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

皇甫毛毛丶


可以利用乔哈里视窗了解自己

一、公开区

1.公开自我特别有助于去打开人际关系,更多去向大家展示你的公开区,可以拉近和他人的距离,公开自我是人际交往中相互理解,互相评价的基础。在安全和善意的范围内,能够向大家公开的内容越丰富越多,就越容易消除和他人的隔阂、误解、猜疑,越容易减少认知之间的差异。

2敢于去公开,自我开放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某种程度上也是非常有自信的。

3.打开自要循序渐进

(1)根据关系的深浅度循序渐进

(2)家长公开孩子信息时一定要争得孩子的同意

二、盲目区(盲目的自我)

1.你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即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2.在亲密关系的矛盾中,如果可以通过他人来帮助你去增加对自我的认知,把自己从盲目自我里解放出来,你会得到更大提升。

3.很多亲密关系中的矛盾都来自于盲目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4.每个人都有盲目自我存在:比如兴奋时说话语速渐快、思考时眉头紧锁……(这些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调整)

5.盲目区有两个方面

(1)有一些自己的缺点,自己不知道

(2)有一些自己的优点,自己不知道

三、隐藏区(隐藏的我)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隐藏区属于个人的隐私、秘密,不想要别人知道的事情。

四、未知区

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大家非常关系的“潜能”,你潜在的能量。这个部分其实有非常大量可以挖掘的部分,如果这部分用好了,大家就会觉得人生没有受限了。

探索未知区的具体方法:

(1)通过自我觉察,不断清理自我设限。

我自己什么不行?

什么做不好?

干什么不可能?

做什么的好像没有权利?

做什么会很慢?

做什么的会很差?

(2)像家人、朋友、同事去询问上述问题。

(3)如果生命中有一个奇迹,让你可以毫无顾虑(财富之类),无所畏惧,肯定成功,那么你会怎么做?

(4)在梦中,也许事情是虚构,但是情绪却是真实的,通过这个线索,去打开心结。

(5)通过一些测试了解自己


澜息i成长


我是谁?我现在在哪?我在做什么?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把这些问题规整起来,就能了解自己了。

可以试着用一幅三维立体的坐标图,给自己画一幅画像:

横轴:左边-我从哪来?右边-我要到哪去?

纵轴:上边-我渴望什么?下边-我抗拒什么?

内外轴(三维中,除了上下、左右之外的内外轴):里边-我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外边-我的逻辑状态是怎样的?

以上各种轴组合在一起,再加上程度(0-10分打分,0分是极低10分是极高),基本上就能画出你自己的“画像”了,也就可以了解你自己了。

欢迎评论,我会对每条评论进行回复。

【心理PM】专注于提供心理层面的解决方案,敬请关注~~


心理PM


真正了解自己是需要借肋外界之力,在每一个阶段的碎片裂变中自我释放,自我觉悟的一个完整过程……

讲个小寓言:

一瓶好酒为了炫耀自己不一般,请主人把酒瓶的瓶盖打开,这样人们远远的就能闻到酒香。酒瓶打开后,果然酒香四溢,人们很远闻到酒香后都跑来称赞这酒的香味……

过了不久,酒香慢慢由浓变淡,由淡变得无味,人们赞美的声音也由多到少,由少到无……酒便问酒瓶,为何人们不再赞美了?酒瓶回答:“因为你已经变成了一瓶无味的淡水”……

酒在想,我了解自己,了解这个必经的过程和结果,只要心中光明磊落,越是在看不到的地方,越显得明亮,剔透……

世界上,用自己的胃口(覌点)想象别人,但了解自己吗?比如酒瓶自己本身……


松风涓流


认识自己的前提首先的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能认识自己,更好说的是: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我们之所以是现在的自己,一定是与我们的过去相关,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那么,我们能够看清很多曾经被忽略或误解的事,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1,在与别人的对比中认识自己: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别人对比,从中发现自己的一些特点,是开始认识自我的一个途径。

