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冯振兴10


梁宏达有一期说八仙的故事中说,八仙原来是宋朝时的八个犯人,被关在岛上,八个人相约越狱逃脱所以才有了八仙过海的传说。


这种说法其实不准,因为八仙故事在宋朝以前就有流传,比如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比如张果老,曹国舅都是史有其人。

在电视剧《八仙过海》中有一幕。是韩湘子给韩愈表演顷刻开花的仙术,找个盆,埋上土,数个一二三四五,顷刻间土里生根发芽长叶开出两朵牡丹花来。


花上还有字写的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问啥意思?韩湘子说,您以后就知道了,这正是: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后来韩愈因为谏迎佛骨一事得罪了唐宪宗,唐宪宗把他贬到了潮州,在半路上韩愈遇到了前来送他的韩湘子,韩湘子和他相会的地方正是蓝关。


韩愈很感慨的补齐了那两句话,写了那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湘子成仙的故事,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已经成型,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记》,就记载过韩湘子的故事。


相比于韩湘子,张果老成仙更早。

在新《旧唐书》中都有张果老的传记。


武则天曾经请过张果老,但是他避而不见。后来唐玄宗再次延请张果老,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未几张果老又隐去。


《全唐诗》中收录了张果老的诗作:

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八仙中名气最大的吕洞宾和汉钟离。


宋金时期的钟吕金丹道就是以他俩为祖师爷,著名的全真教拜的北五祖,最重要的两位就是吕洞宾和钟离权,他俩真实的出生年月应该是唐末。


蓝采和大约也是活动在在唐末五代时期,南唐沈汾在《续仙传》中写过他的故事,说他常年一只脚穿鞋,一只脚光着,冬天穿棉袄,夏天睡雪堆。

没事还喜欢拿竹板,唱着很有哲理的太平歌词啥的,蓝采和如果出生在现代,绝对有成为网红的潜质,会有一堆网红小姐姐围着他拍照拍视频的。


可惜他生不逢时,只能做神仙了。


曹国舅也是历史有传的人,他的原型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子官封济阳郡王。


何仙姑在历史上记载很少,在宋朝的笔记中记载过一位算卦很灵验的何二娘,大约是最早的何仙姑故事的雏形。


在八仙联盟故事中最早成仙的铁拐李,反而是最晚出现的,明朝时铁拐李才姗姗来迟的登场。

这出现最晚的铁拐李成了成仙最早的神仙。

在各种记载中,他成仙的历程,从唐朝到隋朝,一直回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为的就是附会他八仙之首的身份。


毕竟八仙中的汉钟离,据说是汉朝大将,设定中铁拐李比他资历深,只能是春秋时候生人了。


早期的八仙故事中八仙有很多套,人物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在《八仙庆寿》中的八仙没有何仙姑,而有徐神翁。


徐神翁名徐守信,北宋人,和宋高宗多有交集。


在元代杂剧作家岳伯川的《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何仙姑又被张四郎代替。


在万历年间的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中出场的八仙,没有张果老和何仙姑,而有我们不熟悉的两个神仙风僧寿和元壶子。


另外戏金蟾的刘海还经常来八仙战队客串一把,他有时候代替张果老,有时候又代替蓝采和。

八仙这个组合真正稳定下来是从明代小说《东游记》开始的。


明朝有位书商叫余象斗,曾经出过一套神仙鬼怪的书,分别命名为《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这四游记中西游记是杨致和简版西游,南游记和北游记是余象斗亲自下场编写的华光大帝和真武大帝的故事。


东游记是吴元泰编写的八仙故事,这本书影响很大,第一次确定了八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八个人。


