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01 老板想裁掉我,但和我聊了一个小时后,他改变主意了

在2019年年初,我入职到了一家规模大概500人的公司,工作到现在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在武汉疫情的背景下,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影响,业务需求量在这个月急剧下降。而也在这几天,老板给我打了个电话,大意是说公司用人成本负担比较大,企业需要断臂求生,需要进行减员;而我这个岗位的工作需求也受大环境影响变得很少,所以要减少编制。

但是我争取时间和老板聊了一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老板跟我说:“谢谢你今天和我说的这些啊,希望你能继续留在公司,至少能多待几年,公司未来的发展机会很多,希望我们可以一起进步,以后我们多交流!”

那么这一个小时里我究竟做了什么呢?其实我就做了一件事:讲故事。在一个小时里,我讲了三个故事:一是讲了我在公司这一年来的成长故事;二是为了节约公司成本进行工作流程优化的故事;三是讲了我为完成目标克服了大困难的一个故事。而老板其实之前只看到了我表面的业绩数字,对我的价值观、综合能力等方面可能没有太多考量。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惑,难道这些事情老板之前不知道吗?我补充一个背景,老板是我的隔级上级,我们之间交流非常少。我之前的上级是个经理,因为某些原因前段时间离职了,而他未必在老板面前汇报过我做的工作。以上是朋友A的真实故事。另外,本文也不评论在这种特殊时期公司裁员是否正确,因为我相信很多公司都在寻求最优解,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体应该都期望结果能圆满点。

作为理性的职场人,问题来了,总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此刻觉得朋友的求生欲好强哈哈;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切意识到了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所以真的很想把这个观点和大家进行分享。先一起回忆一下,有时听到一些大神的故事,我们是不是觉得好励志,也想赶快行动。我们还可以留意一下身边的人,会发现那些说服能力强的人、总是有办法整合各种资源的人、能获得升职加薪的人,往往都有一个特点:会讲故事!

讲故事这项能力对职场人尤为重要,今天本文会围绕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开展:职场好故事的标准;为什么要培养讲故事的能力,讲好故事对我们带来的帮助;和分享讲好职场故事的四个步骤。本文大概4800字,阅读完大概要7分钟,时间不够建议可先收藏哈。

02 什么是好故事,标准是什么?

美国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Jonah Berger)在《疯传》(Contagious)一书中提出,信息容易传播的其中一个特点便是具有故事性。

那么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

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多年的戴晓雪博士,是演讲和商务礼仪领域的专家,她曾在《财富》杂志提到好故事有三点:

第一,要有细节。美国新闻业研究所(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的研究认为,过程比话题重要,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重要。

第二,善于运用对话。人物对话能让故事里的人物更加鲜活,推动情节发展的效果。

第三,故事情节要有转折。故事要有五个“W”(Why、What、Where、When、Who):是什么、在哪儿、有什么人、什么时候和为什么。

任职世界五百强企业十多年的徐云松老师,在他写的书《讲故事:如何有效说服他人》提到好故事有两个标准:(1)有悬念的未知故事:有奇怪事件或有意外转折的故事对听者吸引很大;(2)戳中人心的真实故事:故事情景能一语戳中人心、故事有双方的情感共通点、表现真善美。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受两位老师的启发,及工作几年来对身边职场人的观察,我总结出了职场好故事的几个特点:

  • 具备激发性。职场里大部分的故事都是为了激发别人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说服客户做某个决定,也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的工作开展争取更多资源等等。
  • 具备真实性。职场里的故事基本都是讲工作场景,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对方有代入感,找到情感共通点。如果被发现是造假的故事,那么可能是在消费对方对自己的信任。
  • 具备完整性。讲职场故事需要有完整性,包括五个“W”(Why、What、Where、When、Who):是什么、在哪儿、有什么人、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如果讲得对方一头雾水,还可能被别人认为自己沟通能力差。
  • 具备冲突。
    故事里有冲突,在既定背景下有矛盾,在矛盾中有处理方法。这种故事的说服力往往都很注重细节,也有强吸引力。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03 为什么我们在职场里要学会讲故事呢?