2,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积极主动地同不同的人打交道,从他们对你的评价当中认识自己。

3,从实践中认识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努力做好一些事情,在不断尝试中认识自己的特点。

4,在亲密关系中认识自己:所有的外人的评价都有可能只是一个片面的评价,而亲密关系的人的评价则有可能更加的中肯。

5,在反思中认识自己:所有外在的评价都是向内在转化的一个渠道,通过不断收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你会对自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每天写写日记吧。

人生认识自己很难,改变自己更难!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这些致理名言:它给了我们人生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魅力!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刻的宝石。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光。人生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最大的过失就是不知有过;愚蠢就是只见别人的过失而忘记自己的错处。”

“第一次真正大笑你自己那天,你便成熟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觉得事事无足轻重,可能是一个最大的悲剧。没人看到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你。如果你珍惜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瞬间也就成了永恒。”

“友情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关系。恋人的关系,家族的纽带,尽管也是密切的,但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它们有着自然的、本能的要素;而友情却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物。”

人们生活中需要获得能够给予安慰与鼓励的知音,需要获得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迁的美好纯洁的友情。在友谊中,相互信赖是首要条件,这种信赖当然伴随着对对方的尊重。接触对你信赖的人,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没有的长处,从对方得到鼓励与鞭策;反之把自己的信赖寄予朋友,这也胜过任何鼓励与安慰。这样,当生活对你产生误解时,你知道:你的朋友能够理解你。那么,还有什么比友情更加珍贵的呢?

为什么自己总是学不会自欺欺人、圆滑地处事?妹妹和挚友时常在耳边责怪自己:“待人、处事、说话不要这么直来直去的,这样很容易得罪人…,回到南方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是教不会你啊!”

自己是东北人出身,很多时候由于性格直率无意中得罪了朋友,原本往往出于善意,却被对方误解了…,总是在事后才反应过来。有些经过解释之后可以理解原谅你,但有些却因为芝麻大小的事情而耿耿于怀……

“如果我没见过所犯的错误,就无法想象他的生活情形,人通常是在犯错误时流露本性。” 如果朋友之间需要自欺欺人、圆滑地相处才能维持下去的话,那么也就无所谓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互相理解、信赖的朋友。真正的友谊,是心与心亲密地接触相撞而产生的、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强烈的共鸣,它是一种摈弃了其他任何目的的纯信赖的感情。

这样的朋友我们经常寻求;不过,也没有寻找很多的必要。假如我们能遇到真正的知己,即使只有一、两个,那也将是人生巨大的财富,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不朽的力量与最大的欢乐。

“相识系于缘, 相交系于诚,平凡中充满了温馨,朴实里拥有着浪漫!”

“交人要交心,浇树要浇根,别看人的衣服,要看人的肺腑。甘泉知於口渴时,良友识于患难日,酒肉之交非好友,患难相助见知音……





引领报6930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山本耀司。

为什么了解自己这么难?

① 教育方式延迟自我认同的达成。12-18岁的青少年本应该在这个更少现实压力的阶段,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各种与未来发展、亲密关系等探索活动中去寻找自我。但现实情况却是,这样的探索过程往往被如今的制度化教育所挤占。

② 家庭教育的影响。心理学家们发现,那些与父母相互尊重,有着稳定的感情基础,同时父母给予他们更宽松的个人空间的孩子,更有可能随着自我的探索而获得一种自我认同。但那些重视被父母忽略或拒绝的孩子,既很难从父母身上模仿或学习着去认识自己,也很难做出寻找自我的尝试。而那些与父母关系过于亲密,完全由父母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则从不敢挑战父母的权威,也不愿脱离父母形成“自我认同”,他们完全依附于父母的决定。

③ “自我认同”这个任务可能会持续终身。很多成年人也会有这样的困扰,这通常会发生在当原有认知和新环境发生冲突,可能有一些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比如就业、结婚、生子,也可能是在面临一些机遇的时候。

那到底如何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呢?

