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諸葛亮和周瑜誰更厲害呢?

萬年野趙雲


從整體來看來看諸葛亮成就高於周瑜,主要有幾個方面原因:

1、諸葛亮比周瑜活得久,因此無論政治還是軍事上諸葛亮都比周瑜故事更多。

2、除了赤壁之戰以外,周瑜軍事上乏善可陳。赤壁之戰以後被諸葛亮安排周瑜僅取得荊州一小部分,後來跟劉備交換地盤後也不比戰前好多少,這是第一失敗;周瑜想取巴蜀,結果被劉備和劉璋包了餃子,打敗而歸,這是第二失敗;進攻曹操不僅無功而返,還因此丟掉性命,這是第三失敗。反觀諸葛亮,不僅在赤壁之戰後得了實地,在緊接著的支援劉備取巴蜀上功勳卓著,此一勝;穩定蜀中後提供兵馬錢糧給劉備取了漢中,此二勝;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雖無大的勝果,但利用征伐不僅包住了蜀漢小國,還讓蜀國的政治生態調整到最為先進的狀態——虛君實相,此三勝。因此,在軍事成就上諸葛亮完全碾壓周瑜。

3、諸葛亮是一個有極大政治抱負的人才,不僅建立鼎足三國的態勢,還能審時度勢聯吳抗魏,讓蜀漢政權得以長期生存;反觀周瑜,基本沒有政治抱負,在他協助之下,孫權連王都沒有稱,何況帝業!政治上週瑜完全無法跟諸葛亮相比。

由此三點來看,周瑜僅是東吳一員名將而已,而諸葛亮這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軍事家與政治家,周瑜與諸葛亮比猶如螢火蟲與皓月!


電氣1234567


我是阿岱​,我來回答。[玫瑰]

​若要討論諸葛亮和周瑜誰更厲害,需要從各個緯度拿兩人來做比較。

1、戰略格局:

周瑜為孫吳政權設計了先取荊州,再圖巴蜀,兩分天下,進而​北伐一統天下的戰略規劃;戰略眼光可謂超拔出群。

可惜的是周瑜的戰略計劃才實施,攻取了荊州不久,就暴死巴丘,使得這一戰略在孫吳內部失去了推動力,被擱置起來,未竟全功。

​諸葛亮為劉備設計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也是先取荊州,次圖巴蜀,進而伺機北伐。

他的戰略設想有一定先天不足,乍看起來不如周瑜的兩分天下戰略。

但我們結合當時劉備弱小的實力,不難看出這個戰略還是很接地氣的。而且在君臣一心的努力下,這個計劃最終也的確實現了。

再如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極力維持聯盟;周瑜勸說孫權不向曹操納質等等;可以說從戰略層次比較兩人平手,可謂不分伯仲​。

2、軍事指揮:

孫策起兵創業之初,​錢糧兵馬方面周瑜給予了極大幫助,而且周瑜本身更是東征西討,轉戰無前,為東吳政權的創立立下卓著功勳。

在曹操舉北國之眾準備一舉蕩平南方​的艱難時刻,周瑜力排眾議,參與促成孫劉聯盟,並且親自掛帥,以三萬兵力與曹操的數十萬大軍鏖戰於赤壁,創造了赤壁之戰這一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

在赤壁之戰中,劉備雖是孫吳同盟,但他的實力相對弱小,其實是要服從周瑜指揮的,而諸葛亮在當時位卑人輕,和周瑜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

所以演義中諸葛亮各種未卜先知,三氣周瑜,根本是不存在的。

再說諸葛亮,在劉備託孤之前,其實他是很少獨立指揮作戰的,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戰績。

真正體現諸葛亮軍事指揮能力的是北伐!

