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降将,为何张郃不能够像张辽一样叱咤风云。是能力问题吗?

骑蜗牛走高速


同为降将,为啥张郃不能像张辽一样,叱咤风云?是能力问题吗?



降将这个身份,在三国时期,可以说遍地都是,并不特殊。至少对曹操来说,除了最初起兵时,投入账下的陈留六将,几乎都是降将。再加上曹操用人,基本原则就是“唯才是举”,可以说正是降将,才撑起曹操江山。



提问说的张辽、张郃,虽然同为降将,同样都姓张,但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这几点 : 一是投入曹操集团的时间,有先有后。张辽在建安三年(198)吕布被灭后;张郃则在建安五(200)袁绍、曹操官渡之战进行中,资历差两年,两年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战时哪怕一天,都是一道坎。二是背景有区别,张辽投降时,原主人吕布,已被曹操下令,牵下白门楼勒死,张辽没有了效忠对象,而张郃投降时,袁绍还活得好好的,两年后才拜拜,这一点,对于曹操,还是很在意的。三是受降时的任职,张辽投降时,曹操任命为中郎将(师级),赐爵关内侯;张郃投降时,曹操则封为偏将军(副军职),都亭侯,从军职、爵位表面看,刚投诚时,张郃要高于张辽,但要注意,“绍以合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合功多,辽宁国中郎将”,就是说张郃在袁绍那里时,人家由于军功,已经是师级,投入曹操,按说一般不能低于原职位,曹操封副军级,实际只是略升,这时候的张郃,还能说什么?



另外,张辽投降时候,吕布已灭亡,曹操要撤军回朝,短期内,没有吸引、树立榜样需要。而张郃投降时,虽然官渡战败,袁绍还占据黄河以北,仍有相当实力,张郃、高览的投降,对于后来吕旷、吕翔、焦触、张南、马延、张恺等将领,投靠曹操起到师范作用。



在张郃投降之前,曹操有一个更重大的招降,就是拉拢关羽,这一行动中,张辽起了很大作用。虽然最终失败,但对关羽的义气、武艺、处事,曹操非常欣赏,同样,面对将士们的闲言碎语,张辽也理解、同情曹操,所以,后来张辽在征讨二袁、破柳城,白狼山一战,大败乌桓单于塌顿等战役中,都有不俗战绩。因此,曹操对张辽、张郃的任用,也有区别。在赤壁之战后不久,即被派往合肥,独挡东南一面,乐进、李典都作为副将、助手,而张辽也不负曹操重托,多次击败孙权挑衅,最著名的,当然就是逍遥津大捷。



而张郃,则长期被派驻西线,先后从属夏侯渊、曹真、司马懿等。直到最后,在木门道被射杀身亡,虽然军职(车骑将军)已经远远高于张辽(前将军)当初军职,但这主要是因为,张辽、徐晃、乐进等,早已去世,于禁又降敌,曹真、曹休等曹二代,也都死掉,司马懿一军独大,又很担心,曹睿再无依靠,没有办法。事实上张郃的辅助、从属地位,并没有改变。形成这一局面,有诸多复杂综合因素,个人能力、也有机遇、有些事情,不是单凭个人英雄,就能左右的。


流誉后


很多读三国者都有这种感觉,就是认为张辽徐晃最强,张郃稍有不如,于禁是水货,乐进存在感很低。其实这是错觉。今日且不论于禁徐晃乐进,单论二张。

其实二人经历比较接近,大家都是降将,所以大哥别笑二哥,两个哥哥差不多,什么气节忠义之类都不必说。张郃运气好些,袁氏集团灰飞烟灭之后,膝盖一软,就归顺了新老板曹操,一直就在曹营干到死,--当然,养老金是没领上了。张辽则运气差些,投降曹操之前,跟一个倒一个,先后克死了丁原何进董卓和吕布。似乎张辽命中注定专门克老板的,若是八字不够硬的,还真收不了张文远。结果,张辽等来了祖坟冒青烟的曹操,这下安逸了。

降曹之后,张辽除了平定土匪叛乱之外,还参与了著名的斩颜良一战。当然,这一仗关羽是主角。不过张辽也不差,他跟关羽是双先锋,不过战果不及关羽辉煌罢了。不过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张辽的勇猛,在曹操眼里,张辽已经是可以跟关羽相提并论的武将了。

