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好多人搶著辦搬家酒席時,我就知道要過年了,你們那裡有哪些相關的春節習俗呢?

山嘎嘎女娃娃


一家人首先到父母家吃團圓飯,提前幾天幫父母打掃一下衛生,什麼油煙機擦擦整休清掃一下,然後看父母家還需要什麼,買去,。


打莊子


我們這邊也一樣,到了春節前後都是擺酒的高峰期,因為現在都在外地打工,親戚朋友到了這個時候都才回家,不然擺酒都不熱鬧。

說到春節習俗我家是湖北荊州的,荊州就是劉備借荊州的那個荊州,最有特點的習俗就是我當地到了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己家準備這道最有地方特色菜就魚糕,他用的原材料都是自己家養的豬肉和草魚為主要原料,豬肉都要肥的在把魚去骨也只要肉,然後把他們分別剁碎,在加雞蛋清,一起攪拌均勻放的蒸籠裡蒸熟,那味道百吃不厭,別看我說的這麼輕鬆,做起來沒那麼簡單的,雖然是地方美食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自己做的,這可是有技術含量的,不會做的只能提供原材料找我們鄉下的廚子幫忙加工了。


田田小莉


我們這邊到了二十三就是過小年了,就要吃灶糖了。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家家戶戶都要用自己種的大豆去磨快大豆腐。二十六蒸饅頭,蒸花糕。二十七,二十八都要炸雞鴨魚肉什麼的。二十九,三十貼對聯。三十晚上熬一宿,就要看春節聯歡晚會了。


農村田園


因為平時大部分人都是在外打工,沒有在老家,所以請的話也不方便。現在大部分請客的比如說喬遷搬新房。結婚典禮呀!小孩滿月啊!老人過壽啊!等等。一般都是設在年底快過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回老家了比較熱鬧也比較喜慶。然後就是隨那個份子錢。每個人都打工回去了腰包都比較鼓。都想把那個風俗設在過年,年底的話隨禮都可以多一點。免得以後倒貼了。






漳州黃哥


1、春節習俗: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2、春節習俗: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3、春節習俗: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

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4、春節習俗: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盛行開來。江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楊家埠,是我國三個重要的年畫產地。民國初年,上海出現了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形式,以後發展成為今天的掛曆。

5、 春節習俗: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

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藥配製的藥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後世改為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春節習俗:年夜飯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全家團圓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叫年夜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動手,在家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為了避免麻煩,就直接將年夜飯的地點放到了飯店。無論在哪裡吃,團圓的主題是不會變的。

7、春節習俗:壓歲錢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託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因此,同學們不要相互攀比壓歲錢的數量,而應該注重它的情感價值。同時,要合理使用壓歲錢,把它用在學習上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阿涵的日常生活


1.過春節首先要辦年貨,也就是採購過年所需的物品,例如食品、禮物、衣服、裝飾品等物品。

2.過年之前要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也就是將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地迎新春。

3過年了家家戶戶要貼春聯

4大年三十吃年夜飯

5壓歲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贈予,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6守歲

7拜年





最佳小眾


1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紅白喜事。太康這邊,誰家有了女兒,就說誰家有個“大饃”,誰家有個男孩子,就說誰家來了一個“帶把的”。“大饃”指代閨女。女孩家被問:“你是誰家的大饃?”意思就是“你是誰家閨女?”。

2 .春節時候,送大饃成了每個人家的大事。每到過年的時候女兒都要回孃家送一個大饃,因此習慣上稱呼女兒為大饃。大饃在農村人眼裡地位比較高,便逐漸有了“珍貴”“寶貝”的意思。太康,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擺大饃祭祖宗;初二,初四,或初六,出嫁的閨女回孃家。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必須拿大饃。一個大饃代表一個老人,只要老人健在,大饃就要一直送。

3 .大饃不再是孃家父母“專享”,七姑八姨二舅,凡是長輩,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要成雙。過年去走親戚都說“送大饃去哩”!忘拿啥都木事兒,千萬不能忘了大饃。





河南家鄉人


因為過年了,基本上都要回來的,過年前搬家,還有喬遷新居,結婚、滿月、大壽、買新車等等,平時隨出去的份子錢,剛好過年人多收一點錢回來,免得以後貼進去太多了,因為平時擺酒席基本上很少人,都出去外地務工了,都是隻有一些老人小孩在家裡,加上農村人都喜歡過年熱鬧人多喜慶,最重要的事情過年前的日子都是好日子,還有就是辦酒席也讓家裡有面子一些,每天都有人擺酒席,主要大家外出辛苦一年都回來了,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時間,親朋好友玩一玩、聚一聚、趁著12月份人多就辦一下酒席,讓大家也一起開心祝福你們家的喜事。


務農90後


我們這裡有臘月不搬家的習俗,農曆臘月是萬萬不能搬家的,也沒得那個家庭膽敢在臘月搬家的。

因為臘月是一年的結尾,家裡的各路神仙也要進入年終總結階段,都要去天宮向玉皇大帝做述職報告,如果你搬家了,家神向玉帝做完述職報告後,找不到你搬住的新家,就入住不了你的新家,就不會再保佑你的家庭家人了,新家就請不到家神了。臘月本是一年的結尾,也是一年中極冷極寒的月份。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該好好準備過冬物資,好好休養生息,養精蓄銳,迎接來年的春耕春種。臘月搬新家預示著來年家庭不得安寧。

因此,我們這裡的人們一直遵守臘月不撇家的習俗。


春來綠色濃一農村大叔


  • 春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包括祈福,驅災,歡慶,飲食的民俗節日!

我們豫東老家過年特別有意思,每逢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從小年開始就算過年了。我們過小年要吃麻糖,請灶神,然後打掃灶屋。就這樣帶著熱鬧歡慶的年味一路來到大年三十,我們中午就要貼春聯,掛燈籠! 說起貼春聯我們這講究的可多了,比如 春聯大體分為兩種。一:為祈福類 二:為祛災驅鬼類(就是貼門神)。一般如果家有至親三年內去世了 ,就三年不貼春聯,如果真要貼就貼那種冥聯!


到了傍晚 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爸爸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一邊看著春晚一邊享受著美味佳餚,那滋味真是幸福極了。睡覺前一般我們都要放關門炮,三聲爆竹一響,再睜開眼就算是新的一年了。開門要放開門炮,放了開門炮,爸爸媽媽就開始下餃子了,聞著刺鼻的硝煙炮火味,就著餃子吃下去,別提多香了。吃過餃子後,就跟著大人們去旁院裡的長輩拜年去了!大年初一這一天特別長,伴隨著一天的爆竹聲,這一天就過去了。 我們一般在正月初二開始挑燈籠,什麼樣的燈籠都有,紙的,塑料的,還有用白菜根蘿蔔身做的忽閃燈,那個忽閃燈是我的最愛!就這樣每天晚上都要玩到10點鐘左右,才被媽媽掂著耳朵回家睡覺💤。我們這的習俗是一般過了元宵節才算過完年,到了元宵節那天,每家每戶門前都要點小蠟燭,每家每戶都是燈火通明的煞是好看!過了八點後,就開始砸燈籠了,噼裡啪啦一通砸就把年砸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