而且设定了这八个人的,成仙先后顺序。这为今后各种八仙故事奠定了基础。


=========================


薛白袍


这些图片历史上有这样的人后代的人创建出来的话历史上真正的有什么神话传说中的人存在的我二0一七年在深圳龙岗区发生精神事故时候看见他们坐在一只大鸟上前面个女是我以为是观音菩萨可能是王母娘娘有可能是站着后面一边是两个女神仙两边都有两个女神仙在我上面飞来飞后面三清神最高神飞下来我后面房子上面坐上面我在下面坐在我头上像个水一样泼我四月份时候我第一次不加班去爬山玩的时候坐在山上那个时候太阳还有看上去玉皇大帝坐在马龙上面前面很多马后来我回来路上像个地震一样身体上看见老一样头上很红跟着我走上面这样跟我后我睡不觉得了到平山公园里想睡觉来了几只鸟你不能睡觉一直叫我如果是你睡下去的话不行了不能睡得给我说鸟也是给我头上泼水给我我看见过的神话传说中的人是很多人说出来让人不相信精神病人头脑不正常想事想多了乱七八糟的话胡说八道的话看多了国外女孩子神经不正常了胡说八道话其实我发生什么事情都记得住


用户2894006255132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的故事妇孺皆知,那么八仙中的哪一位神仙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呢?答案是韩湘子,他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子。

八仙的传说

所谓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八位神仙的故事在唐宋时期便已有之,比如张果老、吕洞宾等,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个群体,直到元朝时流行杂剧,才有“八仙”之称。

马致远的著名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借吕洞宾之口,介绍了其他几位神仙,有“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之说,说明在元朝时便已把韩湘子认定为韩愈的侄子,但当时的“八仙”全部为男性,没有何仙姑,且人名与如今版本略有差距。

到了明代,演义小说《东游记》中出现了与如今版本完全一致的“八仙”,并且“八仙”的排序也被确定,老大是铁拐李,老幺是曹国舅,从老二到老七分别是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等六人。

历史上的韩湘

历史上韩愈确实有一个侄子,名叫韩湘,字北渚,但他没有入道修仙,而是高中进士后做官,最终官至大理寺丞,算得上功成名就。

历史上的韩愈曾在遭遇贬谪时,给韩湘写过一首诗,名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八仙传说中,韩湘被韩愈抚养长大,长大后得到钟离权、吕洞宾两位神仙传授修道成仙之术,却遭韩愈极力反对。韩湘为追求修行愤而出家,最终修成正果,是为韩湘子。

韩湘子此后屡次试图度化韩愈,但韩愈执迷不悟,后来韩愈被贬官,路经蓝关,雪拥不前,冻埋雪中,险些冻死,幸得韩湘子赶来相救,韩愈最终感悟,随之修道成仙。

韩湘为何变身韩湘子

关于韩湘子的传说并不简单,背后反映的是儒释道之争。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也是著名儒学大家、辟佛斗士,他推崇儒学,排斥佛道,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上面那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就是因为韩愈公然反对皇帝“迎佛骨入大内”,才触怒唐宪宗,被贬往潮州的路途中写作的。

韩愈不仅触怒了皇帝,还因此触犯了佛家和道家,两家都编造一些故事传说来贬低韩愈,比如佛教编造出“大颠禅师”度化韩愈,让韩愈信入佛教;道教则编造出韩湘子度化韩愈,让韩愈信入道教,总之最后韩愈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皈依正途了。

可怜韩愈一生排斥佛道,死后却“被信入”佛道,而他的侄子韩湘则“被充当”了道教用来宣扬自己的工具,思想界的斗争也是无所不用,相当残酷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八仙之中,历史上真有其人的一共有4个,分别是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四个人。

  先说吕洞宾。

  关于吕洞宾,一些人将吕洞宾称之为唐代道士,姓吕名岩,号纯阳,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后人,曾考中进士云云。事实上,吕岩这个人在史料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宋史·陈抟传》中。

  陈抟,就是那个与宋太祖赵匡胤有瓜葛的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吕岩之所以声名鹊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是陈抟的一个朋友。

  民间相传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三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等等都是传说,并无史料依据。吕洞宾这个形象,是在宋朝崇奉道教的大环境下,一步步被人为哄抬出来的。

