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香菱作为薛蟠的妾,为什么和薛蟠几乎没有沟通,却和宝玉多次有交流?

我就是竹韵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问的有点矛盾集中化了。实际上,香菱不止跟薛蟠没有沟通,跟她生活中乃至生命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沟通。准确的说是跟她置身的世界缺少沟通。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大观园。在大观园里,香菱不但跟宝玉有多次的交流,还跟黛玉宝钗李纨等许多人有过多次的交流。

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吧:

一、有时候,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活下去。香菱被拐时大概也就四五岁,一个娇生惯养、粉妆玉琢的小女孩儿,从慈爱的双亲跟前,呼一下子落到了丧尽天良的人贩子手里,一捏就是七八年,其间经历了什么,作者没有明言,只借提点贾雨村的门子之口侧写过一句:“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概括了她所受的全部折磨。但究竟是怎样的凄惨遭遇?我们不忍深想,就像作者不忍细写一样。

小小的香菱大概是盼着有人来买她的,前途未卜也好过没有希望。终于,等来了珍爱她的冯渊 ,哪承想还被薛蟠打死。打官司又碰上了趋炎附势、忘恩负义的贾雨村,于是香菱便成了薛家的妾,也因此进了贾府。薛蟠虽然出身富贵,但是为人粗鄙不堪,还有些“楞”,人送绰号“呆霸王”。待香菱如何文中着墨也少,又是借凤姐之口侧写一句:“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

不夸张的说,进大观园之前,香菱的周遭不是残忍的施暴者,就是麻木的旁观者。

当人生暗无天日,我们该如何自处?

有的人选择把自己染黑,同流合污获取短暂的快感,譬如贾赦买来的秋桐;

有的人选择抗争到底,宁死不屈,譬如怡红院里的晴雯;

温柔善良的香菱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跟自己对话,不接收外界的腌臜讯息,仿佛如此,那些个苦难便与她无关。冯渊血案之后,她没有片言只语,只跟黛玉谈起上京路上的几棵树、几户人家和连云直上碧青的烟;跟着黛玉学诗前,她分明是日日侍候薛蟠的,不想着怎样夺取宠爱站稳脚跟,却弄了本旧诗来琢磨平仄对仗;进了贾府,好事者问起她家乡父母,一概摇头说:“不记得了”。这样茫然懵懂的气质被大观园的姐妹们怜惜,也被宝钗笑为“呆”。

也许正是这份“呆”,支撑她不同流合污地活下去。

二、大观园是神佛护佑的净土

“大观园是神佛护佑的净土”,这句话是蒋勋先生说的。大观园里住着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还有一个信奉“女子生来比男子珍贵”的少爷。大家一起,虽然也分主子奴才,但是更讲“诗、礼、才、情”。这里几乎人人有梦想,有期盼,有对未来生活的主张……蓬勃的青春无处安放,于是便起个“诗社”吧,诗以咏志,把那些不好宣之于口的情感和想法统统用诗表达出来,不论身份地位,读懂了便是知己。

这个世外桃源光明又温暖,长久封闭自己的香菱明显被“暖”到了,于是她一有机会搬进去,就兴冲冲的找黛玉学诗。学得了,众姐妹还邀她进诗社,带着她联诗、烧烤,摆夜宴……挥洒诗情,笑饮酒茶。仿佛要补上她那未及绽放就已殇的青春。

在这里,香菱不但拜了个倾囊相授的“教诗先生”,还收获了一群真心相待的朋友,宝二爷就是其中之一。旁观宝玉与香菱的多次交流,大多是宝玉主动。看她学诗,主动鼓励;看她新裙子弄脏了,主动帮她找来替代品;看她被夏金桂欺辱,又忙忙地淘换治女子“妒病”之方。这一番作为,真像是喜欢上了香菱,但我们知道,宝二爷其实跟大观园里的众姐妹一样,对她是纯粹的心疼和怜惜。

