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蘇省的一名高三學生,班主任看管得非常嚴格,每天都十分壓抑,有輕度抑鬱,想在家自學有什麼建議嗎?

李蕭卿


我孩子去年參加高考的,整個高中期間,她壓力也比較大。不過,都是她給自己壓力。我們做父母的從來不提任何要求。

關於壓力,我是這樣看的。有壓力對於人來說不是壞事,至少說明你是願意進步的,想做好的。面對壓力,保持一個平常心。

你看,在體育競賽中,最後取得好成績的,都是心態好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只想細節怎麼處理,而不會想結果是怎樣?

所以,試試把注意力轉移到一個個學習的細節中去,不去想結果,說不定會好點。

最後,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人生的考試,沒有終點。

孩子上了大學後,才發現,大學的學習,也很緊張。同學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要是想將來立足社會,學習就不會是輕鬆的事情。

所以,靜下心來,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好好的學習,不去想結果。因為結果,無論你想還是不想,終究會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雪莉老師的生活日記


想當年(93年)高三最後一個月,教室晚上十點熄燈,我坐在教學樓樓梯平臺處的臺階上覆習,那兒有燈!後來被我的政治老師(教導主任)發現了,管得可嚴了,每天都催我回宿舍,我撓了一圈又回樓梯平臺,哈哈!每天晩上12點睡!然後早上3點起床,教室還沒送電,沒辦法,只能又坐在那樓梯平臺複習!中午爬課桌上眯十五分鐘!當年我同宿舍的管我叫"神龍"!當時我是這樣想的:只要我高考考完最後一門,那怕走出考場就進醫院又何妨!高中階段很辛苦,壓力大,尤其高三,別管你老師管的嚴不嚴,自己盡力就好!我們江蘇高校多,不怕沒學上,行行出狀元,條條道路通羅馬,放鬆心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最後補充一句:老師管得嚴,一切都是為學生好!


至尊對至尊


我兩個親戚的女兒,幾個朋友的女兒,從沒有在校上晚自修課,都是回家自習的。考的都不錯,交大,武大,南京轉英國留學等

還是要遇到好的老師才好,光給壓力給學生的老師是錯誤的,我以前的化學老師真的好。一課時間半節課講笑話,後半節課學習知識,全班聽的可認真了。小學遇見一位女葉老師上海人,對學生對我可好了課溫柔有耐心了,所以我成績全年級一直前三。如今孩子遇到最好的數學老師,大多數不粗心都是滿分。難得98/99,你應該選擇你喜歡的學習方式作出果斷的決定,抑鬱不可怕,可怕的在怪圈裡走不出來。若干年想想成績好壞分數好壞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品德好壞才是一輩子的指明燈。

附加一些文字,現在的孩子哪有快樂的童年,沒有以前我們八零後快活。真的。從出生就怕輸在起跑線上。從入學前班甚至二十幾個月就開始各種早教,入園後各種興趣班。小學後作業學習開始家裡學校施加壓力,初中高中喘不過氣來,大學還要開研究博士,博士後。不繼續的就競爭工作,工作又要勾心鬥角。沒心沒肺的不是跑腿就是背黑鍋。結婚找對象了要壓力,房子學區房,車子三字頭。結婚對象也是被比,明明很帥氣的就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只能找個自己不愛的千金。孩子出生後各種壓力,加上婆媳緊張的關係,重複著每天每日的虛假生活。

我奉勸樓主只要不違法不違背良心道德底線。自己選擇自己想生活的方式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高三也成年了,自己做主。不想在學校自修,就直接自己去和父母老師三方面當面交涉好。前提你回家後是自覺複習完成學業。盡心了就OK。以後的餘生不要後悔就好。


一顧傾城ai


這位高三同學你好:

身為一名高三生,你應該學會適應班主任的管理,甚至你應該慶幸有一個非常負責的好老師。因為到了高三如果班裡秩序亂糟糟的,大家都會心情很容易煩躁,自然會影響學習。而你感覺到內心壓抑,實際上你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如何不受約束上面了,這本身就屬於注意力分散現象,因為你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專注於學習上面。

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建議你還是跟著班走,不要在家自學。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我給你做具體分析。

