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题图来自《兄弟连》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疫情保卫战中,除了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来自企业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但对多数企业而言,这其实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如何快速跟进需求解决救援问题,同时又不耽误自身的经营发展,成了他们面临的最大考验。


一、第一次“战疫”


百果园在武汉经营五年,拥有280余家门店。1月22日,百果园成立疫情应急小组。整个春节期间,百果园集团副总裁、疫情应急小组组长焦岳几乎每天花六七个小时开会,协调解决各项事情。

虽然是第一次“战疫”,但得益于“早准备”,第一批援助相对较为顺利。除夕夜当晚,百果园采购了河北两家企业的10万件库存口罩,并马上运输到武汉。尽管途中遭遇重重困难,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将物资运抵武汉疫区。

1月23日,了解到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最为紧缺,除夕那天,搞清楚紧缺物资型号、标准之后,科大讯飞也开始行动。

据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透露,在选择物资时,他们会参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儿童医院的捐赠公告,防护服要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护目镜要“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弹力带佩戴等”。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仁川机场,科大讯飞韩国伙伴送物资到国内

通过发动所有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力量,科大讯飞从山东等地采购了价值50万元的N95 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并于1月28日送达武汉一线医院。

随着国内医疗物资被争相抢购,部分工厂也被政府征用,华米科技决定取消2月6日在合肥举行的公司年会,凑齐1000万元支援武汉。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除了这些奋战在一线的企业之外,还有很多线上教育企业、远程办公企业、游戏娱乐相关的app,也在此次疫情期间,相应地推出了一些特惠服务。如网易有道,推出免费寒假班线上课程和名师直播课;钉钉发布全套免费在家办公解决方案,同时推出“员工健康”服务等。

简单来说,企业战疫方式分为三类:资金捐助为主;线上产品及工具捐赠为主,如教学课程,线上工具;物资捐赠为主,主要为口罩在内的专业医疗用品。

需求来看,目前武汉一线医院、患者及市民对医疗物资的需求显然更加迫切。不过,从支援医疗物资的角度看,因涉足到物资采购、运输、点对点对接等复杂流程,对企业本身的能力,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难在哪里?

关于有限医疗物资的抢购,现在变成了一场博弈。

从国内医疗物资分布来看,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网上渠道,主要以部分库存为主,难以满足需求;传统医疗器械厂商作为医疗物资供应主体,但由于假期、人手短缺等多种因素,仍在逐步恢复产能中。

根据日前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辞,国内现在每天生产2000多万只口罩,但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复工复产需要一定时间。

作为国内知名的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与全国基金会建立起深度合作,打通了与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多家基金会的捐赠渠道。疫情发生以后,水滴筹、水滴公益在线上发起了公益救助和募捐项目,通过与多家省市基金会合作,水滴公益平台累计募集善款6000多万元。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但在筹集物资过程中,他们就曾遇到过不少困难。比如抬价的“二道贩子”、打着幌子骗钱的代理商…… 1月26日,水滴筹谈妥价值450万元,涉及500万只口罩的采购之后,物资隔天被征用,最终只能另找渠道。

在国外,医疗物资也陡然紧俏起来。由于部分国家已经出现确诊病例,防疫物资出口开始收紧,2月1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从迪拜回国,个人从国外背回600多个N95口罩,作为紧急物资捐赠,同时又安排员工在当天飞往迪拜、土耳其,筹集更多物资。

华米采取海外采购方向,但海外采购没有想象中容易。华米科技副总裁王以超告诉《锐问》,像口罩和防护服,各国多有不同的标准和制式。哪些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国标,以及一线医护人员的需求,都要分别确认,过程非常麻烦。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在国外,华米团队甚至发现有厂商在出售“16年前出品的防护服”。“有些可能就是清库存,觉得中国人傻钱多。”王以超认为。

这些,都是物资接收方面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以后,企业还将面临运输层面及医院对接层面的挑战。

当下实际情况是,国际运力正在下降,部分物资在国外滞留;武汉天河机场客运关闭并被官方接管,企业物资直接从国内外机场空运至武汉机场,需要与多方协调。

以科大讯飞为例,他们第一批物资是从山东空运武汉,但因航班问题改走陆运,时间多耗费了两天。后续在海外市场找回的物资为了提升运输效率,除物流运输外,还要求员工乘间隔时间最短的往返航班人肉物资至合肥,再走陆运的方式。

到对接医院环节,此前常规流程是捐给当地红十字协会等中间机构再二次分配,后来武汉红十字会调整定向捐赠流程,单位或个人可直接与武汉医院对接捐赠。表面来看,是提升了效率,其实对企业协调资源的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考验。


三、企业的本分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少三方人士在接受《锐问》采访时都认为,对企业而言,选择找公益基金会等中间机构,可能是相对更有效率的做法。

但受各种现实条件约束和影响,包括资源之间的不有效打通,不少企业最终还是选择了亲力亲为。可我们需要意识到,亲力亲为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不专业的情况下,投入产出并不会很高。

如何做到高效,对企业而言:

1、对信息的反应,要足够迅速;

2、对物资包括供应商的鉴别,要足够专业;

3、在物资捐助、医院对接,包括运输等层面,需要打通各种资源,或者原本就有这些资源,以节省沟通成本。

简单来说,在抗击疫情这件事上,企业做得越深入,需要投入的成本,就不止是时间和金钱那么简单。而一个基本的大背景是,此次疫情之下,不少企业收入也受影响,经营层面而言,他们自身就存在一定困境。

那么如何在维持经营的同时,帮助抗击疫情,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平衡。

以百果园为例,他们原本实行“春节不打烊”政策,疫情发生后,部分地区政府对零售企业实行了关店关仓计划。其中,百果园在武汉地区不得不关闭30多家门店。数据来看,去年同期3天销售水果近3000吨,如今,已下滑至2000吨左右。

一方面,百果园在帮助抗击疫情,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与政府积极沟通寻求经营突破。

武汉支援方面,他们与知名公益机构爱德基金会合作,捐赠了100万元款物,其中50万元等额的医疗物资,将采购、对接等事宜交由爱德基金会,另还有50万元的水果也在通过基金会落地;此外百果园还和佳沛、美团外卖、库尔勒香梨品牌等伙伴合作,通过对方的配送体系,为武汉等疫情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价值近百万元的水果。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企业经营方面,他们将部分精力放在了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上。过去大部分的省份将民生商品主要限定在蔬菜和肉在内的品类,相关门店仍正常运营,而水果并不在民生商品之内。百果园通过与有关部门的积极沟通,获得了深圳等地的认可。春节期间百果园全国范围4000余家门店正常经营、近1万人正常上岗。

在微博上,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在说某某品牌关门了,某某餐饮关门了,唯独看到百果园,在自家小区还亮着灯、坚持经营。


互联网公司第一次战疫,有惊无险

“本份工作做好,顾客能吃到水果,抵抗力更强,心情也更愉悦。” 百果园集团副总裁焦岳对此不无骄傲。

本质上来说,《锐问》认为,民间力量始终还是抗击疫情下的一种有效补充。换句话说,企业支持救援行动,需要考量自身意愿和能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量力而行。

因为对企业而言,经营好自身业务,为消费者提供社会价值,为员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股东提供更多回报和收益,才是最大的本分与价值。

尤其,是在经济环境受疫情影响巨大的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