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23、24、25祭灶风俗,送灶神需要注意什么?

小马谈古今


注意事项很多,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各有千秋。一言蔽之,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民间艺术,并且都是喜庆之事焉!


泥水劳人1


腊月二十三已经多少年了,我是南方生人,我的生日就是今天。南方,重庆是送壮神,生日照常过。晚上送灶神。我也姓赵,大家一起欢乐,晚上送神上天,多欢乐的今天。今天中午夫妻二人共度生日,因娃儿要上班,晚上是祝酒高歌。



沱铊儿


广东叫“祭灶”为“谢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了表示对灶君一年来保祐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这一天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饯行。

  • 谢灶的掌控权

传说中灶王爷是男的,什么衣服也没穿,旧时拜祭时必须是家里的男人拜,女人则到一边去。但现在大约是灶王爷知道厨房一事,掌控权在女人,自然也与时俱进,拜祭这事大都改为女人做了。

  • 谢灶的供物

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几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

完整甘蔗一条。甘蔗有头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

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这些,每年是不可少的。

炒米饼这些东西,是几十年前小孩子心中向往,如今巳变成不上眼的食物了。现在已改成饼干之类的了。

至于红糖,旧日也常用灶糖来谢灶。灶糖是一种又黏又甜的糖,它是用大麦芽熬成的。吃到嘴里,不太甜,但十分黏牙。人们用它来谢灶,让灶王爷吃了后,把嘴黏住,多说好话,少讲坏话。现在改成红糖,祝愿如前,希望灶王爷多讲甜言蜜语。

有些人家还备有一匹纸马和一套黑纸袍、靴,给灶君代步和参见玉皇大帝时穿着。灶君不识字,怕他汇报时讲漏讲错了话,还得为他准备一份《灶君疏》。这《疏》已进化到街上买一张预先印好“疏”的黄纸代替。

话说祭品是俗例如此,如今除却糖和甘蔗必备,其他都变随意了。

  • 谢灶仪式

虽然只是小祭祀,但祭祀起来,一点都不能含糊。要点起宝烛,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

祭拜后把供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缸”。现在也就放在厨房,不一定非放在米缸了。

到了团年当晚,还得“接灶”,把灶君接回来,与家人一起团年。

而年三十晚上又叫“除夕”不宜谢灶,所以,年卅晚谢灶,好做不做。

旧年俗如此有趣,可惜现在的年轻一代多已抛弃。这样的情景,大约往后只能存活于记忆里了。


木子罗食记


腊月23、24、25都是祭灶的日子,因为在过去有这样的说法,官三民四船家五,说的就是当官的是腊月23这天过祭灶,平民百姓是在腊月24过祭灶,而水上人家则在腊月25,其实在我看来不管哪天过,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保佑全家能够平平安安,那么送灶神需要注意什么呢?


据家里老人讲,在以前送灶时,一般会选择晚上进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而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为了糊住灶王爷的嘴。当然,这时还要贴上灶码,这是因为一年结束了,灶王爷会骑着小毛驴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老百姓也祈求灶王爷能够在玉皇大帝那多说好话, 同时也能够保护民间百姓平安幸福。因此,灶码上通常会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好多风俗的步骤都会被渐渐地淡化。就好比在我们这里祭灶,糖饼肯定是会包的,同时还会包上菜饼、各种肉饼等。至于贴灶码,已经很少有人再贴了,不过有许多在外打拼的人赶回来过祭灶,可想而知祭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而俗话说过完祭灶便是年。想想确实如此,明天便是腊月24,也正是我们这祭灶的日子,过完后还有5天就迎来了新年。

在我们这里送灶神需要注意什么,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说法,主要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为主,所以在这天要多说些吉利的话,不能胡言乱语。虽说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是其都有共同的目的,因此在这天不管做什么事还是说什么话都要注意,明知有些只是编织故事流传,但毕竟过新年大家都想讨个好彩头,也希望家人都能够开开心心。在此肥仔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感谢大家关注“肥仔农经”,免费分享作物种植技术、肥料施用方案等三农资讯。谢谢大家支持鼓励!!


肥仔农经


想必大家在今天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尤其是小孩子们最爱讲的,那就是“祭灶二十三,过年剩七天”因此我们从这句话当中就可以看出过了祭灶之后的七天就是新年了,虽然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但是其还有另外一个节日的称呼叫“小年”要知道在咱们的传统文化节日当中祭灶也就是小年,对于我们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以前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厨房,这个厨房里面有两口地锅,一口专门用来下汤蒸馍用的,而另一个小的地锅则是用来炒菜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就是再这样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厨房里,大家都会在墙壁上贴上一张灶君也就是灶王爷的画,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根以前咱们老辈人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风俗有关。

要知道在这一天之所以叫“祭灶”那么也就是说给灶君准备丰盛的食物,当然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食物,那就是“麻糖”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甚至也都吃过麻糖这种食物特别的甜,而且吃起来也特别的粘牙,因此用这种食物给灶君吃,也是有一定寓意的,比如说“灶君在吃了咱们的麻糖之后,其就不会在天上乱说什么”。


当然从这件风俗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反映出当时生活作风的一种现象,比如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拿别人的东西手短,吃别人的东西嘴长”所以对于腊月二十三祭灶君,只是一种传统风俗,这种风俗带有一些迷信,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学会正确的认知,当然现在农村几乎都不怎么烧地锅了,因此我个人认为以后对于祭灶这样的传统风俗也会慢慢的淡化了。


纪录乡土



沧海一粟44222


腊月23、24、25祭灶风俗,送灶神需要注意什么?

