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上期回顾:




【本文题目】量子世界奇遇记(五):奇迹年


如果要让大众去选过去一百年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那应该是他。

如果要让大众去选过去两百年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那应该也是他。

如果要让大众去选过去三百年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那应该还是他。

如果要让大众去选过去四百年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那应该是牛顿和他。


* * * * * * * * * * * * * * * *


1905年,这一年世界上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大的大事。在我国,是清光绪三十一年。这一年我国上马了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詹天佑

但是,这貌似平淡的一年,在物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的,为此它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奇迹年”。


奇迹啥呢?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这一年,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专利局的一位三级技术员,发表了几篇文章。当时,这位三级技术员年龄是26岁。插句题外话,技术员由高到低是一级、二级和三级,三级是最小的。他一共发表了5篇文章,分别是:


  •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of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


  • 《分子大小的新测定》

“A New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Dimensions”


  • 《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

“On the movement of small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stationary liquid, as required by the molecular-kinetic theory of heat”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


  • 《物体的惯性是否决定其内能》

“Does the inertia of a body depend on its energy content?”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光看题目可能不容易明白,如果把每篇文章的内容列出来那就清楚多了:


第一篇,光电效应

第二篇,扩散速度数学公式

第三篇,布朗运动,证明原子存在

第四篇,狭义相对论

第五篇,质能方程E=mc^2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之后,他还毕十年之功,在1916年发表了题为《广义相对论基础》的文章,也就是“广义相对论”。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瑞士专利局的一位低级小职员,在一年之内在好几个领域都获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奇迹吗?我是觉得挺奇迹的。


再后来,他还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之所以强调一次,是因为我觉得他不只可以拿一次的。各位知道他是因哪一项成就获得了唯一的一次诺贝尔奖吗?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是第一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他对光电效应的独创性解释。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还用说他是谁吗?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表酱紫,当时的我长这样,帅得不要不要的

爱因斯坦是这样解释光电效应的:光并不是源源不绝的,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小包(packet)。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爱因斯坦起初给它的名字是光量子(quanta),后来被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ilbert Lewis)正式命名为光子(photon)。每一个光子它携带的能量是hυ,其中υ是它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数。请注意,这里光子的能量只跟它的

频率υ有关系。


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的时候,它的能量被金属表面的电子所吸收,从而使得电子获得额外的能量。但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也是只能一份一份地吸收。如果光子的频率较大时,它携带的能量hυ足够大,这时候电子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能够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金属里面逃逸出来。所以,即使光很弱,只要它的频率足够高,就算只是一个光子,也能把电子给打出来。


相反地,如果入射的光子的频率比较低,它携带的能量hυ较少,电子每一次就只能吸收较少的能量。注意这个能量无法累积,电子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如果一次吸收不够,那就是不够,即使再多的光子过来也无补于事。


这个有点像海浪与码头。什么样的海浪能够把水给漫过码头呢?如果一个大海浪拍过来,水就能漫过码头;如果一个小海浪过来,水就不能漫过码头。这个比喻的关键在于:无论来了多少个小海浪,水都不能漫过码头,无论小海浪冲击多长时间,水也不能漫过码头。而大海浪,只需要一个,就能把码头打湿。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这就是为什么用紫外光(υ大)照射,即便是光很微弱,它也能打出电子;而用红光(υ小)照射,即使光很强,即使照射很久,也无法打出电子的原因。而对于光的强度,更强的光能打出更多数量的电子而已。


这个结论不但适用于光,还适用于所有电磁波,因为麦克斯韦早告诉过我们,光只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既然是波,它的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是这样的: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λ是波长,υ是频率。对于电磁波,它传播的速度是光速C。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作出了革命性的突破。他对于光的量子化解释完全颠覆经典的电磁辐射理论。因解释光电效应及其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他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 * * * * * * * * * * * * * * *


下面我们来看看光电效应的数学表达:光电效应方程。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


hυ是光子能量,也就是光的频率或“颜色”。Ek是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即能跑出来的电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W0是逸出功,即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克服表面势垒必须做的功。


就是说,电子被束缚在原子里面,至少要W0这么多能量才能把它给“解放”出来。如果光子能给hυ这么多的能量,跟逸出功抵消了一部分以后,剩下的就全部转化为电子的动能。如果单个光子的能量越高,金属的逸出功越低,那打出来的电子的动能就会越大。


那问题来了。对于某一种材料,有固定的逸出功。那什么样的光才能打出电子来呢?是的,就是光子能量hυ,至少要大于逸出功W0。


那这个时候的刚好等于逸出功的光的频率,就称之为

截止频率。只有大于截止频率的光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我们来看一下入射光频率跟打出电子最大动能的关系曲线: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若Ek=0,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若υ=0,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因此,截止频率和逸出功可以用图像的截距表示: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 * * * * * * * * * * * * * * *


光在之前被更多认为是一种波动。从爱因斯坦这里开始,物理界也渐渐认同了光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的事实,从而引入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光的量子化,这与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异曲同工。两位巨匠联手开启了量子力学的大门。


在门后,是更多的不可思议的东西。


以他命名的奇迹年,以及光与电的魔法: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物理学 奇迹年


* * * * * * * * * * * * * * * *


最后抒发一点个人感想。爱因斯坦在一年之内发表了包括狭义相对论等5篇重要论文,的确是个奇迹,但这何尝不是通过平时多年积累,从而在某一个成熟的时机迸发的结果。由此联想到各位科普大家,必定都是经过多年积累以及博览群书,凭着一股热爱精神,才能为大众带来易懂有趣的科学知识,唤起大众对科学兴趣,在大众中传播科学精神。籍此向各路科普大神致敬。渺小的自己也糊弄几篇文章,如果,如果也算科普的话,也算沾点边为科普事业作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顺便一提,如果对天文有兴趣的朋友,我推荐拙文《夜空童话》系列:


世界之大,知道得越多,越奇妙无穷。




下期预告:

量子世界奇遇记(六):神仙打架——确定与随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