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現在都喜歡玩遊戲,怎麼辦?

悠悠鄉村


孩子一開始玩遊戲家長就得阻止,態度要堅決,過程要堅持。不要得孩子玩遊戲上癮了再來戒遊,那就有點晚了!如果現在已經上癮了,假如孩子正處在叛逆期,最好不要採用強硬手段,家長可以試著去熟悉一下孩子玩的遊戲,慢慢跟他聊一些遊戲裡面的話題,增加共同語言和信任感拉進雙方距離,機會成熟了再談這方面的問題效果會比較好。


感恩有你2013


在我的微課群裡,寶爸寶媽們每天都在提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一個問題,幾乎每天都有人提,那就是:我的孩子總愛玩遊戲,我該怎麼辦?有些寶媽在群裡很自豪地分享管理經驗,每天只准孩子玩多久電腦,但絕大多數寶爸寶媽試盡各種辦法,結果還是沒有用。我想,我應該用一篇文章,讓大家瞭解什麼是遊戲,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這樣,每個人就會有每個人的做法了。

好不容易工作學習了一星期,終於可以坐下來放鬆放鬆了,心裡面想好,就只玩一局,結果。。。這一局贏了,太爽了,好像接下來沒什麼要做的,再來一局!這一局輸了,哎喲好可惜,不行,我說什麼都還要再來一局!結果,不等到最後時刻:媽媽拔電源、已經困得玩不動了、爸爸開始打人了……是絕不會停的。身邊太多太多的爸爸媽媽都這樣跟我傾訴,孩子變得越來越機靈,我監督著有時還好點,一旦我不在旁邊,孩子就能無休止地玩下去。這真的太恐怖了,遊戲就如電子毒品一般,不斷地讓孩子上癮,更上癮,不斷地讓孩子越來越逃避現實的世界。該怎麼辦呢?

往往家長這樣問我的時候,我都會回一句:“那你的孩子不玩電子遊戲,那他玩啥呢?”很多家長很快就能回答:“看看書呀、聽聽音樂呀、運動呀……不都可以嗎?”

這個時候,我又會問家長了:“既然這些可以替代孩子玩遊戲,那為什麼不讓他去做,或者跟他一起做呢?”“可是他對這些都不感興趣啊,只對遊戲感興趣!”大多數家長會這樣回答。那麼問題來了:遊戲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的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只對遊戲感興趣?

孩子是對遊戲本身上癮嗎?

分享一個著名的實驗: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把一隻老鼠放進只有兩杯水的籠子裡,一杯是普通的水,另一杯是混有易上癮物質的「毒水」。你會發現,老鼠老是喜歡容易上癮的「毒水」,總是死得特別快。後來到70年代,一個加拿大的心理科學家 布魯斯·亞歷山大重新設計了實驗,還是把老鼠放在有普通水和毒水的籠子裡,但在這個籠子裡,老鼠會有無盡的美食、玩具、還有迷宮式的小隧道讓它們捉迷藏竄來竄去,更重要的是,它們男男女女混在一起,看上眼了可以無止境地交配生小老鼠。結果是,沒有一隻老鼠喜歡毒水,沒有一隻會因為之前不小心喝了一次就忍不住再去碰毒水。

再分享一個事實:在越戰時期,當時有五分之一的美軍使用海洛因,那當戰爭結束時,美國的街頭豈不是一下子多很多癮君子?但事實是,並沒有,在戰爭期間使用過海洛因的美軍,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直接停止使用。

那到底上癮的是什麼?毒水?還是海洛因?還是電子遊戲?當戰爭結束,美軍回到平靜的故鄉,清晨去公園裡晨跑,或是睡個懶覺後,與所愛之人一起在慵懶的早晨享用美味的早餐,和兒子一起到草坪上踢踢足球… 在這樣幸福舒適的生活中,哪裡還有海洛因的位置?而在戰爭時期,為什麼那麼多美軍要食用海洛因?網絡上有一句話很好地解釋了遊戲成癮到底是對什麼上癮:哥玩的不是遊戲,是寂寞。當你家的孩子特別沉迷於玩遊戲不能自拔的時候,說明你家的文化氛圍是有多麼地單調,家庭的空虛寂寞感到處都是。孩子只能通過遊戲這個強烈的刺激來驅趕寂寞感,但當一結束,一斷電的那一剎那,更加巨大的空虛感襲來,加之父母甚至自己對自己的低評價,那種負面的情緒是一個孩子難以去承受的,他只能用更持久更強烈的遊戲來麻痺自己。所以,孩子就會不斷不斷地玩遊戲。

