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餐桌上的“肉”,2020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生豬穩供保產

保障餐桌上的“肉”,2020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生豬穩供保產

2月5日,新華社受權發佈《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這是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明確了2020年的兩大重點任務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其中,針對去年影響較大的非洲豬瘟疫情,文件尤其強調了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要採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同時,將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落實防疫人員和經費保障,在生豬大縣實施鄉鎮動物防疫特聘計劃。

在去年7月,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曾指出,非洲豬瘟事件仍暴露出基層動物防疫的某些不足,包括機構體系不完善、基層工作隊伍不健全、經費保障不足、基礎設施老化陳舊,基層防疫體系“網破、線斷、人散”的情況還比較普遍,難以滿足防疫工作和產業發展需要。

目前,中國對於動物疫情的處理,主要是依照在2013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其中規定了動物疫情的通報,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等管理措施。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2月6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中國對於經常發生的禽流感已經有成熟的預案和處理程序,但像去年首次出現的非洲豬瘟在執行上存在差異。他認為,目前中國缺乏一個比較完整的獸醫體系,需要在生豬的主產縣建立一套對疫情的防禦體系。

時代財經注意到,目前生豬產能恢復形勢已呈現良好態勢,能繁及後備母豬數量亦增長明顯。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預計,2020年4季度大豬出欄量將有望逐步恢復到正常年景的八成左右。

農業農村部早前亦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標。李國祥認為,在疫情控制住的情況下,完成這一目標的問題不大。

但在近段時間,禽類的生產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據農業農村部通報,從1月8日以來,新疆、湖南等地接連發生了5起禽流感疫情,湖南超過17000只家禽被撲殺。同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由於道路運輸不暢,雞蛋、肉雞無法運出銷售,飼料等物品也無法運進。

據證券時報報道,山東一家禽養殖企業相關負責人稱,除了運輸困難,養殖戶對肉雞後市行情不看好,導致購雞苗的養殖戶減少,雞苗價格下跌。與之相伴的是,雞蛋價格下跌,批發價格甚至跌破企業的成本價。

而就在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關於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的緊急通知》,其中提及要暢通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渠道,滿足養殖場補欄等生產需求,暢通飼料及玉米等飼料原料運輸渠道,鼓勵開展“點對點”生產、配送等六項主要措施。

針對這部分的影響,李國祥認為,農業農村部有必要作出提前部署,落實好市長負責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