  再说曹国舅。八仙中的曹国舅,据传是宋仁宗皇后弟弟曹佾。历史上确实有曹佾其人,但是,在八仙故事中,说曹佾如何出身豪门,家世富贵,却不贪恋权势,一心慕道,最终放弃荣华,出家成仙云云。

  整个宋朝私人记史风气流行。但是,整个北宋,南宋,并无一人提及曹皇后弟弟曹佾好道,一直到元明时期,曹国舅才逐渐被仙话,他是八仙中最后出现的一位。

  张果老与吕洞宾、曹国舅不同。

  张果老在历史上一登场就是高人,他曾受唐玄宗召见,展现强大神通,是很早就被神话的一位高道。

  至于韩湘子,相传是大文豪韩愈的侄孙韩湘。许多人想必都学过《祭十二朗文》,韩愈笔下的十二郎,就是韩湘的爸爸。在韩愈诗歌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叫做《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里面有诗云: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歌中的侄孙湘,就是韩湘子。

  只是,韩愈有个侄孙叫做韩湘,到底韩湘是不是好道,是否出家成仙,也是一笔糊涂账。有学者曾经考证,韩湘考中进士,当官去了,并未出家,出家的是另一位叫做韩湐的人。后人张冠李戴,给弄混了。

  换言之,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历史上虽有其人,但都被仙神化了。其流传事迹与真正历史,差别极大。

  至于说汉钟离是汉朝一个叫做钟离权的人,铁拐李是太上老君的弟子李玄,蓝采和、何仙姑又是某人弟子云云,其实都是道教神话,小说家言。大家就当成神话故事看就可以。  


叶之秋


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八种不同的人群,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成为了人们最为熟知的神仙。

早在元代就已有“上八仙”的说法,指的就是吕洞宾、铁拐李这组八仙。到了清代,普遍又将此八仙列为“中八仙”,而增出上、下八仙。

上八仙

上八仙有很多种说法,仅摘录如下,仅供参考:

《何仙姑宝卷》:福星、禄星、寿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
《八仙上寿宝卷》:寿星、王母、观音、斗姆、黎山老母、圣母娘、金刀娘(原文缺一)
《庵堂相会》:南极仙翁、麻姑、东方朔、鬼谷子、张仙、王母娘娘、陈抟、黎山老母

在上述说法的八仙中,真有其人的是东方朔、陈抟、彭祖、鬼谷子。

东方朔在汉武帝时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古代隐士,多避世于深山,而他却自称避世于朝廷。因性格诙谐,常在武帝面前开玩笑,被汉武帝视为搞笑艺人而非读书人,所以毕生未得重用,但是他总能够用诙谐的语言让汉武帝听进去自己的谏言,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东方朔死后,他因为生前的种种离奇故事被神化,慢慢成了神仙。李白在诗中写道:“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更有趣的是,东方朔同时因诙谐幽默被尊为相声业的祖师爷。

陈抟,宋史中有传: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举进士不第而游历名山,求仙访道,长期隐居在武当山、华山和少华山。因为他行踪飘忽不定,进而被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

彭祖,又称彭铿,传说中是彭姓的祖先。传说活了八百年,是一位长寿之神。晋葛洪《神仙传》形容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活身为事。”太平广记之中有关于他的记录。史料记载的880岁,有人认为当时的一年相当于现在的60天,880岁就相当于现今的145岁。

鬼谷子,活跃于战国中期的显赫人物,“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政治家、外交家、阴阳家、预言家。

中八仙

中八仙指的是: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

张果老,原名张果,是唐代一位精通服气,修炼内丹的道士,中唐以后,逐渐被神化,后来成为民间神话中的八仙之一,被称为张果老。《新唐书·张果传》和《资治通鉴》记载“方士张果自言有神仙术……”,所以史上确有其人。

