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利潤,為什麼說利潤不是錢,只是一種概念,現金流才是?

尋情迷糊


這個問題如果從專業財務角度來表述,估計絕大多數人未必能徹底理解,可以換一種角度,或許可以把這個問題說得再形象一些。

利潤,是一個企業在一個時間段內經營情況的真實反映,而現金流是在一個時間節點上所反映出來的的財務實際表現。

利潤並不等於現金流,如果利潤比現金流大,說明企業的應收款多;利潤小於現金流,則說明企業的應付款居多。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而言,當然是應付款大會更有力於企業的成長。例如蘇寧國美等機構給供貨商設置的回款“賬期”,本質上就是指應付款多,對於蘇寧國美而言,賬期越長越好,應付款增大,但是現金流增多。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打個比方:

就好比是一個溫度計,利潤就是溫度計上標準的刻度,而現金流是真實的溫度。如果一個人感覺天氣很熱,那麼他一定是身體感知到了真實的溫度,而不是溫度計上的刻度。假如他覺得很熱,把溫度計的溫度即便是降低一些,但他的身體仍然感到熱。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懂得了,利潤是對一個企業經營情況的數據化反映。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看到企業的運行是否正常、合理。但僅僅是利潤高並不代表企業就一切萬事大吉了。因為利潤很高,但是現金流很差,就意味著你利潤的變現能力很差,利潤沒有辦法讓企業感知的到。因此,這樣的企業也會經營困難。

綜上所述,如果是創辦一個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現金流,然後才是利潤,現金流幾乎可以是判斷一個企業最為核心的標準。


他山一石


作為一名資深的財務人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利潤和收到的現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相等到。

利潤為權責發生制下的表現,現金流量表為收付實現制下的資金淨額。

利潤是企業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具體的計算公式為:收入-成本-費用-稅費,最後的剩餘價值為淨利潤。

舉個例子,一個企業銷售商品100萬,成本80萬,費用10萬,(不考慮稅費和其他因素)那確認的利潤為10萬。但銷售出去的100萬無論當期是否收到貨款都會確認為銷售。如果當期沒有收到貨款,那現金流入就是0,而當期又支付了供應商的80萬採購款和10萬的人工成本。那當期的現金流就是-90萬元。

有了充足的現金流,企業才能去投資。

反看很多企業沒有重視現金流,有大量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雖然企業有利潤,但最後因為無資金週轉,只能倒閉。(八九十年代的三角債問題實際就是現金流問題)


30歲在北漂


很多人炒股什麼的喜歡看企業的利潤,沒錯,利潤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是就像是,一個人很努力的搬磚賺錢,工資說是有小一萬塊錢,很不錯,但是包工頭拖欠工資啊,就算是工資承諾10萬都不頂用。利潤和現金流大概就是這麼個關係。



再舉個具體點的例子,只注意利潤而不結合自由現金流來分析企業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假如小明開了一家包子鋪,投資了100萬,第一年盈利了20萬,小明決定繼續開分店,於是又花了100萬開了個分店,又獲利20萬,那也就是一年40萬利潤,這樣下去到第四年,小明投資了4家分店,利潤到達了80萬一年。如果這時候我們看小明包子鋪的報表,那麼會看到漂亮的淨利潤增長,從20萬到80萬的盈利,但是如果我們看自由現金流,每一年都是負80萬。(當然這是個最簡化的版本,實際情況比這個複雜得多,各種折舊攤銷、人工等等)



如果包子鋪長期是以這個模式經營下去的話,那我們就應該思考再三是否這個包子鋪值得投資,如果單看淨利潤,這是個“無敵”的企業。(可能有朋友會質疑說那不開分店不就可以了,但是實際情況下,有些行業是需要不斷擴張的,而不斷擴張的行業我們就需要看它賺的錢能否去償還它投資未來,也就是開分店,所花的錢)


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會說這麼一句話:公司的價值,不能通過利潤來判斷,應該看自由現金流。同樣也是亞馬遜CEO貝佐斯著迷於自由現金流的原因。



一杯思考


直白一點來說,利潤採用權責發生制,有可能沒收到錢,也確定了收入,也就是應收賬款,但是這個應收賬款不能用來發放職工工資。現金流採用收付實現制,計算每一筆收入支出的金額,所以現金流才是真真實實的錢。