(1) 人们的大脑喜欢听故事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生理学家认为,人们爱听故事是因为故事本身就是对大脑的一种刺激。影响人们愿意听故事的主要区域是位于大脑中央沟前的额叶部位,它也会影响到位于大脑侧间沟下方的颞叶。而这些区域与人类的语言、情感、感知、听觉等息息相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听故事聚精会神是因为人们有心理需求,包括安全感、认同感和刺激感等。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光靠说教是很难实现的,而讲故事的方式更容易满足人们这些需求

(2) 讲故事是一种高效的说服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让读者感同身受并产生移情效应的小说比其他小说更具说服力。

讲故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说服效果,是因为听众很容易被故事带到特定情景中去,然后感同身受,这种体验可以促使对方意识到实际问题,从而做出行为上的回应。

之前Angelababy在热剧《我的真朋友》里演一个房地产销售员的角色,她就经常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客户,从而提高卖房的成功率。

(3) 大多能升职加薪的人都擅长讲故事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说:“领导力的主要传达媒介就是故事。领导者通过自己讲述的故事来影响个体的行为、想法和感受。”

他还说,与个性有关的故事,即帮助他人思考和感受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故事,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具。再如,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的方式之一也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例如管理层的故事、工作标兵的故事等;这无非也是一种管理方式。马云、刘强东等大公司的领袖都是擅长讲故事的人。所以如果想提高领导力或者未来晋升管理层,提高讲故事的能力还是很必要的。


(4) 有些故事影响着世界

我们一起想一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品牌、人物等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是的,

它们基本都在用故事的方式让我们记住了它们,例如海尔的张瑞敏砸了冰箱,却把品牌砸出了中国等等。我们时刻都在听着故事,小到身边人讲的故事;大到企业的上市和宣传、一些国家总统的竞选演讲、宗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等。不要怀疑一个个故事的力量,它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足迹,也有可能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04 在职场上如何讲好故事?

(1) 用第一性原理明确讲故事的目标

在职场里,除了休闲娱乐的时间,我们讲故事一般都是有目的的。我们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的工作开展争取资源,可能是为了说服同事接受我们的观点,也可能是为了让跨部门的同事更配合我们的工作等。那分享一个明确职场故事目标的方法:用第一性原理确定目标

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这种思考模式。第一性原理讲的是我们思考时要明确出发点和目标,找到最本质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在讲故事之前,可以先想想自己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把预期结果罗列出来(即使不方便在纸上罗列,那么在心里默默罗列也是有用的),接下来再把预期结果进行排序。然后围绕核心的目标思考如果没办法达到这个第一预期结果,我们还可以接受什么样的结果,以此类推。

拿朋友的故事来举个例子,A和老板讲这几个故事,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说服老板让A继续留在公司。那么A的故事会围绕她的业绩、综合能力去设计;但此时,A心里也有预测其它结果:“即使听了我的故事,老板还是想节约成本呢?那我可能又有其它预期结果:这一个月适当降低工资、调换岗位等等。但不管什么预期结果,我的核心目标都是想留在公司。那么在这个核心目标下,其它因素我都是可以排后面去的,当然如果其它因素超出了自己能接受的范围那么可以再综合考虑。”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2) 先了解对方:用对方的身份判断需求,遵循双赢原则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听故事的对象,快速抓到对方的需求。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

1) 用身份先初步定位对方的需求。

我们在职场里打交道的人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以内部上下游同事和外部合作商为主。结合对方的身份及特定情景先初步判断需求,还是比较容易的。