第一,學習氛圍可以激發人向上的動力,這屬於競爭中產生的內趨力。

生活在一個班集體裡面,每天生活節奏非常有規律,這種規律會讓每一位同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好的習慣可以提高人做事或學習的效率,因此,我建議你還是把心思放在學校裡,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專注於學習和與同學們保持一致性節奏上面,這樣可以讓你始終不敢懈怠,因為你時刻會看到或感受到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加油,而你在學習競爭的氛圍中就自然而然激發上了上進的內趨力。

第二,一個不喜歡約束的人內心都有過於散漫和自我心理在作怪,不利於學業。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喜歡被約束,因此常常會出現違反法律法規,違反規章制度,甚至是校規校紀的現象。這些人在沒有受到懲罰之前,往往都是過於盲目自大,甚至把違規違紀拋之腦後,根本不去考慮後果,結果在與規則對抗的過程中,始終會感覺到壓抑。對於題主來講,你是高三學生,應該能理解想要自由必先遵守規則的道理吧?

所以,你的壓抑源於你不理想自由與紀律兩者的辯證關係,想明白了你的心就自由了。

第三,抑鬱只是一個不願意堅強面對現實的藉口,內心真正強大的人不會找藉口。

抑鬱常表現為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是總感覺生活迷茫,才會不斷去自我心理暗示,我是一個生活的弱者,我無法面對嚴峻的現實,我不敢挑戰自我,我不敢面對競爭,我的能力遠不及別人,等等。當這些負面自我暗示越來越強化時,就會讓人真的感覺自己就是真正的弱者,甚至有時誤認為自己是純粹的病人。其實哪有病,都是自己不願意堅強面對現實的藉口,與其有那功夫自哀自嘆,楚楚可憐,倒不如下狠心去逼著自己專注於學習,拼盡全力珍惜好每一分鐘的學習時間呢。

結束語:在高中階段能被老師管著是一種幸福,如果連被管理都不適應,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是個麻煩,每年都有不少大學生因為缺乏自控力,不能認真遵守校規校紀而遊戲自己的大學生活,結果導致不斷掛科,甚至還有被勸退者。看到那些想要自由而忽視遵守紀律與規則人的下場,我相信這位高三同學會有所悟,你必須要做一名生活的強者,學會適應被管理,才會讓自己的心靜下心,讓自己強大起來。


寒石冷月


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如何看待班主任的嚴格?

首先要明白一點,班主任的嚴格不是針對你一個人。高三意味這什麼?班主任很清楚,你也很清楚,你可以反過來想一下,如果到了高三這個階段,班主任對你們還是放任不管或者管理鬆鬆散散,你會怎樣評價老師,同學們會怎樣評價老師?家長會怎樣評價老師?學校又會怎樣評價老師?所以,你要為你和同學們有這樣負責的老師而感到欣慰!你一定要想到這一點,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理解和接納老師。

二、為什麼會感到壓抑?

這麼多年,你接觸過很多老師,總有一些老師也是嚴格的吧,與嚴格老師相處的心理適應能力相信你是具備的。那麼,為什麼在高三階段會對嚴格的老師產生反感呢?我認為老師的嚴格只是一個方面,最大的原因是你的學習壓力和焦慮無法排解,班主任的嚴格管理又加劇了你這種情緒。因為管理是約束人、限制人的,具有強迫性,會讓人產生不適,所以你的壓抑感就產生了。我的建議是不必逃避,想辦法放鬆自己,緩解壓力,你不妨這樣做:

1.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

2.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釋放壓力;

3.找班主任談談心,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交流,老師一定會理解和幫助你的(這點很重要)。

三、回家自學,弊大於利

回家自學有一個好處就是家裡的環境比較安靜,沒有外界的煩擾。在這種環境裡短期自學是沒問題,長期的話,真不可取。

1.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長時間在安靜、封閉的空間裡待著,更容易產生煩躁情緒;

2.學校的群體學習氛圍是最理想的,同學之間互相影響,會優化一個人的學習狀態;

3.在學校學習,遇到困難比較容易解決,可以問同學,可以問老師,面對面交流,效果好很多。

綜上所述,要勇敢面對問題,積極與老師溝通,消除對老師的牴觸心理;通過一些有效的渠道緩解壓力,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可以回家調整一下,但時間不適過長,學習環境還是學校為佳。

