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险、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你会选择买哪家公司的产品?为什么?

深圳物业租赁v米经理


买保险前自己先去了解下保险,你为什么要买,确定要办什么保险,能接受预算多少,别买了以后又说保险骗人,退保有扣钱。

每家公司都不一样,但是产品方便需要多对比,赔付的条款对比,重疾,中疾,轻疾,条款都不一样,

什么都有性价比。多多对比。还有就是售后服务还重要。

不要轻易被相关专业保险人员三两下就忽悠,

尤其是中介第三方,他们推荐的保险产品可能还没有顾客的了解。 遵从自己的需求,,,,


中国人寿丁仙森


先说结论,谁家的产品好,选择哪家。

第一,买保险不要以保险公司的名气大小来作为判断依据。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都非常优秀,保费规模、年度盈利在国内数一数二,友邦保险完善了保险销售代理人制度,也是元老级存在,这四家公司不相上下。

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就不好了吗?

举个例子,工银安盛人寿,比较少听说吧?这家公司是中外合资,注册资本125.09亿元,中资方,大名鼎鼎宇宙行工商银行,连续3年位列《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和美国《福布斯》全球企业榜首;外资方,法国安盛集团(AXA),1816年在法国成立的老牌保险集团,在世界保险届首屈一指。

所以,保险公司有你听过的,也有你没听过的,却没有小公司,只有大公司和更大的公司。不同公司的营销策略不同,在大众身边的知名度也不同。比如中国平安,通过到处可见的广告来宣传、获客,也有工银安盛,默默通过银保渠道打出一片天。

不必担心“小”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是否倒闭。《保险法》第23条规定,情形复杂的也要在30天内做出赔偿,对于保险公司的理赔时效有严格规定。同时,2018年已披露理赔时效、获赔率的保险公司,名列前茅的基本都不是我们常听的“大”公司。

总之,保险关乎万千民生,监管的事情不需要我们小老百姓操心。

第二,也是本文的重点,看产品啊朋友们。

1、用平安和复星联合的返还型重疾来看,平安新出的大福星VS复星联合的康乐一生2019。

大福星,主险终身寿险附加重疾,不自带轻症保障,起投门槛15万,30岁女性,50万保额,20年交,每年11780元。

康乐一生2019,完全相同的保障,还自带轻中症,每年6630元,20年下来比大福星便宜整整10万,吊打平安。

保障相同,保费更低的情况下,你选哪款?

2、再举个栗子,少儿意外险,平安的小顽童学平险和国泰产险的涨价后的萌宝保。

小顽童,意外身故和伤残20万,意外医疗1万,0免赔,社保内外100%报销,保费60块。

萌宝保,意外身故和伤残20万,意外医疗3万,0免赔,社保内外100%报销,附加了各种额外保障,保费79块。

虽然相差只有19块,但是保障内容上的真实差距只是意外医疗的保额,萌宝保的性价比确实不高,小顽童更胜一筹,这一轮平安胜出。

所以,划重点了,公司只是决定品牌,给你最切实保障的是产品,哪家的产品最适合你,就买哪家。


自保叔科普


这几家公司都是大型公司,各有优势。可以概括为国企、民企和外企。平安是民企的老大,狼性十足;人寿、太平国企大哥大;友邦,目前唯一一家外商独资。当然,这里面还少了另一类企业,合资保险公司友邦和太平都可以说是百年企业,能活到今天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1)太平是又有历史又有规模的国企

2)友邦是只做人寿保险,宁可放弃市场也要坚持独资不合资。

3)平安是规模最大的民企,综合金融触角伸向各处。

4)人寿虽不是百年,但也是伴着共和国成长的。

至于选哪家公司的产品,从两方面来说:

1)人是分圈子的,有的人笃信国企,也有人充满外商情结,选对自己胃口的就好。

2)这几家的重疾险我是研究过的,每一个病种的定义和理赔条件。在保障上的确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和其很多自媒体鼓吹的那些公司比起来。这也应证了我所说的,保费和诸多因素有关,但一定与理赔条件更为密切。仔细研究了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在此,不得不说几句网上那些比价格的自媒体、特别是说不用选公司的自媒体,仔细去看看疾病定义吧。

3)再有,网上也经常看到投诉率、理赔率等数据。我更喜欢用处罚来代替投诉。因为客户理解差异就会导致投诉,卖的保单越多投诉也就越多,所以处罚其实更有代表性。再有,理赔率,也有叫理赔获得率的。我一直没弄清这个数据从哪来的,计算标准是什么!是不是100块钱,赔了1块钱,99块没赔也叫获得了理赔呢?