老板和A约电话时间的时候,她是比较惊讶的,因为他们平时对接少。此时A在脑里快速想:"老板这时究竟要和我聊什么呢,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想老板很大程度上就是关心业绩、成本等。他可能想了解我这个岗位年后该如何开展工作,因为受疫情影响相关需求的确减少了;然后我又想,我们行业也受到影响,整个公司的业务量都下滑,会不会是老板想通过开源节流来保住公司呢?"所以其实结合公司的情况及老板身份,可以先初步判断对方的需求和目的,从而准备较好的故事。

2) 遵循双赢原则。讲故事是一种方式,而说服才是最大的目的。而说服最重要的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或者给对方带来一些帮助。要实现双赢,可以直接换位思考、和对方沟通甚至给对方几个选择。平时要多思考怎么做才能给对方带来帮助,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比如一个招聘专员在招聘时,他前期对简历的筛选标准把握不好,希望业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先帮忙筛选。那么他就可以和对方沟通,自己刚接触这个岗位还不太熟悉,如果部门前期先帮忙筛选,那么约过来给业务部门面试的人精准度也很高,可以节约对方的时间;同时自己也能提高对简历的把握度,后期对简历的判断也会更准确。而如果他直接说自己不会,让业务部门帮忙,被拒绝的概率就会高很多,甚至会让部门怀疑他的专业度。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3) 寻找并设计故事

那么可能会有小伙伴说,好像自己没有故事可讲。其实用心留意,在职场里还是会有很多故事的。这里分享一个准备故事的方向:围绕岗位工作内容及所需的胜任力素质去挑选故事。

这里的胜任力素质,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绩优秀与成绩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比如一个销售的胜任力素质是:说服能力、结果导向、韧性、抗压能力等。那假如一个销售想通过讲故事去说服面试官录用自己,就可以结合岗位内容及胜任力素质挑选故事。而从听故事的人的立场出发,亦是如此,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做什么可以帮助对方。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4) 掌握讲故事的两个常用框架

讲故事也需要有框架,否则对方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甚至起到反作用。这里分享两种很常用的框架:

1) 三段论。三段论包含一个大前提、一个小前提和一个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这种演绎方法可以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例如: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牛是偶蹄目动物;所以牛是脊椎动物。

实际怎么运用呢?例如销售部门觉得经常要填财务部的某项表格很浪费时间,想说服财务部门优化表格或者减少填写次数,他可以这么沟通:“销售部的业绩对公司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如果销售部同事把更多时间花在做业绩上,业绩会更好(大前提);而每天填这项表格花的时间需要很多,如果能适当优化下表格或者一周填一次可以让销售部同事节约时间成本(小前提);这样销售部同事能更专注做出更多业绩。(结论)”

2) STAR法则。

S指的是指情景,某行为下的背景;

T指的是任务;

A指的是具体的行动,这里包括行动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R指的是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后获取的结果。

STAR法则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适当调整顺序或者进行删减。比如,还是同样的案例,销售部门可以这么说:

最近销售任务比较重,老板每天都要销售部汇报业绩(S);希望我们可以一个月做到XX业绩(T),所以销售部门的同事都经常加班,希望争取更多时间工作,而我们每天填这个表格需要花蛮长时间的(A);所以看看财务部门是否能优化一下表格或者减少填写次数,让我们在这里节约一些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花在销售方面(R)。

从通知被裁员到被老板挽留,我意识到了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讲故事的能力,给自己争取更多机会。

本文围绕讲故事的话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一、职场好故事的标准:具备激发性、具备真实性、具备完整性、具备冲突。二、分析为什么我们要培养讲故事的能力:(1)人们的大脑喜欢听故事;(2)讲故事是一种高效的说服方式;(3)大多能升职加薪的人都擅长讲故事;(4)有些故事影响着世界。三、分享如何在职场上讲故事:用第一性原理明确讲故事的目标;先了解对方:用对方身份定位需求,遵循双赢原则;寻找并设计故事;掌握讲故事的两个常用框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