平定南蠻是算不得的,畢竟只是對少數民族作戰,最大的難題是氣候和地形,而不是對方的軍事實力。

諸葛亮指揮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且不論是否窮兵黷武、國小偏霸,單以作戰指揮而言,可以說還是不錯的。

但是從他老人家的平生戰績而論,還比不得周瑜的百戰百勝。

所以從軍事指揮能力層面比較,周瑜勝出。

3、人才的任用發掘培養:

周瑜推薦魯肅、張紘、張昭等人,團結程普、黃蓋等老將,重用甘寧、呂蒙等英才,可以說知人善任,而且敢於放權。

諸葛亮同樣知人善任,也發掘了蜀國一眾名臣名將,但是在他去世之前,這些人才其實很少能夠獨立自主的一展所長。可以說在諸葛亮領導下的蜀國人才培養機制是不完備的。

綜合來說,周瑜在東吳是將,而諸葛亮在蜀是相,兩者的權利範圍不同,在眾說紛紜的人才培養推薦領域兩者不能客觀的進行比較。且算平手吧。

4、治國能力:

孫策臨死前曾囑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再看周瑜的官職是護軍、前部大督、大都督,權利範疇基本是總領軍事,鎮守地方。

張昭、張紘等人才是吳國治理之臣。

史書中周瑜治國之能未見彰顯。

諸葛亮治國,法雖峻而民不怨,以區區一蜀之地攻伐中原,國小而霸,可見其治國之能有多強悍。

在治國能力上諸葛亮毫無疑問的遠勝周瑜。

​5、個人魅力:

史書記載,周瑜很帥,精通音律​,性格恢宏闊達,人稱:與周郎交,如飲純繆,不覺自醉。

在他活著的時候可以說被舉世矚目,以為國士,敬愛有加。在後世更是被諸多詩人歌頌。

諸葛亮節儉勤政,本身才能可​稱無雙國士,品德在當時也極少被人詬病。一千多年來為無數人喜愛。

在個人魅力層面的比較上,竊以為兩人​打平。

但在個人影響上來說,得益於諸葛亮活得更久,成就更大,又加上一部神書《三國演義》的推廣,諸葛丞相要遠勝周大都督!





阿岱


從歷史上講,周瑜比諸葛亮更完美。

先說史評。《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意思是,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良才”,僅次於管仲、蕭何這樣的人物(注意這兩個人都是搞內政的,軍事方面均不行),但是他(諸葛亮)連年動眾征戰,不能取得功績,是因為將兵應變,不是他的長處啊!

同樣是《三國志》,其對周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意思說,周瑜雅量高致、心胸寬廣,做事英明決斷,與眾不同,實在是“奇才”一個啊!

諸葛與周瑜,一個“良才”,一個“奇才”,高下立見。

再說心胸。說周瑜心胸狹窄的完全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說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周瑜年紀輕輕就做了東吳大都督,以程普為代表的老將不服,甚至都督點將的時候並不親自到場。但是後來,他們卻成了好朋友。“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這是程普的原話。試問如果周瑜氣量狹小的話,他怎麼能容得下先前倨傲無比的程普呢?東吳的許多名臣,如魯肅、諸葛瑾等都是周瑜推薦給孫氏的,臨死,他還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大都督之位(魯肅的史評也是“奇才”,不是演義裡那個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的“老實人”哦!)他要是氣量狹小,不怕這些人搶了他的風頭麼?

反觀諸葛亮,把持蜀漢朝政多年,他一死,蜀國幾乎無人可用。難道諾大個蜀漢只有諸葛亮一人堪用嗎?他六出祁山,親自掛帥均無功而返。事實上,他的身邊明顯的就有兩個比他更會打仗的人:魏延和趙雲(魏延的反骨是演義附會,至於趙雲,自始至終他都只是個皇家護衛隊長而已,蜀國根本沒有“五虎上將”之說,有也只是“四虎”),可均得不到他的重用。自己明明不善將兵,還死把著軍政大權,要麼是他沒有識人之明,要麼就是他自信到了自負的地步。從這點上說,孔明不如公瑾。

戰功就不用說了,周瑜平吳郡、鎮丹陽、守柴桑,再加上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以及後來擊敗曹操的得力戰將大將軍曹仁,佔領南郡,可以說,吳的地盤有一半是周瑜打下來的(打下另一半的是孫策),可謂戰功赫赫。打下南郡後,周瑜提出先取蜀、再並張魯、結援馬超、北圖曹操的戰略方針並積極地付諸實施。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於巴陵巴丘,年僅36歲。周瑜此前曾提醒孫權提防劉備,然而孫權不聽,甚至借荊州給劉備。不難看到,劉備後來以荊州為跳板的擴張路線同周瑜的設想如出一轍,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吧。

