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连珠尽显悲喜,浅谈老舍笔下人物的幽默话术

幽默是个外来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里:“煦兮杳杳,孔静幽默。”该词的广泛应用主要归功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而最初将幽默引入中国来的则要推林语堂了。儒家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认为幽默之风一旦盛行,生活必失其严肃,因此对幽默都采取鄙视态度。直到老舍这里,幽默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妙语连珠尽显悲喜,浅谈老舍笔下人物的幽默话术

老舍生活照

其笔下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取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幽默艺术的独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幽默的艺术:宽厚温和诙谐的表现形式

幽默与讽刺并用的人物形象刻画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者,外部形貌也。《大学》里有句话说得透彻:“诚于中必形于外。”《老张的哲学中》,老张的夹馅烧饼嘴:“红红的一张脸,微点着几粒黑痣。按《麻衣相法》主多才多艺。两道眉毛连成一气黑丛丛遮着两个小猪眼睛。一只短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着,好似柳条上倒挂着的鸣蝉。一张薄嘴,下嘴唇向上翻着,以便包着失修渐形垂落的大门牙,因此不留神者最容易错认成一个夹馅烧饼。左脸高仰,右耳几乎扛在肩头,以表示着师位的尊严。”


妙语连珠尽显悲喜,浅谈老舍笔下人物的幽默话术

四世同堂话剧剧照

按这幅肖像显示,眉毛粗黑,应显威武,但是连成一气便有凶邪之气生焉。眼,大小不说,有神就好,可老张的眼小而似猪眼,便不甚雅观,鼻如倒蝉,可见其鼻梁粗而鼻翼小圆,嘴似烧饼,一副贪馋之相。这副相貌与老张一生财迷心窍,好做鼠窃狗偷之恶劣勾当相吻合。

《四世同堂》:“他的杂文和新诗都和他的摸样具有同一风格:他的身量很矮,脸很瘦,鼻子向左歪着,而右眼向右上方吊着;这样的左右开弓,他好像要把自己的脸扯碎了的似的……。他自己的心眼是一团臭粪,所以他老用自己的味把别人在自己的思索中熏臭。因为他的心是臭的,所以他的世界也是臭的,只有他自己—他觉得—可怜可爱而且像花一样香……”眼斜,鼻歪,口臭,心术不正,这就是老舍要鞭挞的汉奸蓝东阳。蓝东阳的行状,比自身的面貌还黑还臭,对于这种龌龊人物,在面貌上老舍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嘲笑。

悲喜剧杂糅的情节冲突

鲁迅在《阿Q正传》中开创了形喜实悲的艺术风格,在展示阿Q种种可笑行径,未庄人种种可笑之鄙,阿Q衙门受审等戏剧性场面的同时,暗含着深刻的悲剧,引人发笑的同时,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之变成含泪的笑。这种形喜实悲,悲喜剧杂糅的情节冲突,也是《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妙语连珠尽显悲喜,浅谈老舍笔下人物的幽默话术

骆驼祥子插画

虎妞性格泼辣,有所追求:嫁个人,当洋车厂的女老板,过舒坦日子。但因自身条件的限制,经常高不成低不就。她引祥子去她的屋里喝酒,关门,熄灯……后来找机会要挟祥子有了孩子,逼祥子就范。种种情节无不透着喜剧色彩。但同时又体现着她的可怜可悲之处,常期污浊环境下形成的变态心理。为推销自己不惜代价。但她又真心恋着祥子,为祥子也是为她自己生孩子时丧了命,一生的追求落了空,自身也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

