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哪裡來的勇氣,敢叫板俄歸還土地,否則就開戰呢?

幸福地帶2


眾所周知,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經常在世界上支持一些地區的戰爭,當然俄羅斯也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原來的時候俄國的土地面積也沒有這麼大,只是通過一系列的戰爭獲得了土地。所以現在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領土衝突,比如說日本,波蘭還有愛沙尼亞,當然日本方面表現的非常卑微,始終不敢和俄羅斯直接對抗。但是有一個國家卻叫囂著,如果俄羅斯不歸還領土就要和俄羅斯開戰,這個國家居然是小小的愛沙尼亞,當然俄羅斯並不把這個放在眼裡,也不會把領土歸還給愛沙尼亞。

對此俄羅斯表示愛沙尼亞簡直是痴心妄想,不會理睬愛沙尼亞的任何要求,俄羅斯知道愛沙尼亞後來加入了北約,在北約的支持下,愛沙尼亞開始鼓足勇氣,開始向俄羅斯發起挑戰,要求俄羅斯歸還二戰期間被分割走的領土。而且土地數量還非常多,達到了2000平方公里,不過這個事情已經成了事實,想要靠談判解決是不可能的。

愛沙尼亞之所以如此的大膽,就是在北約和美國的支持下,不斷的和俄羅斯製造矛盾,在這個地區不斷的製造緊張局勢,試圖讓美國在這裡有立足的理由。美國很有可能在中東歐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因為美國退出了中導條約,俄羅斯也發明了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雙方的競爭可以說到了白熱化階段。

但是俄羅斯有一句俗話,俄羅斯雖然領土很大但沒有退路,這裡所說的沒有退路指的是國際戰略上的,而不是指的領土上的,因為在蘇聯解體以後,北約各國開始不斷的圍剿俄羅斯,從各個方面開始出擊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所以說現在俄羅斯並沒有什麼退路,只能堅決抵抗,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愛沙尼亞的這種做法簡直就是自不量力,儘管北約是很強大的,但是俄羅斯表示不會放棄其領土。如果俄羅斯出現妥協的局面,那麼其他國家也紛紛會對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日本肯定會索要北方四島,烏克蘭也會索要克里米亞,因此現在俄羅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點,不然就會面臨全面崩盤的局勢。


江淮聖手


愛沙尼亞揚言俄羅斯不還領土就開戰?如果真是這樣,真希望愛沙尼亞不要只在媒體平臺嗶嗶賴賴,讓它在現實生活中與俄羅斯碰一碰試試,可事實上,愛沙尼亞只是在向俄羅斯索要有關領土,但從來沒有說過要與俄羅斯開戰,想必任何一個愛沙尼亞政府的官員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愛沙尼亞的地理位置圖

截止到2020年,前蘇聯與愛沙尼亞共同簽訂《塔爾圖和約》100週年,愛沙尼亞議長柏呂埃斯在新年賀詞中提到了此事,他還強調了《塔爾圖和約》依然有效,實際上,柏呂埃斯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對俄羅斯進行旁敲側擊。因為俄羅斯早已經不承認該和約的有效性,但事實上該和約在生效中的國際和約裡依然可以查證,也就是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被默認繼承了該項和約,只不過,俄羅斯現在不想承認。

此前愛沙尼亞政府也曾多次提到《塔爾圖和約》,愛沙尼亞為什麼多次提及《塔爾圖和約》?因為愛沙尼亞想要根據《塔爾圖和約》從俄羅斯那裡奪一些領土回來,根據1920年蘇聯與愛沙尼亞簽訂的《塔爾圖和約》,愛沙尼亞從蘇聯當中獨立出來,且兩國根據和約劃定國界,但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存在越界行為,多佔據了和約中已經劃給愛沙尼亞的兩個州(列寧格勒州和普斯科夫州),所以愛沙尼亞政府曾多次提及和約的有效性,要求俄羅斯歸還兩個州給愛沙尼亞。順帶一提,愛沙尼亞的總領土面積為4.5萬平方公里,列寧格勒以及普斯科夫州共2000多平方公里,大約是愛沙尼亞總面積的5%。