而諸葛亮呢,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法正,征討孫權帶的是馬謖,諸葛一直在後方,並未親臨前線。從這一點上,諸葛更像是曹操的荀彧,若不是此人的品行足夠好、威望足夠高、主君對此人絕對放心,是不能擔此重任的。(在這裡亂插一句,可不要小看荀彧,此人被評有“王佐之才”(何顒),而三國裡另一個被稱“王佐之資”的是周瑜(孫權)。不管你多麼不服氣,曹操言荀彧乃“吾之子房也”,孫權言“吾非周公瑾,不帝也”,可是劉備卻沒有任何一句相似的話稱讚諸葛亮,最多也只是說“如魚得水”罷了。“留香荀令”、“顧曲周郎”,在當時就是人盡皆知的美好鏡像。和周瑜一樣,荀彧推薦了大批優秀的人才給曹操(如郭嘉等),曾經有人戲言,若是三國只能選一個武將的話,必選荀彧,因為周瑜太短命,而荀彧可以幫你搞定你需要的任何一方面人才。。)

至於公瑾“曲有誤,周郎顧”、“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美男儒將風采,毋庸複述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一無是處,作為大權獨攬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品行高潔、治國有方。賈詡、劉曄等人均言諸葛亮“善治國”。他在蜀國大力推廣種桑養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蜀漢相對窘迫的經濟狀況。他開誠佈公、賞罰分明、恪盡職守、事必躬親,對劉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被後世所推崇。在這一點上,三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同諸葛媲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不止對孔明,對公瑾也是一樣。天妒英才,時不我與。不論他們有多優秀,畢竟歷史是不能改變的,笑到最後的是“鷹顧狼視”的司馬仲達。。


行者一路向前


周瑜的軍事生涯極其輝煌,十六七歲便帶部追隨孫策轉鬥江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四歲時便成為東吳軍中第一的人物,壓了程普、黃蓋等一干老將一籌。三十三歲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周瑜更是率領三萬精兵火燒赤壁,親手砸碎了曹丞相一統天下的美夢。之後更是為了東吳親臨戰陣,不幸被流矢射中。而受傷後的周瑜沒有選擇靜養,而是想抓住東吳難得的戰略發展期進行拓張,憂心國事而忘身,最後病逝于軍中,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是一個天才型的統帥,他的軍事才能在三國眾多名將中可以排在前三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能夠取得更大的軍事成就。但即便是周瑜短暫軍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視的,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中,周瑜都赫然在列。

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比不上週瑜的,諸葛亮是一個勤奮型的統帥,他的軍事特點是陣法精妙、軍事器械設計巧妙、軍法嚴正並且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能調動優勢資源用於北伐戰爭。但是臨敵應變、料敵於先非其所長。

做個比喻,周瑜是一個天賦超群的學生,學什麼東西都很快很好。而諸葛亮是一個天賦平平但是學習方法很好自身也很勤奮的學生,他會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但是他也能做到哪些天才能做的事。

就軍事成就來說諸葛亮和周瑜是各有千秋的,而單論軍事才能周瑜更勝一籌。


三三手工


你好,作為一名歷史領域的原創作者,我個人認為這兩個人的能力在各個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差別,不能統一而論。

如果綜合來看,那麼諸葛亮勝周瑜的地方是因為諸葛亮大度,並且諸葛亮更有耐心。

首先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短板,在諸葛亮的整個生涯裡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有遠見並且有計謀,但是在軍事戰鬥中的才能並不很凸顯,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周瑜強的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所展示出來的軍事才能,那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且周瑜為孫策打下了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諸葛亮軍事才能相比於其他人雖然很強,但是和周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在用人方面,我個人覺得周瑜也比諸葛亮強。在茱萸任職期間,可以說她為孫策提供了很多優秀的成才,並且在推薦這些人的時候都說比自己強於十倍,而且在赤壁之戰以及大多數戰役中都聽取了下屬的意見,和曹操頗為相似,但是諸葛亮不同,諸葛亮一生非常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都是這樣,他大權獨攬並且功利心賊強。導致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沒有能夠幫助蜀國脫離困境的人。

