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黃渤曾說,

“所謂的高情商是你不想傷害別人。”


所謂高情商,便是能與不同性情的人平和相處,互惠互利。

會說話,就不容易產生芥蒂;懂聆聽,就能深入瞭解一個人;善裝傻,凡事樂呵一笑,煩惱不沾身。

人際關係打點好了,沒有誰會阻礙你的好運氣。

01

善表達,不存芥蒂

《詩•小雅•正月》,中說,“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同樣的一張嘴,能口吐蓮花,讓人感同身受;也能化做刀子嘴,惹人厭煩。

可見會說話是多麼重要。不善表達,不管內心想法多麼明確,也可能會詞不達意,引起身旁人的誤解。

家庭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一幕:

在外幸苦了一天的妻子,想讓丈夫幫忙做做家務,本來一句委婉請求的話就可以搞定的,說出口後卻變了味:

“我都忙碌一整天了,你就不能體諒體諒我,主動幫幫忙嗎?”


請求變成了指責,和諧的關係面臨著威脅,何嘗不是表達失誤的錯。

有時,人的本意是關心,話一出口又摻雜指責,聽的人意識不到關懷,還以為又是責難,叫人有苦難言。

契科夫說,

“如果不能用柔軟的話去征服對方,那麼也就無法用嚴肅的話去征服任何人。”


硬氣的話是不討喜的,會被人拒之心門之外。柔軟的話則不然,聽著如沐春風,可以撤離開抵抗的情緒,撬開對方心房。

須知語言的效用便是增進彼此的關係,維護彼此的感情。

口直心快的人總愛說硬氣話,語言太直、太僵硬,是他們最大的弱點,容易產生語言摩擦。

高情商的人,不見得語言有多麼巧妙,但他們會花心思理解你,想你所說,不說自以為是的話,只說讓人有所裨益的話。

善聆聽,容易交心

俗話說,“近水識魚性,近山識鳥音。”

想要走進一個人的心,光會說還不夠。會說話使人放下戒備,聆聽則是取得對方認同。

即使如魯迅所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並不阻礙我們試圖理解別人。

如果不能理解家人,住在同一屋簷下,也是各懷心思;

如果不能理解朋友,彼此的交談很容易演變成自說自話;

如果不能理解工作夥伴,彼此的分工合作,便沒有那麼順暢。

古人有高山流水遇知音,重點就在於聆聽。

沒有心無旁騖的聆聽,只顧著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勢必把對方的話當耳旁風,自然談不上深入理解。

很多時候我們說知音難覓,並非缺少知音,而是缺少伯樂,缺少一對善於聆聽的耳朵。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面對一個鄭重其事的聆聽者,再沉默寡言的人也願意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高情商的人擅長傾聽別人的心聲,理解別人的處境,共享他們的痛苦與快樂,因為共鳴強烈而被認為相見恨晚。

相反,有些喜歡插話,甚至搶話的人,會被認為是缺乏素養,久而久之人際關係變得糟糕起來。

善裝傻,久處不累

俗話說,“花要半開,酒要半醉。”

活得太精明的人,看似把所有東西都撇得清清楚楚,實際上背上的包袱卻不少。

而適當的“裝傻”,會讓人心生親近之感。

表現得太過聰明的人,實際上會使人感到壓力倍增;有意無意顯露出來的優越感,則會讓人感到挫敗。

聰明本身不會引起不適,鋒芒太過便會,語言攻擊性太強便會。

想要真正的與人打成一片,融入群體之中,需要學會“嘴笨遲緩”。

“嘴笨遲緩”是一種謙虛,一種示弱,一種讓步,不在意以言語取勝,而敢於展露出自身的不足,促進了雙方的理解。

人生的許多東西,哪有百分百的對與錯,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有何妨。

“清點”得太一絲不苟,會使人難堪,關係出現裂隙。

面對他人無傷大雅的過失或疏漏,裝傻裝愣就此翻過,對方還會因此而感激,何樂而不為。


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什麼?

馬雲說,“要想成功,必須情商強大。”

情商不高,則可能好心辦壞事,不招人待見,人緣不好。

情商夠高,大家都樂意與你相交,一路上有貴人相助,好運多多。

高情商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