面对这群人,香菱再“呆”也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是被关爱着的,所以她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心门,像她这个年龄所有的少女一样,开启了正常的社交往来。

三、萤火之光虽微,却是生命的救赎

曾经有一个朋友,在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时候拿香菱举例子,说她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患者,被薛蟠欺压的那么惨,还在薛蟠被打后,伤心地把眼睛哭肿了。

或许吧,如果没有“香菱学诗”这一节,在这个柔顺端正的女孩儿身上,我们确实没有看到任何像样的反抗。

但是香菱向黛玉学作诗,一切都不同了。对于生活在苦难中的香菱,身边没有救世主,姐妹们怜惜她,但是救不了她,薛姨妈等长辈们可能觉得她不错,但是压根也没打算救她。无论她是否努力,薛蟠的妾,就是她的命。唯有作诗,是她可以全力以赴去争取的事情。在这个平仄对韵的世界里,慷慨悲歌、寂静欢喜、恨问平生、豪情恣意……万般情绪任君挥洒,而且随时可以推倒重来,平常地就像跟自己对话。

香菱日以继夜地读诗、写诗、改诗……终有小成。在她十几年辗转不由人的生命里,终于做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进展神速、效果惊人。连宝钗都拿她作榜样,对宝玉说:"“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吗?”

这是属于香菱的胜利,纵使生命再黯淡无光,这一回,她赢得漂亮。


红楼故事会


香菱作为薛蟠的妾,作者为何没有写香菱和薛蟠的沟通互动?

香菱原是苏州望族甄士隐的女儿,她三岁时,在元宵节由家人霍启(祸起)抱着去看花灯,霍起小解,一眨眼的空儿香菱被拐子偷走了。香菱由掌上明珠变成了一个被随意买卖、不能掌控命运的可怜女孩。

在香菱十三岁时,拐子准备卖香菱。先是把香菱卖给了冯渊(逢冤),这冯渊看中了香菱,是想买回去做正房太太的,约好三天后过门。可惜拐子又把香菱卖给了薛蟠,想卷了两家银子逃跑。薛蟠横行惯了的,把冯渊打死,强抢了香菱。正遇着薛蟠舅父王子腾唤取薛姨妈一家进京,就把香菱带来了京城。



薛姨妈看香菱虽为丫头,行事品行甚至强过主子小姐(其实香菱本就是贵家小姐),就摆酒请客明公正道给薛蟠作了妾。

那薛蟠被人称为“呆霸王”、“薛大傻子”,论品行怎及香菱之万一?他们两个是地位不对等的婚姻,但品行为人也是不般配的婚姻,看看贾琏和王熙凤怎么评价:

贾琏笑道:“方才我见姨妈去,不防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撞了个对面,生的好齐整模样。我疑惑咱家并无此人,说话时因问姨妈,……名叫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

凤姐道:“……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的,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也因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



从贾琏和阿凤的对话中,都可以看出,香菱为薛蟠作妾,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但更反映香菱和薛蟠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是香菱学诗。香菱羡慕大观园众女儿成立诗社,在薛蟠外出做生意时,她得以进住大观园,并拜黛玉为师,且进步神速,很快写出了水平较高的诗作: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阿呆薛蟠根本不懂诗词,估计豆大的字也认不了一箩筐,他把唐寅读成“庚黄”,做的唯一的一首诗能笑掉人的大牙:

一个蚊子哼哼哼。

两个苍蝇嗡嗡嗡。

……

还没有做完,就被人叫停。

香菱嫁于薛蟠,真是玷污了香菱。两个思想和情感不在同一频段上的人,能有什么交流?



