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三十六歲,終於等到了她的理想伴侶,他們倆人都是高收入者,出嫁應不應要聘禮?

似水流年春去春又回


女兒三十六了,按照這個年紀應該是獨生女。

首先先恭喜您女兒找到如意伴侶,確實這年代想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現在的社會不再是當年的社會。

九十年代以前的愛情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感情,現在的愛情更像肥皂劇,都是都是充滿了急功近利,銅臭味,也許很多人會反對我對愛情的理解,我也不否認現在的社會差不多已經是隻剩下錢,當年的盼望著來信,期待的見面,每一封信的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透露出說不清道不盡的思念,每次的見面都是精心打扮,生怕哪個細節錯了,說話都是帶著靦腆,牽個手都可以回味一個月,每天都是掰著手指頭在計算還有多少秒才能相見,離開已經多少分鐘,度日如年啊,這些都是屬於那個年代的愛情。

現在的愛情尤其是這裡面的愛情都在手指間,動動手指發個微信,就算兩人在一起也是發微信看手機,哪裡再有當年指尖劃過秀髮的觸電感覺,當年是花前月下,初春踏雪,一起迎著朝陽緩緩升起,輕扶著對方的腰漫步在沙灘看著黃昏的太陽徐徐落下……

現在更多的是哪裡的房子多少錢,哪裡的房子有哪間小學的學位,哪裡火鍋好吃,哪裡是網紅旅遊點,哪件衣服誰誰穿的好看,誰和誰在一起了,誰和誰分手了…………總之不是錢就是別人,不再是當年小小聲的問這個週末能去我家吃飯嗎?不再是去到對象家拼命的表現,幹活家長裡短的聊天,現在的小孩你要和他吃飯還要預約,終於約上了還是在外面吃,能吃飯了,都拿著手機,拍吃的拍風景,就是沒人拍父母,拍了父母的趕緊發微信圈,好孝順好孝順。

當年結婚,情投意合你情我願,添置點生活用品,去民政局領證,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餐告知大家,婚,就這樣結了,沒有彩禮也沒有聘禮,但大家都開心。

現在,現在真的不一樣了,全國彩禮都有排行版了,坐在一起大家吹的都是我家閨女嫁出去收到多少彩禮,越多越光榮,越多越開心,女兒嫁的是不是真的開心了?因為彩禮問題多少鴛鴦被拆散了?做父母的關心最大的最多的就是兒女幸福,至於彩禮多少,是用來炫耀還是用來製造小夫妻往後的麻煩?這個我不敢下定論,但我相信大部分父母不是衝著彩禮,不是衝著那點錢,想的是子女的開心幸福。

您女兒女婿都是高收入著,或許拿出很大一份彩禮不在話下,但我相信你並不缺這份彩禮的錢,你是當心別人,或許親戚或許朋友問你收了多少彩禮,你擔心少了會被笑,其實你想的是

女兒孝順,女婿尊重你,常回家陪著你,關心你,這些才是你想要的。

多少彩禮無所謂,有多的話您還是留給他們的甚至是還未出生的外孫的,少,也不會對你生活造成困惑,也不會影響你生活質量。因為我相信您和您先生(這個純屬我判斷的,我感覺得到您是位母親)不是計較錢財的人,您在乎的是女兒的幸福。

最後祝您愉快,女兒幸福。


午夜123533817


三十六如果的女兒,終於等到了理想的伴侶,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慶幸的事,也是雙方父母和家庭非常值得歡悅的事。

喜事在即,雙方家庭應該做的就是給孩子們喜上添花,而不是添堵挑刺,否則,就不是讓人稱慰的好父母了。所以,個人觀點是,彩禮的事最好隻字不提。

因為對於男方家庭而言,兒子結婚,父母幾乎都是盡力而為,總想辦的風風光光的,話費自然不會少。這時你提出彩禮的事,可能是增加他們的負擔,如果你家是男方,你會覺得開心還是心裡有點堵呢?再說了,你閨女和男孩都是高收入,彩禮要少了沒什麼意義,要多了就是增加矛盾,你圖什麼呢?

再說了,要彩禮可能會讓人覺得自降身份,你閨女肯定不樂意。如果你在彩禮方面隻字不提,男方卻把彩禮預算了,到時候奉上彩禮,你即收了彩禮,而且也有面子,是不是更好。如果你當著雙方家庭的面,把彩禮送給小倆口,那你做人做事就太漂亮了,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倆家的親近,所謂結了親就是換了心,倆家人就成一家人了,孩子們會非常幸福。

從你的孩子三十六歲來看,肯定是獨生子女,雙方家庭和睦、親近,將來你們老了,也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雙方家庭不和睦,心裡有點小疙瘩,將來你們老了,會開心嗎?

移風易俗,從你們開始。做最好的老丈人,最最和睦的親家,做幸福的一家人,從不收彩禮開始吧。

順祝小倆口新婚快樂!


