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好多人抢着办搬家酒席时,我就知道要过年了,你们那里有哪些相关的春节习俗呢?

山嘎嘎女娃娃


一家人首先到父母家吃团圆饭,提前几天帮父母打扫一下卫生,什么油烟机擦擦整休清扫一下,然后看父母家还需要什么,买去,。


打庄子


我们这边也一样,到了春节前后都是摆酒的高峰期,因为现在都在外地打工,亲戚朋友到了这个时候都才回家,不然摆酒都不热闹。

说到春节习俗我家是湖北荆州的,荆州就是刘备借荆州的那个荆州,最有特点的习俗就是我当地到了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己家准备这道最有地方特色菜就鱼糕,他用的原材料都是自己家养的猪肉和草鱼为主要原料,猪肉都要肥的在把鱼去骨也只要肉,然后把他们分别剁碎,在加鸡蛋清,一起搅拌均匀放的蒸笼里蒸熟,那味道百吃不厌,别看我说的这么轻松,做起来没那么简单的,虽然是地方美食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自己做的,这可是有技术含量的,不会做的只能提供原材料找我们乡下的厨子帮忙加工了。


田田小莉


我们这边到了二十三就是过小年了,就要吃灶糖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家家户户都要用自己种的大豆去磨快大豆腐。二十六蒸馒头,蒸花糕。二十七,二十八都要炸鸡鸭鱼肉什么的。二十九,三十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就要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农村田园


因为平时大部分人都是在外打工,没有在老家,所以请的话也不方便。现在大部分请客的比如说乔迁搬新房。结婚典礼呀!小孩满月啊!老人过寿啊!等等。一般都是设在年底快过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回老家了比较热闹也比较喜庆。然后就是随那个份子钱。每个人都打工回去了腰包都比较鼓。都想把那个风俗设在过年,年底的话随礼都可以多一点。免得以后倒贴了。






漳州黄哥


1、春节习俗: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2、春节习俗: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3、春节习俗: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4、春节习俗: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5、 春节习俗: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春节习俗: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7、春节习俗: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阿涵的日常生活


1.过春节首先要办年货,也就是采购过年所需的物品,例如食品、礼物、衣服、装饰品等物品。

2.过年之前要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也就是将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迎新春。

3过年了家家户户要贴春联

4大年三十吃年夜饭

5压岁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赠予,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6守岁

7拜年





最佳小众


1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红白喜事。太康这边,谁家有了女儿,就说谁家有个“大馍”,谁家有个男孩子,就说谁家来了一个“带把的”。“大馍”指代闺女。女孩家被问:“你是谁家的大馍?”意思就是“你是谁家闺女?”。

2 .春节时候,送大馍成了每个人家的大事。每到过年的时候女儿都要回娘家送一个大馍,因此习惯上称呼女儿为大馍。大馍在农村人眼里地位比较高,便逐渐有了“珍贵”“宝贝”的意思。太康,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摆大馍祭祖宗;初二,初四,或初六,出嫁的闺女回娘家。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必须拿大馍。一个大馍代表一个老人,只要老人健在,大馍就要一直送。

3 .大馍不再是娘家父母“专享”,七姑八姨二舅,凡是长辈,过年走亲戚,都必须拿大馍,而且要成双。过年去走亲戚都说“送大馍去哩”!忘拿啥都木事儿,千万不能忘了大馍。





河南家乡人


因为过年了,基本上都要回来的,过年前搬家,还有乔迁新居,结婚、满月、大寿、买新车等等,平时随出去的份子钱,刚好过年人多收一点钱回来,免得以后贴进去太多了,因为平时摆酒席基本上很少人,都出去外地务工了,都是只有一些老人小孩在家里,加上农村人都喜欢过年热闹人多喜庆,最重要的事情过年前的日子都是好日子,还有就是办酒席也让家里有面子一些,每天都有人摆酒席,主要大家外出辛苦一年都回来了,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亲朋好友玩一玩、聚一聚、趁着12月份人多就办一下酒席,让大家也一起开心祝福你们家的喜事。


务农90后


我们这里有腊月不搬家的习俗,农历腊月是万万不能搬家的,也没得那个家庭胆敢在腊月搬家的。

因为腊月是一年的结尾,家里的各路神仙也要进入年终总结阶段,都要去天宫向玉皇大帝做述职报告,如果你搬家了,家神向玉帝做完述职报告后,找不到你搬住的新家,就入住不了你的新家,就不会再保佑你的家庭家人了,新家就请不到家神了。腊月本是一年的结尾,也是一年中极冷极寒的月份。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该好好准备过冬物资,好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迎接来年的春耕春种。腊月搬新家预示着来年家庭不得安宁。

因此,我们这里的人们一直遵守腊月不撇家的习俗。


春来绿色浓一农村大叔


  • 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包括祈福,驱灾,欢庆,饮食的民俗节日!

我们豫东老家过年特别有意思,每逢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从小年开始就算过年了。我们过小年要吃麻糖,请灶神,然后打扫灶屋。就这样带着热闹欢庆的年味一路来到大年三十,我们中午就要贴春联,挂灯笼! 说起贴春联我们这讲究的可多了,比如 春联大体分为两种。一:为祈福类 二:为祛灾驱鬼类(就是贴门神)。一般如果家有至亲三年内去世了 ,就三年不贴春联,如果真要贴就贴那种冥联!


到了傍晚 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爸爸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一边看着春晚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那滋味真是幸福极了。睡觉前一般我们都要放关门炮,三声爆竹一响,再睁开眼就算是新的一年了。开门要放开门炮,放了开门炮,爸爸妈妈就开始下饺子了,闻着刺鼻的硝烟炮火味,就着饺子吃下去,别提多香了。吃过饺子后,就跟着大人们去旁院里的长辈拜年去了!大年初一这一天特别长,伴随着一天的爆竹声,这一天就过去了。 我们一般在正月初二开始挑灯笼,什么样的灯笼都有,纸的,塑料的,还有用白菜根萝卜身做的忽闪灯,那个忽闪灯是我的最爱!就这样每天晚上都要玩到10点钟左右,才被妈妈掂着耳朵回家睡觉💤。我们这的习俗是一般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到了元宵节那天,每家每户门前都要点小蜡烛,每家每户都是灯火通明的煞是好看!过了八点后,就开始砸灯笼了,噼里啪啦一通砸就把年砸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