香菱和贾宝玉都是追求诗意生活的人,从思想情感方面有很多共鸣

贾宝玉内心里爱惜每一个纯洁美好的女子。香菱的悲惨命运引起他极大地同情,贾宝玉对香菱学诗也给予很大地欣赏。香菱正在和黛玉谈诗时,宝玉来了。宝玉笑道:“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同情香菱的遭遇,又欣赏香菱的才气。在香菱因和荳官打闹湿了红裙子时,宝玉让袭人为香菱换了裙子,并为能在香菱跟前略尽心意而高兴。当知道薛蟠要娶夏金桂时,贾宝玉又为香菱担心。后来知道夏金桂虐待香菱,贾宝玉还不忘为其求治疗嫉妒的“妒夫方”。

在大观园中,香菱和黛玉最为投缘,最喜欢黛玉,说明香菱和黛玉的磁场相吸。那么,香菱和宝玉在精神层面上也是同一个频道的人,两个人是心灵深处的互动。



写到这儿,我脑海又冒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香菱嫁于宝玉作妾,命运会怎样呢?会被袭人嫉妒吗?


我就是竹韵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的确从书中看香菱和薛蟠确实没有什么沟通,而且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更是对香菱非打即骂,致使香菱最后一病而亡。

其实一开始薛蟠是很喜欢香菱的,一眼就看出她的不俗,死活要买她,为此还惹下人命官司。注意作者用的词是“不俗”,而不是“漂亮”。

说明薛大傻子还是有一点点风雅的,不是一直粗俗不堪。但是也就是因为香菱的不俗,所以她和薛蟠是没法沟通的,虽然她对薛蟠照顾的很好,但是也仅仅是生活上的事,在尽一个妾的本分。

从本质上来说,香菱是不输探春她们的,所以说她根并荷花一茎香。她找林黛玉学诗,参加诗社,就是一种不俗的表现。

所以这样一个女子怎么能和薛蟠沟通呢?没法沟通啊

她的才华在薛蟠眼里一文不值,而薛蟠的粗鄙又令香菱无言以对。

但是宝玉就不同了。他欣赏一切漂亮的,善良的,有才华的女孩子

香菱的容貌作者没有细细描写出来,只是说她和秦可卿很像。而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最漂亮的女子,兼容了宝钗和黛玉的优点,名字叫兼美。

所以毫无疑问香菱是相当漂亮的!

我们知道宝玉起天下第一“淫人”———意淫也。当然香菱这样出色的女子也在他意淫之列。

所以他去和香菱斗草,香菱的石榴裙弄脏了,他找袭人来给香菱换裙子。香菱被夏金桂折磨,他感到心疼,跟王一贴要疗妒的膏药。

所以说,不是香菱和宝玉沟通,而是宝玉主动接近,关心香菱。


凡眼看红楼


这个问题问得好,香菱明明是薛蟠的妾嘛,为什么从来看不到她跟薛蟠交流,可是却有好几个与宝玉交流的场合呢?

一、薛家人从来没有尊重过香菱。

其实,你去细心看,香菱非但跟薛蟠没交流,跟宝钗交流也少,她但凡跟宝钗提点什么要求,基本上就被打回去了。

她是薛蟠买来的,这注定了她跟薛家人之间的不平等。如果是平等的人,如何能够买卖?薛蟠没几天就厌弃了,宝钗也没有太把她当回事,想要学个诗都说她得陇望蜀。薛姨妈更是在气头上直接说不行把她卖了吧。若不是宝钗说咱们家只有买人的,哪有卖人的?或许香菱真就被薛姨妈给卖了。

薛家人从来没有尊重过香菱,香菱在薛家是没有尊严的,虽身为妾,可跟奴仆也差不多。

二、宝玉和黛玉能平等看待香菱。

反过来,宝玉怜惜香菱,黛玉把她平等的当作姊妹看。

香菱跟芳官她们斗草,弄脏了裙子,那裙子是宝琴送的,宝玉就担心薛姨妈回去骂她,让她换了袭人的裙子回去。我们说宝玉对一切女性都充满了怜惜和尊重,她们是他眼里的珍珠。结了婚成为鱼眼睛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一举动也恰恰表明,宝玉是知道平时薛姨妈是怎么待香菱的,否则的话他不会想到香菱裙子脏了回去会挨骂。

