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翼秀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二宝今年五岁,差不多会背30多首唐诗,有个同学的妈妈说,她孩子能背50多首。有次暑假特别好玩,大宝每天早读《道德经》,一周的样子,二宝竟然也会背第一章。

二宝超爱唐诗

二宝两岁半的样子,我就买了唐诗带音频的挂历,没事的时候就给按一下,有时候他自己好玩也会按。印象当时他会背的第一首是《游子吟》。当时兴奋坏我了,后来慢慢听多了,挂历的九宫格全都会背了。基本全是七句诗,有时候也会给他说下诗的大意。

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注重胎教,婴儿在肚子里听的东西,确实有利于他的成长。孩子小时的记忆是很惊人的。多给他听些唐诗古文,就算不知其意,读多了,听多了,孩子自然明白很多事理。

这段时间,我每晚都让孩子读唐诗,也发现孩子普通话说的标准清楚很多,原来一直咬字不清,很多人都听不明白的。大宝说话也有类似问题,所以我经常要求他早读,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普通话。效果非常好,有口吃的小朋友也可以坚持读唐诗,效果好。

背唐诗的注意事项

教育孩子,引导兴趣最重要。千万不要强迫他背诵。每天固定时间多陪孩子看书读唐诗,讲故事,这是很好的亲子时间,不仅能增加亲子感情,也能帮助孩子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背《赠汪伦》时,可以告诉孩子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调皮遇到老奶奶磨针的故事等,这样生动有趣,很有利于孩子学习。陪孩子教育孩子,都需要学习和引导,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请多多包容。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 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音频亲子课程和中医育儿方法,有需要的请关注私信。 努力像阳光,温暖每个人;传递正能量,关爱每个孩子

书霞育儿说


从四岁半开始教秦小小背诗。

最长的一篇是背了荀子的《劝学篇》,从开始一直背到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很少给她解释诗文的意思,即使解释,也只是描述个大概。我身边90%的人都在反对我的行为。

我的父亲,甚至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子背书会把小孩子背傻的!”大家就这样子一直说一直说,我也怀疑过自己,但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秦小小自己并不特别排斥背书。

大概在她五岁半左右,有一天她弹琴的时候不是很认真,我正在给她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突然问我,“这是不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两句话就出自《劝学篇》,我当时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念了这么久的书,终于有一点点可以证明,背书不会把孩子背傻,这些诗词歌赋里美好的句子都像小种子一样,一点一点的住进了她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生根发芽。

在最开始教秦小小念书时,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就是自己觉得好的,觉得好听的都拿来教给她而已,所以秦小小读了唐诗,读了宋词,读了《楚辞》,读了《诗经》,也读了一些类似《劝学篇》这样的文言文。

只是因为觉得美好。

别想让他早早也能看到这美好。

这个春天,三月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柳树刚刚发芽,细细的叶子在春风里摇荡。秦小小指着树对我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春天,四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替她缝补一条很好看却破掉的牛仔裤。我边缝边叹气,“慈母手中线。”她接口道,“哦,你是慈母,你拿着线。”然后她念了这首诗给我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很感动,我想,因为这些小小的感动。我会一直坚持教她背书的吧。

希望将来有一天,她不会在高兴或愤怒时,只会说一句“天呐”,也不会在面对美景和奇迹时,只会喊一声“我x”。

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是你播种的每一颗种子都必须要开出美丽的花。

不是你教的每一句诗,每一个道理他都要背得分毫不差,理解的清晰明了才叫成功。

教育必须要先给予,才能有收获。

所以,请给孩子一粒种子吧!


秦箐


用事实说话,说一下我自己的孩子吧!

我的小宝点点,三岁多开始读《三字经》,当时的初衷也是想锻炼他的发音能力和表达能力,没有想过非要让他背会什么。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跟着我念十多页,他是边玩玩具边跟着念。这样坚持了两周,突然有一天晚上我说:“点点,读书时间到了,我们来读《三字经》吧!”没想到我正翻着书,他就已经开始背诵了,依然是边玩边背,背了很长一段,讲真,当时一下子惊到我了!

后来每天晚上,我们依然坚持读书,他先背到不会背的地方,开始跟着我读。直到现在,三个月时间,已经通背《三字经》、《弟子规》。在幼儿园老师也发现背《三字经》的时候,孩子都会背,于是轮到他们班升国旗时,老师让他在国旗下讲话。我给孩子写了讲话稿,带着他读了几遍,他就会背了,最后国旗下讲话时非常流畅。

到今天,我和孩子已经养成了每晚睡前读书的习惯,从始至终都没有要求过他死记硬背,但是读着读着,他就会背了。并且根据老师的反馈和我们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发现: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大人有时候不经意的聊天说的话,他都记得住;专注力也很好;也很自信;喜欢回答问题。

我想这就是坚持阅读的好处吧!孩子的记忆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只要养成习惯,提高的不仅是孩子的记忆力,而是综合能力。



玲珑科目


有益,可行!

