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病毒是怎樣傳播的,如何預防?

年青的心1961


冠狀病毒擴散,主要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特定情況下,還有氣溶膠傳播。針對其傳播方式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是防止疫情擴散的最有效手段。

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空氣中,確實很難存活,但這些病毒並不是單獨出現在空氣中,而是隨著攜帶者呼吸、說話、噴嚏、咳嗽以飛沫形式散佈到空氣中。飛沫中含有水分和攜帶者的分泌物。這就為病毒生存提供了條件。

飛沫顆粒,按大小,可以分為100微米以上的大型飛沫,10~100的中型飛沫,10微米以下的小型飛沫。

人說話、咳嗽、打噴嚏,形成的大型飛沫基本佔總數5%左右,大型飛沫,在空氣中會快速下沉,落到物體表面。這部分飛沫,只有在近距離,一兩米距離內,才會以飛沫形式傳給他人。所以需要少聚集,儘量相互保持較遠距離。

大型飛沫中的病毒存活時間較長,一般可存活數小時,如果特別潮溼環境,落到不吸水的物體表面,溫度適宜最長可能存活幾天。如果在此期間,接觸了這些物體,然後摸自己的眼睛、嘴巴等有粘膜的部位,就可能被感染。所以,可能被汙染部位的消毒和勤洗手是必要的防護措施。

小型飛沫飛行中水分瞬間就揮發掉了,病毒基本不構成威脅。

中型飛沫,在空氣中飛行距離較遠,(韓國實驗證明打噴嚏最遠可傳8米,咳嗽2米),飛沫中病毒也能存活一定時間。(幾十分鐘到1~2小時),戶外距離攜帶者1米以外,就被大氣稀釋到1/10000,基本不構成傳染條件。如果在室內,這部分飛沫會有聚集效應,濃度較高。需要戴口罩和防護鏡來預防傳染。打噴嚏、咳嗽的人自己也需要帶口罩,防止飛沫遠距離傳播。

開窗戶,也能加快飛沫中水分的蒸發,縮短病毒壽命,迅速稀釋空氣中病毒密度,所以公共場所,一定要勤通風。

氣溶膠是空氣中飄浮著的很小的一些微小顆粒,氣溶膠傳播在呼吸道傳染病中,是很重要的一個傳播方式。但是,氣溶膠傳播有特定條件,不是說有氣溶膠的地方都傳播。

環境的大小很重要,單位體積裡病毒的密度是決定性的。在室外的環境,氣溶膠傳染的概率是極低的,可以忽略不計。

在小環境裡,譬如做核酸檢測的空間,都可能形成氣溶膠飄浮在空氣中,保護不好就可能造成傳播。

在特定工作環境,空氣不流通也會產生傳播風險。如辦公室不通風,有好幾個人曾在裡面辦公,雖然這間辦公室不再用了、沒有人了,但可能仍然有氣溶膠,進去後不防護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身處不通風的小的密閉空間裡要戴口罩,這本身就是針對氣溶膠傳播的防護措施。目前,這個措施對氣溶膠的防護是有效的

綜合考慮,戶外活動只要注意不聚集,和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距離,遠離咳嗽、打噴嚏的人就不需要特別防護。室內則需要戴口罩,對常觸摸的物品進行消毒,勤洗手。如果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毒攜帶者,還需要戴護目鏡、手套。

最危險的場所是

1、密閉的公共交通工具內

2、密閉的公共室內空間(餐廳、商場、娛樂場所、醫院、辦公室、社會服務場所、密閉的市場)

3、居民樓電梯轎廂內部及電梯按鈕。

4、大堂及電梯前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