黛玉呢,在黛玉眼里,香菱也是跟她平等的,你想学诗我就教你,只要我能教的,我不会说你得陇望蜀。或许,黛玉在看到香菱这个老乡的时候,看她孤苦无依的样子,也会想起自己的身世。

三、香菱内心怀有梦想。

我们知道香菱出身于书香之家,从小父亲对她宠爱有加,既然宝玉三四岁的时候就得元春教了三四千字,相信香菱被拐的时候也能认得些字。后来拐子养着等卖个好价钱的时候,也有相关的教育吧。

香菱学诗就是一个典型的追梦的过程。薛蟠在家的时候,那个呆霸王跟她说不到一起去,她还要精心伺候他,自然不能圆梦。现在,薛蟠出门了,她跟着宝钗进了大观园,看着里面的姐姐妹妹们日子过得活色生香,每日里吟诗作画,她内心的梦想又被激起来了。

香菱这种高雅的梦想,还有她内心世界的追求,跟宝玉和黛玉的生活是契合的,所以他们能聊到一起去,他们愿意帮她,她也有话跟他们聊。某种意义上来说,香菱跟黛玉是一类人,跟薛家人是格格不入的。只可惜她不是自由之身,她身陷于薛家,这是她的无奈。


我是苏小妮,跟你一起读红楼,聊一聊读红楼的感受。


苏小妮


《红楼梦》中香菱是唯一一个在婚前谈过恋爱,并且结婚的姑娘。她和薛蟠在婚前应该有过沟通,只不过书中没有写而已。至于宝玉和香菱的交流,那是友谊,而非其他感情。

香菱是薛蟠费尽心机得到的。

  • 为了得到香菱,薛蟠不惜打死冯渊。

薛蟠在千人万人之中看了一眼香菱,当时香菱叫什么不知道,她小时候叫英莲。薛蟠看了一眼就沦陷了。英莲虽然荆钗布裙,但是掩饰不了她超凡脱俗的气质。薛蟠一见钟情,定要纳英莲为妾。

当薛蟠带人来领英莲的时候,被冯渊带人拦住了。薛蟠得知人贩子把英莲卖给冯渊后,又转手卖给了他。人贩子见事情败露,决定退钱。可是冯渊和薛蟠都不要钱,非要人不可。

薛蟠一气之下喝令豪奴打死了冯渊,抢走了英莲。

  • 薛蟠从抢到香菱到得到香菱,这期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来到贾府后,薛蟠虽然急得抓耳挠腮,但是薛姨妈不同意,薛蟠也没有把英莲收房。

薛家第6回进贾府,第12回贾琏和黛玉回扬州,薛蟠都没有得到香菱。直到第14回,贾琏从南边回来,才知道薛蟠把香菱收房了。

为了得到香菱,薛蟠和薛姨妈打了许多饥荒。

这么长时间以来,薛蟠和香菱应该经常见面。照薛蟠的脾气,他对没有得手的香菱,应该是很温柔、体贴。

  • 薛蟠在婚前对香菱不错。

我们看看薛蟠这么对柳湘莲说话的就能猜到他会怎么对待香菱了。

薛蟠笑道:“好兄弟,你一去都没兴了,好歹坐一坐,你就疼我了……”

薛蟠对香菱应该没少这么说话。

薛蟠挺会哄女人的,感觉与宝玉也不相上下了。在冯紫英家说酒令时,薛蟠的表现就是一个怜香惜玉的人儿。

云儿便说道:“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众人都道:“别混他,别混他!”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薛蟠道:“前儿我见了你妈,还吩咐他不叫他打你呢。”

薛蟠虽然粗俗,但是还挺会关心人的。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香菱对薛蟠应该有感情。

薛蟠和香菱有关婚姻的甜蜜期。

香菱美丽,温柔"一般主子姑娘也不及她",她嫁给薛蟠后,薛蟠对得之不易的香菱应该不错。虽然最初很好,后来当成了“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不过对于香菱来说已经是很幸福了。