矛盾可笑的内在心理揭示

《离婚》中的老李,一心想摆脱封建婚姻的枷锁,但就是打不开根深蒂固的伦理道德的门闩。他想守着小脚贤惠没有浪漫情节自己不爱的老婆过日子,但又无法抵御马少奶奶温柔多情的眼神。害着单相思,跟老婆住在一起,沉默寡言,一见马少奶奶又脸红心跳,万般柔情顿生心间。不见自己的发妻,不思不想,如同不存在,不见马少奶奶却日思夜想,坐卧不安。等到马少爷浪迹回来,老李看着自己心仪的马少奶奶进了丈夫的屋里,熄了灯再没出来,彻底打破了老李的春梦,像斗败了的公鸡回到了自己的老窝。


妙语连珠尽显悲喜,浅谈老舍笔下人物的幽默话术

茶馆话剧剧照

对于老李的矛盾可笑心态,老舍在这里未做道德的鞭笞,而是以同情的态度,看着他如何糊涂的做梦,怎样梦醒,之后又怎样回到原来的旧状态。老李的闹离婚就像夏天的蚊子,飞了几圈又回到了原地。书名叫《离婚》却偏偏离不了婚,一切白饶,这里头真透着点幽默。

机智深刻的修辞幽默

巧喻生幽默

《四世同堂》:“大赤包这个肥胖的女人,以为日本人会进一步得时,中国看来是不行了。于是极力怂恿丈夫冠晓荷出来做官,她得意洋洋地说:”冠晓荷,你听见没有?虽然我是个老娘们,我的见识可不比你们男人低!把胆子壮起来,别错过了机会!”冠晓荷愣了一会儿,然后微笑了一下:“你说得对,你简直是会思想的坦克车!”

老舍不直接说大赤包是坦克车,而把喻体确定为会思想的坦克车,使其本身极具可笑性。在坦克车和会思想之间强烈的反差中,尽相穷形地揭露了大赤包有奶便是娘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老舍把他感受到的一切带着新鲜的印象,幽默而又准确的传递给了读者,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妙语连珠尽显悲喜,浅谈老舍笔下人物的幽默话术

老舍作品话剧剧照

在夸张中凸显幽默

老舍在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有一幅描写亲朋好友聚会吃饭的场景:“酒过三巡,谁也没有丝毫醉意,菜过两味,{蚕豆与肉皮酱},宴会进入紧张阶段—热汤面上来了。大家似乎都忘记了礼让,甚至连说话也忘了,屋中好一片吞面条的声音。排山倒海,虎啸龙吟……小六聪明:看出烙饼需要时间,就拿回一炉烧饼和两屉羊肉白菜馅的包子来,风卷残云,顷刻之间包子与烧饼踪影全无。”排山倒海,虎啸龙吟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吃喝的盛举,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文白夹杂 优雅洗练的幽默语言

在《骆驼祥子》这段关于北平初夏市井风俗的描述中,老舍用一色的白话,写出了民间斑斓的生活,真正从白话中炼出了金子。而且他还拥有一双画家的眼睛。青杏与红樱桃,一青一红;玫瑰枣与金峰,玫瑰色与金色相配,他把对比的颜色放在一起,从白话中分出五色,从素淡中求出了文彩,呈现出一个绚丽斑斓的视觉形象,达到了“寄至味于淡泊”的艺术手段。


妙语连珠尽显悲喜,浅谈老舍笔下人物的幽默话术

老舍茶馆图文并茂

不仅如此,老舍还善于在白话中夹杂文言词语。在《西红柿》里,西红柿作为从外国引进的舶来品,在中国开拓市场,立足脚跟还有个不大顺利的过程。“拿它当果子看待,它甜不如果,脆不如瓜;拿它当生菜吃,煮熟之后屁味没有,稀松一堆,没点嚼头;它最宜生吃,可是那股味儿不瓜不果不菜,亦可以休矣!”在这一小段介绍里,手法错综变换,骈偶精雕细琢开场,俚俗制造幽默继之,文言句式收尾,始终触动着观众的笑点,很是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别开生面的创作手法,在老舍笔下,人物妙语连珠尽显悲喜,娓娓道来。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又有所悟有所心得,实在是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