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这本书都存在哪些错误?

谢吟枫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态度:

佛洛依德的贡献在于心理学的初创和启蒙,宣传。

其观点和理论现在99%已经不被现代心理学所承认,主要原因在于

不能预测和证伪。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可以预测可能的情况和证伪。

而佛洛依德的很多观点都是基于已发生的事实反推,并且不能预测以后类似的 情况也有的结论,所以现在很被主流心理学派排斥,大约还能有5%的理论今天还存在于专业心理学书籍中。


李vincent


弗氏理论(主要是精神分析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人性论(人的本质),其核心概念就是力比多,弗氏把它解释成人的本质力量并贯彻于其全部力量。从现象层面看,其对人类个体心理活动的分析有一一定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其以力比多为出发点的人性论却是错误的。它把原始冲动作为人性的基础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主义。执念于是一个人的品格(表现着的品性和人格),虽然其中体现了人性的某些部分,但不能代表人性。但是这种把人性简单化的倾向却是有害的。人性是什么?窃以为是:“人的全部丰富性的总和。”马克思对人性表现出最重要的关切,当他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时,并没有给人性下一个定义,因为那不是用一句话能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可以说明白的。不幸的是从恩格斯起,人性就被简化成社会性,其后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人性就只剩下阶级性。虽然人分属不同阶级,但不同阶级的人首先是人(类),所以人性是涵盖阶级性的、人的全部丰富性的本质。黑格尔的人性论无疑是最接近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不能说黑格尔理解了马克思,但可以说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以人性观作为其理论的、逻辑的、历史的起点和目的地(目标指向)。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也是人性的起点。历史的起点在于生命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生产力是这一过程实践的同一性。本能向创造的转变就是人性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那么人性的内容是什么?其实人们只是在不同语境下用人性的某个特征概括人性,所以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人性就在每个人身上,如果非要概括,人性就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诸对特征的综合性: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同一);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类和个体的统一;多样个性化与无限趋同生理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线性进化与曲折发展的统一。总之人性之复杂不是用单词定义能说明。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表示,最具表现力的词就是:利益。这是自然与历史、与社会既区分又连结的分际。不同时期的人性就是那个时代不同人群的利益关系,矛盾统一的总体性。正因为如此,唯其如此才是一切哲学的起点和终点。所有的哲学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人性有关即使是具有强烈科学主义倾向的学派。因为它们都回避不了利益,即使它们从不使用这个词。人性的伟大和卑鄙是一体两面。所以神学盛行,因为把这一切解释成神的创造是对不理解事物最偷懒的办法,创世纪之矛盾百出,而宗教人士用神是自在自性就解释了。其实马克思主义的所有问题离开了人性均无正解。离开人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机制都说不清,历史的核心概念如果离开了利益就统统是废话,而利益不过是人性的万千特性的归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失败主要是对时代本质把握严重唯心主义化,其中的认识论根源就是缺乏核心概念~人性。


刘硕54


这本书看过几遍,年青时。从客观表面看,几乎没有什么不对的,这是一本客观的从人的内在心理和生理出发,研究人的情绪及意识行为的书。

客观的面对了性对人的思维及意识的影响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及诱导。

但从客观的中华医学上看,就发现对人体内部的脏器功能的关联性及循环反应认识不够!中华医学于人的忧思怒急伤恐及生长发育,都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精神及意识,深化到内脏的功能及神经系统反射及病症及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及能量,如魂魄鬼神内,及外邪之魂魄鬼神类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人的情志心态等。


非才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难理解,看动物世界就可以。人的本质又是什么?这就复杂了,因为人不仅有动物性的一面,还有作为灵长的一面,能动改造世界的一面。我们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谈论人的本质,于是我们无法逃脱社会关系。所以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过仅此还是不够,人还有一个更大的领域一一心理层面,而这个层面正是人的更本质。心理层面包括我们的脑意识,更核心的大部正是我们的潜意识一一佛罗伊德到达这里,指向了灵魂本体。本体空无,存在的现象!于是他得出一个伟大的发现,那就是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性能量的表现表达,或者现象呈现。他是敏感的天才。他的缺陷是关于梦的解析是方向的错误,梦主要是属于头脑,不属于灵魂。灵魂是全然的觉知。一方面,心由境定,另一方面,境由心造,才是人的处境与创造!


徐地本


不存在错误,只存在误读,误解,过度解读,过度应用,过度崇拜,该书作者是从某个生理角度,结合社会学,试图破解红尘的所有行为的起源,以小度大,难免偏颇和执拗,跟据对以往经典著作的初涉,发觉任何一部大部头著作,都有一个跟不上时代却又被时代绑架的现象,而做学问的人又大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采其一点或几点,文之饰之,延之扩之,最后忘乎所以,成了一家学说,但越到后来,越脱离现实,成了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


亥禄翁



松竹118


没读过,不敢乱说。


章洛老妖


就我而言,弗洛伊德的书读还读不懂,还能找到错?


河南白光


精神分析引论


漫漫目9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