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職業“哭喪”的,你見過嗎?“哭喪”是什麼樣的風俗?

阿斌的生活VLOG


買面子。


醫路風情


我是濟寧地區的,過去我在電視上見過,前幾年我在濟寧幹門衛時,親眼看到了真有哭喪的,哭的比真的都傷心,我都感到心酸。

那是一家集團公司老總的母親去逝那三天裡,僱了戲班,和哭靈的。場合辦的比較大,僱傭的人也不少,唱了三天大戲,哭靈哭了三天,怎麼講哪,有錢,一般花不起。

哭靈是個專門職業,從古代就有。過去常聽老人講,過去孔家(孔老二)就有專門養的“哭戶”,一旦孔家有喪事,就去哭。

“哭靈”,是一門專業藝術,就象演戲一樣,得裝的像。該哭哭們鼻涕兩行,淚兩行,乾哭不行,得拿出表情來。幹這一行得專門培訓,一般人給他多少錢,哭不了。看起來幹麼不專業不行。





老年之光


“哭喪”一般在農村比較流行,我的老家在湖北農村,從小時候開始就看到過各種“哭喪”。

每當鄉親或親戚家裡有老人去世的時候,都會辦喪事,辦喪事少不了的就是“哭喪”,負責“哭喪”的人一般都是女性,而且是死者的直系親屬。另外,死者的親戚過來祭拜的時候,女性在祭拜之後大多也是需要哭的。

“哭喪”的時候主要是通過聲音來表達,就像唱歌一樣,把對死者說的話哭喊出來。

這就是我們湖北老家的風俗,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風俗是什麼樣子,也希望朋友們分享出來~


促知


“哭喪”本來是家人對親屬的離世表示哀悼的一種方式,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哀傷。

那料到,近幾年來,卻日漸興起一個專門幫人“哭喪”的行當來,一些婦女兼職做起了“哭喪女”。

初見到哭喪女,還是三四年前。一個遠房大娘去世,回去幫忙辦喪事。天快黑的時候,忽然有一女子,頭纏白毛巾,撲倒靈前放聲大哭,俄而唸叨有詞且抑揚頓挫;俄而悲歌起來,只聽得讓人忍不住涔然淚下。


因老家回的較少,有些親戚是不敢認識的,就問傍邊的堂兄,是什麼親戚。他看著我,很詫異地說:這你不知道?城裡沒有嗎?這是專門哭喪的,哭一場四百塊錢,外帶一包煙、一瓶酒、兩條毛巾。

聽堂兄一席話,很是為蝸居小城的自己見識短淺而慚愧。


嗚呼!正所謂:座中泣下誰最多?唯有那個哭喪女。


一株吊蘭



吉安村網通


職業哭喪是一種喪失良知,極不文明的現象。哭者為了賺錢而裝腔作勢,披麻戴孝哭爹叫娘慟悲不已。其實是在演戲,並沒丁點的真情實感。事實上,花錢讓別人替自己哭喪,只能表明僱主對失去的親人並沒有什麼孝敬、思念、痛悲之情。花了錢,也只是自己少嚎兩聲,讓圍觀的人看個熱鬧罷了。總之,無論是哭者還是僱者,都榮耀不到哪去!


手機用戶6695330916


現在兒女們不會哭了花錢找專業的哭了


張玉友3


農村有吹洋鼓吹洋號的一支隊伍,也帶幫人家哭喪的女人的!因為孝子孝女哭不出什麼名堂,女人可幫人家哭出樣子與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