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面前,有人说农村成为最舒服的避难所。对此你怎么看?

新大风歌


农村的田园生活是现在所有都市人向往的地方,条件的逐步完善也吸引了不少都市人的目光,然而现在的疫情给每个村子都形成了一个铁桶,封的严严实实的,出不来,进不去。愿疫情早早过去吧!




神马都想搂亿眼


瘟疫面前,有人说农村成为最舒服的避难所。这句话说的好像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农村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不要被攻破。

是的,现在农村是安全,农村人的生活好,吃喝不愁,大鱼大肉随便吃,青菜也不愁,除了不能走亲访友之外,农村人的生活没有被打扰。现在也不是农忙时期,农民也不需要外出干农活,农民在享受阳光的同期,也在享受难得的安静的生活。

往年的春节,农村父母是最辛苦最忙碌的,而最开心最快乐最舒服的是回农村过年的子女及孙子辈的一代,来了都是客。父母要一日三餐的饭菜,还要收捡小孩打闹后的残局,父母永远是忙前忙后的人。

如今瘟疫面前,农村里也安静了,没有曾经的热闹,没有了相互的串门,没有了春节农村的大堵车,没有了春节农村的人员来来往往。现在有的是村口把守的防疫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本村居民人员的身体健康,这道防线不能破。

如今在农村生活的人,是最舒服的,当然也不能麻痹大意,尽量不要外出,外出的话一定要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让农村舒服生活变成徒劳。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我就生活在农村,的确如此!

一、农村人口稀少,避免了近距离接触。农村虽然住的相对集中,但是都是一家一户,距离比城里要远的多。人口,对比城里来说,也不密集。

二、农村环境好,空气新鲜。即使在城里严重要求不能出门的情况下,农村人还是可以在自家田地里,适当的转悠一下。一来空气清新,二来强身健体。

三、农村不愁吃喝。当然城里人也不愁吃喝。但是,农村有许多自产自销的农产品。非常时刻,大家都不能出去,即使可以去超市,也是风险重重。农村就不同了,可以去自家菜地,挖点野菜,或烧菜或做汤,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吃喝不愁了,空气又好,绝对是是最佳的避难所!



鸿运当头布丁


针对此问题,我先纠正一下题目,不是“瘟疫”,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提问题尽量要严谨,农村称为最舒适的避难所,我并不认为,因为在此次疫情面前,农村除了空旷,地域面积大,空气流通性较好,但是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来看,人与人接触、飞沫传播的隐患仍然存在,所以有想把农村作为最舒服的避难所我觉得断然不可。今天我就此问题作以下分析。

一、潜在隐患仍然存在

此次疫情时逢春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都大量返乡,返乡人员如果在所在城市有接触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势必有携带病毒的隐患,我今天已经看到有两个例子,就是有的人在武汉打工,回来之后虽然过了15天的自我隔离期,但家中人仍有发病情况出现,充分说明了并非自身发病能进行传播,非此次疾病携带者也有可能患此病,所以,即便在农村生活,也有被传染的可能,尤其是老人、小孩更应该加以注意,此类人群自身免疫力较差,抵抗力不足,稍有感染就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危害。

二、农村的生活习惯

大家如果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本村人员生活以及邻村生活习惯一般为,扎堆、集聚,尤其在春节,有的家庭或者邻居会坐在一起烤火聊天、走亲串友,喝酒打牌,由于农村不同于城市,城市生活以小区集聚,每家每户都能做到自律、不串门,集聚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农村的固有生活习惯这个主观原因存在,仍然不能排除甚至将病毒隔离,你想,如果杂农村有一人疑似或者被确诊此病,那很有可能会给全村人的健康带来隐患,所以,今年春节在我们农村就出现了村口封路彼此不串亲戚,争取把病毒的传播途径设立关卡,虽说外源阻滞了,但是本村固有人群仍然不排除得病的可能。

