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抗击疫情系列报道之四:“小家”与“大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数个家庭构建起了我们的国家,在国家遭遇困难之际,每一个家庭就是攻坚克难的堡垒。在合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无数家庭参与到其中,他们有的全家上阵,有的父子携手,有的母子共进,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小家”与“大家”,他们的选择,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两代党员齐上阵

在肥东县,梁园镇新河社区主任罗朝芳和儿子李涛涛母子,老党员王运伦和儿子王钢父子,在疫情发生以来就一直忙碌着,因为他们都是党员。

“疫情防控期间,请各户村民不要走亲访友,出门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大年初二起,李涛涛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这样的话。春节期间,原本在外务工的李涛涛回到家乡,本想趁着过年和母亲团圆共享天伦,但是突然发生的疫情改变了他的计划,因为母亲罗朝芳每天都要带领各村民组的党员开展防疫工作。

“我是一名母亲,也想和儿子团聚,但我更是新河社区的主任,是一名党员,这种时候,党员就要做急先锋,战斗在一线”,罗朝芳的话打动了李涛涛,同样身为党员的他也积极报名,和母亲一起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并肩战斗,以另一种方式团聚在防控一线。

在新河社区召集党员志愿者时,老党员王运伦和儿子王钢也积极响应社区号召,主动要求到劝返点值班。“我常年在外工作,能为家乡做的不多,这次能为家乡的疫情防控略尽微薄之力,我义不容辞。”王钢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父子俩都是党员,在危急关头,党员就该挺身而出,冲锋陷阵,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王运伦如是说。在劝返点,父子俩极力劝阻车辆、村民进出村,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

母女医疗兵

在合肥经开区,有一对母女也是如此。作为锦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汪迎春从医已有32年,疫情到来之际,她带领着中心的42名医务人员,奔走在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从大年初一开始,汪迎春就把家搬到了办公室,吃住都在这里。饿了就吃桶泡面、吃盒饼干,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汪迎春的女儿是安医附院的医生,目前正在发热门诊值班。也许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女儿也积极报名奋战在第一线。每次通话,母女俩说的最多的还是疫情,只是在最后互道一句,要保护好自己。

合肥抗击疫情系列报道之四:“小家”与“大家”

在工作岗位上的汪迎春

“我知道她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最危险的,但是没有办法,她是医生,就必须去,没有选择。”汪迎春为女儿感到骄傲。

1月30日晚上十点,七天来第一次回家的汪迎春接到社区的求助电话,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二话没说就开车返回了岗位。原来,湖北黄冈籍小伙余某一直在合肥一家企业打工,年前离职后因疫情留在合肥没有返乡,一直居住在小旅馆。由于身份特殊,余某被宾馆老板赶了出来。

“看到余某的第一眼,我感觉他跟一个流浪汉一样可怜。”汪迎春把余某暂时安置在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并给他测量了体温。汪迎春详细了解了余某的生活轨迹,突然灵机一动,让余某将手机上的支付宝打开,查看了余某的支付记录,全部是在合肥的消费记录。汪迎春向上级汇报了情况以后,第二天给余某出具了医学证明,让他顺利地住上宾馆。据悉,在锦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的努力下,数十名隔离人员已有多人解除隔离恢复正常生活,其余隔离观察人员也状态很好。

城管“父子兵”

在庐阳区,90后的潘冬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的父亲潘志兵是三孝口街道的一名兢兢业业的老城管,已经工作了21年。2017年,庐阳区城市管理局统一招录特勤队员,辅助城管执法工作,潘冬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城管系统,并通过统一分配来到三孝口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摇身一变成了爸爸的同事。几年来,经过父亲的亲身教导和自己的用心磨炼,潘冬业务水平提高得非常快,成为城管中队一名优秀的特勤队员。

今年春节假期,潘志兵和潘冬都被安排在年三十和初一值班,进行疫情信息排查、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和市容秩序维护等工作。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为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三孝口街道从初三开始取消休假,要求全体人员返回工作岗位,刚刚在家休息一天的父子俩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归队,继续投身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回到工作岗位后,父子俩当仁不让,冲到战“疫”一线进行机动管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他们每天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除了走访经营户进行防疫宣传和检查、督查文化娱乐场所和宗教场所是否暂停营业,还要维护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秩序……在繁忙的工作中,潘冬的母亲只能在上班前殷殷嘱托:“冬冬,现在疫情还紧着呢!出去的时候不要和别人靠得太近啊!口罩一定要戴好了!回到单位别忘了洗手,还有提醒你爸也洗手,他一忙起来就容易忘……”

槐林镇的“全家班”

在巢湖市槐林镇,当疫情来临,镇、村各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民警……纷纷放弃与家人团聚,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在这里,一支“全家防控”队,让人敬佩不已。

湖边村两委在党总支书记朱虹的带领下,两委干部纷纷“让我去一线!”与此同时,湖边村两委的“家人”们纷纷请战,要与他们携手并肩。

村干部魏星的父亲魏守昌对儿子说:“放心吧,村里谁家谁户的,我比你更熟,比你小子更靠谱。”

村干部袁俊生的弟弟袁俊长说:“我俩是兄弟,打小遇事了就一起上,这次我当然要挺你,跟你一起做点事。”

而朱虹的丈夫王小超也对妻子说:“你放心,孩子放我爸妈那里了,我跟你一起值守防控。”

得知儿子王小超要陪儿媳朱虹一起参与防控,将孙子王建勋放老两口家时,朱虹的公公王常贵坐不住了,对儿子王小超说:“我是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你让我在家带孩子?不行不行,孩子你妈妈一个人带,我怎么说也要去。”

就这样,湖边村的“全家防控”队集结了,他们有的在重点防控人员的家门口处,有的在风险点的排查处……日夜兼程,无怨无悔。

“小家”还是“大家”?在疫情袭来之时,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用爱和勇气作出选择。爱“小家”更爱“大家”!他们责任在肩,不负亲人,更不负人民。(国际商报记者/许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