凌川


我覺得可以聽聽你女兒的意見,再讓她打聽打聽男方家鄉的風俗,綜合考慮下。

很多地方都有收彩禮的風俗,我們那邊是圖個好彩頭,再添點嫁妝讓女兒帶回去,雙方都歡歡喜喜的。

其實年齡不是問題,以前我公司裡面,一個是三十多歲才結婚的,還有一個也是三十出頭還沒有男朋友,現在結婚年齡是越來越晚了。

我覺得如果男方父母懂人情世故,就算當地沒有彩禮這個風俗,一起吃飯談婚事的時候會主動問起,因為彩禮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就算他們當地沒有,如果尊重女方,也會主動訊問是否要彩禮。

經濟方面肯定不是問題,就算男方父母沒有錢,男女雙方都是高收入的人才,彩禮錢對男方而言,可能就幾個月工資,女方也是高收入人才,雖然對女方而言,這點彩禮錢幾個月就可以賺到,可是意義不一樣,就像結婚買的鑽戒,很多人平時都不會戴,可是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

我覺得如果你們當地有收彩禮的風俗,男方如果明白道理,會主動說,不會讓你們為難,如果沒有主動提及,可以適當點撥下,彩禮自古就有,不能因為年紀大了,而覺得娶老婆不用花錢了,有這種想法的男人,我個人的感覺是不怎麼會珍惜老婆的。如果你女兒覺得不想要彩禮,那麼就尊重她的意見,彩禮走個過場,當場拿來,吃好飯再還回去。


小矜持育兒


女人三十六歲才等到心儀的對象,實屬難得。做母親的就不要趁火打劫要彩禮了,這就好比積壓貨清倉,就不要考慮利潤了。有心的女婿,即使不開口也知道主動孝順你。開口要和主動給性質大不同,前者太市儈後者顯大度。

彩禮一直是當今社會熱議的話題,到底合不合理該不該要,眾說紛紜各抒己見。到頭來彩禮還是橫在婚姻的大門口,有的人輕鬆跨越,有的人卻望而卻步。現實中因彩禮拆散的情侶比比皆是,彩禮的合理性在於隨波逐流,彩禮的不合理性在於漫天要價。



羚羊情感驛站


我認為彩禮應該適當的要。

1.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習俗,也是男方對女方的表示和心意。但是現在的家長一般都不自己裝兜裡,都給閨女,或者是把彩禮錢買成陪嫁品,或者自己加點錢,買一臺好一點的汽車。

我弟媳婦家就是,我們給的彩禮,然後丈母孃加了點錢,買了一臺汽車帶過來,結婚的時候非常有面子,鄰居談論起來,也會高看一眼孃家人。我媽更是非常高興說:這樣相當於人家一分錢都沒要,還加了錢,陪了一輛汽車,都帶到咱們家來了,真是娶對了媳婦兒。我媽到現在一直對我弟媳婦非常好。

2.你應該也會在猶豫,女兒36了,如果不要彩禮的話,會讓人家認為急著嫁閨女,什麼都不要,只要娶我閨女就行了的,怕人家會有這樣的想法。你也提到了男方收入很高,那麼他對於結婚也不會造成經濟負擔,所以適當的要些彩禮也是可以的。

不要糾結於年齡,36結婚很正常啊,優秀的女人才會晚婚,遇不到合適的人,寧缺毋濫嘛。既然你把要不要彩禮這個問題拋出來,說明你也是開明的父母,你有想法不要彩禮,不像中國大部分的母親,認為一定、必須得要彩禮,而且不能商量,我說多少就是多少,弄的雙方家庭很不愉快。

彩禮方面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據當地的風俗,適當的要就可。



幸福學院


既然是情投意合,雙方家長協商,收個象徵性意義,再回饋可以做兩口子的啟動資金。我當初就是婆家給3000,(老公家窮啊!我要是現在有女兒我會告訴她門當戶對的重要性,現在後悔也沒有用),我家再補錢做嫁妝,我家是倒貼。我父母認為人品比金錢更重要


混在加拿大


36歲的女兒找到了理想的伴侶,而且都是高收入,我覺得你們多慮了,女兒自己的婚事由他們自己做主,聘禮由他們自己協商,如果是高收入,還在乎聘禮麼。

我在一線城市,我女兒女婿都是獨生子,孩子們都有一份好工作,雙方都有車有房,結婚的時候,親家問我們有什麼要求,我們說,都聽孩子們的吧。

我們沒要聘禮,陪嫁盡我所能。如今孩子要上初中了,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葉子1286756883736


看你想法,我結婚的時候32,我老婆30,不算高收入,一個公務員科局級,一個是護師,我老丈人就要了2萬意思一下,另外我媽改口費以外給我老婆6千佈置嫁妝,酒席錢我家全包,不過她家來的人少,30桌她家只要了6桌


獨小僵


我兒子28歲結婚時,女方家裡根本就不提彩禮的事,我周圍的幾個朋友都是女兒,我只好問他們要幾多彩禮,結果都說沒有提彩禮的事,都是男方主動給,沒辦法就按照他們標準給了彩禮,好像都不給太多,男方覺得太給多了是在要求女方給更多的陪嫁,一般女方父母是會加倍給陪嫁的[害羞][害羞][害羞]


千年小龍女


可喜可賀!聘禮不要提,親家願給就接著,然後當場給孩子們,不給就算了。陪嫁量力而行。只要孩子們好,家長就幸福!我哥哥說我侄女,能找著合適的,倒貼聘禮都行。果然找到了,倆好的要命,親家問訂親的事,哥說怎麼都行。人家拿了16萬去,哥當場回給親家6萬,10萬給了侄女,親家直接6萬給了兒子。都是獨生子女。開明的很,早晚都是孩子的!哥給侄女買了房,婆家也給兒子買了房,都高興,一大家子歡天喜地,就等著春節後結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