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資源和方法,而是腳踏實地地開始

寒假快過完了,涵涵的一些作業還有2-3頁,我又開始思索時間管理的問題了。

現在的小孩想要好好學習,資源真心挺多,各種好書、好音頻、好的在線課程,層出不窮。

但是再牛掰的娃,一天也是隻有24小時,如何管理時間,是個大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資源和方法,而是腳踏實地地開始

當了7年媽了,分享我的一些小經驗。

1懂得取捨,才更明智

生怕錯過好書,是每個老母親都會有的心思。

涵涵上一年級之後,我買了很多配套的不配套的練習冊。

所謂配套的就是那種同步教輔,比如黃岡小狀元之類的。

不配套的就是跟教材無關,但是按年級來分的,比如《高思學校》、《舉一反三》之類的,屬於提升某一學科專項能力的。

買完了之後,我發現上學後,做完老師規定的作業,再加上練琴和閱讀之後,留給做課外練習的時間並不多。

於是,這些教輔就變成了,時間充足的時候做做配套的,時間不充足的話,先雷打不動地完成閱讀和運動訓練,孩子想捏捏粘土、玩玩剪紙、搭搭積木,盡情滿足,不會因為這些課外的而佔用她放鬆的時間。

不配套的打算留在寒假集中完成。

當寒假每天做一點點的積累過後,你會發現當初擔心做不完浪費的心情,完全是多慮,當然買多了很多還是會做不完。

比如:我買了高思、舉一反三、美國小學生數學遊戲,新加坡數學等等。一寒假都從頭到尾做完肯定不可能的,所以就是讓孩子自己選上兩套,其餘的爸爸來根據題型,做做篩減。

根據孩子的興趣下學期買的時候,就不需要全買了。

2戰略目標要清晰

相對於數學這種,有些問題你講一個小時,孩子年齡小就是不能明白的學科。

英語和語文就很少有這個障礙。

當孩子進入小學後,中英文裡面有一項能夠自主閱讀的話,你會發現很省時間。

而實現自主閱讀,肯定離不開學前的積累。

不否認朋友圈裡刷屏的6歲前學完小學數學是牛娃真的存在,但大多數孩子,還是要根據客觀規律來雞的。

學齡前做好了閱讀,孩子識字量大,不僅能自己讀書,解放大人,讓我們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對學習上也是有推動力的。

比如,能夠自己讀題,讀完題能夠很快明白意思。

再比如,看圖說話不需要費大勁,等等。

所以,同樣是雞娃,做一些長遠一點點的規劃,走起來會很輕鬆。

3讓小目標成為習慣

我們的大腦是天生抗拒改變的,如果目標足夠小,小到不可思議,那你的潛意識不會覺得受到了控制,也不會害怕開始,也因為足夠小,邊際效應遞減的速度也足夠慢,會慢到你幾乎察覺不到。

就像《微習慣》一書的作者,當他寫下每日健身計劃的新年願望後,第一天就失敗了,於是他改變策略,每天只做一個俯臥撐,哪怕有時在被窩裡才想起來,翻個身就能完成。

兩年後,他不僅擁有了夢寐以求的身材,把微習慣策略運用於寫作和讀書上,同樣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雞娃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微習慣策略,比如,每天讀3分鐘英文繪本開始,很多分級讀物,3分鐘就可以讀完一本,堅持一段時間,就算你給她一本需要6分鐘才能讀完的,娃也不覺著困難了。

寒假在做閱讀理解訓練時,我也採取了微習慣策略,每天讀3篇。

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資源和方法,而是腳踏實地地開始

完成每天的小目標後,涵涵自己在後面劃個小對勾。看著對勾越來越多成就感會越來越強,也就越讀越想讀哦~

而且一開始認為好厚的一本書,原來隨著時間的積累,讀完並不困難,這樣的認知有助於她以後再開啟一本新書哦~

所以,總結下來就是,先從眾多好的資源裡面取捨出要完成的目標,同時目標要長遠一點點,想想後面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眼下完成目標的同時,為後面做好準備,然後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以時間為座標,逐一擊破,就能向前一大步。

很多時候

我們缺的不是資源

不是方法

而是

腳踏實地地開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