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为什么要选考试作为法宝呢?

医生是一种很值得尊敬的职业。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不仅需要多年的寒窗苦读、通过各项考试,还需要在实习期将学到的知识实地运用等。这些过程,就是打造个人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人有两种分析问题的机制:一种是自动机制,往往不假思考就迅速做出行动。另一种是受控机制,做决策之前,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分析推理。

受控机制就是我们需要打造的心智模式。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为什么要选考试作为法宝呢?

心智模式应该如何去打造?

一、兴趣

<strong>有一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如果你不擅长某项工作,那么你将无法通过它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你根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

而人们往往无法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做出多大的成就。

也就是说,提高能力的前提,在于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为什么要选考试作为法宝呢?

二、编码与巩固

高屋无法建瓴。能力出众,依赖于对已有知识的调动。那么如何将这些基础知识提取出来,考验的就是你的长期记忆。

编码其实就是短期记忆的过程。你需要掌握一些记忆方法来帮助你实现编码。

而巩固,就是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strong>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新旧知识(旧知识也叫临界知识,是你自己总结的最核心的知识分类)之间建立联系。

尽量调动更多脑细胞来工作,会帮助你进行巩固。比起集中突击某一类问题,更好的方式是,选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料,以间隔的方式,进行穿插练习。

举个语文课中的例子。比起这个月先学散文,下个月再学诗歌。更好的方法是,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当中,穿插着学习散文和诗歌的相关内容。

短期来看,这样的学习方式很费脑,而且效果也比较差。但是长期来看,则要好的多。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为什么要选考试作为法宝呢?

三、检索

检索的方式主要是回想、测试。

樊登老师在给《认知天性》这本书作的序中写到:他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不仅不惧怕考试,反而很喜欢。这得益于他的学习方法。平时他会跟同学互相出题目玩。大考之前,其他同学都在看书看笔记的时候,他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凭自己的印象把知识要点使劲回忆一遍,实在想不起来的才翻书查阅,补完知识结构。考场中也就没什么意外的知识点了。他用的这两种方法,就是回想和测试。

基于同样的原理,开卷考试的短期成绩虽然比闭卷考试要好,但是隔段时间再进行测试,结果却反过来了。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为什么要选考试作为法宝呢?

四、实践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多角度的、复杂的。想要解决它们,无疑需要全方位调用你的知识网络、长期记忆。而这样的练习,会帮助锻炼你的脑补“肌肉”,让你的能力成倍递增。

五、反思

除了上述四个学习步骤,我们还需要总结反思。而要学会反思,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个概念:元认知。

“元”在希腊语中是关于的意思,元认知就是对你思维方式的思考与审视。你可能不知道你不会、不知道你是错的,因此作出错误的判断。

学过解数学题的人都知道解题有三步,首先列出条件,然后做出假设,最后进行解答。其中变数最大的环节就是假设。而我们反思判断或解题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反思、校正你的假设。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为什么要选考试作为法宝呢?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学校喜欢考试了吗?因为考试会督促你编码和巩固,会帮助你提升学习效率。除了考试之外,如果你能进一步实践和反思,那么超越90%的人,将指日可待。


我是胡椒面,我在参与镜姐梦想领读会-高效阅读训练营-18天18本书计划,为未来的自己打卡,早日实现月入5万+的目标。这是我写的三篇书评《认知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