三、防控疾病的意识不够

目前针对此次病毒预防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佩戴口罩,用75%的酒精及消毒液消毒。不客气的来讲,很多农村人由于观念及疾病危害的意识不够高,仍有固执己见者,尤其老年人群体,觉得什么大灾大难都经历了这点小疾病不算什么。由于思想上的麻痹,很可能会给自身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心中要有“防病控病,绝不含糊”的意思,多向自己家人及防控意思淡薄的人多做沟通,强调疫情的客观严重性,多关注时事新闻,争取让他们做到思想及意识上的有效提高,前天我去我们镇上买口罩,发现在大街上一般年轻人或者中年人都佩戴口罩,唯独有很多老年人仍然你行我素的在肆意逛街买东西,看到此情形我真的有一种担心。

四、提几个建议

1、思想上重视,农村并不是舒适区,也不是避难所,有想回农村躲病毒的建议打消此念头。

2、不串门、不走亲访友,不扎堆聊天、喝酒,打牌;

3、佩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多在家里呆着就是不为guo家添加麻烦;、

4、早睡早起不熬夜,提高自身免疫力,家里及有老人孩子的应该特别注意。

5、竖立个人信心,不悲观不传谣。

总结:以上即为我对农村现有的情况做下说明,所以我个人还是觉得,农村目前来讲还没有出现务工人群人口大面积流出,暂时基本安全,但是也不可能麻痹大意,至少现在疫情拐点未出现,很多未知风险仍然存在,疾病面前不谈面子,疾病面前要讲科学,建议大家仍然不要掉以轻心,保护自己就是善待他人,保护自己就是一种莫大的贡献与修养。


三农记事本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1.农村人对于疫情来说确实是要比城市舒服的多,但是也没你想象的那样舒服,人人戴口罩,村村封公路,上街买菜远,村头村尾都封路,不能聚集聊天,天天吃芹菜,没有钱收入但是米还是有很多,不忧愁饿死,

2.只能自己寻找点娱乐.只能上山上田找野菜,希望疫情赶紧好起来。







小张乡村生活乐趣


在瘟疫肆虐全民抗而御之的时候,在部分人看来,农村成为最舒服和安全的避难所。

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完全赞同。

如果单从人员分布的密集程度、空气流通来还有对外来人员的管控说,农村的确是最舒适,最安全的避难所。农村人口密度小,空气流通畅,外来人员流通少,这无疑对加强疫病的管控是城市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对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几乎所有的生活来源都依赖于农村,即使较长时间内不从事任何事情,基本的生活是能够保证的。

但如果是久居城市而回农村避疫的人来说,一般备的生活物资都不会很多,只能满足短时间内的生活需要,在生活资源能满足基本生活的情况下,短期内是可以把农村作为最舒适最安全的避疫场所。但是时间一长,其生活资源将会短缺,不足以满足后期生活。加之农村缺少甚至没有物资采购条件,这将给回农村避疫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阻碍。

因此,农村作为避疫的地方,对于城市返乡的人而言,并非最舒适最安全的地方。


乡野东子


今年的春节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特殊的春节,受到新型肺炎的影响,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已经看不到往年春节时该有的热闹局面。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只能看到几个行色匆匆的行人,而在农村最容易聚集人的十字路口,也看不到闲聊的人。很多人将特殊时期的农村和城市相比较,发现农村才是最舒适的避难所,真的是这样吗?

邻居张阿姨平日都会到城市中帮着女儿照看孩子,一般只有逢年过节女儿休息以后,张阿姨才会回到农村。年前张阿姨在腊月二十八回家,本想着大年初五再去城市里继续给女儿照看孩子,因为那个时候新型肺炎已经快速传播,但是在我们这里还并不是很重视。不曾想在大年初三时,由于新型肺炎传播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们小县城通往城市里的客车全部停运,张阿姨女儿也延长了假期,所以张阿姨也一直留在农村中没有到城市里去。昨天张阿姨来我家借东西,便说到了在现在这个形势下是城市好还是农村好的问题,张阿姨特别庆幸这个特殊时期留在了农村。