北方四島

仔細想一想愛沙尼亞的處境,是不覺得有點像日本?同樣都是和約引發的部分領土爭議,同樣都是俄羅斯佔據主動權,不同的是愛沙尼亞與日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國家,愛沙尼亞根本沒有談判的籌碼。想一想握有籌碼的日本在與俄羅斯進行北方四島的談判時的艱辛,就知道俄羅斯根本不可能把兩個州的土地還給“手無寸金”的愛沙尼亞,而且就連日本都不敢說如果俄羅斯不給領土就開戰,弱小的愛沙尼亞就更不可能了,即便是哪位愛沙尼亞的政府官員敢叫囂,俄羅斯也根本不會當回事。

普京說過,俄羅斯沒有一寸領土是多餘的,這句話透漏著普京對於領土的執著,尤其是在前蘇聯與各方簽訂的歷史協議中,普京向來都是以俄羅斯的利益為首,能少讓一寸土地就少讓一寸土地,而且對待那些想要要回土地的國家都是一個態度:不給。無論是日本、烏克蘭,還是如今的愛沙尼亞,無論是來軟的,像日本那樣談判;還是來硬的,像烏克蘭那樣與俄羅斯針鋒相對,甚至求助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俄羅斯都始終沒有讓出一寸土地。所以,愛沙尼亞還是別想著從俄羅斯那裡奪回那兩個州了。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總之,俄羅斯在面對與小國的領土爭端時,向來都是不聞不問,談判時更是百般刁難對方,有時候實在不行,就秀一秀肌肉,直接將其嚇退,著實有些無賴。由於領土問題,俄羅斯沒少被制裁和孤立,但是俄羅斯也從來沒有做出改變。所以,在領土問題上,除了俄羅斯主動提出歸還,其他國家還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此看來愛沙尼亞想要讓俄羅斯歸還兩個州領土的計劃已然泡湯了,那些想要因此開戰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更不用提了。


黑先生1998


愛沙尼亞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獨立,並被聯合國接納。按理說曾經和俄羅斯都是大家庭的一員,但是實際上愛沙尼亞是最仇視俄羅斯的國家之一,這裡面當然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愛沙尼亞和俄羅斯的愛恨情仇有著300多年的歷史。

愛沙尼亞和沙俄、蘇聯的愛恨情仇

被沙俄統治二百多年

愛沙尼亞這個國家歷史並不悠久,不過愛沙尼亞民族倒是在12-13世就存在了,但是由於人口稀少,所以古愛沙尼亞現在的地盤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

後來沙俄強大不斷擴張領土,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這塊土地被沙俄佔領,受俄國統治長達200多年。

一戰後獨立

一戰後期的1918年3月3日,蘇俄與德意志帝國簽訂的《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簡稱佈列斯特合約),蘇俄將芬蘭、愛沙尼亞斯特蘭(愛沙尼亞)、裡夫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地區割讓給德國。

後德國戰敗,愛沙尼亞於1918年11月28日宣佈獨立,國內的德裔居民組建了志願軍團,和新組建的愛沙尼亞軍隊一道抵抗蘇俄紅軍和赤衛隊的進攻。

1920年2月,蘇維埃俄國承認愛沙尼亞獨立。

再次被蘇聯吞併

1939年8月,蘇德簽訂秘密條約,將愛沙尼亞劃入蘇勢力範圍。1940年6月16日,蘇聯向愛沙尼亞提出所謂“保證實施互助條約和防止反蘇挑釁行為”的要求,隨後出兵佔領了愛沙尼亞全境,同年7月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1日,愛沙尼亞經過“公民投票”被併入蘇聯,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再次獨立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脫離蘇聯,宣佈恢復獨立。9月17日,聯合國宣佈接納愛沙尼亞為成員國。

