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廟門柱上刻著什麼?

自以為是,是認識自己最大的敵人

Any incident, however trivial, that rouses disagreeable emotion, leaves an after-effect in our mind, which for the time it lasts, prevents our taking a clear objective view of the things about us, and tinges all our thoughts: just as a small object held close to the eye limits and distorts our field of vision.

無論多麼地微不足道、引起了無法認同的情感的任何一件偶發事件,均會在我們的頭腦中留下一種後續影響。其將隨著時間的延續,妨礙我們形成對與我們相關的事情的清晰、客觀的看法,並會讓我們的想法戴上有色眼鏡:就如同一個很小的物件貼近我們的眼睛時就會限制和扭曲我們的視野一樣。

☞生詞解析:

Tinge,英[tɪndʒ] 美[tɪndʒ],是指微量的一點點東西,比如女孩子抹的眼影,一般只會清淡地一筆帶過,否則就會成了大熊貓了。有時,tinge也用來必須淡淡的一抹感或者色彩。其實,色彩往往也和感情體驗掛鉤。你看到一張舊照片時往往會產生一種淡淡的哀愁。此時就可以說成是an old photo might make you feel a tinge of sadness。

中國畫的技法中的“染”就很像tinge,總是和著適量的水,將顏色淡化到微微地表現的程度。A tinge of something 往往不會讓你印象深刻或者大吃一驚,因為它通常總是微量且微妙的,它需要你有一顆易感的心才會體察得到。

叔本華認為,任何事情只要發生過,無論鉅細都會對我們未來的思維產生長久的影響。所以,一個人,特別是經歷豐富的人,當他傾向於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客觀的和真實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世界總是發展變化著的,過往的經驗也許會成為當下認識世界的妨礙。所以,最好不要自以為是,要首先要停下來,靜靜地思考一下,不要武斷地急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中國人所講的“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與叔本華此處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效。

人生在世,難免有看不慣的人和事。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對待同一個問題的角度不同,立場和觀點不同,得到的結論也會不盡相同。 沒有必要隨意就對別人的行為、言語妄加評論,甚至是不屑一顧。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理解也是彼此的。理解與尊重本來就是我們應當追求一生的一種美德。反過來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做人的標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