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只凸显主角,而《亮剑》刻画小人物,所以甩他们十条街

《亮剑》中,李云龙满嘴跑火车,脏话满天乱飞,虽然很俗气,但是很符合他泥腿子出生的设定,换句话讲叫接地气,而在一般正剧中,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将领,说的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而且文绉绉的十分流畅,大家想想那时候的背景,能上学认字的能有几人?人人都想有流利有内涵的对白,就这一点就让人听着尴尬,而《亮剑》则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八路军团体,从上到下都会骂娘,有些小角色甚至说的还是方言,这让观众产生了十分亲切的感觉,而我认为,亮剑的成功,很多配角占了关键!

抗日神剧只凸显主角,而《亮剑》刻画小人物,所以甩他们十条街

《亮剑》中对于小人物的刻画随时都在体现,比如给团长偷烟的小兵,被包围后集体牺牲的骑兵连,这无疑从片面说出了一个道理:战争的胜利不是靠一两个人打赢的,也不是靠领导人们开开会就打赢的,而是制订了策略以后用鲜血铺就出来的。

抗日神剧只凸显主角,而《亮剑》刻画小人物,所以甩他们十条街

很多神剧中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刻画太过于夸张,在剧中他们的智商和战斗力都是顶尖的存在,更有甚者曲解或者编造下达一些奇奇怪怪的命令交给主角去执行,以此来突然主角的指挥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说真的,运筹帷幄的将军真的并非都是赵云之才,比如李云龙,在比武吃肉的那一段,就是被张大彪打败,这点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抗日神剧只凸显主角,而《亮剑》刻画小人物,所以甩他们十条街

但是,纵观整部亮剑里的小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魏和尚。少林寺和尚出身,硬武功能一脚踹飞李云龙,徒手搏斗干掉鬼子都不成问题,若是放在抗日神剧里,这种牛掰人物怎么会死? 而《亮剑》的做法让人很意外, 魏和尚在执行任务途中遇到土匪部下劫财,出手杀死了几个匪徒,被后来赶到的二当家山猫身后偷袭,惨死黑云寨,头被马六砍下挂在树上,虽然这是最让人心酸的一段,但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不会像很多抗日神剧里一样,别说被砍几刀,就是身中数强,还能手撕鬼子,或者留下一口气缠缠绵绵谈情说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