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哀嚎,老师该如何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巧训练?

郭洪阳


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哀嚎,除了技巧欠缺之外,还有其它原因,其它原因可能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资深语文教师,我的建议是:

第一,丰富生活阅历,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打个比方,作家为什么要深入生活?画家为什么要采风?那是因为,不深入生活,他们就才思枯竭,半个字也写不出。同样道理,学生天天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天天看到、听到的无非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叫学生如何写得出好文章?没有新鲜事,没有新鲜人,怎么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例。这基本上是每个学生都写过的一个题目,有的学生写得好,因为“那一件事”已经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久久难以忘记,他的习作也就在老师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令老师久久难以忘记;有的学生写得就很一般,因为“那一件事”原本就没在他心里留下什么印象,因而,他的习作也就在老师心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还是生活阅历的问题。写得好的学生,可能生活阅历丰富一些,比如跟随爸爸妈妈外出过,或旅游过,或参加过生产劳动,或做过家务,或做过其它新鲜有趣的事,或做过富有挑战性的事,总之,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故而写起来,得心应手,下笔成文。而写不出来的同学,一定是阅历不够,因为闭门是造不出车来的。

第二,多积累,经常往“作文银行”里“存款”。写作文是需要积累的,没有积累,写起作文来,就感觉无话可说。

怎么积累?

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经常往“作文银行”里存储素材。比如,现在,疫情横行,人们谈疫色变,纷纷居家隔离,街上、村里、小区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人,一眼望去,除了房子还是房子,公交车停运了,商店关门了,跳广场舞的没有了,这种情景,与往日的热闹、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有“心”的同学,就可动笔,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哪怕是几个零星的片段也好啊!到了课堂上,把这几个片段一“组装”,不就是一篇富有时代气息、记录社会、反映生活的好习作吗?

其次,要勤摘抄,要经常往“作文银行”里存“美词美句美段”。我有一个学生,他的一篇作文的第一句话是“我在冷淡的夜晚”,这句话有什么毛病呢?基础稍微好的的同学都知道,“冷淡”是不能用来形容夜晚的,这就是词语贫乏的问题,原因是积累不够。同样是这位同学,他在另一篇习作中,写到这样一个情节:他和同学约好,到公园去玩,他妈妈不同意,他“伤心极了”。怎么“伤心”?表情怎样?哭成什么样?有出格行为没有?统统省略看不到!原因还是词语贫乏!他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描写他的情绪——“伤心”,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伤心的程度——“极”。于是,只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告诉读者:他“伤心极了”。他平常如果有摘抄习惯,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因此,勤摘抄是写好作文的辅助条件。

摘抄要讲方法。一定要分门别类,按门类摘抄,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从大的方面,可按景物、事物、人物分类,小的方面,又要细分。以人物为例。可从性别方面,分为男人、女人;从年龄方面,分为老年人、中年人、少年、婴儿;从职业方面,分为工人、农民、商人、军人、学生等;从人的结构方面,可分为头部、颈部、上身、下身、四肢等。有了这些存储,写起作文来,就可随取随用,就能有效地丰富文章的内容。

第三、要发挥想象力,善于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有时候,习作写得成不成功,往往取决于有没有正确的联想与想象。我有这样一个初三学生,他的作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作文立意不俗,语句通顺,层次清晰,干净整洁,但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作文篇幅总是不够,600字的作文,长期偷工减料,400字交差了事。问题的症结是缺少联想与想象,整篇文章只见骨头不见肉。比如,太阳,在他的眼里,就是太阳,不折不扣的太阳,他不能根据其形状和功用,把太阳想象成火球,想象成地球的朋友、保护神;树,就是树,不折不扣的树,不能根据其形状和功用,把树想象成少女、卫士等,习作干巴巴的,青筋暴突,瘦骨嶙峋。如果能够加以想象,习作就血肉丰满,美观壮实了。为此,我专门安排时间,训练他的想象能力。看到太阳,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树,你想到了什么?无论看到什么,都要加以联想与想象,,写100字左右的片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作文大有长进,后来,顺利考取一中。

