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责制造一个敌人,你负责骂死它——冠毒谣言生产机制

摘要:由于疫情至今没有人负责任,被隔离在家中的人们,憋着一股巨大的、无法发泄的情绪。诸多谣言,击中的这是这种情绪,所以能够迅速引爆大众愤怒。总得有个负责的吧?于是,像“病毒是某个病毒所制造的”、“科学家为了急于发论文而瞒报疫情”之类有谣言,一下子就把人们点燃了,阴谋论获得了极好的传播土壤,我负责制造一个敌人,你负责去骂死它。


我负责制造一个敌人,你负责骂死它——冠毒谣言生产机制


 曹林|文


早上打开手机,就看到朋友圈有人转题为“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经过体外细胞初步测试”的文章,够震惊,够劲爆吧!人民信赖的院士,原来也是“带货的”,院士也是要“恰饭的”?稍微有点脑子,都会觉得这不合常识,一个德高望重在非典和此次抗疫都立下汗马功劳堪比钟南山的院士,冒着生命危险不远千里驰援武汉,拐弯抹角竟是替儿子卖药的?这弯子绕得、卖药的成本,也未免太大吧。打开一看,果然,一本正经地扯,熟悉的配方,一堆猜测中加几句貌似真实的信息,用“说到底都是利益”这个符合大众阴谋论想象的莫须有逻辑,煽动起仇恨情绪。


果然,下午这文章就被辟谣了。这几天类似的谣言特别多,每一个都能在朋友圈掀起一波转发潮。比如,这一次的病毒是某个病毒所制造的,你看看,这个病毒所制造了病毒,让这么多人染病,然后这个病毒所又向公众推荐双黄连——这不就是带货的吗?最近媒体报道“瑞得西韦”这药可能是治这病的特效药,可这药上月21日就被这家病毒所抢注了发明专利,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先制造病毒,再抢注特效药的专利,先让你得病,再垄断卖解药的途径,也太黑了。你看,跟“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的谣言,是不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思维。


当然,“震惊‘瑞得西弗’被武汉病毒研究所抢注了发明专利”“美国公司一脸懵B:瑞得西弗被武汉病毒研究所抢注了”之类,很快被鉴定为谣言。


近段时间涉疫谣言特别多,一来因为大众对不明肺炎的恐惧,人一害怕,判断力就会降低,容易跟风,把期待的事、害怕发生的事、符合恐惧镜像的事,当成真事。二来,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谣言成为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武器,宁愿把事情想象得糟糕一点,把人性想得坏一些。三来,人们闲着没事,全国人民都自我隔离在家里,集体焦虑、郁闷和无聊,这种集体情绪也成为谣言的温床。总结了一下,当下的涉疫谣言有这样几个共同点:


其一,满足人们“找一个靶子去群殴”的疫情情绪。如此大的公共卫生危机,让社会和民众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总得有人为此负责吧?当下问责的几个小官,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问责期待,集体心中涌动着“非得找个大家伙”浇大众胸中块垒的愤怒。可以注意到,从1月20日疫情形势紧张开始,舆论一波一波的浪潮,就是一次次寻找新靶子的过程。舆论情绪像推土机一样,碾过一个个可能的主体:从武汉官员到湖北官员,从“可防可控”的专家到国家卫生部门,从卫健委专家组到写论文的科学家,从湖北红会到武汉病毒所,从推荐双黄连的机构到报道双黄连的媒体。


由于疫情至今没有人负责任,被隔离在家中的人们,憋着一股巨大的、无法发泄的情绪。诸多谣言,击中的这是这种情绪,所以能够迅速引爆大众愤怒。总得有个负责的吧?于是,像“病毒是某个病毒所制造的”、“科学家为了急于发论文而瞒报疫情”之类有谣言,一下子就把人们点燃了,阴谋论获得了极好的传播土壤,我负责制造一个敌人,你负责去骂死它。


谣言的另一个共同点是,迎合着人们对“带货”和简单想象和痛恨。平常,人们是有多容易被“带货”,这时候,就有多么痛恨“带货”。疫情当下,你恨一个人,就说他是靠疫情带货的,吃人血馒头,发国难财,立马这人这机构会被人民群众唾沫星子淹死,不管你说得对不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种逻辑是多符合普通人的认知啊。你看,诸多谣言借助的都是这个最简单的逻辑:科学家为了发论文而瞒报疫情、研究所为了给双黄连带货而推荐这药、媒体为了带货而深夜发文推荐双黄连、病毒所先造病毒再申请治病的专利、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


复杂的疫情,不明的病毒,被键盘写手简化成了两个字:带货。平常越容易被带货,越容易被网红搞得五迷三道的人,越相信这种带货逻辑。


劝君少看“震惊文”,利用这段难得的自我隔离时间,好好读点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