愛沙尼亞敢於叫板俄羅斯的原因

波羅的海三國都非常的仇俄,因為這三國在二戰前本來都是獨立的國家,而且經濟也還不錯人口也不多資源也可以,小日子都過的不錯,結果被蘇聯強行吞併。蘇聯解體這三國獨立後經濟發展的都還不錯,人均GDP遠遠甩開了俄羅斯。比如愛沙尼亞獨立後經濟飛速發展,在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發達,而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愛沙尼亞也是全世界空氣質量最優最舒適的國家,首都塔林被譽為“洗肺聖地”。

愛沙尼亞多次叫板俄羅斯,聲稱俄羅斯擁有愛沙尼亞5.2%的領土,兩國關係很差,愛沙尼亞敢於叫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歷史恩怨讓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很是提防害怕歷史重演,三國現在都有動員機制。

二、愛沙尼亞雖然軍事弱小,但是背靠大樹,愛沙尼亞是北約的成員國之一,和美國也有防衛條約,美軍在愛沙尼亞駐軍,還有北約集團這個後盾,有恃無恐。

三、愛沙尼亞獨立後經濟飛速發展,是高度發達的國家,還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是歐元區國家,國家向心力高,領導層通過向俄方叫板也是拉攏人心的手段。


我家的貓叫皮蛋


愛沙尼亞完全是在耍嘴炮,作為一個人口只有130萬,領土面積只有4.5萬平方公里的小國,愛沙尼亞根本沒有能力跟俄羅斯硬碰硬,所以只要俄羅斯不想把土地還給愛沙尼亞,這個小國就沒有任何辦法從俄羅斯手上拿回土地,如果愛沙尼亞要搶,那無異於自尋死路。


(愛沙尼亞位置圖)

愛沙尼亞和俄羅斯之間確實存在一些領土爭端,兩國領土爭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當年愛沙尼亞脫離沙俄獨立建國。在愛沙尼亞獨立兩年之後的1920年,它與蘇俄簽署《塔爾圖條約》,根據該條約的規定,目前俄羅斯列寧格勒州的伊萬哥羅德和普斯科夫州的別喬爾斯基兩塊土地是屬於愛沙尼亞的。儘管俄羅斯也瞭解《塔爾圖條約》的內容,但是俄方認為該條約在二戰時期愛沙尼亞幫助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就已經無效。

(《塔爾圖條約》簽署現場)

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的土地總面積大概2000平方公里,其佔愛沙尼亞總面積的5%左右。愛沙尼亞在蘇聯時期跟俄羅斯之間是不存在領土爭端的,然而蘇聯解體的時候,愛沙尼亞並沒有按照《塔爾圖條約》的內容獲得完整的土地,這就導致愛沙尼亞對俄羅斯一直有領土要求。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波羅的海三國對於俄羅斯始終都持有很深的敵意,愛沙尼亞在獨立之後不久也是加入了北約,這讓俄羅斯與愛沙尼亞之間的矛盾更深。

因為愛沙尼亞是北約成員國,並且它一直在幫助北約圍堵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對愛沙尼亞這個國家也是非常厭惡。對於愛沙尼亞的領土要求,俄羅斯根本就不願意搭理對方,並且俄羅斯認為《塔爾圖條約》已經失效,因此如果愛沙尼亞真的想要從俄羅斯手上拿回土地,那它只能用於武力去搶。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愛沙尼亞官員或許真的曾放言說如果俄羅斯不歸還土地就對俄羅斯開戰,不過這樣的言論顯然只是在打嘴炮。


(愛沙尼亞與俄羅斯爭議土地示意圖)

