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成熟,只有0.1‰的人从事创造性工作,其他人类只为维持基因多样性,那样的社会会是怎么样的?

廖栩


这说明人类借助科技发展,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让人获得更多的时间,更专注的空间的去思考和推进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不在为机械化重复但工作量大的事务束缚手脚和精力。

届时社会将会演变出新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生存模式,但是不管时代文明如何发展,任何时代都会存在部分人因为自己能力和适应力差,而被社会淘汰,这也是正常现象,其实不必担心太多,顺其自然即可。


暗能量者


现在社会也是0.1‰的人从事创造性工作,但并不是说那99.9%的人,都是多余的。

这就好像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你做什么都是100%的创造性,可以那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人类之所以称为人,那是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的,不是我说的)。

如何界定创造性? 制造新的实物,开发新的系统,打造新的平台,革新新的技术,这些看着高大上的都是创新。

那么在作为一个卖口红的男网红,算不算创新? 作为一个卖水果的网红县长算不算创新。这都是创新,津津乐道的海底捞,说不好听的,不就是一个做火锅的吗?那算不算创新?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让你知道什么叫体验享受与被服务。

那么这种看着不高端的创新,仅仅是在维持基因多样性吗?

你敢说,有几个人敢说海底捞低端,人家可是非常有钱的存在。

做一层不变的工作,是不是就没有生活的价值了?

工业领域,有一个词非常的具有代表性:“系统”。工业中系统是什么样子的?

从研发管理,生产管理,到财务,营销管理组成了工业企业的生产。当代看到的人工智能,最先实现的领域,其实是工业场景,如今大量的企业在实行数字化工厂,无人工厂的生产模式。

无人工厂,并非是没有人,而是将生产制造,操作机械的人员,逐步用机器人,自动化替代,人工主要做生产研发,物料管理,销售,财务管理。

2008年之后的中国发展告诉我们,卖货是一个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恒久的驱动力。

不管是电商,网红直播,微商,乃至物流,交通。这一切都是为加快货物的流动服务,有需求,看到广告去购买。因此,广告的发展,各类网红以及粉丝经济的发展,万变不离其中就是,怎么让更多大的人看到我的货物信息,他们愿意为这个东西买单。

如果真的去总结感谢创新性对于世界的改变,人类也只会感谢三个人: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发现电磁感应的特斯拉,研究出计算的冯·诺依曼。


机器人观察


可以从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社会价值认同的变化

如果强人工智能成熟并普及,人类社会形态和价值体系将会迎来巨大的变化。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强人工智能成熟,涉及到的各种体力劳动都将大大贬值,社会生产力将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当人类基本物质生活满足后,精神追求,成为人类的主要需求。创造性的工作也将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工作也就成为了体现存在感的方式,也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工作就像刷存在感,和现在的自媒体差不多,人人都需要刷一下存在感。你的存在感,在哪个时候,是你给别人带来的价值和乐趣。

2:社会阶层的变化,

阶层不会消失,将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为了不断满足自己无尽的欲望。人类欲望不会满足

分工不同,个体聪明才智不同,贡献不同,基因遗传不同,导致阶层不会消失。上层阶级用远享受最优质的社会资源。阶层固化将更加严重。

3:世界格局的变化。

除了信仰,人类社会形态将越来越趋同。而信仰将更加固化,区分彼此的阶层,种族,和国家。信者恒信,不信者,更不信。社会和国家之间彼此矛盾大多还产生于此。


杜里巴磁碟


2017年4月,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通过视频发表了题为《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而这已经不是霍金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同年3月,他就表示,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人工智能真的会终结人类文明?或者像有些人担心的,它将取代现在大部分工作岗位,让无数人下岗?

