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的名点,10元的清茶,10元一位的乌篷船,让我忘了这是4A景区


小桥流水,石板巷陌,微醺的岁月,醉人的暖风,江南的古镇天生就带有一份舒适惬意、缥缈婉约的意韵,让每个人心里都藏有一个江南梦。“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这样的景致怎么不令人想往,这次能来吴江,我是来寻梦的。

一座塔与两个女人的深切思念 苏州的吴江以丝绸闻名天下,同里、黎里、震泽是它的三大古镇。我们第一站拜访的是震泽。远远的就看见了矗立在荻塘河畔的慈云寺塔,它是震泽古镇的标志。震泽自古就是江南富庶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战国时期,这里为吴、越两国交界处,所以古称吴头越尾。

慈云寺塔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当年为巩固孙刘联盟,吴主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蜀主刘备。后因吴蜀两国交恶,孙权用计将其妹骗回东吴,但孙尚香依然思念夫君,孙权的之母怜惜其女,下令建造了此塔,以寄托女儿绵绵思夫之情,取名“望夫塔”。


后来东吴被灭,“望夫塔”毁于战火。到了北宋年时期的“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国给虏走了,其女慈云公主避难至震泽,为了思念父亲,盼其早日南归,重修此塔,取名“慈云塔”。然而,宋徽宗却客死异乡五国城,七年之后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一座塔,两个女人,都是深切的怀念,让人感受颇多酸楚。慈云塔寺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世事沧桑,虽在兵荒马乱中多次被损毁,但屡毁屡建,始终香火不灭,它已成为了这座二千多年历史江南名镇震泽的象征。

亲民的震泽,一杯清茶打动了我 我们没有按传统的路线去参观慈云塔寺,原因是同行中的吃货们要急着去老街的仁昌顺,品尝那里的:定胜糕,说是去晚了就没有卖的了。仁昌顺这家始创于清中叶的苏州老子号食品店,“定胜糕”是其中的翘楚。它的由来是为了鼓舞士兵击败金兵而作,所以取名叫定胜,传承到今天,成了中高考学子考试之前必吃的糕点,哈哈,有点意思。然而这大名鼎鼎的糕点,一块只卖3元,有点意外。


在仁昌顺的隔壁是“四碗茶楼”,或许是这群吃货们品尝饱了仁昌顺的点心后,都有口渴之意,嚷着要喝茶。好吧,既然来了震泽,就品味下这古镇的慢生活。

所谓“四碗茶”即水潽鸡蛋、待帝茶、熏青豆茶、清绿茶。一套为38元,其实前三种都没见茶叶。第一碗茶——水潽鸡蛋,选上等的新鲜散养鸡蛋,烧开水,敲蛋下锅,起碗时白色蛋清连着蛋黄,热气里透着香气。原是用来招待新女婿的,会在碗中打上三个蛋,看看新女婿会吃掉几个,来推测新女婿行事的风格。后来演变为招待贵客的茶。

第二碗茶:待帝茶,又称饭糍茶,传说这茶招待过永乐皇帝。饭糍茶食材选用太湖边上的沃土种植的优质梗米,放在铁锅里用灶头煮,再温火焖成饭糍,把浅黄色的饭糍,放入青花瓷碗中,撒上细糖,沸水冲入,捣均匀,一碗软糯喷香的饭糍茶便成了。细品之下,入口爽滑,糯而不烂。


 第三碗茶——熏青豆茶,用烟熏后的青豆,加上胡萝卜干、白芝麻、黑豆腐干配制,太湖水冲泡,一碗红、白、黑、青的茶就做成了,端在手中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啜上一口,清醇无比。第四碗茶——清茶,三道茶的隆重出场,已让客人略有饱意,此时第四碗茶出场,清茶,当地人也称其为淡水茶。清茶者,茶叶与白开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茶如人生。

荻塘河畔两旁的各色茶楼约有近百家,来喝茶的大多是本地人,各个阶层的都有,喝茶聊天谈生意,已成为了震泽人的生活的方式。我叫了一杯清茶,10元钱,还送我一小碟瓜子,很温馨。“长虹高跨泊轻舟,藤桌晴廊坐小楼。熏豆青浮茶一碗,斜阳暖照入清流。” 这样的慢生活,怎不让人流连,我已爱上这古镇了。

和临坐的茶客攀谈起来,询问了河中乌篷船的价格,被告知:10元一位。哈哈,这震泽古镇太亲民,3元的名点,10元的清茶,还有这低廉的乌篷船,让我已忘却了这里是4A级景区,质朴的震泽古镇!


师俭堂,江南的大宅门 茶客向我们推荐宝塔街上的师俭堂,说它是江南的大宅门。其主人徐氏,在震泽是名门望族,徐氏亦官亦商,所经营的丝经、米粮两业在震泽都是首屈一指。

师俭堂前后六进,五开间,一进比一进高,因此形成了“步步高升”之意。而这乌篷船停泊的“大顺米行”就是师俭堂的第一进,这样临河商铺为第一进的格局,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升起了小飞机,一探师俭堂的全貌。

高空俯瞰:这座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格局一览无遗,既有徽派建筑的特点,又有水乡的风格,而且把商铺与住宅巧妙的结合,的确堪称江南水乡的大宅门。

导游向我们介绍:师俭堂,占地面积2746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坐北朝南,三面临水,南濒荻塘河,西傍斜桥河,北枕藕河,当时有如半岛地势。可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水陆称便。师俭堂共有六个河埠贴水而建,其中一个商用,一个公用,四个家用,是充分利用江南水系建宅的典范。

“师俭”两字源出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其义不仅反映了主人勤俭持家,谨慎经营的态度,也点出了整个师俭堂的格调和品位。

徐氏家族虽为富甲一方的商人,但一向乐善好施。乾隆五十九年,该地发生饥荒,饿殍遍野,大批难民涌入城镇。徐氏家族打开粮仓进行赈灾,沿途置锅施粥,并捐出大米三百担,缓解了灾情,受到了地方官府的表彰,也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在师俭堂庭院深深的内宅,有一名为:鉏经园的小花园,名取自《汉书·倪宽传》中“带经而锄”的句子。可以体会到主人用心良苦之处,告诫子孙读书做事要多用心而非蛮力。

小花园因地制宜、小巧玲珑、亭台楼阁、回廊假山、花卉树木,一应俱全,只用“一廊、一山、两个半亭、一个四面厅”搭出来了一个美轮美奂、精巧惊为天人的袖珍小园。坐在这精致的园中,春赏景、夏听雨、秋品茶、冬酌酒,着实一派风雅闲情。

震泽古镇的美好和惬意,或许就藏在这饱经时光洗礼、却被精心妆点了的优雅空间里,静谧到足以穿越时空。

就要离开这充满着传统生活气息的江南古镇——震泽,虽然它没有周边古镇的名气大,但也足以让我牵挂。离别之时,导游还告诉我:姚明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里,姚家的亲戚都是大个子,一直生活在镇上。噢,原来这里是篮坛巨人:姚明的故乡,果然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再见了,震泽,也许我还会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