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年夾縫求生的腓特烈大帝與李格尼茨戰役

導言:在經歷了1759年8月12日殘酷的庫勒斯道夫戰役後,腓特烈大帝和他的普魯士王國應該了最艱難的時刻,強烈的求生欲使腓特烈仍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苦苦掙扎。


在1759年的秋冬季節,普魯士東西疲於應付,但依然不能阻擋戰況的惡化,特別是在東線普軍被奧地利和俄軍連續擊敗,士氣滑落到低谷。冬天的嚴寒又使普魯士凍死了許多人。腓特烈在寫給伏爾泰的信中如此抱怨道:“如果戰爭再繼續打下去,歐洲將回到無知的黑暗時代,而我們這些當代人也將變成野獸一般。”

1760年夾縫求生的腓特烈大帝與李格尼茨戰役

進入1760年腓特烈仍每天都在忙於策劃新的一年的作戰,不斷巡視軍營,激勵士氣。同時這位國王還不忘自己是個文人,只要稍有休閒,腓特烈便投入創作,這位忙著與大半個歐洲對抗的普魯士國王在戰爭期間竟然還出版了幾部作品,同時堅持與伏爾泰在內的友人們通信。在一封信中腓特烈羨慕的向伏爾泰抱怨道:“你很幸運,能留在自己的農莊安享田園生活,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這般幸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就像牛要耕田、夜鶯要唱歌、魚兒要游泳,而我必須打仗!”

熬過了艱難的冬季,1760年初交戰各方又都重新投入戰場。西線戰場布倫瑞克親王斐迪南則在瓦爾堡戰役中再一次擊敗法軍。腓特烈則進攻德雷斯頓,普魯士國王以大炮轟擊,使得這座日耳曼雅典之稱的文化名城遭受重創,不過精明的道恩元帥依舊維持守勢,不給普魯士國王一戰定勝負的機會。與此同時,道恩分出兩支部隊,分別由勞東和萊西指揮,與主力配合作戰。6月,普魯士留守西里西亞的1.3萬兵力在蘭茨胡特戰役中被勞東擊潰,西里西亞首府佈雷斯勞再一次被圍。腓特烈則想甩開正面道恩統領的奧軍主力,轉而捕捉萊西的分軍團,結果普軍雖然成功截獲萊西的輜重,卻讓萊西軍團主力溜掉。

1760年夾縫求生的腓特烈大帝與李格尼茨戰役

;李格尼茨戰場的雙方部署

8月,萊西、勞東、道恩三軍突然會師,以11.5萬的總兵力成鐵壁合圍之勢撲向腓特烈,普魯士國王麾下僅有3萬軍隊。這一次蓄謀已久的道恩元帥欲置腓特烈於死地而後快。奧軍預估腓特烈在1比4的劣勢下應該會採取避戰策略。為了不讓普魯士國王溜掉,奧軍分出勞東率軍2.4萬繞道腓特烈背後,正面則由道恩和萊西的9萬大軍逼近。

奧軍的這次分軍給了腓特烈一線生機。8月14日夜,洞悉敵軍動向的普軍悄悄轉移營地,讓道恩的奧軍主力撲了個空。乘著奧軍主力和勞東還差幾英里沒有會合的空隙,腓特烈命令全軍悄悄向南,突然迎擊勞東的部隊。8月15日凌晨3點,也在連夜行軍的勞東沒有料到會突遭普魯士全軍,急忙以左翼騎兵發動一次衝鋒,爭取時間,主力稍稍退後組織陣地,呈向西的弧形,中央內凹。奧地利騎兵的進攻很快被普軍擊退,腓特烈命令炮火轟擊奧軍右翼,阻止敵軍恢復陣型。普軍中央步兵1.4萬主力進攻奧軍中央防線,尚未準備完備的奧軍最終被擊潰。清晨6點,勞東只能開始有秩序地後撤,讓開了普軍撤向佈雷斯勞的道路。當道恩率領奧軍主力趕到時戰役已經結束,腓特烈幸運的從道恩的十指關中逃脫。

1760年夾縫求生的腓特烈大帝與李格尼茨戰役

道恩

就在腓特烈艱難的維持南線之時,東線戰場普軍防線再一次崩潰。在盟友的再三要求下俄軍再一次出動,兵鋒直指柏林,最初柏林守軍的激烈反擊迫使俄軍稍稍後退,但是當奧軍也分出1.8萬人與其會師之後,俄國人再一次發起進攻一舉拿下了柏林。腓特烈只能再一次從西里西亞回師救援首都,俄軍認為與普魯士國王正面對抗風險太大,因而不顧奧軍的勸阻在佔領柏林幾天後便主動撤軍,而道恩元帥的奧軍主力則全力北上,與分遣隊會合後準備在腓特烈趕到前親自拿下柏林。為保衛首都,疲憊的腓特烈又必須得動員所有力量策劃在托爾高與奧軍決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