中国大体以腊月二十三开始为小年,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同时也在同一天祭灶神,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也有二十四、二十五一说),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小年夜,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灶神全衔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称「灶君」,或称「灶爷」「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司命主」、「香厨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归他管。

秦汉以前灶神就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谢灶之期也分阶层,关于何时谢灶,中国民间有所谓。“官辞三”、“民辞四”、“邓家辞五”,又称:忘了辞五,别辞六,就是说,二十三、二十四没辞,就辞五,但千万不要辞六了。“官”指官绅权贵,习惯于年廿三谢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会在年廿四谢灶,“邓家”即指水上人,会在年廿五举行。但是中国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一般家家户户都贴年画灶君,两边贴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宫降吉祥】。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也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称之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使少打几个小报告。

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灶神宝诰

志心皈命礼

1、位证东厨,司命灶君,妙供喉舌,经理庖厨。录人间功过之因,依期上奏。体天地生成之化,覆佑下民。驱不正之鬼神,扫尘中之疵疠cī lì。一家吉庆,合宅昌荣。朝夕承匡扶之仁,庚申察是非之目。雍雍瑞相,赫赫灵祇。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

2、一家之主 五祀之尊 司喉舌于北斗之中

察善恶于东厨之内 赐福赦罪 移凶化吉

安镇阴阳 保佑家庭 何灾不灭 何福不增

有求皆应 无感不通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元皇定国护宅天尊


小马谈古今


大家好,今天是腊月廿四,刚好是南方小年(北方小年是腊月廿三)是祭灶神的日子,我根据自己所处地方的风俗,也来回答这个问题。

灶神的来历

先来灶神的来历,灶神本来姓张名禅,是一家富豪子弟。俗话说“穷而思安富而思变”,张禅身置富家,对自己原来的婚姻没有感到满足,便到处“拈花惹草”,还常常带一些“不伦不类”的女人回家。所以,他的夫人由于看不惯丈夫的作为,受不了打击,便愤恨离家而去。



不久,张家失火,家产尽毁,张禅也因火灾而双眼失明成了废人。那些“相好”的女人也各自卷财而散,张禅自此沦落为乞丐,衣不蔽体,流落街头。一天,张禅乞丐来到原妻的家门,他的妻子看到是张禅(当然张禅已失明不知道是自己的妻子),想收留张禅,便叫丫鬟把他带进家中。她在家中煮张禅爱吃的饭菜,张禅一闻觉得好熟悉,再听声音便知道是自己的妻子。张禅很自责,想想自己的所做所为,对妻子说了一声“对不起!”就用头猛撞墙而亡,不想刚好是撞在灶台上。张禅的妻子本来没有责怪张禅,就想两人过好余生,谁料结果如此。便伤心失望地也撞死在灶台上,为夫殉情。张禅夫妻的故事,感动了玉皇大帝,便把他们封为灶王爷、灶王婆,专管人间善恶事件。



民俗风情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广东湛江地处南粤边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民俗,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湛江市居民以汉族民族为主,但由于祖源不同形成有粤语方言的湛江白话、吴川白话、闽南方言的和雷州话和客家方言的啀话三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民俗都保留有自己的特色,经过长期交流和发展已基本上大同小异,已形成湛江民俗特色。

祭灶神,虽然没有湛江人过年例、中秋等节日的民间文艺、娱乐那样丰富多彩,但其也是源远流长,也是湛江人过年必须“干”的事和程序。现在,在湛江农村,旧房倒塌缺乏资金修善时,就算厨房没能力盖,必须对灶进行一定的保护,那怕是用沥青简便围搭。湛江农村大部分家庭的灶台,都设有香炉烛案,这些都足够说明湛江人对灶神的崇拜与尊重。



农历腊月廿四,湛江人都有祀灶、祭灶习俗,意为“送灶公、婆升天”,就是辞送灶神上天。因为一年社神在人间、家庭一年了,这天就要升上天过年,并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生活、耕作、感情等等情况。所以,这家人当然希望灶神只说好话啦。

因此,祭灶神时的饭团(湛江人叫饭仔)要用糯米煮饭,糯米粘性强,意为“封住灶神的嘴巴,不让他多说话、说坏话”。祭品要加上片糖、苹果、桔子、甘蔗等,意为“让灶神上天汇报咱家事时,嘴巴甜、祈求平安、大吉、节节高升”。祭品摆好后,去除旧的灶神君像,贴换上新的,燃香三柱接举插炉内,点烛祈求,赞读祝语,行叩首合拜,唱送神,揖拜;接着献茶典酒,低语叮嘱,然后焚化纸冥币、纸马“意为开路骑马升天”;最后鸣炮送神,祭毕。