愛沙尼亞目前是北約成員國,這讓它不用擔心自己會遭遇俄羅斯的侵略,但北約終究只是一個集體防禦性的組織,如果愛沙尼亞主動對俄羅斯發起戰爭,北約成員是沒有義務幫助愛沙尼亞的。而以愛沙尼亞的軍事實力,它那幾萬人的部隊連保衛本國的土地都比較困難,俄羅斯軍隊規模快要接近愛沙尼亞的人口總量,所以愛沙尼亞根本沒有能力跟俄羅斯開戰,俄羅斯輕輕鬆鬆就能團滅愛沙尼亞軍隊,因此我們也不用擔心愛沙尼亞真的會對俄羅斯開戰,這個小國根本沒有膽量那樣做。


李姓先生


愛沙尼亞在歷史上本就是一個親德疏蘇的國家,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在歷史上和蘇聯的關係本就不太融洽。

愛沙尼亞曾經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之後更是被沙皇俄國統治了200多年,

直到1917年沙皇俄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愛沙尼亞才贏來了獨立的曙光,利用沙俄短暫的動亂在1918年宣佈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

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愛沙尼亞原本就是蘇聯的領土,如果不是蘇聯爆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愛沙尼亞根本就沒有獨立的可能,因此這種獨立在某種意義上就觸怒了蘇聯。

瞭解蘇聯歷史的讀友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是中途退出,退出的原因就是沙俄政權覆滅,內部經過短暫的政權過度之後被蘇維埃政權所取代,

在這段期間蘇聯內部可以說是一片混亂,整體的國力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傷,因此根本沒有能力對外發動戰爭,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被迫與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

合約的內容就是將芬蘭、愛沙尼亞斯特蘭(愛沙尼亞)、裡夫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地區割讓給德國。

我們都知道蘇聯是一個在領土問題上“寸土不讓”的國家,因此這種不平等的條約明顯是蘇聯的緩兵之計,

果不其然在德國爆發“11月革命”之後蘇聯果斷的廢除了《佈列斯特和約》,這也就意味著蘇聯宣佈收回之前割讓給德國的領土,

這一決定自然會引發德國的不滿,因此愛沙尼亞的德國裔組建了“自由軍團”與愛沙尼亞軍隊一道抵抗蘇聯紅軍的進攻。

由於蘇聯此時的元氣還沒有恢復再加上國力空虛,最終蘇聯與愛沙尼亞簽署《塔爾圖和約》,這也意味著蘇聯承認了愛沙尼亞的獨立地位。

但很顯然這可不是蘇聯人的性格,畢竟當年愛沙尼亞可以戰勝蘇聯其實是因為德國的支持,果不其然在1939年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將愛沙尼亞劃入到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在條約簽訂之後也就意味著愛沙尼亞失去了德國對他的保護,次年蘇聯開始對愛沙尼亞進行施壓,並出兵對其全境進行了佔領,由此愛沙尼亞也成為了蘇聯共和國的一部分。

但是這種佔領很顯然是不得人心的,因此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特別是蘇聯潰敗之後,德國又再一次的佔領了愛沙尼亞全境,

在這種佔領下德國不僅沒有受到當地人的譴責,反而被當地人奉成了“解放者”,並且還組建了軍隊幫助德國攻打蘇聯,

正所謂“跟對人,做對事,跟錯人,毀所有”,愛沙尼亞的這個舉動也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在戰爭後期德國人開始全面潰敗,愛沙尼亞也迎來了蘇聯的猛烈報復,當時的蘇聯紅軍不僅轟炸了塔林和納爾瓦等城市,還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在蘇聯重新佔領愛沙尼亞後更是對親德份子進行了大規模的逮捕和處決。

最重要的是為了懲罰愛沙尼亞當時的蘇聯將其一部分領土劃歸給了當時的俄羅斯,而這也就是今天愛沙尼亞的訴求理由。

直到1991年愛沙尼亞才在蘇聯解體前獲得了獨立身份,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愛沙尼亞現在為什麼敢叫囂俄羅斯,其實原因大家應該都知道,愛沙尼亞即是北約成員國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這兩個身份就給了愛沙尼亞極大的政治勇氣。

但是要以愛沙尼亞區區100多萬的人口去挑戰俄羅斯顯然也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在這裡我們只能理解為這是愛沙尼亞的政治家打打“嘴炮”,畢竟當年“格魯吉亞”的例子歷歷在目呢。

試問這個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敢去單獨挑戰俄羅斯?


