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勢如破竹的蒙古騎兵

由於中原王朝一直利用長城固守北方,雖然抵禦住了多輪的騎兵南下,但是也導致草原民族之間的融合,原本分散的草原民族在鐵木真的帶領下變得異常團結,東蒙古部落迅速成為歐亞大陸的強大勢力,開始四處擴展,只要有土地有人口,蒙古騎兵就不會放過,加上草原民族的特性,糧草不成問題,全民皆兵,所以在歐洲,能看到蒙古人的身影,在印度也能看到蒙古鐵騎。

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公元前的13世紀,那是一個屬於騎兵的時代——蒙古騎兵,在後來的近一個世紀之後,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騎兵更是橫掃了歐亞大陸,這支勇猛的蒙古騎兵總共全面滅掉了40多個國家,其中包括不少強國,比如花剌子模,金國等,從東方到西方的地域無不籠罩在蒙古騎兵的恐怖陰影之下。

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宋朝從後人的史書上得知,是當時世界上較為發達的國家,就算在宋朝最為落魄的時期,宋朝的國庫財產數量也是明朝強盛時期的一倍還多,但再強盛的國家也難免走上了滅亡的命運。但是仔細研究歷史會發現,宋朝並不弱,甚至還有不俗的戰鬥力,而且宋朝是內部最穩定的一個朝代,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廟堂與江湖之間,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一個梁山起義就已經是不得了的事情了。所以蒙古人在面對南宋的時候,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蒙古人的騎兵戰士勢如破竹,滅金國只用了短短的23年,消滅西夏同樣只用了21年,然而為什麼蒙古軍在討伐南宋之時卻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箇中原因都有什麼呢?是南宋的軍事能力強於他國嗎,還是因為南宋的經濟實力延緩了滅亡呢?

第一點:南宋的地理位置

眾所周知的鐵騎蒙古軍,是史學界公認為冷兵器時代,最為強大的軍隊了。實際上南宋沒有比其他國家厲害,從關係上分析的話,金國是當時的東方強國,南宋的兵力較金國是不足一提,金國兵力遠在南宋之上,可以說是東方的霸主。

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在地域的劃分來說,蒙古的邊界與金國、西夏相鄰,同屬北方,而南宋所處南方,地形讓蒙古鐵騎很無奈,金國、西夏均是遼闊平原,是蒙古鐵騎熟悉的地形,只管騎馬衝鋒。可在南方,有山又有水,非蒙古鐵騎擅長戰役的地形,讓蒙古軍難辦。

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第二點:攻打金國和西夏的主力

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從攻打原因來說,早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內部時,金國曾暗中阻撓,可以知道蒙古與金國是世仇,所以,蒙古攻打金國,叫一個拼盡全力。1205年到1209年期間,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攻打西夏,西夏服從蒙古,與蒙古一起攻打金國,漫長戰爭之中,蒙古鐵騎越來越強的,西夏軍力越來越弱。成吉思汗臨終前攻打了西夏,最後在他駕崩的1227年,託雷平了西夏。1230年窩闊臺兵分三路進攻金國,在4年後徹底滅金,金國和西夏能打下是成吉思汗和窩闊臺的功勞,這對父子性格果斷堅毅,是快速打下的原因之一。

第三點:南宋曾是蒙古盟友

南宋和蒙古最初是盟友關係,兩方共同維繫了多年和平,且在蒙古成功滅金之後,將主力大軍調去西征了,擴大了版圖,對東西方文明進行著衝擊,也正因如此,南宋才以蒙古盟友身份得以延續,保住安全。

蒙古人在西邊勢如破竹,東邊反而遇到阻力,南宋堅持了四十多年

雖說南宋不擅長進攻,但南宋在長期與其他國家的對峙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防禦功力,加上南宋發明了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點:南宋遇蒙古內亂

南宋有幸運的一點,是遇到蒙古汗位繼承時紛爭,在蒙古攻打南宋的四十多年時間段裡,汗位發生了多次更換:窩闊臺病逝之後,貴由繼承了汗位,可惜兩年之後貴由也死了;隨後蒙哥繼承了蒙古的汗位,然而在攻打釣魚城之中,蒙哥被南宋軍隊的炮火擊中,不幸身亡。蒙古之後陷入長達幾年的汗位爭奪內戰,最後由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登上最後的蒙古汗位。這幾年的汗位變動,讓南宋得以喘息,並存活下來。

可見,在人們眼中重文輕武的南宋,確實當時世界上抵禦蒙古鐵騎時間最長的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