旧时,湛江市人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禁忌,据说因为灶神死时是“衣不蔽体”,湛江人大都以妇女主厨那又说不过去。现在,湛江人新建灶时还要在灶台上贴上“安灶大吉”、“张君在此”等等红字。

总之,在旧社会里,科学很局限,有些东西解决了、需求帮助时,人们往往求助求神仙,有些风俗,多多少少挟杂着迷信色彩。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习俗的礼仪已简化、改变,我们必须正确、理性、科学地对待,对一些民风习俗要吸取精华,去其陈规陋习。


追波逐流


恭送司命灶君上天庭奏善规程

灶王专查人间善恶,为天庭耳目之神,天庭赐福降祸都是先问灶神,灶王上天奏人间之功过,下界管一家之吉凶。

灶王乃一家之主神,每一户有灶之处既有灶王,敬灶王、灶王爷保佑你一家平安,每年腊月廿四、甲子庚申日和月悔之日(阴历月末),都上天庭为你多奏人间善功,多求福报。你若不敬灶王,灶王爷亦在,一样的查你善功罪过,报请天庭赐福降灾降祸。一家一户一位灶王爷,你本家灶王爷专管你一家几口,你敬好灶王爷,灶王爷定会全力保佑你们全家平安。所以不管你家里有供奉玉皇大帝、佛祖和孔圣,灶王爷才是一家之主神。

在已亥年岁末腊月廿三(1月17日周五)晚上,提醒诸位善男信女,恭送灶王爷上天,为我们祈求庚子年的安康吉祥。本道沙当在腊月廿三晚11点前届时奉诵《太上灶王心印妙经》等宝经,并给司命灶君送上大量金银元宝和马靴,一并代诸位信众给灶王爷送上,有愿意让本道沙代送的,请把你们的姓名、生年和住址发过来,本道沙就可以带大家给灶王爷奉上,也好求灶王爷多多奏善,少报我等过错。

恭送司命灶君天庭奏善规程:

恭送灶王爷在晚饭后到晚11点(廿四子时)之前送毕:

1.请好灶王爷神位,原来敬有灶王爷像的,可以把旧的灶王爷像请下收好,最好的在厨房的门里的东面(西面也可),请上灶王爷的新像,贴好画像,敬有灶王爷的最好给灶王爷像清理洁净。

2.给灶王爷供上各类供果,供上新熬的红枣稀粥、麻糖(灶糖、麦芽糖、琼锅糖)和嫩软豆腐,还可以有其他各种水果、干果等各种供品,也可以供鸡、猪、鱼等荤食(牛犬龟蛇不能供,最好不吃这些),再可以供酒、茶和其他饮料,各种供果切记要单数,所有供果一样是单数。

3.晚上饭后,子时之前,先点上蜡烛一对,供上三炷(道经师三宝)香,再给灶王爷三拜九叩行礼,后在焚化桶或火盆送(烧)上金银元宝和纸马,还有旧的灶王爷像,和去年家里贴的福字等等都可以一起焚化。

4.金银送毕,再次给灶王爷三拜九叩,(奉诵灶王爷宝诰)求灶王爷上天庭,多说好话,多奏善功;无意犯错,也请灶王爷求天庭少点处罚。求在己亥猪年灾消祸散病祛忧除,福增寿延财进喜连。

5.子时过后,灶王爷就应该已经上天庭奏善,第二天供果都可以撤下,全家人都可以分沾灶王爷享用过的供果(老人、小孩多吃)。

大年初一子时灶王爷回家,在大年三十晚子时前接灶王爷,同样供上饺子等其他单样供品,再敬家里供奉的其他仙佛,再请上先祖回家过年,给灶王爷、仙佛和先祖行礼后,给家里的长辈行礼拜年问好。

灶君宝诰:志心皈命礼(诵三遍)

一家之主 五祀之尊

司喉舌于北斗之中

察善恶于东厨之内

赐福赦罪 移凶化吉

安镇阴阳 保佑家庭

何灾不灭 何福不增

有求皆应 无感不通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元皇定国护宅天尊

(九称)

请诸位道友信士在腊月廿三、除夕、八月初三(灶王爷圣诞)、月悔之日(阴历月末)(逢戊日提前一天),和甲子庚申等诸日敬灶王爷,灶王爷上天庭为诸位言善表功、赔罪说好话,主要是保佑一家老小安康。


蔷薇4月开


春节风俗,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因此要祭拜灶神,让他上天言好事。现在都市家庭已没有了灶膛,那我们可多准备一些糖果、糕点,寓意来年生活甜甜蜜蜜。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女人是不祭灶的。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粘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另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总之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所以祭灶形式也不同。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然后多在黄昏入夜之时送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