① 勇敢作出尝试与选择。自我认同是人们在不断地探索与选择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去作出尝试或选择,无论喜欢或者不喜欢,在每一次作出尝试或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离了解自己更进一步。

② 与他人“分化”。有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或许和我们与身边的人过分亲密,过度依赖与干涉有关。想要真正看清属于自己情绪、认知、行为举止,我们需要努力去辨别在一些情境中,哪些是他人的要求,哪些才是我的感受;哪些是他人的期许,哪些是我真正的选择。在这些时刻,不妨试着在内心想自己提出这些问题,作出一些思考。

③ 进行叙事练习。你有没有想象过,二十年后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对于这一天的生活想象越深入、越细节,越能帮你了解,你究竟渴望的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你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是什么样的。而这种了解,反过来又能帮你重新做出今天的种种选择。

事实上,许多年轻人都对于自我认知方面存在迷茫、困惑和焦虑,因为人生很长,你不用急,也不用慌。


We潮流


阅读,能让你在寻找他者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小说可能是最好的途径了。

一部好的小说,就有这个作用,你会把自己代入各种人物,体验不同人物的心路历程,不由得沿着作者的途经去寻找他者的路上,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另外,强调阅读时要读长篇的,因为人物的一生写的比较完整,有参考价值。

举个例子吧,在读《百年孤独》时,里的人物,老布恩迪亚、乌尔苏拉……他们的一生被作者叙述的比较完整。有婚恋观、教育观、责任观……每个阶段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是女人就多体会一下乌尔苏拉,她在整整一百年的家族世上,是如何把女人那种力量与毅力体现了出来。

在体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经过这样的思维磨擦,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

当然,好多小说,都有这种作用,如《傲慢与偏见》、《霍乱时期的爱情》、《雪国》……

希望这个建议,对你有帮助!


做生活的观察者


如何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只有不断学习,修炼自己,具体怎么做呢?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好的思考反思一段时间,把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写:成两份,优点缺点有多少?写好这些之后,在与父母与恩师探讨,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对自己不满的一些要求,从而不断的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一些事情点点滴滴等等,从而不断的在现实当中去实践,不断完善自己。




小吴会功夫


你了解你自己吗?

你能看清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吗?

你能精准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吗?

你能在关系中既守住自己,又不攻击他人吗?

你能够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保持自我不动摇吗?

山本耀司说:

“一个人的自我,是在关系的碰撞中形成的,厉害人物,是和厉害的人、事和物,深度碰撞中淬炼而成。深度碰撞自然有各种痛苦,甚至是深度痛苦。”

但我更觉得,不仅是要和外在的厉害客体去碰撞,也要敢于深入你黑暗的潜意识深处,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瑰丽的风景,淬炼出更强的自我。

潜意识,这个在精神分析里很常见的概念,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通常人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都是受自己控制的,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为,很多时候是被我们不知道、不理解的潜意识操控的。

有很多不愿意被自己觉察的东西,沉淀到了潜意识,但这些东西一旦被意识化,它就会变成我们心灵的一部分,可以使我们的心灵真正变得比天空更宽阔。

懂得如何链接和深入潜意识,是十分必要,也是极需要智慧的。心灵图卡是装在口袋里的移动沙盘,探索潜意识的魔镜,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企业家演说教练余晴菲


如果想真正的了解自己:从思维上先改变,思维决定行为!

1、从先了解人格开始,人格一分为气质和性格,人格具有稳定性,功能性,独特性,整体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五个特征!

2、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那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人格中各种心里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人格的构成是比较稳定的,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人格是外界环境刺激和行为的中介,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人格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个人的人格必然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这也是人格社会制约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3、了解自己除了这些理论上的知识,还得时刻往内看,多思考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人格是外界环境和行为的中介,人格决定了你的行为反应!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我们的思维,达到更高的认知。



我是王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一张白纸!

1.左边写出自己的优点

2.右边写出自己的缺点

3.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二,我正在做的能不能实现我的目标!

三,如果能我继续努力,如果不能问做什么能够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