但是歸根結底,諸葛亮的心胸氣度以及諸葛亮的心機都要比周瑜多很多,所以周瑜雖然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在這方面比不過諸葛亮。最後無奈英雄凋零。





5千年中華歷史


訂閱

周瑜的軍事生涯極其輝煌,十六七歲便帶部追隨孫策轉鬥江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四歲時便成為東吳軍中第一的人物,壓了程普、黃蓋等一干老將一籌。三十三歲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周瑜更是率領三萬精兵火燒赤壁,親手砸碎了曹丞相一統天下的美夢。之後更是為了東吳親臨戰陣,不幸被流矢射中。而受傷後的周瑜沒有選擇靜養,而是想抓住東吳難得的戰略發展期進行拓張,憂心國事而忘身,最後病逝于軍中,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是一個天才型的統帥,他的軍事才能在三國眾多名將中可以排在前三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能夠取得更大的軍事成就。但即便是周瑜短暫軍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視的,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中,周瑜都赫然在列。

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比不上週瑜的,諸葛亮是一個勤奮型的統帥,他的軍事特點是陣法精妙、軍事器械設計巧妙、軍法嚴正並且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能調動優勢資源用於北伐戰爭。但是臨敵應變、料敵於先非其所長。

做個比喻,周瑜是一個天賦超群的學生,學什麼東西都很快很好。而諸葛亮是一個天賦平平但是學習方法很好自身也很勤奮的學生,他會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但是他也能做到哪些天才能做的事。

就軍事成就來說諸葛亮和周瑜是各有千秋的,而單論軍事才能周瑜更勝一籌。


雲暗雪山


當然是周瑜更加歷害,周郎才貌冠絕天下,在當時盡人皆知。

而諸葛亮的歷害,主要體現在元末明初張士誠的幕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由於《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使國人誤以為諸葛亮才智冠絕當世,其實不然!

1,戰略格局:

周瑜為孫吳政權設計了先取荊州,再圖巴蜀,兩分天下,進而​北伐一統天下的戰略規劃;戰略眼光可謂超拔出群。

可惜的是周瑜的戰略計劃才實施,攻取了荊州不久,就暴死巴丘,使得這一戰略在孫吳內部失去了推動力,被擱置起來,未竟全功。

​諸葛亮為劉備設計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也是先取荊州,次圖巴蜀,進而伺機北伐。

他的戰略設想有一定先天不足,乍看起來不如周瑜的兩分天下戰略。

但我們結合當時劉備弱小的實力,不難看出這個戰略還是很接地氣的。而且在君臣一心的努力下,這個計劃最終也的確實現了。

再如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極力維持聯盟;周瑜勸說孫權不向曹操納質等等;可以說從戰略層次比較兩人平手,可謂不分伯仲​。

2、軍事指揮:

孫策起兵創業之初,​錢糧兵馬方面周瑜給予了極大幫助,而且周瑜本身更是東征西討,轉戰無前,為東吳政權的創立立下卓著功勳。

在曹操舉北國之眾準備一舉蕩平南方​的艱難時刻,周瑜力排眾議,參與促成孫劉聯盟,並且親自掛帥,以三萬兵力與曹操的數十萬大軍鏖戰於赤壁,創造了赤壁之戰這一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

在赤壁之戰中,劉備雖是孫吳同盟,但他的實力相對弱小,其實是要服從周瑜指揮的,而諸葛亮在當時位卑人輕,和周瑜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

所以演義中諸葛亮各種未卜先知,三氣周瑜,根本是不存在的。

再說諸葛亮,在劉備託孤之前,其實他是很少獨立指揮作戰的,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戰績。

真正體現諸葛亮軍事指揮能力的是北伐!

