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別樣的春節 無聲的牽掛

街頭巷尾、小區樓宇、微信短信,圖文的、動漫的、“雙語”的……走心又俏皮的疫情防控宣傳在羚城的角角落落靈動著。

庚子年的春節,因為戰“疫”而分外不同。

春節前,旦增四歲的女兒第一次從拉薩來合作的爺爺奶奶家過年。這些天,小傢伙似乎有很多不解,與記憶中拉薩的年味相比,這裡除了安靜,還是安靜。

合作:別樣的春節 無聲的牽掛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透過陽臺的玻璃,香巴拉文化廣場像是畫上去的一樣,幾乎看不到人們的身影,馬路上偶爾也只有幾輛“小甲蟲”在移動,一排排筆直的松柏守護著這片寧靜與祥和。

此時,“動”的年節莫若“靜”的歲月。

旦增也好幾年沒回來了,來之前還帶了很多拉薩的特產,計劃著要去卓尼的老家看望親戚們,再和同學們聚聚會、朋友們敘敘舊。然而防疫不是兒戲,所有的計劃都擱淺了。貓在家裡打電話拜年、發微信祝福、聯視頻聚會、搶紅包惹笑,這些不失禮儀的“科技範”成了“新常態”。

到了飯點,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餐餐分食著奶奶從“舌尖上的中國”欄目中現學的美食,恬靜地享受著闔家團圓的溫馨與幸福。

“不出門就是做貢獻。”一向少言寡語的爺爺發話了。“年假本來就短,往年走東家、竄西家的“趕場子”拜年,一家人說不上幾句話。今年,一家人真的過了一個團團圓圓的團聚年。”

這頭旦增家的“年味”團團圓圓,那頭社區的黨員、幹部們正按照科學防疫的原理,體現著城市的“溫度”。

社區的“黨員先鋒隊”僅以一隻口罩做防護,一棟棟小區、一個個樓層、一家一戶的勸阻居民做好“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推、不聚會,排查工作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合作:別樣的春節 無聲的牽掛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通了、通了……”幾句簡單的對話後,舟曲路社區書記索南才讓緊皺的眉頭有了些許舒展!

故事要從大年初二說起。

疫情防控的宣傳排查開始後,舟曲路社區的網格中,羚璞小區6號樓三單元501室的趙師傅老兩口家裡一直沒人,留存的聯繫電話一直處於關機狀態。而且趙師傅一家是新住戶,鄰居們都不太熟悉他家的情況。

“六度分隔理論”指出,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索南才讓將這則“尋人啟事”轉帖到了各網格的“微信群”,發動網格里黨員和群眾幫忙“搜索”。經過一番周折後蒐集了不少信息,最後順藤摸瓜的打了十幾個電話終於聯繫上了老兩口。

索南才讓所在的舟曲路社區設8個網格,共3464戶9412個居民,而且住宅樓多,居住分散,人員結構複雜,加上這次疫情時間特別湊巧,很多社區黨員、幹部被隔離至外或居家觀察不能“參戰”。

排查中類似於趙師傅家這種情況的還有1356戶,他們就是這樣依靠黨員、依靠群眾,硬是將每一戶的現狀記錄在冊,做到“門兒清”,實現了“網不漏戶、戶不漏人”。

打贏疫情“阻擊戰”每個人都不是“看客”。

堅木克爾街道那吾路社區扎油新村黨支部聞“令”而動,組織了一支7人的“黨員突擊隊”,這隻隊伍平均年齡51歲。

他們自覺擔負起“宣傳、引導、排查、走訪”的重任,每天穿梭在“陣地”的小巷河岸,為轄區居民築起堅實的“防控線”。

合作:別樣的春節 無聲的牽掛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我是一名有著24年黨齡的老黨員,我不懂醫,又沒資源,只能在這裡跑跑腿、動動嘴。”突擊隊長馬奶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據統計,自1月24日以來,“黨員突擊隊”共走訪排查新村居民193戶,發放宣傳品200餘份,勸返外來人員4人,出動“流動大喇叭”70餘次。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相信,大地回春,隔離結束,疫情消散就在不遠的明天。(中共合作市委組織部 楊曉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