世界淺談


俄羅斯周邊,其實一直有幾個極具血性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波羅的海三國,其中就有愛沙尼亞,另外兩個國家是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都是小國。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有著長達數百年的恩怨,直到現在,三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也非常不友好。由於俄羅斯歷史上與波羅的海三國關聯眾多,如今愛沙尼亞向俄羅斯討要領土,其實也一點也不奇怪。畢竟,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有多少是自古以來就屬於俄羅斯的?


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的領土共計2000多平方公里,這對於俄羅斯而言非常不起眼,但是對於愛沙尼亞而言卻是非常龐大的區域。在愛沙尼亞索要的領土中,還包含了被俄羅斯稱為英雄城市的列寧格勒。

平心而論,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領土,都是無可厚非的。從地緣關係可以看出,愛沙尼亞與俄羅斯接壤。而波羅的海三國則處於俄羅斯本土和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之間,幾乎處於俄羅斯的包圍之中。在18世紀時,沙俄打敗地區強國瑞典,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不過此後,波羅的海三國的反抗就一直沒有停止。1917年,沙俄帝國覆亡,波羅的海三國在英德兩國的幫助下復國。二戰期間,蘇聯以“波羅的海三國自願加入蘇聯”為由,強行再次吞併波羅的海三國。當然,蘇聯時期,波羅的海三國也是對蘇聯最不滿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之前,波羅的海三國率先與蘇聯劃清界限,並退出了蘇聯。

如今,波羅的海三國均是北約成員國。


可以看出,俄羅斯歷史上曾多次吞併包括愛沙尼亞在內的波羅的海三國,而波羅的海三國也是反抗俄羅斯最激烈的地區之一,這也是波羅的海三國最終得以成功脫離蘇聯的原因之一。如今,有了北約作為靠山,波羅的海在面對俄羅斯時,也自然有了更足的底氣。

不過,俄羅斯恐怕也是根本不會理會愛沙尼亞的訴求的。


蘇綻


愛沙尼亞已不止一次向俄羅斯索要領土了。從2019年11月份起,愛沙尼亞議長珀呂埃斯、內政部長等人在不同場合數次發表聲明,公開要求俄羅斯歸還愛沙尼亞的領土,而且索要的領土面積還不小,達到2000平方公里。更讓人吃驚的是,愛沙尼亞人的態度還非常強硬:不還就打!

那麼,俄羅斯真佔了愛沙尼亞的領土嗎?這個倒是肯定的。眾所周知,俄羅斯最初只是個小小的公國,範圍也僅限於莫斯科周邊。現在變成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絕大部分領土都是掠取得到的。至於愛沙尼亞,在歷史上就連整個國家都不止一次被俄羅斯吞併,佔它的領土更是不在話下。而愛沙尼亞索要的領土,是蘇俄建立之初,面對國內外巨大壓力,不得不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簽署《塔爾圖條約》,同意把列寧格勒州和普斯科夫州的一部分土地劃歸這兩個國家。不過,1940年8月這兩個國家均被蘇聯吞併。1944年,蘇聯宣佈廢除《塔爾圖條約》,已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愛、脫兩國別無選擇,只能同意。

愛沙尼亞1991年重新獨立後,馬上投入西方的懷抱,並於2004年加入北約。愛沙尼亞自以為有撐腰壯膽的了,終於可以對俄羅斯硬氣一回了。這樣既可以北約表達忠心,又能挽回一下面子。可怎麼對俄羅斯表達強硬的態度呢?愛沙尼亞想起了那片蘇俄曾答應還給的2000平方公里的領土。對於愛沙尼亞兩位部長強硬的言行,俄羅斯的態度還不錯,沒說不給,只是說愛沙尼亞的議長和內政部長太天真了,因為《塔爾圖條約》已廢除了80年了,再把它翻出來說事還有意思嗎?