乖乖说保


如果是我,我那家公司都不会选择,作为一个保险从业者,知道的实际情况比较多一些,我买的是保险合同,又不是公司,只要合同内容具有竞争优势,至于那家公司我不会考虑太多。

四家公司的背景介绍。

友邦人寿,大陆第一家引进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公司,源于美国,在中国发展的策略是在大型城市发展,以专业自居,业绩不错,口碑也不错。

中国人寿,无论如何算是共和国长子吧,现在按照标准算是副部级单位,实力比较雄厚,一直稳居我国保险市场占比第一名。

中国太平,屈居海外多年,回归我国市场之后,现在是正牌国企,具有百年企业历史,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也是非常迅猛的。

中国平安,现在是以保险为中心的一家全牌照金融集团公司,当年产寿分家的时候没有正式分家,现在的产险业务再国内也能是响当当的。

从理财险的角度来说,这几家公司的产品都还不错。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几家公司的产品一直都比较稳健,由于都是经历了我国高利率时代,当时的高预定利率对于这几家公司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这几家公司的投资收益能力也不错,能够给客户一个不错的收益回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A股H股上市,中国太平在香港上市,友邦人寿中国区的业务没有上市。

既然是上市公司,也可以从网上看到他们整体的收益情况,未上市的也可以在公司网站上查到一些信息。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保障型险种,尤其是重疾险,费率比较高,产品责任比较单一,不具有竞争力。

这是产品对比的简表,来自于保险师的数据,从保费的角度讲,最贵的应该是中国另案的产品,从责任上讲最坑的应该是友邦的。

对于按照责任赔付这种险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就可以了,如果是价格上相同,我们可以考虑保险责任。如果价格和责任都具有竞争优势,我们可以选择,对于未来的理赔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从各家公司公布的理赔数据来看,几乎上是没有太大差距的,更没有看到这几家公司的理赔速度排在前列,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这几家公司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竞争能力。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用过来和我说公司的大小,理赔的快慢,服务的好坏,这些细节的东西只有业内人士知道,对于重疾险来说,差距真的不大。


保险老炮


看买什么保险?建议不看公司,看条款。

比如,重疾险最应关注什么!

最不要关注什么

一不要关注❌承包公司品牌,🈶️监管部门盯着,能否理赔和品牌没关系。

二不要关注❌保费高低,保险买的是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保障,货真一定价实。

三不要关注❌疾病种类多少,并非越多越好。银保监会统一规定的25种,已经占了理赔的90%以上,恶肿一项又占了60%,不管80种,100种,105种,先不要关注这个,这都不是重点。

什么才是重大疾病保险的重点,

给各位看一个数据,

以下是25种重大疾病里面的男女理赔率占到90%以上的重大疾病,所对应的早期疾病一共有🈶️16条!如下:

第1个是极早期的恶性病变,

第2个是不典型性心肌梗塞,

第3个是微创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第4个是轻微脑中风,

第5个是慢性肾功能损伤,

第6个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

第7个是轻度瘫痪地吧,

第8个是慢性肝功能衰竭代偿期,

第9个是早期的脑垂体瘤脑肿瘤脑动脉瘤,

第10个是微创颅脑手术,

第11个是小面积三度烧伤,

第12个是轻度的脑损伤,

第13个是轻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14个是心脏瓣膜手术非开胸,

第15个是主动脉手术非开胸,

第16个是视力严重受损。

我们已经知道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很多疾病的治疗方式,不再采用之前传统的开胸开腹的治疗方式,一些新的治疗方式,如支架,微创,激光治疗后对人体的创伤更小。但是我们知道25种重大疾病重症理赔标准,只有恶肿和多个肢体缺失,是确诊即可赔付的,其它都需要符合规定的治疗方式,不采用落后的治疗方式肯定不赔。那么采用新的治疗方式应该可以赔,看清高发轻症的责任条款,条款没有,肯定不赔。我们要求必须有,且赔付比例不能少于保险金额的20%,有的公司能把轻度脑中风后遗症赔付比例定在60%,实属业界良心。

所以重疾看轻症条款,责任全不全?