具體來說

一、兩者的差別

淨利潤和現金流量,在企業的整個存續期間,數量額是相同的。但在某一會計期間,金額上會有差別,是由於採用不同的財務概念和時間推移造成的。

① 淨資本性支出。企業在付款時是一種現金的流出,但以後才以折舊的形式作為

利潤的沖銷。因此,在任何一個會計期間,若資本支出大於折舊,超過的數額就是現金流量低於淨利潤的數額。

② 存貨的週轉。購入存貨時是一種現金的流出,只有在存貨出售取得收益時才能

反映到利潤。因此,在一個會計年度,若存貨增加,現金流量就低於淨利潤。

③ 應收、應付的存在。應收的賒銷收入和應付的賒購支出,在開出發票時就以利

潤計算,但只有在實際結算時才是現金流量的增加。

④ 其他額外資金的流動。有額外資金進入企業,或企業償付借款都是現金流量,

但只對資產負債表有影響,對收益並無影響。

二、二者之間的聯繫

① 淨利潤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

②它們之間的差異可揭示淨利潤品質的好壞。


趨勢跟蹤擇股


利潤=收入-成本

肯定錢到自己手裡才是錢,如果沒有現金流,一個企業也很難生存下去。

例如:如果和客戶簽了一個單子,總額300萬,利潤是100萬,如果所有的款項都結完,可以淨利潤100萬。但是如果前期結款150萬,後期企業倒閉了,或者老闆跑路了,又或者企業沒有錢結賬,就打一欠條拖拖拖,自己還虧損50萬。


股市快快報


我覺得是你說錯了吧,利潤才恰恰是錢,現金流才是一種概念。

啥是利潤?最簡單的商業模式,你一塊錢進貨,一塊二賣出,2毛錢就是利潤,這是毛利潤。

淨利潤要減去你的其他成本。

利潤才是反映真正你賺了多少錢。

現金流是指你一定時期內的資金週轉情況。

比如你賣貨的週期是一個月,一年的現金流就是14.4塊,年毛利潤就是2.4塊錢。


談笑閣


利潤是某批貨物購進後再買出,然後扣除成本後餘出來的現金或是剩下的貨物都可以叫做利潤。

如果餘下的是沒有賣出去的貨物,那麼利潤就成了一種概念。

如果所有購進的貨物全部賣出去了,扣除成本後就成了現金流,這個時候才能實現利潤再次利用或是積累!

所以說只有利潤成為現金流後才能夠真正成為利潤。




我愛吃榴蓮酥


利潤簡單的說就是收入減去成本和費用,從收入角度結合現金流來說,企業取得的收入可以分為已收回資金的收入和未收回資金的收入。已收回資金的收入同時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和利潤,而未收回資金的收入就不一樣了,企業根據會計準則確認了這一部分收入,尚未回款的部分可能因為經濟形勢波動、客戶財務情況波動等因素無法取得回款,甚至部分企業利用關聯方交易進行虛增收入。無法回款的收入雖然增加了企業利潤,但無法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現金流入。另一方面,成本和費用也可以分為付現成本和非付現成本,對利潤影響原理和收入基本差不多。所以說利潤受會計準則、人為確認的影響交大,現金流可以更為直觀的反應企業的資金狀況。對於多數合規經營且經營情況穩定的企業來說,二者大體應該配比,如果二者產生非常大的差異,值得引起注意。


閒庭信步—


從企業會計報表的角度來看,利潤和現金流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

因為資產負債表是靜態的,只反映一個時點的情況,加入壞賬出現,那麼企業會表現出有利潤而沒錢。

利潤表反映的是一個期間內收入-成本-費用後的餘額(當然這只是一個基礎的等式,還有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等其他項目),收入是由公司的資產經過利用而產生的。

這些收入不僅體現在貨幣資金裡,還可能體現在應收賬款裡,也可能有收不回來的部分那就變成了壞賬(資產減值損失和營業外支出都在利潤表裡減去了)。

資產負債表是靜態的,只反映一個時點的情況,收到的錢用來支付了利潤表期間的各項成本和費用。淨利潤多,貨幣資金少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就像某個月淨利潤是負數,銀行賬戶上還是有錢。

所以說提出的這個問題只能一分為二的來看。


陳先生談金融


利潤和現金,既是“權責發生制”下的差異,也是概念的定義和實操上的差異。

利潤是收入減去成本費用後的淨額,是一種會計概念的利潤,是“會計利潤”。

現金是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以及其他現金等價物,其特點現金或可以快速變現、價值波動小,可作為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是“現金利潤”。

經濟活動中,由於確認的收入和實際取得的現金收入、確認的成本費用和實際支付的現金在時間上有時不同步,造成利潤和現金的不同步,利潤成為“紙上富貴”、“紙上富貴”,從這個角度來說,利潤是一種概念化。

現金流反映擁有或控制的資源,不僅來源於經營成果的投入產出,也有部分來源於債權債務往來等。

“現金為王”,有了利潤不一定能經營下去,但是,有了充足的現金流,則可以繼續維持生存乃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