遊戲是虛擬的“做最想要的自己”

為什麼偏偏是遊戲呢?其實並不是偏偏是遊戲,更糟糕的是吸菸吸毒,這也是在孩子,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並不少見的事情。而電子遊戲,是需要付出的成本最低的,相對孩子來說最“安全”的途徑,所以,家有貪玩電子遊戲孩子的家長,要慶幸孩子沒有吸菸吸毒。話說回來,為什麼遊戲能夠滿足孩子的空虛感,而聽音樂、運動本來也可以的,但是孩子很難感受到呢?

最近的羅輯思維有談到遊戲的本質,我認為非常到位。節目說:遊戲之所以吸引人的本質是因為其目標反饋機制非常完善。什麼是目標反饋機制,簡單來說,即:你所做的任何動作、行為都能得到第一時間的及時反饋,這種反饋機制是從遠古時代開始,就深埋在我們基因裡的。就像節目中提到的減肥,如果第一天做完運動,一稱體重,少了1斤,第二天又輕了,第三天又輕了……那麼每個人都很容易減肥成功,但是事實是可能一個星期,一個月都沒有減下來,那麼大多數人都不能堅持下去了,因為人是受不了沒有反饋的。就像我從2016年1月1日開始,每天發一幅思維導圖圖片一樣,有一段時間沒有人給我點贊,那段時間是我最難熬的,因為我不知道到底有沒有人在看我的分享,然後幸好有位同事跟我說他每天都在關注我發的,我一下子就又燃起了堅持到底的熱情。那麼遊戲呢?也是一樣的,而且是把反饋機制運用到極致的。簡單到俄羅斯方塊,我們沒做一個動作,電腦裡的方塊都會有反饋,倒現在的大型遊戲,例如英雄聯盟、CF,我們沒做一個動作,我們操縱的人物也會有一個相應的動作,還會有音效,這種實時的反饋能讓每一位玩家獲得操縱感:在遊戲的世界,我可以做我最想要的自己。

遊戲世界之所以迷人的原因除了本質的目標反饋機制,還有就是:難度可調,虛擬現實。無論是智商高,智商低,手指靈活不靈活的玩家,都可以在遊戲中找到相應適合自己的難度。而遊戲中模擬的現實比現實的世界可視性更加的強,有包含過去的元素:榮譽頭銜;現在的元素:級別進度;未來的元素:排行榜。每位遊戲玩家都能在遊戲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並樂此不疲地沉迷其中。

然而現實生活呢?榮譽、學習進度、排行榜其實都有,但這並不是屬於每一位學生,而是屬於極少數的,而特別令人擔憂的是:現實學習中排行榜第一位的學生並一定是享受學習過程的。這讓現實生活如何同虛擬遊戲比?虛擬的遊戲能滿足每個人“做最想要的自己”的需求,現實世界呢?

學習“遊戲”而非抵制它

越禁越欲的道理我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幾次,就不說了,一味地對遊戲抵制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沉迷遊戲,因為孩子玩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遊戲帶來的掙脫寂寞的意義感。遊戲人生,虛擬和現實並存,甚至界限被打破,是大勢所趨,羅輯思維節目提到:美國孩子平均玩電子遊戲的時間和學習時間一樣多!那麼,讓孩子擺脫網癮,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學習遊戲,讓現實生活過得像遊戲。


嶺南十三叔


小孩子喜歡玩遊戲,這是天性使然。提問者說小孩子現在都喜歡玩遊戲,以前的小孩子也是一樣的,不過區別是時代限制了遊戲的硬件。以前玩木槍、泥巴、跳格子、跳皮筋,現在玩手機、玩平板。其實你仔細觀察發現小孩在玩遊戲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很容易上手。因為遊戲很容易會將遊戲者帶入遊戲中,讓你體會遊戲扮演的角色。