别说小孩,就是我们上大学,有时把整本内外妇儿都背下来,都不一定真正理解。但是,不定什么时候,会想起来用上。

记得我念硕士后,工作中想一个问题,突然想到本科记住的书的内容,找出书来,看了一遍,又想起老师当时讲课所强调的内容,突然想到一个科研方案。

很多东东,记住了,当时可能不理解也不知有什么用,但可能不定什么时候,发现亏得当时记住了这个东东!

就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吧!

2--3岁记忆力最好,我拿着书念几遍,儿子就记住了。所以儿子上学,比一般孩子学得快。高中就有自学能力。

高中他就订很多电脑杂志,自学了很多东东。对他后来的发展很有用处!

参加工作后,工作之余,还是不断的自学。现代社会发展太快,很多的东东需要自学。自学了,掌握了,就可以应聘更好的,年薪更满意的工作,就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生活水平!


彭如心老师


要看天赋,有些人无论多大可能都感受不到古诗文的美感,我至今都记得小学三年级老师给我们写下苏轼念奴骄赤壁怀古时候的情景,我那时我清楚的感受到了那首词带给 我的情感冲击,从此古诗文成为我学生时代的最爱,无论是文言文还是诗词对我而言都是极度富美感的,考试古诗文方面的我基本都不虚,而我的很多同学对古诗文却极度头疼,非常害怕,因为他们没那种天赋感受不到那种美,不喜欢,所以学不会很害怕


寒秋7204728


有意义!以我家孩子为例,孩子小学时候学校的特色就是经典诵读,学校女校长自编的必背诗词句经曲赋,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书从初级到高级。自从孩子上了初中,语文和英语课文比同学背的快、诗词和文言文比同学很有优势,现在高中了很多诗词还能朗朗上口。

所以我认为从小背有三个好处:1.锻炼了记忆能力,尤其是机械记忆能力。2.积累了古诗词知识。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时孩子不懂意义,时间久了孩子大点了,自然通了。


彼岸花开开彼岸66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读大学,寒假回家,我侄儿在本村上小学,闲着没事,就辅导侄儿学习,我抽他背课文,他可以把语文课本,从头到尾,一字不差背出来,让我十分惊叹,真是神童哦!我问他什么意思?他摇摇头,啥都不晓得,更让我震惊的是,你让他翻开书本,很多的字都不认识,更不要说背诵了,但只要你给他起个头,他就可以接着背下去,直到背结束。这是典型的读望天书,睁眼瞎。所以我觉得孩子太小,强行灌输他不懂的知识,他不能接受,更没法理解,意义不大,甚至起反作用。其实我们更应想办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粮农二代


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孩子对诗词的感觉,可以讲故事一样告诉孩子这首诗说了什么,诗词都朗朗上口,并不需要一定强制背诵。有这个氛围和感觉,让孩子喜欢上诗词,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了。

我比较反感有的家长急功近利的要孩子能背很多首,以显示自己家孩子多厉害,这样并不好,逼的太紧还会适得其反,反正背的最终都会忘记,只有不停的重复才不会忘记,要重复,也得有喜欢吧。我家老大小时候,都没有刻意教过他诗词,我们自己喜欢,他慢慢也喜欢,小学要求背的,很多他都会,背的很快,也明白里面的意思,不懂的和我们一起探讨,没有负担,这才有意义。


Tracy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现在新教材增加了小学生背诵量,我也从现在在教娃背诗。(我娃现在一岁半)

其实我现在教小孩的并不是一定要她会被,和绘本一样,给她做了诗词卡片,给她读,读着读着就会背了。现在有5-6首诗都记得,只是有些词她还不会说。我读上句,她都能接上下句中的一些词来。

这其实和同宝宝说话没什么区别,就是增加她的词汇量。以前做教育咨询的时候见过许多小学生,同样年龄,有的会说许多成语,有的话都说不清楚,这就是教育的区别。

另外说理解的问题,其实不用担心,我们的课本教材是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现在学的东西在日后还会学习,等到她可以理解的时候,自然会讲解其中的含义。人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你读一本说也不见得第一次就全能理解不是。


安静妈妈


孩子三岁半,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背古诗,有时候他会问我有些是什么意思,我解释完他还似懂非懂。我觉得他这么点肯定不懂,学校既然教了能记住多少是多少反正上小学还会学。上次带他去公园,中间走过竹林,我问他“你知道什么动物喜欢吃竹子么”,他回答“熊猫喜欢吃竹子”,我说“是的,熊猫就生活在竹林里主要吃竹子”,他又问“是‘入竹万竿斜’中的竹林么?”我吃惊他能联想到他背诵的古诗李峤的《风》中的一句诗词,看来是我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