虽然现在农村也纷纷封村,也同样和城市一样,禁止村民外出,但是和像鸽子笼一样的居民楼,农村中国呢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子,房屋的面积也比城市大很多,再加上相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来说,农村的居住人口也少了很多,彼此之间也相互熟悉,知道谁是从外地回来的,谁是在村子里一直居住的,所以农村要更加透明很多。

从武汉封城后,很多农村也第一时间封村,禁止外来人员进入以外,也同样禁止自己村子的村民外出,村干部严查从外地回到村子里的每一个村民,对于从武汉回来的村民,也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汇报。现在我们村子的几个出口每天都有专人值班,村民们也知道现在属于特殊时期,没有特殊事情的话,尽量不外出。每天村子还会有村干部带队喷洒消毒水,让村民们可以住的放心,住的安心。

再来看一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物资,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囤积了大量的干粮、蔬菜和水果,我们家到现在,还有一整袋面粉没有吃,虽然在年前我家蔬菜买的不是很多,但是从正月初二开始,我们村子的小卖部一直没有断过新鲜蔬菜,这几天水果的价格还很便宜,昨天在村子小卖部花20块钱买了一箱香蕉,这在以前都不敢想。所以对于城市来说,目前农村属于自产自销,基本不会出现断粮的可能,这也让老百姓们彻底放心下来。

综上所述,在特殊时期下,农村要比城市更具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在新型肺炎发生后,很多城市人会“逃离”城市,回到农村的主要原因。大家觉得现在是农村好还是城市好呢?欢迎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农村,不仅风景优美和空气清新,同时还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每逢春节,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了一场返乡的旅途,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一时间全部聚集在农村,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农村最热闹的时候。


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不同,赶集的时候人少了,但回村的人却不见少,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回到农村,受到疫情的影响,那些几十年没回过家的也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农村,毫无疑问农村是最天然的避难所,不仅如此,农村还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一、空气清新

现在的农村空气是非常的清新,虽然现在很多农民家中都有了小汽车,但也没有汽车尾气的味道。

二、病毒接触机会少

现在串门少了,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给你两个选择你会怎么选,一是在大城市紧闭大门不与人交流,二是回到农村没事就钓钓鱼晒晒太阳,相信全部人都会选择第二种,所以对于人们来说,现在的农村有着天然的优势。

城里人的生活模式就是每天出门戴口罩,不管是开门还是干啥都是小心翼翼的,由于城里人口较多,染病的几率也在变大,但农村则不同,村民都是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了解是非常多的,所以相对于比较安全。

不管是现在的农村还是以后的农村,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农村不仅仅是天然的避难所,同时也是天然的养老场所。


达人陈可可


今天上午我在村头路口帮忙检查来往人员,严格为村里把关,零下好几度,冻到脚疼。谁说瘟疫面前农村是最舒服的避难所?我们农村半点不敢疏忽,也在严防死守,也在奋力抗战疫情。

从前天开始村里爱心公益群号召大家义务献爱心,为了村民安全,为了杜绝外来人员进村,凡是能进村的路口都被安排人员把守,但只是村里保安把守路口,明显人手不够,于是公益协会主席号召大家报名义务为村里献爱心。

报名人员共有12个人,我们俩人一组,每天分上午和下午两组人交接班,前天开始轮班协助门岗检查工作,室外温度最低时零下五度多,可大家却要在室外站岗值班。

谁说农村是最好的避难所?村民们躲在家里和城市居民一样也不出门,我们和你们一样,菜也会吃完,想要娱乐,也是在家里自娱自乐,没有人跑出去给国家添乱,而大家能够躲在家里防控病毒的最基本条件是那些站岗值班的人把好关口,不给病毒入村半点机会。

今天上午我和村里建筑公司王经理一起值班,王姐比我大一岁,家庭条件不错,竟然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村民们献爱心,把关路口,一上午村里进进出出最少有百次车辆,因为村后有企业,进出上班的人员很多,所以我们要根据那些单位提供的工作人员表查找,确定了才可以放人进村。