平定南蠻是算不得的,畢竟只是對少數民族作戰,最大的難題是氣候和地形,而不是對方的軍事實力。

諸葛亮指揮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過是窮兵黷武,最後也只能無功而返,病死於五丈原。

因此,從他老人家的平生戰績而論,還比不得周瑜的百戰百勝。

所以從軍事指揮能力層面比較,周瑜勝出。

3、人才的任用發掘培養:

周瑜推薦魯肅、張紘、張昭等人,團結程普、黃蓋等老將,重用甘寧、呂蒙等英才,可以說知人善任,而且敢於放權。

反觀諸葛亮,事必躬親,不肯放權於部下,不僅累死了自己,還不利於人才的培養,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零。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並最終被鄧艾所滅。

因此,從培養人才方面,周瑜勝出。

另外,曲有誤,周郎顧。說明周瑜還通音律。

但是,由於周瑜早逝,而諸葛亮壽命遠長於周瑜,因而留下的故事更多。

綜上,周瑜強於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在今天對國人的影響力強於周瑜,而今日之國人,甚至把周瑜當成氣量狹小的無能之輩,可見國人的歷史觀,己被《三國演義》所扭曲。



當代曹植


歷史上周瑜其實比諸葛亮厲害多了,所謂三氣周瑜的說法只是小說家言罷了。周瑜年少得志,年紀輕輕便官拜東吳大都督,娶了江東二喬之一的小喬,更是羨煞旁人,以致於蘇東坡寫詞讚歎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而諸葛亮借東風更是子虛烏有,其實周瑜倒是有所謂借東風的故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諸葛亮長於內政但短於軍事,所謂六出祁山只是三國演義的杜撰罷了。

我們要正確的看待正史與演義的區別,萬不可把演義當做真實來看待。


潤晨1997


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周瑜,其實各有所長,分述如下:

周瑜比諸葛亮年長六七歲,大約和孫策同齡,其家族為江東廬州望族,祖父輩有郡守級別的官員,因為和孫策的關係,較早進入孫氏集團上層,並凸顯出其軍事才能。孫策英年早逝,臨終將其弟孫權託付,足見對周瑜的認可。而周瑜不負所托,面對曹操大兵壓境,統領江東諸將,聯合劉備,運籌有方,避實擊虛,以己之長,攻彼之短,赤壁一戰,一舉擊敗實力強大的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統帥氣質,屬於三國早期的軍事統帥。

諸葛亮原籍琅琊郡,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因家道中落才遷徙到荊州,逢漢末亂世,隱居在隆中。他的岳父黃承彥和荊州牧劉表是連襟,他的哥哥諸葛瑾很早就在江東供職,但是諸葛亮胸懷大志,一直在等待更好的機會和更合適的“領導”。而且他並非是在真正的隱居,而是利用已有資源逐漸積累自己在荊州本地中上層的良好口碑和深厚的人脈,以便待時而動,正所謂“待價而沽”者也。劉備的出現,合乎諸葛亮期待的所有條件,兩人確屬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如魚得水。隆中對是諸葛亮一生最為高光的時刻,表現出他對時局高瞻遠矚的眼界和政治上的深謀遠慮,應當歸屬於政治家的範疇。

簡而言之,周瑜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通透時局,臨危不懼,運籌帷幄,謀略高超,調遣有度,應變有方,舉重若輕,一舉敗敵,這是他所擅長的,在三國前期,周瑜確實是出類拔萃的軍事統帥。而諸葛亮的才能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謀定而後動,擘畫經略,調度得宜,立法施度,整理戎旅,科教嚴明,賞罰必信。諸葛亮一生謹慎,在軍事方面其實並沒有超越常人的才具和成就,《三國演義》對他過度神化了。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有公允的評價:“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將諸葛亮與管仲和蕭何相提並論,都是宰相級別的。


聽雨者豐一


從歷史上講,周瑜比諸葛亮更完美。

先說史評。《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意思是,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良才”,僅次於管仲、蕭何這樣的人物(注意這兩個人都是搞內政的,軍事方面均不行),但是他(諸葛亮)連年動眾征戰,不能取得功績,是因為將兵應變,不是他的長處啊!