(以上是個人看法)


泥巴驛站


我可以告訴你,不單是江蘇,哪怕是包括西部的全中國的一般高中高三的逼得很緊。因為學校裡面逼得緊,就選擇回家自學實際上就是一種逃避困難的做法。首先,回家自學可能只是一個藉口,家裡環境舒適,沒有老師看管,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自學兩個字只是空談。其次,回家自學失去了老師點撥,平常的考試,即便你能夠自學,但是你能夠把握考點和高考複習方向嗎?你能估計自己的水平嗎?現實一點,只要靜下心來學習,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最後一學期了,咬咬牙就過去了。你可以學習之餘培養自己的一點健康的愛好,比如打打球,運動之類的,這能後增強自信心,也能夠釋放負面情緒。送你一句話,面向陽光,陰影就在身後,加油!


Geo格洛芙


高三的學生,不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不那麼好的學生,因為高考的壓力,緊張,抑鬱,都是在所難免的!

首先我建議不論自己的成績好與壞,作為即將高考的學生第一件事應該做的,是放鬆自己的心態!

其實到了高三想提高成績,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高考迫在眉睫,且大多數新課在高一高二的時候,老師已經全部講授完,高三是作為複習課來講授,所以大多數學生的成績是怎樣的,依然是怎樣的,只會有小小的起伏,很少會有黑馬。

放鬆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夠全力以赴地為自己的高考做準備。

那麼怎樣放鬆自己的心態呢?首先要做到以平常心去對待每一場考試,模擬考,週考,月考,面對每一次的考試結果,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且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並加以改正,而不是逃避問題,為自己這一兩次的退步而懊惱不已。

懊惱是沒有用的,只有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成績。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已經是難能可貴,根據自己錯在哪裡去攻克自己的不足。

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做不到以平常心去面對高考,畢竟我們接受的觀念和教育,一直都是高考一考定人生,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這種觀念,也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狀,但是我們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態,釋放自己的壓力,而釋放壓力以及靜心需要方法,我們可以在每一次晚自習開始寫作業之前,可以用15分鐘的時間去練字,然後再寫作業。在晚上10:00剛下晚自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操場上跑兩圈,這樣放空自己依然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方法。


其次,在我們關注自己的同時,也要去關注別人。可能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人生過得有點艱難,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們也可以去看看身邊的同學,或許他們也是這樣子呢。

所以大家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這是一個常態。高三的天空都是壓抑的,因為整個教室,整個年級的氣氛都是壓抑的。如果想要在家學習,我認為可以。孤獨和失意都是常態!

想在家學習,有這種想法很正常,因為到了高三來了,學科老師大多都會以複習課的形式來授課,複習高一高二的知識,通過講解試卷講解練習等方式。

最後如果自己成績不好的話,可能對老師講的內容沒有什麼興趣,也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所以自己靜不下心來聽老師講課,上課總是會走神,想自己寫作業吧,老師可能又不允許,且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寫作業又顯得不尊重老師,自己更難靜下心來思考問題了,所以還不如向班主任老師請假幾天,和父母商量好,就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在家裡學習一個星期,或者只是兩三天。

但是在家學習也不是辦法,看不到同學的進步,體驗不到同學之間競爭的壓力,在家裡學習可能會比較懈怠自己的學業,雖然有壓力,但是並沒有動力。

等自己的心態調節好的時候再請求回到班級和同學們一起上課一起學習。


奇米可可說


高三,關鍵時候。要想學習好,首先要把態度端正了,心態放寬了,心情自然放輕鬆了。有了一個輕鬆的學習態度,學習效率會提高,壓抑的心情就會逐漸好轉。

其次,要認識到老師嚴格要求,也是為了學生們有一個不錯的未來。要在心中暗暗把老師當做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說:他要求嚴是為我好的,我不應當記恨他。把心中的負能量轉化成正能量。

第三,這個關鍵時候,時間緊迫,來不及你有絲毫的馬虎大意,拖延無視。要自己勸自己,自己給自己加油,我能走出夢魘,回覆我的能量,儘快擺脫這種不正常的狀態,進入到緊張的學習狀態中。

有了這種思想上的調整,慢慢的心態就擺正了,就會逐漸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一門心思學習,忘記了煩憂,努力就會逐漸有了彙報,進入良性循環。