吕洞宾,原名吕嵒(嵒或作岩、巖),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生于796年,唐朝礼部侍郎吕渭之孙。早年做过小官,不久因厌官场生活,弃官入道,隐居山林。他曾写过登楼诗:独上高楼望八都,墨云散尽月轮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韩湘子,原名韩湘,韩愈的侄孙。韩愈曾给侄孙韩湘写过三首诗,最著名的就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湘是韩愈的侄孙,祭十二郎文也就是纪念韩湘之父韩老成的文章,文中言:“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由此推知,韩湘生于公元794年。民间传说,他后来拜吕洞宾为师学道,肉身成圣。

曹国舅,原名曹佾,字公伯,又名景休,北宋时期人,北宋初年名将曹彬的孙子,宋仁宗皇后的弟弟,所以才有国舅的称呼。民间传说中,“大国舅”曹景休的弟弟“小国舅”曹景植因贪慕一名秀才妻子的美色,把秀才绞死,强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开封府府尹包拯托梦,于是包拯查究此案。包拯问明真情后,设计将曹景休两兄弟监禁。连宋仁宗、曹皇后亲自求包拯把二人从轻发落,他也不从,下令处决两位国舅。宋仁宗于是决意特赦,但诏书抵达衙门之前,包拯已探知消息,故先斩杀了元凶曹景植,才将依照敕令将曹景休放归。曹景休获释后,出家为道士,苦心修道,感动了云游中的吕洞宾真人,吕真人加以指引,终于使他得道,位列八仙。

下八仙

下八仙也有几种说法,先列出如下:

《贺升平群仙庆寿》: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
《何仙姑宝卷》:广成子、鬼谷子、孙膑、刘海、和合二仙、李八百、麻姑
《八仙上寿宝卷》:张仙、刘伯温、诸葛亮、苗光裕、徐茂公、鲁宁秀、牛郎、织女

刘伶,字伯伦,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后来列为下八仙之一。

毕卓,豪放任性,好喝酒,不拘小节,与胡母辅之、阮放、阮孚、谢鲲、羊曼、光逸、桓彝结为好友,散发裸裎,闭室酣饮,时称八达。曾为温峤所赏,任平南长史。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民间传说中为下八仙。

刘海蟾,名操,字宗成,又字昭元、昭远,道号海蟾子。后人俗称刘海,道教界以刘海蟾呼之,但民间流传“刘海戏金蟾”,被后人讹作“刘海”,刘海也成为世人对刘海蟾最普遍的称呼。

剩下其他的孙膑、刘伯温、诸葛亮、徐茂公大家就都熟知了。


诗书君


八仙之中,历史上真有其人的一共有4个,分别是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四个人。

  先说吕洞宾。

  关于吕洞宾,一些人将吕洞宾称之为唐代道士,姓吕名岩,号纯阳,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后人,曾考中进士云云。事实上,吕岩这个人在史料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宋史·陈抟传》中。

  陈抟,就是那个与宋太祖赵匡胤有瓜葛的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吕岩之所以声名鹊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是陈抟的一个朋友。

  民间相传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三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等等都是传说,并无史料依据。吕洞宾这个形象,是在宋朝崇奉道教的大环境下,一步步被人为哄抬出来的。

  再说曹国舅。八仙中的曹国舅,据传是宋仁宗皇后弟弟曹佾。历史上确实有曹佾其人,但是,在八仙故事中,说曹佾如何出身豪门,家世富贵,却不贪恋权势,一心慕道,最终放弃荣华,出家成仙云云。

  整个宋朝私人记史风气流行。但是,整个北宋,南宋,并无一人提及曹皇后弟弟曹佾好道,一直到元明时期,曹国舅才逐渐被仙话,他是八仙中最后出现的一位。

  张果老与吕洞宾、曹国舅不同。

  张果老在历史上一登场就是高人,他曾受唐玄宗召见,展现强大神通,是很早就被神话的一位高道。

  至于韩湘子,相传是大文豪韩愈的侄孙韩湘。许多人想必都学过《祭十二朗文》,韩愈笔下的十二郎,就是韩湘的爸爸。在韩愈诗歌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叫做《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里面有诗云: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歌中的侄孙湘,就是韩湘子。