同樣是《三國志》,其對周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意思說,周瑜雅量高致、心胸寬廣,做事英明決斷,與眾不同,實在是“奇才”一個啊!

諸葛與周瑜,一個“良才”,一個“奇才”,高下立見。

再說心胸。說周瑜心胸狹窄的完全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說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周瑜年紀輕輕就做了東吳大都督,以程普為代表的老將不服,甚至都督點將的時候並不親自到場。但是後來,他們卻成了好朋友。“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這是程普的原話。試問如果周瑜氣量狹小的話,他怎麼能容得下先前倨傲無比的程普呢?東吳的許多名臣,如魯肅、諸葛瑾等都是周瑜推薦給孫氏的,臨死,他還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大都督之位(魯肅的史評也是“奇才”,不是演義裡那個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的“老實人”哦!)他要是氣量狹小,不怕這些人搶了他的風頭麼?

反觀諸葛亮,把持蜀漢朝政多年,他一死,蜀國幾乎無人可用。難道諾大個蜀漢只有諸葛亮一人堪用嗎?他六出祁山,親自掛帥均無功而返。事實上,他的身邊明顯的就有兩個比他更會打仗的人:魏延和趙雲(魏延的反骨是演義附會,至於趙雲,自始至終他都只是個皇家護衛隊長而已,蜀國根本沒有“五虎上將”之說,有也只是“四虎”),可均得不到他的重用。自己明明不善將兵,還死把著軍政大權,要麼是他沒有識人之明,要麼就是他自信到了自負的地步。從這點上說,孔明不如公瑾。

戰功就不用說了,周瑜平吳郡、鎮丹陽、守柴桑,再加上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以及後來擊敗曹操的得力戰將大將軍曹仁,佔領南郡,可以說,吳的地盤有一半是周瑜打下來的(打下另一半的是孫策),可謂戰功赫赫。打下南郡後,周瑜提出先取蜀、再並張魯、結援馬超、北圖曹操的戰略方針並積極地付諸實施。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於巴陵巴丘,年僅36歲。周瑜此前曾提醒孫權提防劉備,然而孫權不聽,甚至借荊州給劉備。不難看到,劉備後來以荊州為跳板的擴張路線同周瑜的設想如出一轍,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吧。

而諸葛亮呢,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法正,征討孫權帶的是馬謖,諸葛一直在後方,並未親臨前線。從這一點上,諸葛更像是曹操的荀彧,若不是此人的品行足夠好、威望足夠高、主君對此人絕對放心,是不能擔此重任的。(在這裡亂插一句,可不要小看荀彧,此人被評有“王佐之才”(何顒),而三國裡另一個被稱“王佐之資”的是周瑜(孫權)。不管你多麼不服氣,曹操言荀彧乃“吾之子房也”,孫權言“吾非周公瑾,不帝也”,可是劉備卻沒有任何一句相似的話稱讚諸葛亮,最多也只是說“如魚得水”罷了。“留香荀令”、“顧曲周郎”,在當時就是人盡皆知的美好鏡像。和周瑜一樣,荀彧推薦了大批優秀的人才給曹操(如郭嘉等),曾經有人戲言,若是三國只能選一個武將的話,必選荀彧,因為周瑜太短命,而荀彧可以幫你搞定你需要的任何一方面人才。。)

至於公瑾“曲有誤,周郎顧”、“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美男儒將風采,毋庸複述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一無是處,作為大權獨攬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品行高潔、治國有方。賈詡、劉曄等人均言諸葛亮“善治國”。他在蜀國大力推廣種桑養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蜀漢相對窘迫的經濟狀況。他開誠佈公、賞罰分明、恪盡職守、事必躬親,對劉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被後世所推崇。在這一點上,三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同諸葛媲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不止對孔明,對公瑾也是一樣。天妒英才,時不我與。不論他們有多優秀,畢竟歷史是不能改變的,笑到最後的是“鷹顧狼視”的司馬仲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