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的統一進程要把奧地利排除在外?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奧地利原本就是德意志地區的老大哥,雖然這個老大哥只是名義上的,但是畢竟是大佬,實力雖然頹了,但是威望還在。

為什麼德國的統一進程要把奧地利排除在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普魯士,名義上只是小弟,是屬於後起之秀。雖然大家都是“德意志”人,但是在一個鍋裡吃飯,小弟總是要讓著老大呀。但是此時的普魯士已經羽翼豐滿,成為了列強,而你奧地利充其量只是個小強,讓你這個小強繼續當大哥,憑什麼呀?

但問題在於,普魯士想當老大,德意志地區其他的小弟並不服,尤其是以奧地利這個大哥為首的一幫小弟,覺得不管你普魯士再牛逼,就算統一了德意志,那麼奧地利還得是名義上的老大。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但對於普魯士來說,性質不一樣了。

假如德意志還是一盤散沙,那麼奧地利當老大,只不過是象徵意義的,沒啥實際意義。

假如普魯士已經稱霸,即將統一德意志,如果奧地利繼續當老大,這就成了搶別人嘴裡的肉。

對於普魯士來說,自己打下的天下,憑啥要分給別人一部分呢?

普魯士人創業維艱,有這點家底不容易,自然是不想讓給外人,所以乾脆:一腳踹開奧地利。

普魯士第一步是聯合奧地利發動了對丹麥的戰爭,這兩家去打劫丹麥,讓奧地利嚐到了甜頭。

這給予了其他列強一個錯誤的信號,那就是:普魯士和奧地利是哥們,是自己人。

這就使得歐洲其他列強被普魯士給忽悠了,大家覺得普魯士和奧地利會走向聯合,這樣的話就在德意志地區出現兩個核心,反而不會危及各個列強的利益。各個列強所希望看到的局面,那就是:德意志地區處於分裂狀態,陷入內耗。

同理,列強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那就是:德意志地區出現唯一的核心,最終完成了統一。

緊接著,普魯士就通過“普奧戰爭”,踹開了奧地利,讓奧地利徹底放棄德意志地區的老大地位,並且被逐出了德意志。普魯士就帶著自己的創業公司:北德意志邦聯,開始了建國之路。

此時的歐洲列強,已經感覺到了普魯士在玩套路,此前對於普魯士的認知,主要是停留在“普魯士企圖擴張自己的勢力,鞏固普魯士王國”這個階段。現在看來,普魯士的目標是要整合德意志,建立一個新的公司,並且藉機上市啊!!

最後在俾斯麥的策劃下,引誘法國對普魯士宣戰,結果法國慘敗,拿破崙三世被俘虜,普魯士王國軍隊佔領巴黎。隨後德意志帝國建立,普魯士國王即為德意志皇帝,一個叫做“德國”的國家,出現在了世界上。

反觀奧地利,被普魯士踹了之後,就跟“德國”沒有啥關係了,雖然奧地利人自己認為屬於德意志,可問題是人家不願意接納你呀。直到奧地利出了個人物,叫X特勒,並且還當了納粹德國的領袖,在他的運作下,德國才吞併了奧地利,奧地利才回歸了德意志,但在德國戰敗後,奧地利又被分了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