香菱自幼被拐,被拐子打怕了,如今到了薛蟠这里,不再挨打受气,已经算是幸福了。当薛蟠被柳湘莲打后,“香菱哭得眼睛肿了”。这说明香菱还是心疼薛蟠的。

香菱和小丫头玩斗草的时候,小丫头也笑话香菱想薛蟠了。

香菱和薛蟠至少在娶夏金桂时,交流了。

香菱对薛蟠和夏金桂之间的故事了解得十分详细,这说明薛蟠和香菱说起了夏金桂,并且告诉她夏金桂也会写诗。因此香菱十分期待夏金桂进门。

薛蟠和夏金桂结婚后,薛蟠对香菱自幼虐待。

夏金桂进门后,香菱的苦难来了,不仅夏金桂折磨她,薛蟠也开始虐她。此时的薛蟠不是丈夫是魔鬼。他们之间是主子和被虐待的奴隶之间的关系,此时他们没有一句交流。

香菱与宝玉的交流。

宝玉对任何女孩子都心存善意,尤其是香菱,香菱的身世令人叹息。这么一个标致、安静的美人竟然落到薛大傻子手里,别说宝玉,就是贾琏都觉得薛蟠玷辱了香菱。

基于这样的认知,宝玉尽量为香菱排忧解难。当香菱的裙子弄脏了,宝玉怕薛姨妈骂香菱,所以让她换上了袭人的裙子。

宝玉觉得香菱这样的姑娘应该和大观园的姐妹们一样,可以写诗,可以填词,可以过更高级的精神生活。当香菱跟黛玉学诗时,宝玉非常赞成。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宝玉认为香菱这样的妙人就应该和姐妹们是一样的人。而香菱也不负宝玉和黛玉的希望,终究没有俗,她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喜欢在诗词的海洋里遨游。宝玉与香菱的追求一致,属于志同道合,因此他们有交流。宝玉和香菱之间是纯粹的友谊。

润杨总想,如果宝玉娶黛玉为妻,纳香菱为妾,应该是理想的搭配。可惜《红楼梦》不是喜剧,是悲剧。善良、美好的理想总被现实打得粉碎。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香菱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出场早,退场晚,命运起起伏伏,是红楼梦中最薄命的。香菱一生有过三次爱情,第一次是冯渊,第二次是薛蟠,第三次是宝玉。

关于香菱与薛蟠、宝玉之间,为什么会存在着沟通多与少的差异?因为前者是爱情的失意,后者是爱情的萌芽。

香菱与薛蟠沟通少的原因

1.初见薛蟠,被迫带走,没有好印象

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长到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身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郑重其事,必待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于薛家……这薛公子原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这丫头,意欲买了进京的,谁知闹出这事来。

第四回中对英莲(未改名)与薛蟠初见的描写,可谓是精简之极,看一眼就说要买。与冯渊也不是如此吗?一眼看上,就要买走。不过好一点的是冯渊因为这一看,要改掉自己好男风的习惯,也要给英莲一个好的名分,想来他们应该有过很好的沟通吧。但是因为拐子一人卖两家,结果就是香菱的爱情,还未正式开始,便已夭折。

英莲被拐走后,便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像一个物品一样被冯渊和薛蟠看上了就意欲买走。第二次爱情,莫名其妙地就要被迫开始,还是薛蟠单方面的要求爱情的开始,因为薛蟠势大,也因为冯渊已被薛蟠打死。这个时候英莲都不知道爱情为何物?一路被裹挟而走,何等悲凉!