(愛沙尼亞議長)

遭到這番羞辱的愛沙尼亞大為惱火,揚言不還領土就打,以武力奪回。俄羅斯恐怕聽到這話都會捂著嘴樂:說你們天真,你們還真無邪上了。拿什麼和俄羅斯打呀?總人口才130多萬,全體出動還不如俄羅斯的軍隊多,和俄羅斯對壘無異於痴人說夢。當然,有人會說,愛沙尼亞早已加入北約,北約可以上來幫忙呀。可問題是,北約也不是隨隨便便就發兵打仗的。北約對採取軍事行動設定了很多先決條件,比如必須是成員國遭到入侵時,才可以集體採取行動。如果愛沙尼亞主動挑事,那北約是不會出兵的。不僅不出兵,還可能怕惹火燒身,把愛沙尼亞踢出北約。因為加入北約有個硬性條件,那就是不能和其它國家有領土爭端,就憑這一條,便可以取消愛沙尼亞北約成員國資格。當然,北約不出兵,主要原因還是忌憚俄羅斯的強大。

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領土,還發狠話,註定只是一場鬧劇,刷一下存在感罷了。愛沙尼亞作為一個小國,一直是被北約保護的對象。為了向北約主子顯示反俄的堅強決心,沒有足夠實力支撐的愛沙尼亞也只能高喊一些反俄的口號,以討得主人的歡心了。不過,這樣的鬧劇愛沙尼亞人感覺可能很好玩,但從國際上的反應來看,大都認為是荒唐可笑的。


高山流水116820061




俗話說, no do no die 。

剛剛進入2020年,愛沙尼亞就開始翻整整一百年前的老帳,這哪裡是什麼勇氣,分明是活膩味了,想要找死。

我們以為,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領土糾紛等歷史遺留問題。這就像是多米諾骨牌,如果幾個國家先爭鬥起來,一定會引來歐洲紛爭四起。沒有一處能安靜下來。



我們不認為此次愛沙尼亞發起的領土紛爭,背後會有人指使,因為這三個波羅的海小國自從獨立以來,就一直處在不安分的氛圍裡,不僅它們都與俄羅斯有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它們三國間也存在不少爭議。它們在被當槍使時,也時刻妄想把地區其他大國拉入這個危險的遊戲裡去。

但俄羅斯不會上當,不會認真理睬愛沙尼亞的領土聲討,展現出一個大國的定力和自信。重新洗牌是不可能的,更不會有國家敢,無非是到頭來想多索要一些利益。


新文化街男孩


波羅的海三國似乎開始聯合起來,一同向俄羅斯發難。


在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爭議領土之際,波羅的海之一的立陶宛在2月4日宣佈了其2020年度安全評估報告,在評估報告中,立陶宛將俄羅斯列為了對其構成最大安全威脅的國家。

在安全評估報告中,立陶宛表示,俄羅斯的對外舉措是根據克里姆林宮自身安全之需要來進行的,立陶宛極有可能成為俄羅斯下一階段兼併的目標。

雖然立陶宛此間將俄羅斯列為對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的國家,和愛沙尼亞向俄羅斯索要具有爭議的領土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內在的、深層次的關聯卻是存在的,那就是波羅的海三國開始越來越防範和敵視俄羅斯,也開始積極聯合起來,向外部求援以及配合外部對俄羅斯的遏制戰略。
◎在波羅的海三國