还有多用修辞手法,多写多练,都是提高写作技巧的有效手段。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欢迎大家来信交流。


乡村老叫兽


怎样教好班里的“作文老大难”?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害怕写作文的学生。你说的一听到写作文就哀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还有的学生一让他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哭鼻子的也有。老师怎么才能教会这些“作文老大难”呢?我提五点建议:

一、对这些“作文老大难”要有耐心

这样的学生,只要不是智力有问题,只要老师有一些耐心,一般学生都是可以教会的。有时候其他同学讲一遍,可能就会写了,这样的学生可能就得讲两遍,甚至更多,所以老师在他们身上需要多费一些口舌,需要多一点指导,需要多一点耐心。

只要不是学习态度问题,老师不用训斥他们,不要朝他们发火,要细心地辅导他们。

对那些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帮助“作文老大难”找到写作内容

这些学生,怕写作文 ,主要是不知道怎么找写作内容。老师要帮助他们找到写作内容。怎么帮助他们确定写作内容呢?

第一,聚焦文体。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书信、日记、读后感、童话故事……需要帮他们把文体要确定好。

第二,聚焦范围。文体确定了,还要确定范围。比如,确定写事。那么,是写自己的事,还是写家里的事,是写学校的事,还是写社会上的事……需要帮他们把范围确定好。

第三,聚焦主题。比如,文体写人,范围写学校的同桌。那么,写同桌什么呢?勤奋、宽容、有爱心、热爱劳动、尊重老师……需要帮他们把主题确定好。

三、帮助“作文老大难”理清写作思路

内容有了,他们可能还是不会写。这时,他们的主要困难是没有写作思路,老师就要帮他们理清写作思路。怎么理清写作思路呢?

一是讲清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开头难。老师可以讲几种开头的方法,让他们去参考、借鉴。

二是讲清怎么分层次。开头之后应该分几段来写,按什么方法去分段,要向他们讲清楚。

三是讲清怎么结尾。和开头一样,要向他们介绍几种结尾的方法。

老师可以把写作的思路写在黑板上,让他们“按图索骥”就行了。



四、对“作文老大难”的进步要及时表扬

这些学生,有的一旦掌握了老师讲的写作方法,进步相当的快 。对进步快的同学,老师要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写作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

我教过一个学生,起初他很不喜欢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五年级了,才写300多字。后来他掌握了老师讲的写作方法,作文提高很快,很轻松地就能写五六百字。我及时在班里对他进行了表扬,他写作文的劲头更足了,后来还喜欢上了写作文。

表扬,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手段。

五、要与家长保持沟通

为什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呢?一是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作文情况;二是可以让家长协助辅导一下孩子的作文;三是可以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上作文班。有的孩子到了作文培训班,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好作文,是老师、家长、学生三方的共同任务。所以,要搞好与家长的沟通。

总结: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几个“作文老大难”,他们一写作文,就头疼;有的老师对此,也倍感头疼,甚至束手无策。如何教好班里的作文老大难?我在这里“抛砖引玉”讲了五点,希望语文老师们,能拿出一些更好的办法,在这里交流交流!

闫老师简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多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与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


闫老师教作文



小学生由于刚接触写作,很多学生对作文不是大了解,脑子里的素材积累不够,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是必然的。作为老师也不要太着急,循序渐进来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平常作文教学中的方法,希望采纳

德国教育心理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接四年级语文时,第一次作文真可大开眼界,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跟着写什么,语言苍白,无真实感。部分学生甚至将作文书上的文章原封不动地抄到自己作文本上,让人哭笑不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感忧虑,也有些伤感。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了我努力担当的义务和责任。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享受。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漫无目的地读,肯定会收效甚微。 