祝高考前有個不錯的心態。


隨性自然緣分運氣


儘量自己調整好自己,很多年後你一定會感謝你今天的自己和你的班主任。我現在就後悔,應該考個更好的大學,人生錯過了這個機會再也不會有了。


綠紅藍瘦


同學你好,高三是個階段充滿了挑戰。今天是2020年1月15號,距離高考還有五個月左右的時間。我認為你能夠直面自己輕微抑鬱的現狀,並且有積極的想辦法去改變這個現狀是很值得鼓勵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高三是一個無形的“高壓鍋”。那麼到底是繼續留在學校,於班主任的“強壓下”學習,還是跳脫學校,在家裡自學呢?

第一種,假如你留在學校,勢必繼續在班主任的高壓下學習,焦慮的心靈怕是會持續下去。實際上,沒有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異常並及時做出疏導是教師的疏忽。但是同學你想想,班主任真如洪水猛獸一般強硬執拗嗎?可否鼓起勇氣試著向班主任敞開心扉,訴說心中積壓的這些難開口的苦悶呢?

第二種,假如你回到家自學,首先要考慮清楚的是,你的家庭氛圍是否適合學習;你的課業是否能跟得上學校的進度;你是否能在家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背書,寫作業;你的自制力是否能支撐走完五個多月的路;遠離同學圈子,是否能適應這種社交圈子改變。

綜合考慮以上這些因素,我相信會幫助你做出決定的。


既然談到抑鬱症,我便在此做一些延伸。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抑鬱症是一種心境,情緒非一天兩天的低落,而是長期的低落,患者無法感受到快樂。

常見治療抑鬱症的療法有理性情緒療法,認知療法,家庭結構療法理論,來訪者中心療法等。以下我列舉了其中三個療法。


理性情緒療

性情緒療法主要是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是由人對某客觀事件的所產生不合理信念導致的。因此理性情緒療法通過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轉變為合理信念,來幫助求治者減少或消除他們已有的情緒障礙。

結構家庭療法

結構式家庭治療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用行動去改變家庭,它提供一個機會引導家庭成員接受新的體驗,並改變家庭組織結構。結構式家庭治療以行動先於理解的原則為基礎。它要求治療師進入家庭時,對這個家庭一定不要帶任何假設或猜想,而是站在客觀的旁觀者角度上,就是去看這個家庭當下所發生的一切,根據所呈現出的特點,進行評估,再做出針對性的行動。

結構式治療師進入家庭系統,主動、直接地挑戰家庭的互動模式,迫使成員從注意被認定患者的症狀中,轉變為在家庭結構的背景中觀察他們所有的行為。如,父親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的照顧,孩子與母親關係親密而與父親關係生疏,這是一種孩子親母親疏遠父親的互動模式。再比如,一個家庭多子女家庭,父母對成績好並聽話的孩子關愛更多,疏於對成績偏差且調皮的孩子關愛更少的親子相處模式。結構式家庭治療師則通過幫助家庭改變其以上類似的刻板的交往模式,改變界限和重塑子系統,從而幫助改變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為和經驗。要注意的是治療師並不去直接解決家庭的問題。

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艾利斯認為,經歷某一事件的個體對此事件的解釋與評價、認知與信念,是其產生情緒和行為的根源,不合理的認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只有通過疏導談論來改變和重建不合理的認知與信念,才能達到治療目的。例如,一個人一直“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歡他,因此,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認知療法的策略,便在於幫助他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更改認為自己“不好”的認知。

認知療法具體過程包括

  • 識別自動思維:由於引發心理障礙的思維方式是自動出現的,習慣性的。
  • 識別認知錯誤:所謂認知性錯誤即來訪者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錯誤。
  • 真實性檢驗:將來訪者的自動思維和錯誤觀念與嚴格設計的行為模式或情境中對假設進行對比檢驗,使之認識到原有觀念中不符合實際的地方,並自覺糾正,這是認知療法的核心。
  • 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讓來訪者意識到自己並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很多來訪者總感到自己是別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並不會都會受到他人的評價。
  • 焦慮水平監控:抑鬱焦慮情緒常常有一個開始、高峰和消退的過程,而不會永遠持續


我是楊九,謝謝你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