这段时间张郃从袁军过来后,显得乏善可陈,并没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战绩。同为五子的于禁徐晃等,远比张郃表现得优秀。

直到张郃参与西部战场,才开始大放光彩。先是追随夏侯渊击败马超,直至后来成为陇西军团的中坚力量。

随后汉中之战迅速展开,张郃部又成为曹营的主力。不过,由于曹操战斗意志远不及刘备坚决,曹军不擅长山地战,汉中之战吃了败仗。

然而,汉中之战的失败,并不是张郃的能力问题,而是他的对手太强大了。当时跟夏侯渊张郃正面对敌的不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样的蜀汉顶级将领,就连刘备都亲自上阵了。正史中的刘备可不是个脓包,他有勇有谋,指挥若定,把曹营虎步关右的主帅夏侯渊都玩得团团转,最终丢了性命。相对之下,张郃能面对张飞全身而退,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就在张郃吃了二张对决的败仗后不久,张辽却迎来了封神之战:逍遥津战斗。

逍遥津战斗过程大家都了解,简单的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孙权带十万人来,被张辽带敢死队偷袭,最终张辽战损极低,全身而退。第二步,孙权进攻,被张辽李典乐进严防死守,不能越雷池一步。第三步,孙权撤退,带少量部队断后,被张辽突然袭击,差点被擒。

逍遥津之战,除了体现出张辽英勇果敢之外,也暴露出孙权指挥无方的一面,但凡换上东吴十二虎臣或者四大都督中的任何一位,也不至于狼狈成这样。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大体就是如此。

随后樊城之战中,张郃和张辽都没有直接参与。张辽的表演也基本告一段落。不过,张郃却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又一次高潮。

刘备逝世后,诸葛亮稳定了内政,趁着曹魏政权交接之际,突然发动北伐。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准备得非常充分,且发起战事很是突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诸葛亮连连用计,骗过了包括曹营陇西最高指挥官曹真在内的所有人,连战连捷,连曹睿都亲自来长安了。结果,张郃军却在街亭击败了诸葛亮的得意门生马谡,正是这一仗,导致诸葛亮北伐功败垂成,不得不撤军。

这一仗,虽然没有所谓八百破十万的神话,但对曹魏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诸葛亮的突袭失去了突然性,曹魏开始重视西部防线,诸葛亮要想再次突袭,已经是不可能了。再后面的北伐中,诸葛亮不得不屡次调整战略,想要取得战果也越来越不容易了。

后来,张郃虽然中计阵亡,但他在街亭之战中对曹魏的意义,并不亚于张辽的逍遥津之战。

所以,总的来说,张辽更勇猛一些,张郃则更有智谋些。在读者看来张辽比张郃强,是因为他们的对手不一样。张郃的对手都是诸葛亮刘备张飞马超黄忠这样的军事家或者一代名将,张辽的对手却是纸上谈兵的孙权,所取得的战果有区别,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比如,阿根廷男足踢中国队,和阿根廷男足踢巴西队,那战果自是大大不同的。


漁樵戏春秋


张辽、张郃一生都在为曹魏南征北战。但是张辽在三足鼎立时期防御东吴入侵可以说是独当一面,而张郃在防御蜀汉方面比照张辽可是差了许多。


张辽逍遥津一战成名

孙权数次起兵攻击合肥,防御的都是张辽。而张辽威震江东也是防御孙权入侵时打的一场漂亮的防御战。当时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余人,而孙权攻克了周边的郡县十万大军集结于合肥城下。张辽等人按照曹操的锦囊秘籍,趁孙权大军立足不稳的时候以八百壮士奇袭孙权大营。虽然这八百壮士损失惨重,但是也成功的打垮了孙权十万大军的士气,导致孙权十万人十几天都不能攻下七千余人防御的合肥城,无奈孙权只能退军。又因孙权在退军时指挥不当,让大军先行渡江,孙权只留千余人断后张辽果断出击差点生擒孙权。因此张辽威震江东,有民谣传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张郃没有成名战

每位武将都需要一场成名战,将自己的威名推至巅峰。张郃虽然也是五子良将之一,但是在历史中却没有找到成名之战。官渡之战时,张郃在袁绍阵营被小人陷害,怕被袁绍治罪率军投降曹操,而后诸多战役都没有能提现张郃个人能力的事件。