  只是,韩愈有个侄孙叫做韩湘,到底韩湘是不是好道,是否出家成仙,也是一笔糊涂账。有学者曾经考证,韩湘考中进士,当官去了,并未出家,出家的是另一位叫做韩湐的人。后人张冠李戴,给弄混了。

  换言之,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历史上虽有其人,但都被仙神化了。其流传事迹与真正历史,差别极大。


高培枫


八仙过海的传说可是人尽皆知,他们去往蓬莱仙岛上各显神通,但此举惹怒了龙王,龙王便和八仙在海上斗法,于是就有了八仙过海的传奇故事。

但真实的历史上,这八个仙人真如故事上描述的他们仙风道骨、衣袂飘飘吗?答案可能让大家大跌眼镜,历史上的这八个人都是真有其人,但他们不会施展神通、也不是什么仙人,而是:一群逃犯。

八仙的前身

吕洞宾作为八仙之首,给人的形象一直是超凡脱俗,但他的真实原型只不过是个被发配的囚犯,名叫吕岩。吕岩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正值春风得意,高中状元、娶妻生子,人生三大幸事他得其二,可在他享受人生幸福美满之时却不小心得罪了小人,最后落得抄家充军、妻离子散。吕岩被发配到了沙门岛,这里是专门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

据《宋史.马默传》记载,宋神宗时期的沙门岛,寨主叫李庆,专以虐杀犯人为乐。此人在沙门岛才做两年的监狱长,却先后杀了七百多个犯人,而这一切只因沙门岛上的资源只能让这个岛的犯人存活三百个。

面对这样的存活率,吕岩不得不计划“越狱”,可是沙门岛四面环海,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逃出岛屿的。在他观察了很长的时间后,终于选定了六个一起越狱的同伙。

越狱同伙

  1. 汉钟离,原型钟离权:曾经是一个将军,因讨伐辽国失败,后被发配。

  2. 曹国舅,原型曹景休:宋仁宗的大舅子,因曹皇后失宠,被牵连打入监狱。

  3. 铁拐李,原型李凝阳:好抱打不平,被宰相的家人打断一条腿后发配。

  4. 蓝采和,原型许坚:在勾栏唱杂剧,因演出时出差错被发配沙门岛。

  5. 张果老:为人本就疯疯癫癫,自称生在大禹时代,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岁数,后来被官府抓了起来。

  6. 韩湘子:大文学家韩愈后人,因得罪人也被发配沙门岛。

据说,在沙门岛有个聚仙洞,是八仙聚会议事的地方,吕岩他们就是躲在这里商议越狱的计划。而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是误打误撞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也提出加入他们的队伍。

一起越狱

于是,在一个夜晚,这几个犯人开始渡海越狱,从沙门岛到蓬莱的丹崖山仅有20里地。他们各凭水平,借着木盆、葫芦、木头等漂浮物,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开始渡海。这与传说中的说说笑笑、气定神闲的八仙过海天差地别,等他们精疲力尽到达丹崖山脚的时候,一个个都是面目狰狞、狼狈不堪。

当地的民众看到这些披头散发,又从那么远的地方游过来的人,被当成奇人。立刻就有人去报官,八仙几个见有人报官,怕又被捉拿立刻逃之夭夭,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有人添油加醋,这几个逃犯就慢慢的被演绎成了各显神通渡海的神仙了。


大国布衣


首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里的“八仙”指的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另传说“八仙”都是太上老君的记名弟子。

其次,个人观点认为,“八仙”当中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主要是:

(1)曹国舅。曹国舅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舅”爷出身。后来不知何故,曹国舅成了八仙之一了。

