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曾昭华一线战“疫”二三事

“社区走访入户的工作人员集齐了吗?”、“登记簿、宣传单拿上了吗?”……近段时间以来,每天早上八点,在阳东区红丰镇红丰社区办公楼门口,都能看到一群统一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在准时集结,他们在该镇镇委委员曾昭华的带领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200个口罩的存货解了燃眉之急

“口罩已经快用完了”,一天,当曾昭华正准备坐下来喝口热水时,红丰社区书记陈朝雄急匆匆地说。没有口罩,就意味着工作组成员的健康裸露在病毒面前,她深知口罩就等于工作人员的防疫武器,无论如何也不能缺。

来不及把水杯里的热水喝完,她就往门外走去了。不知道是因为正值春节假期路上车辆稀少,还是因为曾昭华心系防疫工作组人员的安危,不一小会,她拿着200个口罩出现在执勤点。在全国口罩脱销,镇上口罩暂时还没供应上来的时候,她的这些口罩简直是给工作组成员极大的信心和力量。

在哪里搜集到的口罩呢?原来,在疫情刚开始时,她到处找药店买口罩,是为了家里人更好地应对疫情。但当得知工作组缺乏口罩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跑回家,做通家人的工作,将家里的存货拿出来,然后叮嘱家里人不要出门,多在家里待着,不要浪费一只口罩。

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曾昭华积极带领分管的组织办、公共服务中心的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和宣传引导工作,共走访辖区内1360户6254人,详细记录了居民的走访排查情况。

“压箱底”的59瓶酒精派上了大用场

“酒精已经没有了”,刚从蚬壳河联合检测点开车回镇里的时候,电话的那头说到。在得知镇政府酒精短缺,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下乡的工作需要后,曾昭华忘记自己要回镇里吃午饭的事情,立马掉头,开车到附近的药店挨家挨家地去问。

但在疫情紧张的形势下,普通药店怎么还会有酒精呢?只是不放弃的心理驱使她不要放过一丁点希望。傍晚,曾昭华捧着59瓶酒精出现在镇府办公室。

这并不是魔法,而是她不断拨打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吃了无数闭门羹后,终于搜索到一位在做仓管的朋友手上有酒精。这个朋友只是多年前见过一面,她尝试着拨通电话后,向对方说明来意,表明前线人员没有酒精的状况后,对方立马到仓库里清点库存,找到了“压箱底”的59瓶酒精。当接到电话回复有酒精后,曾昭华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驱车赶到15公里以外的雅韶镇运回这些酒精。

“我车里有酒精喷瓶,我去拿来”、“我家里有电子体温计,我去拿来”,在物资紧缺的时候,她总是能扛起后勤保障这个重担。这并不是她有个“百宝袋”,而是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时刻惦记着战友,让她总是能想方设法,在艰难的环境中竭尽所能,担起那份属于党员的责任。

安顿好女儿后马上投身最前线

1月25日早上6点多,正准备出门的曾昭华,习惯性地摸了摸小女儿的额头,异常烫手,赶紧拿来体温计量了一下,看到体温计上的39度,曾昭华立马二话不说,戴好口罩,穿上衣服,叫醒丈夫,做好防护,带着小女儿就往社区医院里赶。

在这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小女儿的突然高烧让她高度紧张。后来,经过医生的诊断,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这让曾昭华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

她把女儿送回家并叮嘱家人如何照顾后。这时,兜里的手机又响起来了,此刻,正是早上8点,当所有人还在熟睡中,惦记着工作的曾昭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镇政府,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通讯员】范正勇 冯国战 彭小彦

【作者】 杨世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