2.嫁于薛蟠,痴情于一人,却逐渐心灰意冷

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去拿平儿换了他来如何?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也因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未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名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

上文是第十六回凤姐答贾琏的,介绍了香菱嫁于薛蟠的开始。英莲被带进京城后,薛宝钗给她改了名字——“香菱”,作为薛姨妈的丫鬟生活着。但是由于薛蟠一年多在薛姨妈面前各种蜜语甜言,加上薛姨妈又特别宠爱这个独子,香菱有很不错,所以就同意了薛蟠。

这一年多,薛蟠多次央求薛姨妈,想必也多次与香菱交谈。最终同意婚事,一是薛姨妈本身对待香菱很好,又是丫鬟的身份,长辈之命在古代社会,女子肯定会遵从;二是薛蟠的软磨硬泡,一位风流公子哥,肯定有着很多招数套路一位单纯善良的女孩子,香菱也就中招了。

古代女子,一旦嫁于一人,便会一心专注于丈夫。但是正如凤姐所说,薛蟠是吃着碗里的,又想要锅里的人,他在外面寻花问柳的习惯一直没有改掉,即使娶了心心念念的香菱。薛蟠经常外出鬼混,与香菱谈一次真心话的机会估计都很少,交流自然就很少了。

香菱会为了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打个半死而把眼睛哭肿,按照她的性格,相信是担心薛蟠大过于伤心。这一刻,她的心或许有片刻的想死掉,只不过因为她专一的性格,很快就遏制住了。

而最终让香菱彻底死心的是,薛蟠外出做生意带回了夏金桂,之后被百般刁难陷害,一个性格温和的女子被迫卷入了阴谋诡计中,最终也就有了香菱的悲惨遭遇。

3.性格不同,爱情中,没有共同语言

薛蟠是一个纨绔世家公子,不学无术,风流成性。但是也有善良的一面,是个性情中人。

香菱是一位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对待婚姻专一的女性,但是由于她自小被拐,遭遇悲惨,缺乏安全感。

或许薛蟠的善良、性情,吸引了香菱,加上他一年多的追求,给予了香菱很大的感动。而且在婚姻之初,对待香菱应该是很喜爱的。但是他本身的性格使然,很快就喜新厌旧,开始了往日的生活作风。

在这场爱情中,两个人性格差异巨大,没有多少的共同语言。即使有过感动,或者是甜言蜜语,但是很快就会没有话说,于是两个人就没有多少沟通。

另外原著中作者对人物描写的安排,有意为之,并不是注重描写香菱和薛蟠,所以他们交流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从整本书来看,和宝玉的交流必然是最多的。

香菱与宝玉交流多的原因

1.香菱学诗,增加了与宝玉的交流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的经典章节,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一句句经典诗歌在香菱学诗的章回中出现,成为了现今各大学者研究的对象。他们说香菱学诗,是找到人生中的一道曙光,在她悲惨的人生遭遇中,诗歌给了她最大的快乐。

是呀,写诗恰恰是香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一是再也不用只是羡慕大观园中那些吟诗作对的小姐少爷们了,可以完成小时候没能接触到的学问了;二是诗歌里的美,是自己生活里最闪亮的地方了。从其他人对她灵慧的评价来看,诗歌真的是非常适合她了。

学诗、写诗、对诗,这就绕不开宝玉了,宝玉喜好诗词曲赋,是众朋友中水平较好的,于是一次次诗歌里的交流,就和宝玉产生了更多的交集。

2.宝玉本身魅力,吸引了香菱,交流更加频繁

前有薛蟠风流、粗糙,后有宝玉的温柔、博识,时间一久,两相对比,不由自主的就会对宝玉增加更多的好感。从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等对宝玉的喜爱来看,这就是一位内外皆帅的公子,吸引香菱,自然是在情理之中。让一位女孩子,主动与宝玉交流,自然是非常顺利。

宝玉天然带给人的温暖,就很容易让香菱亲近交流。以至于最终才有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一回,香菱对于宝玉是心动的,但是心动最终被埋藏在了心底,无法磨灭却又不能表露。

在宝玉这里,香菱才真正感受到了爱情,但是这只是爱情的萌芽,永远无法生长的萌芽。香菱与宝玉频繁的交流,至爱情萌芽,而后抑制,这是社会环境下的必然。

结语

香菱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她身上发生了很多事,只看她与薛蟠,她与宝玉的交流来说,就蕴含了太多的悲苦。与薛蟠,一对夫妻,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与宝玉,两位诗友,却有着一个世界。