人工智能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就业增长潜力。人工智能技术无论在哪个行业落地,都会创造出一系列新岗位。在传统行业中,人工智能设备或许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劳动,但是AI设备的生产、维护、检测都需要人类来完成。在新经济、互联网行业中,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许多重复性较高的工作,但产品的设计和运营都离不开人类。举例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虚拟现实工程的发展,但VR产品的逻辑设计还是要人来做,VR设备的维护也增加了技术人员的需求。这说明,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个行业,它所能带来的新就业岗位不可低估。

技术进步必将带来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将创造新型的职业。从历史上来看,蒸汽机的发明和纺纱技术的进步,让纺织工人纷纷失业。但是纺出了布就要卖,本地市场无法消化全部产能,就有了出口的可能,而出口又刺激了运输。围绕这些商业行为的需求,金融服务也得到了发展。

人社部近日发布的《关于拟发布新职业信息公示的通告》中,包括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装调工等新职业,这里面就有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各类新型工作。也许我们还无法准确预知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会带来哪些新的职业形式,但16世纪的欧洲人也无法预知今天的国际贸易公司和进出口银行职员每天做些什么。

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从经营的角度看,无论什么厂商,无论他们利用人工智能生产出什么产品,他们的目的都是把产品卖出去。如果这时候人类已经大规模失业,那么这些产品还能卖给谁?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工作,但它不可能代替人类消费。

"发展人工智能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未来,在计算机擅长的领域,计算机将做得比人更好。计算机能记得很牢也很广;在计算能力方面,人肯定远不如它;计算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很强,所以人以后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我认为也许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

"但是,我们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纯逻辑推理或纯记忆、纯计算的,大量工作是既有逻辑推理又有形象思维,既要靠记忆,又要靠创造力的,甚至靠灵感,这样的状态下,将来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大部分基础工作,计算机做了;最后创造性的、决策性的工作,由人来进行。比如记者写稿子,你把素材给计算机,它会给你一个初稿,但最后的加工润色、画龙点睛、观点提炼等需要人来完成。这叫'人机混合增强智能'。"

未来,人工智能也许会代替一小部分人的工作。但更多的是,一个人加上人工智能,能顶过去5个人、10个人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这是最有可能实现的。而且,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因此,未来的人和机器并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协同发展的关系。人要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人和机器的深度协作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真正落地的关键,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伦理和人文发展的需要。人机耦合不仅在翻译领域,在几乎人工智能落地的所有领域,应该都代表未来,不仅是技术趋势,也是伦理和人文的需要。

技术进步或许会改变社会的结构,但未来不会出现“天网”和终结者。我们大可不必畏人工智能如虎。


水木99999


确实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和发展,必然会越有越来越多的人力被解放出来。有专家预计未来很有可能99%的人群会沦为无用阶层。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说一蹴而就的,必然会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也就是说这样的现实离我们相对还是比较遥远的,我们目前的努力也是正在朝这么一个目标去发展。实现了这样的目标,我们人类必然会从繁重的体力和重复性的智力活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新。



另外,即便人类进入了非常成熟的人工智能时代,99%的人沦为无用人群,也并不意味着那99%的无用人群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1%的对社会推动有巨大贡献的人,就是从那99%的人当中产生的,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改变世界、对世界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人,是从哪一个人的孩子中诞生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要淘汰人类,而是让我们人类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更高效。让我们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智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投入更有意义的,更有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所以人工智能时代必然是一个更美好的时代,当然,我们面对一个全新的伟大时代的来临,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去主动适应这个伟大的时代,而不是恐惧未来。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人工智能成熟会大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会解放人类,人们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每天重复的工作,是很美好的事情,很期待。

人们将会从社会主义过度到共产主义,从小我们就歌唱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社会发展太快,会实现的。

我觉得主要是太多科幻电影给大家普及了负面的影响,黑客帝国之类的,说什么人工智能会占领世界。


任重而道元


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就是0.0...1%的人类思想先驱在做开创性的工作,99.9...9%的人在维持基因的多样性,今天,历史仍然在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将来也会如此。与AI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外星文明新时代


我与题主观点相反。人工智能成熟,成为主流后。将有80%的人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10%的人为普工。10%的人闲着养老。


老朽61174534


那就没必要以人的形式维持多样性,直接保留几个细胞在冰箱里面可以了!

那时候可以通过计算机设计不同的基因片段,想受什么精就受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