赔付次数多不多?赔付比例高不高?

我们要求最全,最多,最高,且保费还不能贵的太多。

这个真的重要吗?举个例子来说。

老王买了某某福,50万保额,20年缴费,不含轻脑中风后遗症。

老张买了某某源,50万保额,20年缴费,轻脑后遗症安中症60%赔付。

8年后某月,哥俩👬同时脑中风,且后遗症,符合理赔标准。

老王是一份钱理赔拿不到,还要继续缴纳剩余12期的保费。

老张能拿到30万理赔,剩余12期保费豁免。

差距就是这么大!

在此唠叨这么多,就是想说,希望每一个投保人,关注轻症条款,就像我们每天洗脸刷牙一样,成为一个习惯。千万不要避重就轻,忽略了重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文中的15条轻症条款,估计谁也记不住,可以收藏,截屏,留着以后做参考,拿走不谢!记住了,这是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几乎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够花的钱💰。买保险,看👀条款。



超级险微镜


中国人寿——以保险之名,行传销诈骗之实

中国人寿,以招募创业为名,拉人头行传销之实。

国内所有保险公司招聘永无休止之日,尤以中国人寿为最。招聘是保险代理人工作的重头戏,行业术语“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走业务精英路线,另一条则是扩建队伍路线。所谓的队伍建设这个动作,在业内叫做“增员”,增员的工作量占到了每日正常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在年轻的团队当中,甚至占到了80%到90%,做业务的寥寥数几。

在保险公司,工作篇幅占据最大的就是各种会议和培训,干早,职场大早,团队二早,职场夕会,更有甚者,夜场视频会议,周例会,月例会,季度例会,项目启动会,总结会,新人推介会,产品说明会,酒店高端会等等不胜枚举;新人创业签约班,创业启航班,技能辅导培训班,晋升培训班以及所谓的游学等等。

然而,所有职场内部或者以公司形式的集中培训,超过50%的篇幅会洗脑,告诉你增员有多么重要,来钱有多么快,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在这些培训班上,会遇到很多职场大咖,这些大咖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们都是最近一两年内成长起来的大团队长,他们大肆鼓吹他们是如何一夜做大做强的,让所有来参加培训的所谓精英坚信,“日进三千不是梦,年入百万是常态”。

进了职场待上一年半载,当神秘的面纱被撕开后,你会神奇的发现,所谓的精英分享,也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虚伪,你无法想象在一个月增员了几十个新人的团队长,其实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几十上百人,听上去就是很庞大的队伍,然鹅,来上班的人,十个指头掰开数还有剩余的,不得不感叹,这里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你都不知道招募(请允许我用“招募”,因为公司不允许用“招聘”二字,说这样是违规的,保险代理人也不叫保险代理人,叫金融规划师,多么高大上呵)来的这些上仙都去哪儿了。

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新人自购进单转正。可以看不到人,但是保险必须要体验,要达成转正,因为只有转正了,才算是国寿人,没转正,就是社会人,跟国寿半点不沾边。有了公司的优才方案和各种津贴,新人一入职场大门,就被洗脑,先给自己转正,公司担心下手收割不够利索,出台了新人自购的奖励政策,就是新人以投保人或者被保人的形式在上号入司一周内购买一份指定重疾险,达成公司的保费要求和件数,除了发放正常佣金,新人津贴,优才等等奖励外,额外嘉奖重疾险保费的n%,如此算下来,最后刨开投保成本还略有剩余,名曰:保险公司发钱体验保险。新人刚进来,本是奔着工作来的,一周内,在不懂保险,也不知道怎么卖保险,更不知道如何给自己设计保险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就在公司和自己的推荐人或者主管的威逼利诱下投下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张神奇保单,就是所谓的自购单。如实告知全免,健康告知全否,能否赔付另说。笼保险业务员的保费达到为公司融资的目的,此举与传销何异?!