大部分农民素质还是不错的,能够自觉接受检查,从村里嫁出去的姑娘,户口不在家里的不准回村,只要是走出了招远的不准回村,可惜这个地方做的不够好,把守路口的人员需要大公无私的精神,不能在关键时刻给任何人开绿灯。

路口测体温,我今天才知道那个测体温的小器具需要揣在怀里,检查体温的大哥说了:现在温度在零下,这个仪器不揣在怀里,太冷了检查不准,一个上午我没看见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进屋喝水,吃点东西,虽说桌子上有村民们送来的橙子和苹果,但没有人去吃,也没有人喝水,因为那里没有厕所,上厕所要跑到最起码两里处的公厕。

村民们现在还面临一个问题,因为过年,所以年轻人会买了年货送给父母公婆,为了不浪费粮食,一般都会在年前把家里冰箱吃出来,等过年到婆婆家或者娘家吃住几日,而上了年纪的农民家里,为了正月里子女们回来吃住,准备了很多食物,冰箱里装不了,有些就在常温下放着,当封村之后,年轻人进不来村子,老人们去不了城里,于是出现了老人们家中食物吃不了正在变质,年轻人家里没啥吃,买都费事,这些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农村不是避难所,不收容任何前来避难的人,我们这里和城市小区一样,所有人都是心中忐忑,担心那些素质低的无赖乱窜带回病菌。

不管在哪里,大家只要遵守当前规定,不出门,在家里做好最基本的防控就好。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会很快战胜疫情。



悠然见东山


很多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然而,在瘟疫面前,农村却成了我们最舒服的避难所。无论你在城市混得有多好,也无论你赚了多少钱、在城市买了多少套房,在瘟疫和战争面前,还是农村的老家最安全。别再嘲笑我们农村的小农经济,我们前有地坝,后有菜园,一出门就可以采摘新鲜蔬菜。即使将我们封闭隔离几个月,我们照样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给自足,大不了再体验几个月的农民生活,干着农活锻炼身体,吃着红薯预防癌症,岂不乐乎?

十多年前,社会似乎对农村出身的人一直有偏见,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乡巴佬”成为那个年代农村人的代名词。那个年代,农村经济落后。乡村到城镇没有水泥公路,村民赶集不得不步行两三个小时。乡下没有自来水、没有天然气、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没有像城市那样的洗手间与淋浴设施,生活特别艰苦。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在农村生活,也看不起农村人。

而如今,我们的乡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小车,曾经村与村之间的泥泞小路也变成了宽宽的水泥公路,从城镇开车到乡村老家仅需二三十分钟。以重庆垫江为例,我们在乡下的房子都有晚上的基础设施,例如自来水、天然气、网络、空调、淋浴设施等,而且我们农村也非常注重环保,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摆放了大型垃圾桶,村民将生活垃圾免费放入垃圾桶,由相关负责人统一处理。我们村的垃圾都由村长承包了,他每个月来收一两次垃圾,并获得几百元的劳动报酬,而村民也不用交垃圾处理费,这就是农村的进步!

这次新冠肺炎爆发以后,很多在城里买房的人都开车回农村躲避瘟疫,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停放了一二辆车,有的子女多的家庭,屋外停放了四五辆车。如今的农村,不仅拥有与城市住宅同样的基础配套设施,还有清新的空气与宽阔的活动范围。从大年三十开始,受疫情影响,我们村的大喇叭一直循环播放,我们不聚会、不走亲戚、不拜年、不举办酒席,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扛着锄头到地里干活锻炼身体。我们也不去镇上买菜,因为一出门,我们的后院就是菜园,随时可以采摘新鲜蔬菜,青菜、红薯、萝卜应有尽有,再配上自己做的香肠与腊肉,简直太完美了!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才知道农村的土地与房产有多么珍贵!

农村里都是乡里乡亲的,都是认识的人,谁在哪里工作,谁在哪里做生意,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只要不出门,基本上是不会有传染的风险。而且,农村人口分散广一些没有城市那么集中,有的也只是村里面的一些人,在瘟疫面前,感觉农村应该要比城市好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