我家小孩從來沒接觸過遊戲,因為家裡沒人玩遊戲,直到上了小學,去了同學家,發現大家都會發遊戲,她就有些失落了,為什麼別人能玩,我不能玩呢。我告訴她你如果能自己找見遊戲,那你就玩。後來才知道小看她們了,她們的學習和模仿能力很強,從別人那看過的東西很快就可以掌握。所以沒過幾天,等我打開平板的時候我驚呆了,滿滿3頁全是遊戲。沒辦法我只好挑著給她刪掉一些,然後將下載市場設置密碼。為什麼沒全刪,因為我要照顧她的情緒,如果我給她留上一些遊戲,她不會來找我麻煩,如果全刪掉的話,她不會和我要密碼,但可能會隨時進行偷看,直到拿到我的密碼。

我不會去強制她不要玩,而是提醒她要有度,寫功課完了或者累了,或者睡覺前,或者等吃飯的時候,你想玩可以玩。一個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遠比一個唯唯諾諾的孩子更有出息。


創業小白領


小孩子現在都喜歡玩遊戲,怎麼辦?

首先玩遊戲對小孩是不好的,因為玩遊戲傷眼睛,對視力發育很不好。

記得小時候沒有手機的時候,玩的遊戲就是玩紙牌,跳橡筋,踢毽子,捉迷藏,那時候無憂無慮挺好的,現在網絡時代,不管大人也好,小孩也好,有一部手機就能安靜,手機就像毒品一樣,越玩越上癮,首先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榜樣,教育小孩子家長義不容辭,一定要重視。

作為大人,應該多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習慣,多帶他們到外面玩,少呆在家裡。

好多小孩子不是喜歡玩遊戲,而是因為孤獨,父母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甚至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安靜,就用手機誘惑孩子聽話,只要不吵鬧,所以大人首先應該自重,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陪伴,減少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控制好孩子玩遊戲的時間。





農村戶口vlog


現如今科技發達,家家致富。在一個家庭,手機和電腦已經算不上什麼新鮮玩意了。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真的是成人沒有辦法去比較的。但是遊戲的種類是愈來愈多,而且很對小孩子的胃口,小孩子往往很容易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家長們對此都很苦惱,那這個時候,身為家長該怎麼做呢?

經常和孩子交流。為什麼孩子會接觸到遊戲,並且會沉迷於此?家長們應該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孩子的生活很單純,他們會對遊戲感興趣,可能的原因就是家長們忽略了孩子。經常和孩子交流,和他談論在學校發生的好玩的事,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一種鍛鍊,而且還會增進感情。

當孩子過分沉迷的時候,不要對孩子發火,打罵。發火,打罵是沒有用的,反而會引起他們的抵制情緒,這樣只會使事情變得更加一發不可收拾。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和孩子談談,告訴他遊戲玩的太多多麼多麼不好,找一些青年教育的事件嚇唬嚇唬他們。當他們的年齡不是很大的時候,嚇唬還是管用的。

合理對待遊戲,讓孩子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遊戲。家長們不要一概而論,並不是所有的手機,電腦遊戲都是不好的。處於小學時期的孩子大部分已經在學英語,有些遊戲對孩子學英語是有幫助的。還有一些遊戲是考驗孩子的智力和反應能力的。家長們讓孩子玩玩這些遊戲,並沒有什麼壞處。

限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不要讓他們誤了學業。和孩子商量,每天的遊戲時間是有限的,而且必須在完成功課以後才可以玩遊戲。如果考試考的低於多多少多少分,就減少多少多少玩遊戲的時間。如果考的高 ,就增加時間之類的。(家長自行決定)商量加威嚇,孩子是會同意的。(威嚇,你懂的,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不同意,以後就甭想碰遊戲)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帶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看科幻電影,遊樂園,動物園之類的地方。小孩子對恐龍,對科幻的東西都十分感興趣。當然別忘了,遊樂園是每個孩子最喜歡的地方。

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只能從遊戲入手。找一個很會玩遊戲的人或者家長自己去鑽研遊戲,只要能在遊戲中打敗孩子,那他肯定會很崇拜你,然後就是利用這份崇拜去教會他更多的東西。總會有一天,遊戲不是他的一切,你才是。