以一个经营20余年的湖北国寿某支公司为例,架构人力巅峰时期是1100人左右,实际上班人数200余人,固定上班人数80余人,也就是说,除了这固定的80余人在实实在在做事存活下来,其他人都是被收割的羊毛,一个小小的支公司,尚且就有1000人交“智商税”,可想而知整个湖北国寿的所有分支机构有多少羊毛在坐等被薅。

再以本支公司的一个大团队为例,架构人力400余人,除了各个小团队长以外,其他人你只听其名,从来不见其人,多么神奇!此大团队长还被奉为神话,是公司的靓丽名片,是武汉市公司,湖北省公司创业俱乐部的某长,多么神奇!高深莫测,无法触及!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招募进来的“经理”,每天被增员洗脑,95%以上的人重心在增员,忽视业绩,比如某位“经理”一旦达成人力目标,分支公司的晋升喜报就出现在所有工作群内,闪闪发光,万众敬仰,万众朝贺。殊不知,晋升除了有人力考核,还有业绩考核的,既然重心都在增员上,业绩如何完成呢?——说服不了别人买保单达成自己的业绩目标,说服自己总是很容易的吧!——晋升轻而易举!如此,有些主管为了晋升更高职级,这招也是相当有用的,实则把为公司服务多年的老精英逼成了高星级大客户,多么神奇!


用户5559408635380


你买保险买的是保险合同,又不是买的公司,你只需要关注保险合同的内容是不是你想要的就行,至于公司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有买保险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怎么买?如何配置是一个比较专业的事情,需要找专业的人帮你设计,因为对于家庭来说 风险管理是有一个先后的顺序。

一、家庭风险管理的基本常识

在中国许多人喜欢先给孩子买保险,觉得孩子小更容易生病。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家庭里面最先配置保险的不应该是孩子,而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为什么呢?因为家庭经济支柱才是对这个家庭贡献最大的人,也是承担责任最重的人。如果家庭经济支柱出现问题,家庭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那孩子的保险费又该由谁来承担呢?所以说只有家庭经济支柱和家庭经济副支柱的保险保障配置合理之后才开始考虑孩子的保险,这个才是科学的风险管理,因为父母的才是孩子最好的保险。有人说我有社保,不要你有社保,好像现在在我国谁没社保似的。

科学家庭保险配置,首先要从寿险保障和疾病保障开始配置,然后才是养老、教育、投资等产品。

1.寿险保障可以通过短期意外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产品建立保障,保额多少呢?应该是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

2.疾病保险可以先从百万医疗开始,再到定期重疾、然后才是终身重疾,保额应该是被保险人年收入的5倍以上。

按照这个顺序和这个标准进行配置,如果你觉得保费非常高,那是你没有找对人,我可以帮你设计咨询。

购买孩子保险的注意事项!

孩子作为家庭的未来,生命的延续,所以很多人给孩子买保险。

孩子购买保险顺序如下:

医疗及百万医疗,意外及意外医疗,重疾保险,教育保险和寿险。

1.医疗和百万医疗,随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上人人都有医保,而医保的报销存在其局限性,所以需要商业的医疗保险来做补充。而百万医疗作为补充性的大额医疗费用支出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在未来发生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的时候,是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2.意外及意外医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磕磕碰碰,猫挠狗咬、烫伤烧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意外在很多的地方性政策中社保是不报销的,所以需要通过商业意外伤害险以及意外医疗保险做好准备。

现在的意外医疗险它包含了门诊费用的报销,总体而言可以有效的降低个人支出。

3.重疾保险,孩子容易核保通过,而且保费也相对便宜,保障期间又长。从0岁开始买重疾险,保障期间也是一辈子,从30岁开始买重疾险,保障期间也是一辈子。你如何选择?有很多人建议给孩子买重疾险不要买终身险,买定期重疾,到孩子30岁左右就可以了,个人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在这三十年当中发生什么不知道,以后是不是还能买保险不知道。如果在30岁之前发生重疾赔付,那就意味着孩子终身不能再买保险了,这个责任谁来负。还有就是关于重疾险的保额,个人建议能买多高就买多高,建立起高额的保障是保险最基本的意义所在。

4.教育保险,这类型的保险现在一般都通过年金险的方式来呈现,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开始上学了,就不要期望通过短期的少量保费实现解决以后所有教育的问题了。如果资金量可以,可以选择大保费进入万能账户的方式,可以定点解决教育问题或者是婚嫁问题。建议先给孩子购买了基本保障类的产品之后再考虑理财型的产品,别一入手就购买此类产品,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购买理财类的保险意义不大。