然而,香菱的世界已然如此,她的命运无法自己掌控,只能被人掌控,这是悲哀的,是一种生活背景下的悲哀。


书评菌


《红楼梦》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工笔画,画中女子个个可爱动人,但作为陪衬而存在的男人,却个个不堪,绝非良配,贾赦、贾珍、孙绍祖、薛蟠等且不说,即便是大众闺密的贾宝玉,也是个极不负责任的存在,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女子都喜欢上贾宝玉,其中就包括香菱。

香菱的原名叫甄英莲,真应怜,是贾雨村大恩人甄士隐的独女,四岁被拐,十二三岁时被薛蟠看中买下,先是当薛姨妈的丫鬟,薛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为人行事又温柔安静,一年后就摆酒请客给薛蟠正式作了妾。

香菱长得很美,周瑞家的觉得:“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王熙凤也说:“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惯于风月的贾琏为她惋惜:“生的好齐整模样,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

薛蟠也是因为香菱“生得不俗”才买下她,但“呆霸王”看似风月高手,实则花柳之门外汉,他粗枝大叶,根本不懂香菱的好处,纳妾后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因此说香菱与薛蟠几乎没有交流也是可以的。

薛蟠在外胡作非为,男女通杀,留下美妾香菱不管不顾,其实对香菱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她因此也有了机会结识大观园姐妹们,还加入了诗社,拜了黛玉为师。第四十八回的回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之所以叫“苦吟诗”,一是指出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几成呆子,二是也点出了香菱前半生悲苦流离,有若老杜。香菱学诗进步很快,没几日就作出了一首让众人评价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与贾二逐渐有了交集,贾二最懂讨女孩子欢心,有一回他见到香菱、芳官等五六人在斗草,也寻了些花草去凑戏,刚好见到香菱弄脏了新裙子,便主动回房带着袭人送一条一样的裙子来换,当时香菱只是“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足见亲密,而其间贾二句句话语都能打动苦香菱柔软的内心。

当香菱见贾二将自己的夫妻蕙与他的并蒂菱一起掩埋,便拉他的手,笑道:

“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

待贾二走去洗手,二人已各自走远了数步时,香菱突然转身回来叫住贾二,贾二不知有何话,扎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问:“什么?”香菱只顾笑,最后方向贾二道:

“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

这一回目叫“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个“情”字点明了香菱与贾二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不过对于贾二来说,这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六甲番人


这样写作是合理的。

1.故事以贾宝玉为主,薛蟠只是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小配角(薛蟠是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的第一继承人,不是说他的地位不重要,是说他戏份少)。

薛蟠的戏份很少,他跟小老婆的交流,不是重要情节,就不会写了。

2.薛蟠纳妾之后,“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

不再重视香菱,交流会比较少,除了“叫香菱来倒茶妹妹吃”,是对奴仆的使唤,而不是对妻妾情人的沟通;“不识抬举,再不去便要打了!”以折辱香菱,作为取悦夏香桂的手段。

3.在此之前,有过交流吗?

肯定有过。

“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不知打了多少饥荒”,显然能否得到香菱,决定权在薛姨妈。

咦?男欢女爱,两相情愿,为什么由薛姨妈决定?

以薛蟠的性格,肯定会不断找机会纠缠香菱。而以香菱的性格,虽然呆,但肯定是拒绝薛蟠。拒绝的方式,又肯定不会是“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这样强硬,而肯定会拉薛姨妈做挡箭牌。

这样一来,“香菱不能到手”才会成为母子之间的“饥荒”,薛姨妈才会对香菱产生“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的高度评价,才会心甘情愿、大张旗鼓地把香菱给儿子做屋里人。

这一切,都源自书中没写、却一定有过的薛蟠与香菱的“交流”。


栖鸿看红楼


薛蟠性情乖僻,性取向偏向了“龙阳之兴”,对门当户对的夏金桂,也是“薜文起悔娶河东狮”。原为富户小姐的香菱,因家庭巨变,已无依无靠,经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认可,过门与薛蟠作了小妾。