演習的北約軍演。

愛沙尼亞和俄羅斯的領土爭議時間已經非常漫長,愛沙尼亞主張俄羅斯將納瓦河以東伊萬哥羅德和佩茲裡兩塊區域歸還愛方,法理依據是1920年沙俄的幾個繼承者——獨立後的前蘇聯、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簽署的《塔爾圖條約》,但冷戰結束後再次獨立的愛沙尼亞是屬於復國還是建國,愛俄雙方爭執不休,這就導致雙方對《塔爾圖條約》的理解不同,領土爭議就一直存在。
◎愛沙尼亞和俄羅斯爭議地區。

無論是立陶宛,還是愛沙尼亞,在這個時節突然對俄羅斯再次發難,估計和當前的另外一件事有關,那就是美國國務卿訪問白俄羅斯和中亞五國。

美國務卿訪問這幾個國家,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給俄羅斯最後的勢力範圍鬆鬆土,顯然立陶宛和愛沙尼亞是在配合美國務卿行動,牽制俄羅斯的視線。


中評中語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的北部,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望,隔芬蘭灣與芬蘭相望。芬蘭灣的東盡頭,就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聖彼得堡。當年,彼得大帝為了衝出波羅的海,興建了聖彼得堡,為了穩定它的安全,1710年,俄羅斯帝國征服了愛沙尼亞!從此,它與俄羅斯的糾葛持續了兩個多世紀——1920年,蘇聯與愛沙尼亞簽訂《塔爾圖條約》,承認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人覺得獨立是自己努力爭取得到的,對蘇聯/俄羅斯毫無好感。

二戰之初,蘇聯深知不控制愛沙尼亞就不能保證列寧格勒的安全:愛沙尼亞東部城市納爾瓦離聖彼得堡只有100多公里,而愛沙尼亞全境以平原為主,它和芬蘭分別在芬蘭灣南北兩端——這不是把列寧格勒卡死了嗎!於是,蘇聯於1939年佔領波羅的海三國,為自己爭取了戰略幅度;同年,蘇聯大舉進攻芬蘭;通過佔領(波羅的海三國)和侵略(芬蘭)蘇聯人基本實現了保衛列寧格勒的目標:納粹德軍圍困卻不能佔領列寧格勒!

由於波羅的海三國人民極度反感蘇聯的佔領,他們積極配合納粹德國進攻蘇聯,更加激發了北極熊脆弱的戰略神經:1944年,蘇軍大反攻又把三國吞併了!這讓愛沙尼亞人扼腕嘆息:離上帝太遠,離熊太近了!

所以,積累了半個世紀的怒火在1989年爆發:愛沙尼亞首先向蘇聯發難,聯合其他波羅的海兩國要求獨立——三國人民手拉手組成了‘’波羅的海之路‘’——參加者多達200萬人參加,當時,波羅的海三國總人口也就500餘萬人,連接的里程更是長達600多公里。1990年,愛沙尼亞獨立!

愛沙尼亞獨立以後,它積極倒向北約、美國,很快就被歐盟、北約接納,它也與芬蘭、波蘭、波羅的海兩國保持了軍事合作關係:愛沙尼亞國土僅4.5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0萬,常備軍只有6600人,全國地勢平坦,非常適合坦克部隊運動——不借助外力,它如何抵抗俄羅斯裝甲洪流呢?愛沙尼亞的軍事裝備全部北約化、建立鏈接北約內部的軍事網絡、定期與北約各國聯合軍演……此外,愛沙尼亞以義務兵役制和預備兵役製為基礎的國家動員體制,戰時可以動員22萬人!

當然,世界上遏制北極熊最好的辦法就是找鷹醬:2014年,鷹家就在愛沙尼亞建立了秘密基地,美、愛多次舉行特種部隊聯合軍演!基地直至2019年才被當地媒體發現;為了打擊俄羅斯,美軍甚至在當地部署了‘’愛國者‘’導彈系統:

有了完備的軍事動員體制、國內人民的堅定支持、北約強大的軍事援助、鷹醬家的基地群網……愛沙尼亞當然利用領土糾紛把反俄進行到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