(2)韩湘子。传说韩湘子年轻帅气一表人才,又吹得一手好笛子,是唐代的大文豪韩愈的侄孙。据说韩愈的名篇《左迁蓝关致侄孙湘》诗作,就是写给韩湘子的。

(3)吕洞宾。吕洞宾本名叫做“吕纯阳”,为人处世乐善好施而且又风流倜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指的就是“八仙”当中的吕洞宾了。据说,不知何故有的地方一直都把吕洞宾,当作是理发行业的祖师爷来供奉着。

(4)张果老。与吕洞宾一样,张果老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了。“张果老倒骑毛驴”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有一些人甚至把它当作一个歇后语来使用。











骑蜗牛走高速


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并且,八仙中,几乎每一个神仙都有着其各自的身世和传说。而在历史上,八仙中有几位,也是颇有来头之辈。

韩湘子

在神话中,韩湘子是吕洞宾的徒弟。按照八仙神话体系,吕洞宾和韩湘子都是唐朝人,并且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

在历史上,韩湘子的原型韩湘确实是韩愈的侄孙。本世纪初年,中学语文课本的必读诗词中,有一首诗名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歌。这首诗,事实上就是韩愈被唐宪宗发配岭南的路上,写给韩湘的。

韩愈时代,佛教和道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唐宪宗沉迷佛教,为此韩愈多次谏言唐宪宗不要沉迷佛事,最终触怒宪宗皇帝,遭到流放。

不过,韩愈是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在韩愈带动下,儒家集团和佛道两教产生剧烈冲突。而道教为了增强影响力,对韩愈的行为作出反击,于是,韩湘子成仙得道的神话得以出炉。

事实上,历史上的韩湘并没有修仙,而是选择科举之路,并且,在唐穆宗在位期间,确实金榜题名。

曹国舅

在神话中,曹国舅也是吕洞宾的徒弟。依据八仙神话的故事架构,曹国舅是宋朝皇帝的小舅子。

在历史上,曹国舅的原型系曹佾。曹佾的出身要比韩湘显赫很多。曹佾的祖上,系北宋名将曹彬。曹彬在世期间,是宋太祖麾下的得力战将。曾为北宋朝廷在吞并后蜀和南唐等政权中立下赫赫功劳。尤其是曹彬下南唐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

曹佾的姐姐是宋仁宗的皇后。从时间线来看,曹家到曹佾这一代,北宋已经开国数十年。在这数十年时间里,曹家始终保持显赫地位,这一点,在古代史上算是很难得了。

宋仁宗在位时期,宫中曾发生兵变,曹后在平乱过程中发挥了将门虎女的优势:曹后指挥太监和宫女平定叛乱,堪称有条不紊。而从这个细节来看,不难得出曹后是一个阳刚之气较多的女子,因此不为宋仁宗所喜爱。宋仁宗死后,宋英宗继位。因为掌权的问题,宋英宗和曹太后还发生过冲突。

而在皇帝和皇后、太后存在冲突的状态下,作为皇后、太后的娘家人,是需要谨慎的。曹佾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曹佾为人十分低调和谨慎。从来不从事招摇的活动,避免被政敌抓住把柄。

后世道教在营造神仙传说的时候,考虑到曹家在宋朝的家世,于是,曹国舅的神话产生了。


藤树先生


很高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八仙中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我想题主问的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八仙,他们分别是: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

据我所知,这八仙每一个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的,在一些史书上均有记录,但是在这八仙之中,最有名的当然要属吕洞宾了。

有句话叫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洞宾,原名吕嵒(嵒或作岩、巖),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生于796年,唐朝礼部侍郎吕渭之孙。早年做过小官,不久因厌官场生活,弃官入道,隐居山林,修道成仙。

在各地都有关于吕洞宾的传说,可见吕洞宾几乎游览过全国各地,在我的家乡湖南宁远就有关于吕洞宾的传说,而且吕洞宾还在九嶷山修道过,因为九嶷山作为三十六洞天之一福地之一,不少修道之人都再次修道过,所以也留下了一些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