香菱作为“千红一哭”中的重点悲剧人物,“真应怜”是作者对香菱的同情。如果说爱情,香菱对薛蟠倒是有憧憬,可对方却流水无情,新鲜劲一过,毫无担当,这也是封建礼教,贱妾妻贵,妾的身份,远𣎴能与妻相比。如此看来,薜姨妈与宝钗,促成香菱与薛蟠结合,是以香菱为索套,拴住薛蟠放荡之心,以免在外胡作非为。

每当书中见到香菱,竟然酸楚,真是事难料,造物弄人,可忴的香菱......



是龙就上天


一、薛蟠和香菱没什么可以沟通的。

《红楼梦》中的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本来就是书香门弟的姑娘,可偏偏让拐子卖到了薛蟠这里。

香菱美丽,温和薛姨妈也是觉得"一般主子姑娘也不及她"才摆酒请客给了薛蟠作妾。

薛蟠是什么人?人称“薛大傻子"性情奢侈,言语傲慢。人上过学,但是唐寅能读成庚黄,可见这学是白上了!做了个曲,就是鼎鼎大名的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出了个大马猴……

薛蟠平日里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娼都少不了他。

最多晚上回家,香菱服侍他沐浴更衣等等。在薛蟠眼里,香菱没什么地位。几日的新鲜之后,香菱同莺儿等没什么区别。

薛蟠有在骨子里的放荡和傲慢,他身上有对家人亲情。他爱的家人,但香菱在他的眼里是算不上什么家人的。他有事也是同薛姨妈,宝钗商量。不会同香菱有什么交流。

文化上薛蟠同香菱不在一个频道上。

家务上薛蟠没把香菱当家人。

他们没有沟通的事情。

二、薛家人眼里香菱没资格同他们交流

香菱是薛蟠买来的。在薛姨妈眼里,她就是个给些脸面的下人。

香菱想在薛蟠去做买卖的日子里,住几天大观园,可是她根本不敢同薛姨妈说,怕薛姨妈嫌她贪顽。

香菱被宝钗带进大观园后,想学作诗被薛宝钗拒绝了。在宝钗的眼中,读书识字是主人们的事情,这件事香菱不该学,她是个下人,没有下人学作诗,那香菱也不应该学。香菱该像平儿一样,帮着主人理家务才是本份。

香菱弄脏了石榴裙,吓得和袭人借了条同样的换上,都不敢告诉薛姨妈。为什么?怕呀!

薛蟠房里有了家庭矛盾,薛姨妈张口就要把香菱卖掉。说卖就卖,只能说薛姨妈从未把香菱当个人放在眼里过。

沟通是平等的。在薛家只把香菱当下人。下人就只要听吩咐就好。呆呆笨笨,不需要有思想,也不配沟通。

三、香菱同宝玉有交流主要因为作诗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自然人物情节都是围绕着主角来写。

香菱有几分呆气,她想学作诗。进了大观园的日子,终于有了机会。

宝钗对她学作诗婉拒了。但香菱选择了林黛玉。

林黛玉为师,开始教香菱作诗。林黛玉同香菱间是交流。林黛玉给了香菱精神上的平等。在学作诗时她们之间是朋友。

宝玉听香菱讲诗,他对香菱的遭遇是同情的,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学了诗的香菱不再俗气。

香菱作诗同黛玉学习,同湘云探讨。除了几次诗社之外同宝玉的接触并不多。

一次是在香菱石榴裙脏了,提醒香菱袭人有一条样的,可以换上。

一次是薛蟠要娶亲,宝玉为香菱的未来担心。

宝玉不是薛蟠,不是放荡之人。

香菱也不是多姑娘,见一个爱一个。香菱很呆很忠诚,没那么多歪心思。

这些事都是宝玉对香菱的同情,可宝玉真的做不了什么。他无法改变和任何女子的悲剧,除了找王一帖要一碗“疗妒汤",他还能做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