辽宁相对来说,各方面发展水准较高有关系。


用户4325101516


这要历史地看。总的讲,关里军阀混战起劲的时候,东三省已经基本工业化了,“体音美”受俄日影响很深,交响乐、冰上运动、油画、舞蹈人、外语、文化教育等,人才济济,相比较关里农耕社会要早一百年,东三省人文基础好,在建国初期,就显得“东北人文体人才多”,那时,中央文艺团体,体育团体,甚至“铁道部”“外交部”,很多人都是东北人、或者说哈尔滨人。现在,全国文体人才都全面发展了,不再有什么差距了。


平常心147553516


四季分明的东北气候决定人的身材高大(骨骼和肌肉都强于南方),气血较热带也足,拼体格、声乐有优势。但是,智力运动、舞蹈、字画……逊色了


用户4990842887801


东北人来回答一下吧。虽然不是文艺行业的。

文艺的基础是文化 东北平均教育水平可以说是比大多数省份都高 所以懂得如果表达自己的才华。相对开朗的性格也易于彼此学习和交流。仓廪实才能娱乐,东北也是全国比较早实现脱贫致富的地区。

说完了软件说硬件。文艺工作者对外形是有要求的,特别是歌舞这种,东北人高大白皙外形俊朗 这是地域人种的优势。

软硬件兼备才形成文体人才多的情况。


三眼童子瞪谁谁怀孕


因为东北早就解决了生存问题,城市化工业化比较早,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生活水平比较高了以后才会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另外环境原因东北人比较开朗乐观,所以喜欢娱乐活动,所以文体人才比较多,吃不饱饭的首先还是要解决吃饭生存问题。总之,东北人是生活,有些地方的人是生存。


大东北龙


东北实业倒闭,人才失业。最后表演是个出路,所以一走就灵,一演就成。


中华龙文化


我愿意回答你的题问:东北人性格开朗、幽默。冬季漫长,凑在一起聊天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并擅长发挥。这是文艺,体育方面有天然优势,不论男女身高是強项,另外由于性格使然,有一股不服输精神。所以文体方面人才较多。


一江1955


首先体育方面,寒冷地区的人身体素质好,自然体育也就擅长。

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东北是全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文盲率低,也是成就文化人才的重要因素。


我為刀俎


也和地域文化特点有关。东北人从不把做生意放在首位,对教育重视,所以文体方面投入多,故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