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复仇之心,星火燎原

《基督山伯爵》:复仇之心,星火燎原

辛冶/文 源于网络/图

我记得小时候名著推荐类的书目中,这本书叫《基督山恩仇记》,名字特别像武侠小说,多么快意恩仇,如今读这本书,想必是因为我心中一直想要将这有名的“武侠小说”探个究竟,看那外国人恩怨情仇的江湖是怎样的。

可是,原来它跟武侠没什么关系啊,只有那个偶尔出现名为“王霸”的强盗头子有点江湖意味,其他的嘛,你能看到的,是法国十九世纪的凄惨监狱、贵族豪奢的生活、法式情人和证券商战,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基督山伯爵这个“复仇天使”式人物的塑造,他的大恩大仇,都凭自己以传奇的方式得报。

在这本书里,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以及他的个人风格。哦,好吧,这正确的废话,用来形容哪一个作家都恰当。

所以你能窥见那段时期法国政权更迭的背景,或者是年轻人动不动就要决斗的社会风气,贵族的豪华马车和盛大宴会、繁忙的港口城市和游艇货轮都很迷人,至于大仲马的个人偏好,我觉得是他对戏剧、希腊神话、宗教信仰的偏爱。

你能想象那些人物冗长的戏剧式对话吗?稍加改编,这个故事就能直接搬上舞台了,也有很多戏剧化情节的设计,巧合、多角色扮演等等,甚至有些我认为是不合逻辑的,只是作者确实构思巧妙,造成的冲突感很强烈。他还喜欢用希腊神话里的人物来类比书中人物,幸亏有注释,对此毫无了解的我才看懂了那些比喻。

最重要的一点,从作者赋予的这个主人公的名字来看,整个故事都明明白白写着它关于西方宗教信仰的内涵,对“上帝”的赞美贯穿其中,对违背纯洁本性和信仰、终遭惩罚的行为进行规劝,而没有这种信仰背景的人,多少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差异。

受尽不白之冤和心灵折磨、最终家破人散的埃德蒙·唐代斯,以拥有无尽财富、丰富知识、贵族地位的基督山伯爵形象重新归来,他的仇人已地位煊赫、富甲一方,而他苦心经营多年,用不到一年的工夫就将仇人家族搅了个天翻地覆,让他们身败名裂,大仇得报。

听起来这个复仇的套路是不是有点熟悉?其实在读伯爵重归故土的那段故事,看到结交仇人之子的回归方式、买宅子买出命案、小友有身世之谜时,我觉得,这个故事简直是《琅琊榜》的原版,而后者是一个完全东方化的古代复仇故事,而《基督山伯爵》是否给过《琅琊榜》作者灵感,就不得而知了。

复仇的故事,总是那么激动人心,那些人物的命运,大起大落,让读者生出无限感慨。在历史上,在文学作品中,这类故事可真不算少。

比如《史记》,其中最令人血脉偾张的人物传记,就是“刺客列传”,他们或是忍辱负重最终报仇,或是因报仇身死而仇人无伤,或是行刺气势如虹,或是一生守护如山重恩,原来,有的人,血是那么滚烫,人生有很多其他可做的事,他们偏偏选择用生命去复仇,去报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王室中的复仇故事,有阴谋诡计,也有惊心动魄,翻阅古今中外的真实历史,更是有数不清的王室成员之间手足相残、复仇再复仇的“伦理大剧”,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又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作者柯南·道尔写的第一篇《血字的研究》,就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悲壮故事,读来让人惊叹,那位“复仇天使”的复仇道路,同样是艰苦卓绝的、以性命相博的。

复仇主题真的是源远流长,也许,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公,就有冤屈,那些暗流涌动将无辜之人的命运完全改变,更多的,是有权有势者因自身的权力、利益受到阻碍,毫不留情地就将小人物牺牲掉了,不将他们视为人,而是冷冰冰的绊脚石,一脚踢下深渊。

将人命踩在脚底的那一刻,复仇的星星之火就被点燃了,无论它有多微弱,都会生生不息,终给作恶的人以更沉重的打击、让他们付出更巨大的代价。所以,如《基督山伯爵》的西方故事里,说着那些要信上帝的话,要信上帝的公正,在我们的文化里,则相信做人不能暗室欺心,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芸芸众生,多的是如你我一样的小人物,看到受了极大冤屈的人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事,会激发起普通人的感同身受,小人物的无力感、绝望感在这个时候最彻底。可以想象,如果基督山伯爵不是变得那么富有、那么位高权重,一个重获自由但人微言轻的人要复仇,得有多么艰难。

不由地,我会想起法制节目里那些蒙受不白之冤入狱的人,当今法治社会,普通人以法律为武器,尚有不公不正,令人气愤,历史上,草菅人命的事,更是难以计数。在本书的最后,重又点题和升华,“等待和希望”,仿佛在昭告人们,要有信仰,要相信最终的公正,可是,如果不是那些有血性的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如果不是社会上那些为弱者、为不公勇敢发声的人,我们也不会有底气地说“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就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歌词做结语吧——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练,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