5.寿险产品,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寿险产品无所谓的,在这里不做详细阐述。

保险公司的选择

对于购买保险,你只需要选择保险产品就行,遵循风险管理的原则“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同样的保险保障,花最少钱把这个事情办了就成。

保险公司的赔付是按照合同来赔付的,不是按照公司来赔付的,所以合同上写的条款很重要。

有些保险公司说我们的产品责任好,其实是扯淡,就拿重疾险来说,国家规定了25种重疾的同一标准,而且规定,所有的重疾险必须是包含前六种重疾的。按照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的理赔数据显示,前六种重疾几乎涵盖了重疾理赔的90%以上。国家统一标准的25种重疾几乎涵盖了重疾理赔的99%,所以说买保险买的是保险合同,不是买公司,你只需要关注保险合同的内容是不是你想要的就行,至于公司不是那么重要的



西北角1号


买保险时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和保险代理人。所以,保险公司只是投保时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

1.保险公司:选择有实力,口碑好,网点多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公司品牌、公司类型、经营业绩、网点和电子渠道功能、险种价格和服务质量等选择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理赔的过程,理赔的一些历史数据,理赔的速度、先进的科技和方法的运用”。


2.保险产品:保险产品千差万别,根据自己的保险需求,需要合适自己的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保费低,保额高,保障全面。浏览同类型的保险产品,对比保险责任,保费,理赔条件等,从而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3.保险代理人:选择一位靠谱的保险业务员很重要,诚信,有职业操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所以选择一个处处为客户着想、熟悉业务的保险业务员,会省去自己很多麻烦!


保险保


友邦吧,其他三个全都主打寿险为主险,附加险才是重疾的产品,而且附加的重疾垃圾的要死,又贵,平安不说了,保险业最贵又最烂,中国人寿跟平安差不多一个德行,太平好一点点,买中外合资公司的产品,重疾就是重疾,寿险就是寿险,那种组合的最垃圾,两个都没做好


里脊肉饼好吃


至少我不会做这种低级的选择,只有不懂保险的朋友才会有这种纠结。

无论是外资友邦保险,还是国内的平安、国寿、太平,事实上他们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保险产品的开发商。而我是否选择他们,还是选择其他公司的产品,这需要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第一、个人自身情况

很多朋友把买保险认为是一种简单的买买买,事实上买保险是一个很麻烦的选择过程,非常非常的纠结。

1、必须根据自身健康情况来选择

例如,有的朋友可能身体体检的时候有一点小小的异常,有的公司就会“是责任除外承保”,而有的公司就会健康体承保。我肯定选择能够健康承保的公司。

毕竟我买保险的本意是在发生风险以后能够理赔。这时候,不承保我风险的公司品牌再大也已经让我排除在外。

。那就是当我们买保险的时候,更多的需要考虑到你自己的一个经济承受力,以及自己对保险的一个希望。

2、经济情况

我们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家庭经济压力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模子,却让所有人都反复来用。

事实上,在买保险的时候并不是说某一家的公司所有产品都符合我们的经济需求。

第二、小朋友才选才选牌子,大人都是一起看

品牌对于我们在投保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加分因素,毕竟公司越大,它的服务网点、服务人员或者服务经验更佳,但是这并非我们就必须买它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对有钱人群来说,,选择大品牌,那他们可以减少很多的一个选择时间,这对他们也是非常有利的。

对一般人群来说,可以分出精力来选择保险,来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情况的一个保险,而不用为那些大牌子的高溢价进行买单。

保险理赔方面,大家大小公司都差不多,有国家监管在,如果我们权益受损,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等形式来维护我们自己权益。

保险理赔也并不是我公司大,我就可以多赔几块钱;我公司小我就给少几块钱。事实上保险理赔看的是我们的合同。

所以我们在选择保险的时候,更多的精力应该是放在保险合同条款等综合的对比上,而不是放在公司品牌的一个大小上面。


最后

因为我们已经写了很多的保险理赔纠纷案例,所以我们深知保险纠纷并不会因为公司的大小来判断多寡。

更多的纠纷是投保过程中,以及理赔过程中对条款的一些理解上面导致的,

我们可以看保险公司的大小,顶多作为未来售后预期的一个选择。但是现在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快递业这么发达,已经极大的便利了我们。


我是海哥说险,更多接地气的保险知识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