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時,“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四種行為,產婦有沒有做?

上個週末,參加了一個母嬰論壇的活動,一位與會者問了我這麼一個高深的問題:“小紅姐,在產房,產婦有哪些行為,看似聰明,實則傻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

十月懷孕辛苦,好容易快到分娩期了,到醫院待產時,產婦和家屬都會打起十二萬分精神,竭盡心力,希望有一個好的結局。

這種心情我們能理解,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好心辦壞事兒。或者說,有些行為,看似聰明,實則傻。都有哪些呢?看看下面這四種,你有沒有做過呢?

第一種行為:大包大攬,自做主張。

分娩時,“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四種行為,產婦有沒有做?

有些產婦和家屬,平時就是領導欲極強,幹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也覺得自己很聰明,到了醫院,也把這種習慣帶了進來。

舉個例子:某位產婦,在丈夫的陪同下到了產房,醫生剛問診結束,還沒有說話,產婦的丈夫就做了決定:“醫生,我覺得我妻子應該剖宮產,因為她有血壓高,還是近視眼,此外,她還有貧血的症狀,我們擔心生孩子時會失血過多,你應該趕快通知一些血庫備血。手術的時候,我還請一位高職稱的麻醉醫生,這樣比較保險。”

面對產婦丈夫的侃侃而談,醫生是哭笑不得。這種看似聰明的做法,實則害了自己。一般來說,遇到這種類型的患者,醫生都會明哲保身,不敢放開手腳治療,反而容易耽誤了病情。


分娩時,“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四種行為,產婦有沒有做?


第二種行為:自我本位,保守秘密。

產婦進入醫院後,我們在問診時,希望產婦如實回答問題,這關係到專業的診斷。有些產婦和家屬呢,出於各種考慮,只說對自己有利的,隱瞞一些事實。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們急診接診了一位孕婦,丈夫陪著來的。我們趕快檢查,宮口開了2釐米,頭還高著,當時,我們問產婦:以前有沒有生過孩子,有沒有流產過,產婦回答說沒有。

如果是初產婦,第一次生產,不會很快,我們就把產婦放在觀察室觀察,誰知道,過了5分鐘不到,產婦的丈夫說產婦想大便,這時,我們就留了心,再去查,產婦的宮口已經6釐米了,胎頭就在下面了。

當著家屬我們也不好多問,趕快推車過去,到產房很快就生了。在助產過程中,我們發現,產婦是經產婦,生過孩子,只是不想讓丈夫知道。

事後想起,很後怕,如果我們真的按照初產婦對待,肯定會生到床上,就算臨床事故了。

分娩時,“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四種行為,產婦有沒有做?

有些產婦擔心自己個人隱私被洩露,其實,如果涉及個人隱私,不想任何人包括丈夫知道,可以單獨和醫生講明,並請求醫生保守秘密,醫生也會很配合,畢竟這屬於患者隱私。還有的孕婦,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麻煩別人,自己有了不舒服,不跟醫生護士說,總想挺挺就過去了,這也是不行的。

第三種行為:畏縮不動,如臨大敵。

有些產婦進入產房後,心裡有一種錯誤的認識:馬上要生產了,臨產前,我要好好休息,以便有最大的力量迎接挑戰。

在這種思維支配下,產婦進入產房裡後,整天躺在床上,一點都不活動,有的甚至還埋怨我們不給她打針、吃藥、輸液,怠慢了她。

其實,身體健康的待產婦不需要吃藥,打針輸液,只需要活動。

要知道,女性產道狹小,只有持續運動,骨盆擺動,搖擺行走,使得骨盆各骨骼中間的位置關係以及骨盆的形狀發生持續性變化,才有助於胎兒進行更有利的位置調整。讓骨盆的關節調整,和胎兒的下降適應。

產婦的全身運動,能夠使骨盆的形狀和大小產生細微的改變,這將促使第一產程胎頭以最佳的位置入盆以及第二產程胎頭的俯屈,胎兒內旋轉、下降。

所以,如果產婦如臨大敵,只想躺在床上,身體蜷曲成一團,這種體位,反而會形成負作用,不利於順產。

最後一種行為就是以錢開路,送紅包。

一些產婦和家屬,在社會上可能是“以錢開路”地事情做的多了,認為在產房也是如此。幹什麼都以錢開路。其實卻行不通。

舉例說明:一位初產婦,因為有妊娠高血壓,不具備順產的特徵,醫生準備行剖宮產,產婦的公公呢,卻想著生二胎,不希望第一次生育就剖宮產,於是,就包了一個2000元的紅包給接診的醫生。自然而然的被醫生拒絕了,哪位醫生也不敢收的。想想看,如果醫生收了紅包,冒著風險讓孕婦順產,出了意外怎麼辦?生孩子時,產婦和家屬千萬不要讓非醫療的東西干擾醫生專業的判斷才是最聰明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