八哥影視庫


1/5 分步閱讀

電子遊戲有很強的交互性,給了孩子伴侶。

當孩子無聊的時候,當你沒給孩子關注的時候,是遊戲充當了孩子的電子保姆,人機PK,或者與別的玩家PK,遊戲有很強的交互性,遊戲讓孩子不再寂寞,不再無聊。

用心陪伴孩子。

給孩子買了一堆玩具,可你不能讓孩子跟牆壁玩,陪孩子玩玩具,陪孩子看動畫片、看電影、陪他做所有他喜歡的事;與他一起共同度過歡樂時光,分享他的快樂,用心來陪伴孩子。

一家三口雖然天天同在一個屋簷下,卻總是各忙各的,沒有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屬於“隱性失陪”。

2/5

沒時間玩,手機遊戲成了孩子生活裡的唯一樂趣。

很多孩子根本沒時間玩,在他們的生活裡除了學習和作業,就只剩下各種培訓班或者興趣班了,偶爾的放鬆就是電視或者手機遊戲。如果在孩子的生活裡,樂趣的唯一來源就只剩下電視或者手機遊戲,那麼上癮,是必然的!

幫助孩子找到更多樂趣,發展健康的興趣愛好。

孩子無聊的時候,打發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玩手機(不只是孩子,我們也一樣。)所以,帶孩子去尋找生活中的不同的樂趣,並且享受其中:輪滑、游泳、籃球、足球、羽毛球、看電影、閱讀……戶外的各種撒野,帶孩子去到大自然裡!(注意,這裡說的游泳、籃球等運動不是各種興趣班,而是單純玩耍上獲得的快樂。)

3/5

遊戲的不斷進階,給了孩子很多價值感。

遊戲無疑是更容易得到成就感的地方:遊戲不會對孩子有無窮無盡的期望,不會埋怨他進步太慢,不會指責他失敗太多,他可以有無數次重來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有金幣、鑽石、寶盒、裝備等各種激勵,即時地給到他肯定與認可。而這些,可能恰恰是我們沒有給到孩子的。

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不斷積累價值感。

無條件接納孩子,持之以恆地不斷髮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告訴他,讓他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優點,有很多值得欣賞並且讓爸爸媽媽可以為之驕傲的部分。

創造機會讓孩子為家庭或者他人做貢獻,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使孩子體會到自己是有力量的,並且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變化。

4/5

遊戲給了孩子歸屬感

共同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們有了共同的語言,他們互相認可互相接納,在這個群體裡,他們是受歡迎的,被需要的!還有一些網絡互動遊戲是團隊作戰,不分年齡不需要相識,都在一個團隊裡,同甘共苦浴血奮戰出生入死!

良好的溝通和關係,讓孩子體會到歸屬感。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讓孩子有話願意跟你說,努力成為孩子的小夥伴,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親子關係;多參加一些同齡小夥伴的活動,讓孩子經常能跟好朋友在一起玩,有自己的人際小圈子-----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群體中,體會到被尊重、被接納、被需要、甚至是受歡迎的。

5/5

遊戲給了孩子放鬆和渲瀉的渠道

玩遊戲讓孩子放鬆,在遊戲裡可以暫時忘掉現實裡的一切,把壞心情都扔出去。成天宅在屋裡,多餘的精力無處發洩,男孩身體裡本能的攻擊慾望,都可以通過暴力血腥的遊戲這個虛擬的出口來渲瀉。

教會孩子適當的放鬆和情緒釋放方式,用運動來釋放多餘的精力。

不要把孩子的時間排得太滿,給孩子一些放鬆的時間,教會孩子既不影響、傷害他人,又不傷害自己的健康的情緒釋放方式。多運動,特別是有肢體接觸的競技類運動能夠幫助男孩子釋放身體裡原始的攻擊本能。

正確使用手機和電腦,學會自我管理。

手機和電腦是工具,不是遊戲機!它們是工作學習的好幫手,獲取知識,掌握資訊……對於這一代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生活娛樂不可獲缺的一個部分,但不應該娛樂的全部。適度和時間上的限制是必須的,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孩子迷戀遊戲,家長責任重大!預防比矯正更重要!一個心理營養俱足,自信健康的孩子,絕對不會遊戲成癮!