    由此,我做了精心安排,每天早晨每人读一篇优秀作文,中午休息时间自由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读书交流会,交流自己本周的读书体会。刚开始,学生的读书习惯还没有养成,一阵热潮过后冷了下来。我觉得这样不行,得想法让他们主动地、有兴趣地阅读,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他们看我认真读书,也跟着我读了起来。过一段时间,竟有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摘录到了自己精心设计的笔记本上,我看了很是欣慰。但仅靠这在校一点时间是不够的。我觉得学生在家时间较长,如能够很好地利用在家的时间

读书,并且长时间保持这一习惯,这将是每一个人终身受益的。为此我专门安排了一个学生来管理图书,放学回家可以借一本书,第二天返校时,必须给全体同学讲一段你读得最精彩的内容。这样既能为学生的读书提供方便,同时能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在家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写作也一样,如果兴趣被调动起来,那写作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我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能说多少是多少。这个方法让学生感到有新意,而且富有创造性。对于所找的文章没有具体要求,全凭个人喜好,能讲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从这一点来说,学生完成这一次作业并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完成得很好。作文时,我通常不做数字要求。只要学生正确运用标点,语句基本通顺,能把一件事情说得较清楚,很少有错别字,不论字数多少,哪怕有一点进步,我都会适时鼓励赞美。我用这温柔的“教鞭”营造宽松的氛围,激起了学生的写作乐趣,帮助学生增强了信心。即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作文也不感到那么痛苦,而是沿着曙光前行。 

    三、指导观察学习写法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一个事物的特征,掌握一些写法,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在教学写“心爱的东西”的时候,我给学生带来了自己心爱的鸭博士闹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猜猜:它为什么成为老师心爱的物品。仔细观察钟面以外的地方,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闹钟精美可爱?老师也仔细观察了,并写了一段话,现在就读一段,看好在哪里? 

    “该起来了,快起来呀,该起来了,快起来呀!”鸭博士闹钟不停地催着。你瞧,它戴着一顶黑色的正方形的博士帽,头抬得高高的,多神气呀!一张半圆形的黄脸上嵌着两颗椭圆形的眼珠儿,黑黑的,像宝石。奇怪的是黑中还有两粒小小的、红葡萄一样的圆点,说起话来居然还是一闪一闪的。红色的半圆形的嘴又扁又大,高兴得合不拢嘴,好像有了什么开心事。短短的脖子上扎着一个小小的红色的领结,十分滑稽。 

    幻灯显示上面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老师是按由上到下的顺序,从形状、颜色、声音、光泽等方面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然后老师小结:以后写物品的文章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所学方法,说说鸭博士闹钟。能说多少是多少,可以跟别人说的一样,语句基本通顺,都要给以鼓励。最后在让同学们动笔写就不难了。


小卢老师


现在的孩子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的真正原因是缺乏生活体验,很多事情、场景都没有亲身经历或没真实经历,根本没有切身感受!而真正的好文章不只有华丽的词语,更应该有的是打动人心的故事、让人震撼的场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当今大多数孩子的生活都很单调,基本上是“家—学校—辅导班—上下学的路上”这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基本上百分百无死角的在老师和家长的可视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这是现实存在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讲再多的写作方法,也只能是凭空想象,好比《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学会“独孤九剑”的招式,没有内功,还是打不过武林高手的。所以说现在孩子缺乏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真实的生活体验,亲历的生活故事,难忘的生活场景!!

那么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呢?我想无非就读书和体验两个方面:一、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们可以通过多读书,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二、体验不一定非要去经历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完全可以充分的利用身边的故事和场景,让孩子能真实的感受到、想象出,融入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更有生命力!


小财神7313


就像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不爱写作文,无非两点:一是不知道怎么写,该如何下手;二是有素材,却写不好,表达不出来。作为老师要做好引导,首先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更多的把它作为一个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心灵的感触。再就是多让学生读写大师名作,一是可以提高兴趣,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引用邓爷爷的名言:多读书,多看报,平时多做积累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