汉中之战时还受到牵连,被蜀汉打的屡战屡败,但是曹操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拜张郃为帅抵御蜀汉,但是后期张郃的待遇只能为将却不能为帅。虽然张郃勇猛善战但是比照张辽、徐晃二人,张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总结:按照曹操为人善用的性格,张郃的能力还是不如张辽。张辽可以独当一面抵御东吴,而张郃在抵御蜀汉方面几乎没有做过主帅。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张郃在三国的后期才着重的描写:以夏侯渊为主帅,以张郃为副将率兵和刘备在定军山大战,夏侯渊在两军阵前被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斩杀,张郃一边低挡刘备的大军一边组织魏国的军队有序的撤退,这次大战显示出了张飞临危不乱的组织能力;最主要的是张郃在街亭把马谡打得大败,使得诸葛亮的大军丟了街亭要地不能北伐,只得无功而返。使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受挫,这是张郃的最大的战绩。






隐者康司马


张辽,张郃二人都是投降了曹操,张辽是公元198年降曹的,而张郃是公元200年降曹的,期间相差了两年,其实这个倒也影响不大,毕竟曹操“唯才是举”,只要两人都有出色的能力,相信在曹营都能一展所长,叱咤风云。不过张郃相比于张辽确实略逊一筹,至少在曹操时期,张辽可以说是叱咤风云,而张郃则是默默无闻。当然出现这样的结果与二人的能力差异有关,然品性差异我认为更是关键。

能力对比

张辽相比张郃,他要早降于曹操两年,那么在这两年间,张辽有突出的表现吗?有,那便是降服昌豨。这件事是张辽与曹操族弟夏侯渊一起去办的,时二人围困昌豨于东海数月,由于粮草耗尽,主帅夏侯渊一筹莫展,本想召集众将商议退兵。然张辽深知昌豨被围数月,也难以继续支撑,于是请命独自去找昌豨洽谈,后果真招降昌豨,立下首功。时张辽降曹不过两年便立下如此大功,反观张郃降曹,则在短时间内作为不大。

再说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一事,当时张辽和张郃皆随军出征,在曹军行至白狼山时,与乌桓大军相遇,时曹营诸将皆劝曹操暂避敌军锋芒,唯独张辽力劝曹操迎战。《三国志》记载: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此战张辽奋勇当先,不但大破乌桓,更将乌桓首领单于蹋顿斩杀。此战足见张辽果敢骁勇。

最后说说二人在抵御外敌方面的成就,张辽前期因功绩卓著,故深得曹操信任,被任命为镇守合肥,抵御东吴的主将;张郃则是被曹操安排与夏侯渊一起驻守汉中,成为了负责抵御西蜀的二把手。张辽在镇守合肥期间,屡次击败来犯的东吴大军。公元215年,吴主孙权率军十万强攻合肥,时张辽城中守军不过七千余人,然张辽凭借自己的勇略与果敢,趁孙权大军立足未稳,亲率八百死士夜袭吴军,大挫吴军士气,后孙权强攻合肥数十日不下,终败撤。

反观夏侯渊与张郃防御西蜀,在公元215年,张郃在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公元219年,蜀军一举攻占汉中,魏将夏侯渊兵败身亡,张郃率残部屯兵于陈仓。魏国东西两面的防务,高下立分。

品性对比

说到二人的品性,这里我主要想说说二人降曹的过程:

张辽原为丁原部将,后追随董卓、吕布,公元198年,曹操围困吕布于下邳城,城破后,吕布被杀,张辽率余众归降曹操。主死而后降,张辽降曹无可厚非。

张郃原为韩馥账下军司马,韩馥被袁绍击败后张郃率兵归降袁绍,公元199年,袁绍南征曹操,后两军会战于官渡,战至次年十月,曹军逐占上风,时张郃率军降曹。张郃降曹则有点不地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

“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其中写道了张郃降曹,事出有因,一来遭郭图诬陷,二来当时袁绍已经兵败。

不过同样出自《三国志》的《武帝纪》与《袁绍传》中对于此事的记载则不同,后者没有写到郭图诬陷张郃,阐述的一个核心观点便是“张郃降而后袁军溃”。《袁绍传》记载:

“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

当时曹操刚攻下乌巢后不久,张郃等人便降曹了,可见张郃降曹并不是因为知道乌巢被破而料定袁绍大势已去,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张郃降曹呢?《张郃传》中这段记载或许便是答案:

“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

率领重兵去袭击曹营的人是谁呢?张郃、高览定在其中。所以张郃的降曹其实也是导致袁绍兵败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张郃降曹,袁绍军心不稳,加之粮草被烧,故袁军迅速败亡。

曹操曾评价张辽道:“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而对张郃却没有这般高度赞扬。

在曹操看来,张辽对自己绝对是忠心不二的,而对于张郃,他能驾驭此人,但对他却做不到绝对信任,曹操曾将张郃比作微子启、韩信,这足见曹操对张郃才能的肯定,但此微子启、韩信二人是大忠之人吗?其实这也解释了张郃在曹操时期为什么没有过多的机会一展自己的才能,直到魏明帝时期,张郃才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能力是一方面,机会也其中一个因素。

张辽是在官渡之战前归降的曹操,而张郃是在官渡之战时归降的。虽然两人是在同一年降的曹操,但一先一后时间,在机会的获取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就在这时,东海太守昌豨再次反叛,于是,曹操派大将夏侯渊和张辽一同前往平叛,历经数月,粮草殆尽,众将都认为应该退兵,但张辽通过观察,昌豨并没有趁曹军势弱而发动攻势,他认为昌豨心里摇摆不定,因此,他力劝夏侯渊延缓退军,并孤身前往昌豨营中,力劝昌豨归降。张辽刚毅果敢,料敌雄断,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而此时官渡之战刚刚平定,像张郃这样刚刚归降的武将,曹操必定会留在身边观察。

在随后,追讨袁谭、袁尚兄弟,曹操给了张辽和张郃同样的机会。张辽独领一军,攻打阴安、常山等地,张郃独领一军,攻打雍奴、管承,二人都获得了胜利。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重视人才的人,他会让每个人都获得机会,获得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白狼山。

袁谭、袁尚见曹操势猛,于是投靠了乌恒,曹操率领大军征讨乌恒,在白狼山,曹操率领的先头部队与乌恒主力相遇了。当时众将士力劝曹操等待主力部队,同时,又担心敌军主力人数众多,双方悬殊。唯独张辽劝说曹操,趁乌恒阵势不整,突发攻势。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这种斗志,于是,将大军的指挥权交与张辽。张辽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白狼山一战,曹操收复胡、汉降者二十馀万。也正是这一战,张辽彻底超越张郃,成为曹氏军团除夏侯、曹家本家将领外的第一将军。

赤壁之战后,张辽驻守合肥,张郃则跟随曹操前往渭南,征讨马超、韩遂、张鲁,原本这是张郃扬名立万的机会,张郃也确实没有让曹操失望,在征讨张鲁的战役中立下了大功。

然而,在征讨张鲁的过程中,远在合肥的张辽,以八百精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威震江东。两厢比较,张郃在巴中立下的军工,就没办法与张辽相提并论了。

通过白狼山,证明张辽在能力、胆略上,都要比张郃强。再加上时机与机会都偏向于张辽,所以张郃就感觉没有张辽耀眼。但并不是说张郃是个庸才,在汉中之战、街亭之战时,张郃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曹操曾这样评价张郃:“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始终先生


对于三国时期,一百个读者心里就有一百个见解,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不合意者勿怪。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河间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因攻不下曹洪守卫的大营,惧罪而降。曹操听说张郃投降,非常高兴,对张郃说:“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并将张郃拜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公元199年,曹操攻破吕布于下邳城后,张辽率领自己的军队归降曹操。曹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

从时间上看,两人几乎一起进入魏王曹操麾下,张辽随后诱降昌豨显其智,尤其是白狼山之战其智勇双全,张辽开始名声卓著、脱颖而出。后世也因为白狼山之战而对张辽多有赞誉。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于是有诗句写在《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215年,东吴首领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更是以800人击败10万之众的吴,其战绩彪彪。曹操评价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反观张郃,前期没有太多出彩的功绩,后期倒是大放异彩。不失为世之名将。陈寿评价其曰:“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故两人都是一时豪杰,相对而言张辽比张郃强出太多。

我一人之见,欢迎指正。


贺兰山麓吃烤串


张辽乃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手下中军上将,其勇略仅次于吕布。张郃是在投降曹操之前是个步兵校尉,而且在出征淮南时张辽为主帅,张郃为副帅,由此看来是能力上的差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