牧子寧戈


很高興受邀回答此問題,現在是網絡時代,各種遊戲層出不窮,多少會影響孩子的學業,那家長面對這方面的難題怎麼辦呢?有的家長覺得嚴厲管教是不二選擇,比如沒收小孩的通訊工具、儘可能約束孩子的娛樂時間……彷彿使用各種辦法,但收效甚微;不管吧,任其發展,結果更加嚴重是不言而喻,管呢,達不到預期效果,有的反而適得其反,咋辦?

個人愚見:首先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普及玩遊戲過度的危害,其次讓孩子能勞逸結合,週末抽出時間多搞一些戶外活動,既增強孩子體質又強化他的優質興趣,同時讓孩子有個正確的時間觀、價值觀;培養成一位勤奮好學、尊老愛幼、正確時間觀、價值觀、優點結一身的好孩子,不是更好嗎???



孤兒再生11


小孩子玩遊戲,家長沒有管理好嘍,都怪家長了,小小的時候都給他玩手機,人都氣死了,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習慣,你怎麼不能讓他玩手機呢?玩遊戲呢?這是很氣人的事,現在大人一天到晚捧著個手機,小孩不學大人才怪,想要教好小孩就自己,不能玩那麼多手機啦!現在真服了他們,那些一天到晚玩手機的,離不開的,怎麼能教育好小孩呢?你說我說的對嗎?



農人小鳳鳳


這個主要看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了,分情況吧。

1、如果是寶寶巴士益智類的遊戲其實無關緊要的,孩子從電子產品或者遊戲上面學習獲取到的東西要更快,更容易記住,而且對開發智力優益,但是要注意孩子視力問題,不要近視了。

2、如果玩的是網遊一類遊戲或者射擊暴力一類的,還是建議家長要控制,這類遊戲不適合太小的孩子玩,而且即使大了也要適度,因為很多大人都會沉迷,還是儘量避免吧。

3、第三就是要和小孩子好好溝通講道理,不能一味強硬措施,反而增加逆反心理,更要玩,規定時間段,在完成作業或者達到某一事項的基礎上,玩一會兒。




笑文藝


當你發現孩子沉迷於電腦或者手機遊戲中時,暴跳如雷是沒有用的,那隻會讓孩子更加的流連於遊戲的虛幻世界,離你越來越遠。這時不妨靜下心來試試下面的方法,重新贏回孩子的心! 方法一:適當的時候讓孩子玩個夠 多數孩子開始時都會迷戀遊戲機,但過一段時間後,他們的興趣就會降低,這是一個規律。父母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規律,在孩子放長假休息時,讓孩子一次玩個夠。這樣做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對遊戲的興趣,以免在上課時間老想著玩。父母要留心觀察,在孩子感到興味索然時及時幫孩子剎住車,告訴孩子“遊戲不過如此,你已經玩夠了,現在該把精力全部用在學習上來了。” 方法二:加入孩子的遊戲 如果你從來沒有玩過遊戲機,你要先試著玩玩再做評論。或許你會發現,有些電子遊戲實際上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你和孩子一起去遊戲機房,讓孩子把他最喜歡的遊戲指給你看,你上去玩一玩,親自體驗一下競爭的感受。如果你有家庭電腦,你和孩子一起去軟件商店,挑選那種有助於智力開發又能鍛鍊人的手腦高度協調能力的難度較大的遊戲軟件。或許,你和孩子都能從這個邏輯性很強的電子遊戲中獲得樂趣。 方法三:用遊戲作為獎勵孩子的手段 你可以把玩遊戲機作為獎勵孩子、調動孩子做作業或幹家務活的一個手段:“阿亮,你做完家庭作業並通過檢查後,可以玩半小時遊戲機。”你也可以讓孩子用多做一些家務勞動的辦法掙一些零花錢,他可以用這筆錢到外面玩遊戲機。 方法四:適當的懲罰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玩遊戲忘記了吃飯和睡覺,你可以給孩子規定玩遊戲的時間,等孩子能控制自己時再讓他自由的玩。一旦給他規定出每天玩遊戲機的時間,他就必須遵守。同時要事先講清濫玩遊戲機會有哪些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